明末皇太子-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将要接手的只会是一个满地疮痍的朝鲜,这片土地上精壮的男子大多被裹挟从军充当征服远方的炮灰,好生养的女子将会成为大清八旗子弟繁衍子嗣的生养机器,至于其他老弱病残,还有嗷嗷待哺的幼儿杀了未免可惜,自然是要留给自负仁义之名的圣武大帝,消耗些许大明的国力!
一个破败的朝鲜加上数百万弃民,不说能把大明拖残至少也能拖晕,而这段时间的大清只怕早已站稳了脚跟,开始慢慢恢复国力了。
这是济尔哈朗能想到的一切,也是布木布泰和他展示的宏伟蓝图,但济尔哈朗不知道的是,在他眼中那个睿智无双的女人所说的这一切,其实六七成都是来自于大明那个小皇帝,甚至可以说,这一切战略构想,就是那个小皇帝替大清设定好的路线,大清不得不去做,不做神武军随时出关自己做,做之前,还可以顺手把大清给灭了。
当然让布木布泰心动,并最后愿意按部就班实施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来自大明强大的军事压力,大清打不过,可在神武军出关之后,跑还是能跑的掉的,她心动是因为,这不但符合大明同样也符合大清的利益!
大明不需要人口,太多的原住民对于大明来说只能是拖累和不稳定因子,但大清人口稀少,这次入关又死了那么八旗子弟,最缺的就是人口,大明如今有的是银子,看不上朝鲜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哪点财富,但大清需要,战争赔款赔的差点倾家荡产,一两银子对于如今的大清都是好的,既然大明不需要,大清自然要不遗余力的去刮透朝鲜的地皮。
大明需要的只是地盘,征服一块地盘对于军队来说是军功,对于圣武大帝来说就是丰功伟绩,是足以彪炳史册的重大政绩。
而大清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地盘,也不能说不需要,实在是不敢要,关外也好,朝鲜也罢,离大明委实太近,大清缩在虎口之外,完全没有安全感啊,这一点连济尔哈朗都不得不承认,在大清的军力不足以正面抗衡大明之前,还是离这个恶邻越远越好,惹不起难不成还躲不起吗?
这就形成了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的一种微妙平衡,对于朱慈炯来说,一只已经被打断了三条腿,吓破了胆子的满清,其利用价值已经所剩不多,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还留你有什么屁用,不如直接亡国灭种来的干净。
只不过连朱慈炯都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那个女人,居然那么有决断力,不仅能将当初背弃大清的娘家人重新拉回到满清的阵营,迅速为顺治坐稳帝位奠定了基础,还能在回去不到一个月的情况下,便立即出兵朝鲜,打了朝鲜一个措手不及不说,其成果更是出乎朱慈炯的预料。
“这个女人不简单呐!”朱慈炯将天眼传回来的谍报扔在一边,由衷赞叹了一声。
按照朱慈炯的预计,清太后回归之后,第一步要做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巩固皇权,稳住他儿子的皇位。
历史上传闻孝庄皇太后为了他儿子的皇位,不惜委身下嫁多尔衮,这是不是真的朱慈炯不知道,也没办法解开这个千古谜案,但朱慈炯知道以那个女人的见识和手腕,要想从济尔哈朗的手里将满清的大权抢过来,应该不成问题,最多也就是多花点时间罢了。
然而清太后自大明回到盛京,再到出兵朝鲜,前前后后不到一个月!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女人连一个月,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到的时间就让济尔哈朗彻底臣服,甘心交出一切军政大权听从一个女人的调遣,朱慈炯不知道清太后是如何做到的,但这份能力,朱慈炯自叹弗如
清雅小筑,朱慈炯与布木布泰一番小谈,所言及的满清出路,被其执行的无比透彻,甚至于比朱慈炯预想中的还要完美,比如满清攻打朝鲜,这李氏王族若不尽灭,对于朝鲜民众来说终归是个念想,朱慈炯原打算是让特别行动卫来了结这些手尾,谁承想布木布泰能干的这么彻底,不但诛杀李氏王族,便是朝鲜但凡姓李的一概诛杀,手段可谓狠辣到了极点。
毕竟朱慈炯可没让这个女人这么干,完全就是布木布泰揣摩朱慈炯心思才做出的这番决断,虽然有一条漏网之鱼,但对于朱慈炯来说又算的了什么?
“可有李淏的消息。”
韩赞周应声道:“回万岁爷的话,目前能确定这李淏还没有上岸,想来还在大海之上漂出呢。”
朱慈炯笑道:“海上风大浪急,不测之祸时有发生,另外这海上海盗肆虐无度,这朝鲜的小小水师如何能够抗衡,你且去安排,切莫让这位李氏最后一缕血脉遭了海盗的毒手葬身鱼腹,上了岸要好生护卫,大明境内虽匪迹渐平,可难免有漏网之鱼,莫要让王世子九死一生上了岸,反遭了路匪毒手才是啊。”
韩赞周点头应是,目光偷瞄了一眼正在奋笔疾书的起居舍人,万岁爷这番话很明显是对起居注说的,意思简单明了,这个朝鲜王世子,要么死在海上要么死在前来南京的路上。
至于怎么死,万岁爷不关心,万岁爷关心的只有两个,一是李淏必须要死,这关系到万岁爷对待朝鲜的大略,李淏如果活着,大明日后占据朝鲜,想要改郡设府就在道义上面站不住脚,因此哪怕是找块遮羞布也一定要遮一遮丑,然后将李淏推出来继位新的国主,即便李淏是傀儡,也是麻烦。
第二点,李淏毕竟是在满清覆灭朝鲜之前逃了出来,而且肯定是要来大明求援的,这一点知道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李淏死了,死在路上就必须得有人背黑锅,而他韩赞周就是背黑锅的不二人选。
韩赞周绝对不会让李淏上岸!死在海里任谁都说不出什么,海上红毛鬼肆虐,死了也就死了,但上了岸再死,韩赞周觉得自己的麻烦就大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大朝(1)()
圣武二年三月初一,大朝!
经过一个月的热议,关于正月里发生的数件大事,热论风潮已经渐渐淡化,没办法,圣武朝可圈可点的大事一桩接一桩,普罗大众的目光怎么也不可能停在一件事情上面关注太久。
朱慈炯身穿五爪金龙朝服,头戴十二冕帝冠,如同座钟一般,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面,没有如往常一般昏昏欲睡
对于朝会,朱慈炯已经厌烦透顶,难怪嘉靖、万历二帝能数十年躲在深宫里面不照面,实在是听一帮子鸟大臣满嘴废话,听的实在太累,还没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就好像现在正在狂喷吐沫星子的高弘图,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上个月国库的收入与支出,什么修建官道工程将要在年底给各大包工头(商贾、权贵),结算的时候,国库将要承担多大的压力,言下之意就一个,国库银子不充裕,天子你看是不是能让黄河治理和长江大桥两大工程先延缓个一年两年再上马,当然高弘图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么银子压力太大,天子你看是不是能从江心洲的银库里面调集个三两亿两银子,或是让银行拨点款支援支援国库
朱慈炯已经彻底服了高弘图,这么一套废话,高弘图朝会上说,御门听政时候说,御书房奏对时候说,私下觐见时候他还说,他么他就不嫌累的慌?
以至于朱慈炯现在一见到高弘图这张老脸,眼前就满是银光,到最后只能是充耳不闻,纯当没听见
不过今天朱慈炯精神不错,往日里他都是听完废话直接散朝,但今天不一样,因为他有大事要公诸于世,而且还不是一件,此等大事非大朝会不足以显示其重!
而且朱慈炯现在战斗力爆表,已经做好了狂喷口水的战斗准备!
等到高弘图终于念完了财经,教育部部长又汇报了有关医学院落成之后的师资及招生情况,师资方面还算雄厚,太医院院正,也就是那个在朱慈炯大婚当日言称天子殡天,最后朱慈炯活过来以后吓的屁滚尿流的赵良才,身为太医院一把手,医学知识自是广博,担任医学院院长一职也算实至名归,没什么人会不服。
两位副院长,一位乃是著有瘟疫论的吴有性,吴有性好歹也是当代神医,在民间享有盛名,若是入太医院,至少也是院判,他来担任医学院副院长,传授医道,自然没有什么人会不服。
但另一位副院长就让人颇有微词了,此人名叫汤若望,原本就是一个名声不响的传教士,不过其人在天文、历法上面的造诣倒是值得称道,崇祯年间供职于钦天监,编写历法,另外其人筑炮也是一把好手,不弱于顶尖的大匠,但是
汤若望也懂医?倒是听说此人用稀奇古怪的手法替一些看不起病的穷苦百姓治过病,算是个半吊子郎中吧,汤若望如果入医学院担任教习,估计没人会多说什么,但让其担任副院,很多医学院的教习就不太服气了,尤其是太医院里面的哪些官家医者,更是不爽。
但也仅仅只是不爽而已,因为天子对这个洋毛鬼子实在是太好了,不但在南京替其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天主教堂,还特许他可以不去医学院教学,看中医学院的哪些学生,直接可以带去教堂独立传授西方医学,好像叫什么外科
而汤若望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件,传授适龄孩童外文以及翻译西方医学典籍
等到教育部长啰嗦完,又有几名高官说了一通废话,按照惯例,这个时候天子差不多也要宣布散朝了,然而站在天子身边的丁卫甲没有半点动静,史可法等人已经知道,这是天子又要宣布什么大略了,要不然按照天子的秉性,只怕早已显出不耐烦的神色。
史可法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种情况必有大事,否则天子不可能选择在大朝会上说,但是按常例,诸如矿改、工招这一类的大事,天子在大朝会之前,都会先和内阁通个气,但这一次,事先连半点风声都没有,史可法真怕是天子又心血来潮,弄出个石破天惊的玩意出来,如今内阁乃至整个官场都已经忙成了狗,天子若是再放大招,史可法实在担心内阁能不能承受的住。
“说完了?”朱慈炯不耐神色顿去,站起身,扫视了一圈鸟大臣后道:“既然你们说完了,那么也该轮到朕来说了。”
“诸位爱卿想必也听说了辽东之事,清国自去年九月末,悍然发动了平朝战争,如今朝鲜全境已被清国占领,国主李倧于庆州自焚殉国,李氏王族仅存者亦是随之殉难,不过传闻李倧殉国之前,曾安排水师将世子李淏送上了海,但朕多番搜寻,却无果,如今朝鲜被满清窃据,李氏王族尽灭,大明身为朝鲜的宗主国,于此等境况之下,当如何为之,史爱卿你是首辅,可有建议?”
史可法心里稍微一松,天子的意思应该是要以宗主国之名发兵朝鲜,然后因李氏无人继承朝鲜国祚,故而大明可以顺理成章的将朝鲜纳入版图,设府置县,以满清如今的战力,只怕根本不敢与大明正面交锋,多半是不战而退,大明平白得了大片土地,何乐而不为?
心里有了底,史可法当即出列道:“启禀陛下,朝鲜本为大明藩属,虽因‘丙子胡乱’背弃大明行不义之举,但在微臣看来,也是被情势所逼,其国内心向大明之臣多如过江之鲫,大明乃泱泱大国,朝鲜可以不义,但大明岂能不仁,且朝鲜已然臣服于清,然清国却悍然灭其国,实乃不仁不义,故而臣以为,当发天兵入朝,驱逐清军,复朝鲜国土,寻李氏王族后人,延续朝鲜国祚”
“史卿所言当得老成持重这四个字,朕原本打算派遣神武军入朝驱逐满清,只是”
第四百七十七章大朝(2)()
朱慈炯露出一丝苦笑,坐回到龙椅上道:“只是朕当初放了清国一条生路,清国也支付了大明巨额战争赔款,还将这些年来裹挟出关的数十万百姓礼送回了关内,按照协定,朕两年内都不会向关外发出一兵一卒,如果令神武军出关伐清,岂不是有背盟约,大明乃是大国,又岂能失信于满清这样的撮尔小国?”
不仅仅是史可法,满朝的大臣差不多都被天子这番话给绕晕了,前面说的分明就是想要找借口出关狠揍清军,然后将朝鲜的地盘据为己有,现在却又在为大明不出兵找借口,天子到底是何盘算,实在是让人难以揣度。
“朝鲜作为大明的藩属历经两百余年,对大明也一直恭敬有加,满清崛起建州,朝鲜小国无力抗衡只能臣服,似乎算不得错,但诸位爱卿不要忘了!”朱慈炯眼中闪过厉色道:“背叛就是背叛,不管什么原因什么理由都是背叛!”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杀入北京,无数深受大明恩泽的柱国之臣纷纷选择迎立新主,难道他们不是被形势所迫?难道被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