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太子-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安排说书的入军给士兵们说说书,无疑可以起到不错的疏导作用。”
“这些都是你自己凭空琢磨出来的?”崇祯奇道。
“宫里沉闷,儿臣闲暇之余便会思及强国强军之道,两年来也算有些心得。”
崇祯心里苦笑,强国强军又何尝不是他毕生的追求,只是可惜大明在他的治下日渐颓败,而朱慈炯继位不过一载,却做到了他十七年没能做到的事,如此一比,他比自己这个儿子差点当中不是一星半点。
崇祯叹息道:“你能想到这些并付之行动,为父很欣慰,如今大明新军之强举世共知,火器之利更是骇人听闻,清虏因之而溃,蒙军不战而逃,数省流贼尽皆丧胆,大明中兴可期,社稷复兴有望啊。”
“火器威力如此之大,也有些出乎儿臣的预料。”
崇祯再次奇道:“为父听说你南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南京城将作监的能工巧匠改良鸟统,如此方有现在威力绝伦的火器,这些难道不是你刻意为之?”
第三百一十一章雄图(13)()
朱慈炯镇定得说道:“儿臣以为,新鸟统的出现应是天意,更是冥冥之中自有历代先祖护佑大明所致,儿臣在北京之时,曾让苗宣将天下的形势一一汇报于儿臣,那个时候儿臣便料定要想让大明度过难关,非得另辟蹊径不可。”
“两年前李自成拥兵数十万祸乱数省声势越来越大,张献忠盘踞四川手下良将无数,关外更有满清联合蒙古的十几万大军对关内虎视眈眈,而彼时大明有什么?百万屯兵不过就是一群只会拿锄头的农民,左良玉麾下号称有二十几万大军,可惜都是些强征入伍的百姓,真正有战斗力的老兵不过三四万,欺负百姓还行遇上流贼则是一溃千里,吴三桂的的关宁铁骑和那些驻边军队又要时时刻刻防备关外异族,根本轻离不得,唯一还算的上是精锐的便只剩下孙传庭一支兵马。”
“如果孙传庭兵出潼关能剿灭李自成,那么事未必不可为,局势也不会恶化到李自成挟大胜之威一路杀向北京,沿途府州望风而降的地步,但是孙传庭败了,败在了天意和战略失衡上,李自成几场佯败,孙传庭一路激进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导致战线拉的太长,若非战线拉的过长以致粮道补给上面出了大问题,李自成就不可能会借连日大雨找准时机,一举击溃孙传庭主力,若是孙传庭肯稳扎稳打,就算不能一次性消灭李自成主力,至少大明主力仍在的时候,李自成就绝不敢轻举妄动兵进山西!”
崇祯的脸色有些不自然,孙传庭冒进最后导致兵败,要是按照朱慈炯的说法,那么绝大部分的责任在他身上,是他不停催促孙传庭誓师出关,也是他在得知李自成败退的情况下不断下令让孙传庭一路进军,孙传庭败了,败光了大明的最后一点家底也败没了大明最后一丝元气,李自成出潼关入山西,大明无力阻挡被杀入北京似乎也算不得稀奇了。
“儿臣知道大明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这个时候指望那些只会狗咬狗一嘴毛的文官是指望不上的,指望那些早已被贼军杀破了胆子的武将也不可能,要想大明起死回生唯一的办法就是整编新伍,提高新兵待遇激起他们同仇敌忾的决心,示之以恩让他们产生忠君报国之志!”
“新兵如何挑选,儿臣以为从流民中挑选精壮最为合适,因为流民几乎都是被流贼肆掠所逼,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一条活路的百姓,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处能够歇息的居所,那么这些人为了捍卫这来之不易的温饱和流贼去拼命,所以儿臣南下没有选择走便捷也更安全的水路,而是选择走陆路,并在一路上招揽流民和他们同甘共苦,到了南京之后更是将他们妥善安置,激起他们誓死报效之心。”
崇祯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誓死报效?报效的不是朝廷不是他这个仍然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而是他也只会是他的这个胸怀大志的儿子朱慈炯!由此可见朱慈炯在南下之时甚至南下之前便已有了异志!
“但是儿臣也知道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李自成大败孙传庭之后,定然会进兵山西剑指北京,一旦被其得逞要不了多久便会南下,吹响统一战争的号角,以贼军的声势和各地软弱无能的驻军,想要阻挡李自成几乎就是痴人说梦,所以儿臣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至多一年甚至更短。”
“只不过儿臣没有料到的是李自成的目光居然会如此短浅,在山河未定之时便玩出了一场追赃助饷的闹剧,寒了天下士族豪绅的心不说,还抓了已然投诚的吴三桂之父吴襄,迫使吴三桂据山海关以自守,满清趁此良机挥军入关击退李自成入主北京,但他们同样需要时间来安抚人心,这也等于变相给了儿臣应对的时间,但这点时间对于儿臣来说依旧远远不够。”
“要让数万没有见过血杀过人的新兵变成战场上战无不胜的虎狼,光靠决心是不够的,因为人内心的恐惧不经过厮杀很难被克服,要让他们熟练使用大刀长枪甚至弓箭,然后拉上战场杀敌,依儿臣保守估计起码也得需要三到五年,要让这些新兵上了战场脱胎换骨成为精锐,需要的时间则更长,儿臣没有这个时间,满清不会给儿臣这个时间,李自成同样不会!”
“所以儿臣在南下的路上就一直在想如何能让一群新兵快速成军而且还能在战场上克服内心的恐惧,想来想去只有远程兵种才可以做的到,因为远程兵种不需要和敌人面对面厮杀,对于战场上的残酷没有直观的感受,现如今远程兵种只有弓弩手和鸟统兵还有炮兵,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弓弩手没有三五年的苦功是无法达到的,炮兵可以作为战场辅助,想要战场决胜光靠炮兵显然也无法完成,因此鸟统便成了儿臣唯一的选择。”
“但是鸟统的弊病太多,射击距离更是其软肋所在,靠原先的鸟统上阵杀敌最后只能沦为被屠宰的羔羊,于是儿臣到了南京以后便召集南京城内有名的造枪大匠杨伏堂,给他提出要求并给予其一切资源,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甚至许诺荫其子为官,为的就是让杨伏堂能够制造出符合儿臣所需要的火枪,杨大匠最终没有辜负儿臣的寄托,制造出来的火枪远超儿臣的期望,这才有了后来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大明新军。”
“新式火枪没有鸟统的各种毛病,射击距离更是远达三百步,远远超出弓箭射程,战士们拿着这种枪远距离杀敌,自然能将内心的恐惧减小到最少,但火器毕竟是外物,今天大明领先一步造出来,在战场上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可时间长了敌人迟早也能仿制出来,所以儿臣以为外物虽可持,但绝不可将大明的社稷江山依托在外物之上,要想大明长治久安最重要的还得要靠人!”
第三百一十二章雄图(14)()
“一支军队要想永远保持住强悍的战斗力,就要让每一名战士从心底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军队是一支光荣的军队,也就是军队荣誉感,有了军集体荣誉感的军队才是一支有灵魂的军队。”
“如何培养一支军队的荣誉感其实也简单,首先得要拥有属于自己集体的军旗和番号,其次便是战绩,比如神武军的军旗是一只仰天咆哮的恶狼,黄得功率领神武军北伐,先是房山一战正面击溃清廷数万大军,后又屯兵北京城下压制的北京城内清兵动弹不得,更有生擒满清太后皇帝的辉煌战功。”
“以后神武军的恶狼战旗穿府过州,百姓不管认识不认识字一看站旗就会竖起大拇指说,看这不就是拿下北京生擒敌酋的神武军吗?久而久之神武军内的战士就会以自己是神武军的一员感到自豪,军队荣誉感便建立起来了,这样的军队里面的战士上了战场为了保证自己所属军队的荣誉,又岂有不浴血奋战的道理。”
“其次是消除战士们的后顾之忧,当兵打仗伤亡在所难免,没有人愿意自己死在战场上以后成为野狗嘴里的口中食,也没有人希望自己负伤失去自理能力以后生活无着,只能在绝望当中死去,更没有任何一名战士想看到因为自己而拖累自己的家人。”
“所以儿臣会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一名战士,他们的后顾之忧就是大明的后顾之忧更是儿臣的后顾之忧!”
“战场之上打了胜仗战死的士兵的遗体都会被火化装起来带回烈士陵园统一安葬,所在军队的史册上也会将其姓名籍贯和战功清楚的记载其上,战败了大明也会付出赎金将阵亡士兵的遗体赎回,绝不会让任何一人成为孤魂野鬼!其家属也会拿到一笔足够优厚的抚恤金,若是子嗣未长大成人,会有专门的机构抚养他们并且让孩子接受最正规的教育。”
“如果是受了重伤比如缺胳膊断了腿的士兵,朝廷会将其安置各级衙门工作,失去自理能力的,大明会统一收留奉养其直至终老。”
“其三便是提高士兵的应得待遇,不管是军田也好,每月的饷银也好,都必须保证落实到每一名士兵的手里,不论是谁有多大的战绩或是功劳,只要是克扣士兵的饷银或是侵占军田,一概诛杀绝不留情!”
朱慈炯吐出一口浊气沉声说道:“如此一来士兵再无后顾之忧,战场之上岂能不用命,又岂能不对大明誓死效忠!”
周后突然间发觉自己有点不太认识自己这个儿子了,就连心里一直以来多少有点不服的朱慈烺在听说这番话以后都由衷升起了一股自叹弗如的感觉,原本被篡夺掉储君之位后的那一缕不快,也在此刻彻底烟消云散了。
古人有云‘生子当如孙仲谋’,崇祯现在心里却只想到了一句‘生子当如朱慈炯’的话来,自己能有这样的儿子,大明能有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才是真正的上天恩赐社稷之福啊。
“洪先生以为如何?”崇祯再次看向洪承畴问了一句,语气似乎像是跟一个外人炫耀又或是想多出一个人来分享这股莫名的成就感。
“叹为观止啊。”洪承畴很是配合的赞叹道:“定陛下想人之所不能想,做人之所不能做,罪臣远不及也,按陛下所说三点整军,将士再无后顾之忧战场岂能不用命奋战,如此一来效忠的永远都不会是各军主将,武将祸国之危亦将不复存在,若是武将还想拥兵自重,恐怕用不着陛下动手,军中士卒都将群起而攻之,大明有此强军,何愁不能肃清寰宇威震四夷!”
“社稷中兴有望啊!”崇祯也赞叹道:“若论为君强国之道,为父不及汝远甚啊。”
朱慈炯赶紧低头道:“父皇谬赞,儿臣能有今天之作为纯属侥幸。”
崇祯瞪了一眼道:“若非你穷思极究未雨绸缪又何来侥幸一说,你虽得位不正,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让大明化险为夷,也算是功过相抵,只是你大兄哎,不提也罢。”
“父皇。”朱慈烺站起身来道:“儿臣才略远不及三弟,大明也只有在三弟的治理下才能更加强盛,儿臣愿意一辈子跟随父皇身畔奉养天年。”
崇祯叹道:“储君之位原本是你的,大明未来的天子原本也理应是你,你弟虽借势登位,但亦是为了大明能千秋万代一直传承下去,这几年大明内忧外患,你的性子仁厚想如你弟弟一般重典治国,只怕你也下不了狠手,下不了狠手就无法应对那些骄兵悍将,也无法将那些只顾自身私益不顾大明存亡的文官驱逐朝堂,故而父皇以为,你弟做法虽有不妥,但看在其也是为了大明的份上,还是不要心存芥蒂的好啊。”
“儿臣绝无此意。”朱慈烺恭声道。
“父皇!”
“嗯?”崇祯目光转回到朱慈炯身上道:“你有何言?”
朱慈炯道:“父皇可知儿臣为何会放清虏一条生路,又为何将大军屯与陕西四川,不一鼓作气平定二贼?”
崇祯笑了笑道:“民间传言,你明明可以将满清落在关内的大部主力一战剿灭,让大明至少五十年内再无边患之扰,然而你却为了几千万两银子放虎归山,百姓们可不相信雄才大略的圣武皇帝是目光短浅之人,想必其中大有深意所在,至于屯兵陕西边境对李自成围而不攻,依为父看理应是以重兵压迫李自成投降,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吧,毕竟李自成麾下的数十万人马大多也是受了流贼裹挟的平民,你这位颁布爱民惜民令的皇帝想要止兵息戈,给流贼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可能,至于张献忠为父如今知道的不是很多,想来也是同理。”
朱慈炯笑道:"满清不过釜底游鱼尔,在儿臣的眼里不要说是虎狼,恐怕连兔子都算不上,至于李张二贼祸乱大明山河多年,儿臣即便会赦免其部士卒也绝无放过匪首的道理,李张二贼岂能不知这些,此二贼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