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皇太子 >

第160部分

明末皇太子-第160部分

小说: 明末皇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文武百官也就算了,大明的天下亡了,他们大不了改奉新主,只要新主想要安定社稷不似流贼那般目光短浅,他们同样能够高官厚禄不失荣华富贵,可那些皇亲国戚呢?他们可是与大明国怍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比如周奎,大明若在他就是尊贵无比的国丈,大明若是亡了,新朝一立,周家越富岂不是越要成为新兴权贵眼中的肥羊,没了身为中宫皇后的女儿庇护,他周奎在权贵的眼里又算的了个什么东西?

    所以当崇祯得知李自成入京追赃拷死数千官员的时候,崇祯心情说不出的痛快,得知周奎被满门诛杀,周后暗自垂泪的时候还痛加训斥,如果有可能他恨不得这些人能够亲手死在他的手上。

    但崇祯也知道,就算给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也未必会有勇气与全天下的文官为敌,因为他怕整个天下脱离他的掌控,可他自己也明白,尽管他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尽管满朝文武依旧匍匐在他的脚下山呼万岁,可实际上满朝的文臣武将早已不将大明的生死存亡放在心上,也早已存了迎奉新主的心思。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这么儿子,他做到了自己一直想做却不敢去做的事情,称帝不过一载有余,丝毫不顾根基未稳便以一己之力对抗满朝大臣,不顾群臣反对废除苛捐杂税和徭役,继而悍然诛杀数十盐政官员只为改革盐政,满朝上下谁敢不服便一体诛杀,这次更是借一件小小的行贿之案血洗朝堂,上百受此案牵连的朝臣包括内阁两位阁老在内的高官请辞,自己这个儿子丝毫没有顾念之情,一概应准不说,其中还有数十官员的后代三代之内不得科举,百官凛然自危却不敢怒亦不敢言,否则就是找死。

    此等手段此等心性,大明三百年天下除了太祖成祖爷,历代帝君何人能及?

    为了天下大治不惜天下大乱,这句话堪为至理,自秦而始至元而终,那一次改朝换代不是天下百姓揭竿造反,而至烽火遍地,最终新朝鼎立万象更新,大乱之后的天下终得天下大治,自己这个儿子年仅十六却能看的这般清楚,甚至于不惜江山破败,也要完成这一浴火重生般的壮举,却是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也是他自己连想都没有敢想过的。

第三百零七章雄图(9)() 
朱慈烺原本心底的那一丝不甘心在朱慈炯的这番话说完之后,终于烟消云散,这个同胞弟弟说话虽然不留情面,可每一句话都是实话,这一年多以来,朱慈炯继位之后所做的事情他确实做不到,就算能想到也未必能有魄力下的了手,既如此值此大明危急存亡之秋,皇位让予他又有何妨?

    “你如今不管怎么说也是大明的皇帝,总跪在地上成何体统,起来回话吧。”崇祯抬了抬手,周后原本还有些焦虑的表情顿时一松。

    “儿臣谢父皇。”朱慈炯却没有站起来,依旧跪在地上道:“儿臣篡位自立,乃不赦之罪,父皇若是不赦免儿臣,儿臣不敢起身。”

    崇祯冷冷的哼了一声,目光死死盯在朱慈炯身上,这小子摆明了是打蛇随棍上,赦免?皇位都被你小子抢了,现在还假惺惺的要赦免?老子要是不赦免你,你就有罪了?就算你有罪?老子又能奈你何?你想跪那就跪着好了!

    “傻孩子。”周后面带慈意的走到朱慈炯身前,伸手便把朱慈炯给扶了起来道:“你父皇既然让你起身,自然是不再怪罪于你了,地上凉小心着了风寒。”

    感受到母后手臂上传来的温度,朱慈炯眼眶微微一酸,赶紧低下头,双手一拱道,儿臣愚钝:“儿臣谢过父皇母后不罪之恩。”

    崇祯咬了咬牙,这母子两个一唱一合配合的堪称天衣无缝,什么叫不怪罪了?篡位之罪如今追究毫无意义,可自己这一年多以来被这小子派人监视,这笔账怎么算?还有自己心里面还有诸多疑问这小子还没给出答案,还有难不成他们从此而后只能生活在这竹林当中,如何安置他们这小子也没给个交代

    昭仁终于见到父皇不再板着那张臭脸,立即如蒙大赦一样跑到朱慈炯身边嚷嚷道:“坏哥哥,你都好久没陪妍儿玩了。”

    朱慈炯捏了捏昭仁的小脸笑道:“妍儿自己先去玩,等哥哥和父皇大兄说会儿话便来陪你好不好。”

    “哥哥可不许骗人。”

    “骗你是小狗。”朱慈炯一本正经的说道:“现在让韩公公带你去玩好不好,韩公公这次可是给妍儿带了不少好玩的东西哦。”

    “真的?”昭仁公主眼睛一亮,旋即转到韩赞周身上问道:“炯哥哥说你有好玩的东西带给我,是什么?拿来我看看。”

    韩赞周跪的腿都麻了,知道这是万岁爷体恤他年老,特意找个借口让他退下去,赶忙从怀里拿出一只雕工极其精美的小盒子规规矩矩的递给昭仁公主道:“这是主子为公主殿下特意制作的泡泡盒。”

    “泡泡盒?”昭仁公主疑惑的接过盒子打开,只见里面摆放着三支颜色不同的细管,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回公主殿下。”韩赞周答道:“找一些皂角磨成粉溶在水里,然后用这泡泡管子吸进一些水,往外一吹就能变出几百个五颜六色的泡泡。”

    “真的?”昭仁公主眼睛顿时一亮。

    “好了。”崇祯发话道:“韩赞周,你且带公主下去,好好陪她玩耍,莫要磕着碰着。”

    “奴婢遵旨。”韩赞周深躬着要领着昭仁出了大厅,小女孩儿心思单纯,哪里能闻得到大厅里面尚未消散的火药味,能有好玩的东西自然比什么都重要。

    崇祯的目光再一次投在朱慈炯身上,话音陡然又冷冽了下来道:“两年前,你以太祖皇帝托梦为借口,骗去朕的信任,最后得以离京南下,朕一直以来都很好奇,你身处皇宫之内,如何能在朕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锻炼出了一支不为人知的队伍,银子又是从何而来的?”

    “父皇此话何意?儿臣不明白。”

    “不明白?”崇祯的性子一直都有点刚愎自用,认定了的事情除非有强有力的证据否则极难让其改变主意,比如孙传庭兵败潼关生死不明,百官都觉得应该给孙传庭上谥号以表其功过,然而崇祯认定孙传庭是兵败逃避,是以一口否决了大臣的提议,要想上谥号除非见到孙传庭的尸体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现在崇祯认定朱慈炯太祖托梦是假,让苗宣秘密组建密谍和杀手是真,要想他将这认定了的观念改变谈何容易。

    “太祖托梦、京城大疫、逆贼建国、虏酋暴毙。”崇祯冷笑道:“你用这么荒诞无稽的理由获取朕的信任,最终得以南下,收拢流民恩施百姓,整军备武以待天变,心思之缜密就连朕事后想起都不得不佩服,若是你能将这些心思用在辅佐朕身上,北京城又如何能被流贼所破,祖宗陵寝又何至于落入贼手几近一载!”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朱慈炯苦笑道:“儿臣敢问父皇,今日南京种种,若是放在一年半以前,即便儿臣有机会劝说父皇,父皇可会采纳儿臣的谏言。”

    崇祯一窒,一年半以前孙传庭潼关大败,李自成建都西京,大明局势虽越发恶化,可那个时候的他何曾能想过李自成东进,山西各府望风而降,那个时候朱慈炯在他眼里不过就是个十四岁的稚童,一个黄口小儿的话他如何会听的进去,何况彼时朱慈炯不过刚被册封为定王不久,若是敢妄言政事,只怕少不得要被他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自己以这个理由来质问于他,倒是显得自己自以为是了。

    朱慈炯又道:“儿臣于北京之时,无痛无疾突然昏厥达五日之久,若非太祖召见何至于此,儿臣所言又何曾欺瞒父皇?”

    崇祯眉头一皱,朱慈炯昏迷五日不醒,太医院群医束手无策,当时他并未多疑,来到这里以后便认定是朱慈炯有意装晕,为的就是捏造出太祖托梦这场把戏,现在看朱慈炯言之凿凿,难不成太祖托梦之事并非虚妄,而是确有其事?

    “父皇方才言称儿臣为了南下避祸,不惜让数十万京城百姓身染恶疾以取信父皇,儿臣何辜敢行此等灭绝人性之事,父皇又言,儿臣于京城之时便私下组建了一支忠于儿臣的秘密组织,儿臣更是冤枉,正如父皇所言银子何来,苗宣乃儿臣之大伴,他若在宫外行此隐晦之事又岂能半点风声不露,凡此种种皆父皇疑儿臣久有不臣之心所致,儿臣委实冤枉”

第三百零八章雄图(10)() 
自古君王皆多疑,崇祯也不例外,他更像是一个悲剧人物,大臣们报喜不报忧忽悠来忽悠去,忽悠到最后把江山都给忽悠没了,当皇位被儿子篡夺,静下心来了解在位十七年的为政得失之后,早已是恨绝了满朝的文武大臣。

    崇祯心底并不如何痛恨篡位的朱慈炯,相反还有些庆幸,试想若非朱慈炯南下祭奠孝陵,他们父子四人皆陷在北京,那么大明江山无正统皇族继位,皇位之争必然上演,这要是换做天下承平之时倒也无所谓,迎立藩王继位大明也不是没有过,可值此天下大乱朝廷中枢几乎被摧毁殆尽之时,议立新君多半会演变为党派之争,对已是千疮百孔的大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心里面庆幸归庆幸,皇位被篡夺乃是事实,所以本就多疑的崇祯并不介意用最大的恶意去揣度朱慈炯南下前后的真正用心,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太祖托梦。

    但是现在朱慈炯一口否认并且直言他疑心太重,这让崇祯又开始怀疑起自己先前的推断是否正确。

    “如此说来太祖皇帝给你托梦是真?”崇祯将信将疑的问了一句。

    依旧跪在地上的洪承畴不禁无语,自他来了这竹林大宅以后崇祯就不止一次的和他讨论过这个问题,他当然不敢光明正大的去质疑如今英明神武的圣武皇帝,但也不止一次隐晦的提出此乃无稽之谈。

    崇祯最终还是信了,并且在没有任何佐证的情况下为朱慈炯按上一个早就图谋不轨的名头,没想到朱慈炯利用崇祯多疑善变的性格,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就能让崇祯再次对自己得出的结论产生怀疑,这等本事让洪承畴这个一辈子在权谋里面打滚的人都不禁感到深深折服。

    朱慈炯诚恳得说道:“其实儿臣昏迷醒来之后也有些不太相信,所以没能在第一时间禀告父皇,然而最后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得态度去向父皇禀告了此事,父皇一直在等待太祖皇帝给出的三个预言是真是假,儿臣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儿臣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好好研读了一下历朝历代亡国之因,并苦思解决之道,京城大疫太祖预言成真,儿臣才确信大明国怍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才会在南下途中收拢流民编练新军,以备不时之患。”

    “如此说来倒是朕错怪与你了。”崇祯叹了口气,想想也是,一个十四岁的孩童就算有心机又能厉害到哪里去,再说了组建一支能够潜伏在张献忠和皇太后身边,并且能得到绝对信任的杀手密谍谈何容易,苗宣那个时候可不是如今掌管内廷的天字第一号大太监。

    一个亲王身边的大伴,在亲王未曾就藩之前能有什么权势,没有权势何来银子,没有银子又能办成什么事?如此一想,崇祯顿时觉得自己先前确实是多疑冤枉了朱慈炯。

    不过也是因为今时不同往日,若崇祯还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即便朱慈炯这番辩解,他也未必会马上消除疑虑,但现在他已是闲居的太上皇,朱慈炯却是手握重兵的一代英主,朱慈炯又有什么必要继续欺瞒于他

    崇祯放下心结道:“你方才说在等待太祖预言的时候便苦思解决之道,给父皇说说看,你都想到了些什么?”

    朱慈炯舒出一口气,看来最难度过的一关已经过了,心情立时轻松了些许道:“儿臣遍览之古籍并非正统史书,因为儿臣以为正统史书诸如资治通鉴一类的史书皆由儒家文臣所绘,书中对于王朝得失大多避重就轻,尤其是对儒家臣子党争之祸大多一笔带过。”

    “故儿臣让苗宣寻找民间野史,勤加阅览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历代王朝倾覆之前多有农民起义祸乱天下,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瓦岗、唐之黄巢、宋之方腊莫不如是,尽管这些农民起义都未曾推翻道统,但对于王朝无疑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也使得一个王朝从此脱离皇权掌控,最终被取而代之。”

    “但一个王朝为何发展三四百年便会被推翻?其实简单点说就四个字‘土地兼并’,王朝末期天下大乱,无数权贵豪门覆灭,无数百姓死于非命,以致于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荒废,新朝初建之时,新贵初立这些人大多由民间崛起,多少知道民间疾苦,故而还能善待百姓,何况大量荒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