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太子-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说朕倒差点忘了。”朱慈炯苦笑道:“被内阁这几个老家伙烦的头疼,惠妃宫里那个叫什么的宫女按摩手法不错,等会让她给朕好好揉揉。”
“那个丫头叫芸儿。”丁卫甲连忙提醒了一句。
“嗯,是叫芸儿。”朱慈炯站起身道:“坐了半天也有些累了,陪朕走去春和宫,到了正好用膳。”
乾清宫离春和宫的路不算太远也绝不算近,朱慈炯权当是在散步,按现在的速度,原本两刻钟不到的路程起码要走上半个时辰
丁卫甲紧随朱慈炯身后,万岁爷想散步,丁卫甲可不敢怠慢,安排御辇跟在后面,甚至还安排了一个机灵的小太监推着铁马,万岁爷若是走累了,不管是要骑铁马还是乘撵都能应付的过来,在宫里面尤其是万岁爷身边听差,半分也马虎不得,伴君如伴虎说起来是形容文武百官的,其实最深有体会的还是宫里人呐。
“枪炮都发放各军了吗?”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的朱慈炯突然间停下步子,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丁卫甲自然知道朱慈炯指的是什么,韩赞周三月中旬北上以后,这大半个月来,军工厂的调度全都由他负责,不过也只是负责调度,两岛军工厂上的几个关键部门就连他也没资格进去,朱慈炯防止军工制造外泄的措施极其严格,护卫程度比起皇宫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万岁爷的话,五天前已经向英武军和尚武军各运送火枪一万杆,子弹各四十万发,手榴弹五千枚,榴弹炮因为不足十门,所以还未向各军发放。”
朱慈炯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如今两座小岛上的军工厂制造火枪和子弹的工艺已经彻底成熟,三四万人日夜不休赶制枪弹,每月能生产火枪两万杆,子弹百万发,尚武、英武两军驻地因为离南京最近,所以装备的最晚,但是到这个月为止,大明九军每一军的火枪都超过了一万五千杆,也终于具备了发动全面平乱之战的本钱。
朱慈炯迟迟不对李自成和张献忠动手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军枪械弹药装备不足,先期生产出来的枪械优先供应给了林森的逐日军和黄得功的神武军,其余各军手里的枪械最多只有一个卫,没有火器优势,朱慈炯对于这些几乎没上过战场的新军没有半点信心,所以他宁可等,推迟发动平乱战争,也不能为了局部优势而产生无法掌控的变数。
好在这一天没有让他等太久,至于榴弹炮就是个意外之喜了,说实话他一开始对芦延龙挺失望的,拥有全套的图纸和制作工艺,身为当代铸炮宗师级人物,在朱慈炯看来榴弹炮和迫击炮最多一年时间就可以进行量产,可前前后后差不多两年!榴弹炮才问世,而且还无法量产,这对朱慈炯征伐天下的计划多少造成了些许影响。
好在造枪的杨大匠没让他失望,要是杨伏堂也和芦延龙一样,那不要说是朱慈炯对左良玉等四镇动手了,恐怕登基之初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该选那条路逃跑,否则多半就要和历史上的弘光一样,困死南京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芦延龙铸炮的速度虽然让朱慈炯很不爽,但榴弹炮的质量和威力还是让他比较满意的,明末时期威力最大的大将军炮,重达千斤,能射十斤左右的铅弹铁弹,射程最远可达五百步,但是运输起来极其不便,野战行军几乎就是一个累赘,所以一般都用于守城或是护卫重要关隘。
第两百二十二章烦扰(14)()
芦延龙铸造出来的榴弹炮,外形和后世榴弹炮相差无几,毕竟是照图纸做的,就算有出入也不可能太大,威力虽不能和后世的相提并论,却比如今的大将军强了不止一筹。
如今榴弹炮的炮弹是以散花弹为主,射程最远可达五里,朱慈炯观摩了一次以后,已经可以确信,只要有此火炮百门,那么五里半径可以用炮火进行地毯式轰炸,毫无疑问,当榴弹炮正式运用到战争当中必将彻底改变整个战争模式,铸造一段恐怖的血肉炼狱。
最重要的是这种榴弹炮的份量不过四百斤,用梅山镇最新研制出的实心轮胎当轮子,行军的时候完全不费力气,可以说战场在哪里,炮军阵地就会出现在哪里。
当然榴弹炮的瑕疵同样明显,就是打造速度慢的发指,数百熟练工人日夜打磨一个月,最多也就只能打造出四五支合格的炮管,远远达不到朱慈炯要求量产的地步,按照朱慈炯的设想,用炮军主导一场战争的胜负起码需要火炮百门以上,按照如今的速度打造一百门估计那个时候李自成、张献忠早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所以现在朱慈炯很纠结,一方面想快速结束国内平乱之战,一方面又想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而想要用最小代价快速打赢这场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火炮先期造成恐怖杀伤,对敌军造成极大恐慌而崩溃,到了那个时候敌军将要面对的就是一面倒式的屠杀!
“传朕的旨意。”朱慈炯眼中一闪道:“令杨衡、李丰、许景、三部接旨出兵河南、湖北寻李自成主力决战!令林森、赵吉祥部移镇潼关,伺机进入陕西占领西安,令雷承令顾骏”
丁卫甲听的冷汗直冒,万岁爷终于要对李张二贼动手了吗?大明原本好好的天下,被这两个巨贼祸害的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真是期待二贼授首时候的样子啊,不!砍了两人的脑袋实在是太便宜他们了,这二贼就应该被磨碎了血肉跪在万民祠前永不超生!
朱慈炯不想等了,火炮量产需要大量时间,炮兵的训练同样需要时间,他实在等不了那么久,留着李自成、张献忠一天,大明迈向近代社会的步伐就要晚上一天,凭借三十万新军十几万杆火枪,剿灭二贼轻而易举,最多伤亡比用炮轰要重一些罢了,用人命换取天下早日太平,对于朱慈炯来说不存在值与不值,何况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国内!
也难怪史可法郁闷,朱慈炯一念之下便决定了征讨二贼,平乱天下的战略,却连知会一声军部的意思都没有,不能对天下明军发号施令,军部的存在毫无意义,但朱慈炯显然不会在意史可法这位军部尚书的感受,就连身边的丁卫甲似乎也对此习以为常,能对军队下令的当然只能是万岁爷,军部算是个什么东西?
平乱之战,动辄数十万人生死,朱慈炯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这是乱世必须要承受的代价,免不了也避不开,生逢乱世命比草贱,要怪只能怪这老天为大明降下数十年天灾,要怪就怪乱臣贼子因势大而滋生野心,要怪就怪这本身就是一个吃人的世道
下完这道必将数省之地陷入战火的圣旨,朱慈炯陡然间像是放下了压在心头多日的负担,不过既然已经决定开展战略反攻,那么就无需再考虑别的,就像现在的朱慈炯虽然仍旧缓缓散着步,其实心里想的已然和战争没有太大的关系,他现在想的是怎么捞银子。
捞银子是一门学问,用的好不但不会增加百姓负担,反而还会让百姓与国家两者之间受益,当然这中间不可避免的会损害利益集团的些许利益,但只要度把握的好,就不用担心利益集团的强势反扑。
就好像改革盐政,新盐政的施行其实不能说是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因为商人通过竞标获取盐场一年的开采权,在这一年里盐场的产出利润全归商人所有,就算免不了有些地方还是需要孝敬,可比起往日用巨额贿赂谋取盐引要划算的多,最后受损的只有盐政官员,这样的蠕虫就算成千上万朱慈炯杀起来都不会有半点手软,而在朱慈炯的强势规章制度下,盐场工人的利益也得到保障,不用担心盐政官员和盐商的双重压榨,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库房富足,商人的利益也有皇权保护,可谓三赢。
当然这也与北京被破,大明上千官员被李自成迫害有关,商人为了巴结盐政官员,自然免不了上下打点,而盐政官员为了保住肥缺,对上面的官员也少不了孝敬,最后这些银子大半落入位高权重者的腰包,李自成荼毒北京,盐政官员自然不用再送,而南京多半都是失了势的官员,就算要送也送不了多少,所以南京这一块能从盐政当中大肆渔利的官员只有极小一部分。
朱慈炯登基之后没过多久就开始施行新盐法,原本盐政官员那时候还在观望风色,总不能乱送一气吧,等到风向不对想不自量力的去阻碍新盐政,却换来了朱慈炯挥下的屠刀。
新朝革故鼎新,南都官员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都还没稳当,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触皇帝的霉头,何况他们也确实没落到什么好处,所以朱慈炯推行新盐政极为顺利,顺利的让朱慈炯都一度以为大明的官员突然间转了性,要知道朱慈炯原本可是打算杀上几十个后世臭名昭著之辈呢。
至于随之而来朱慈炯对盐商和晋商课以重罚,甚至还杀了两大盐枭抄没其家产,对于官员来说就更无所谓了,商人嘛!就算朱慈炯说什么废除对商人的不公正待遇,可在他们眼里商人依旧是四民之末,是随时都可以盘剥屠宰的羔羊,天子杀几个商人能算什么事,这年头商人的地位虽低,可愿意做生意的多了去了,难不成天子杀了两个盐枭,他们以后就没盘剥的对象了?笑话!
第两百二十三章烦扰(15)()
崇祯年间大明国穷民困,天下财富掌握在官僚阶级和商人群体当中,崇祯就算到了国势倾颓到了无以复加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抄没利益群体的家产,还一心妄想官僚能够良心发现挽大明于水火,可谓迂腐到了极点。
当然崇祯担心的是受到整个官僚集团的强势反扑,动摇大明的江山社稷,可官员想得永远都是自家的利益,大明亡国之像已显,他们自然不会让整个家族为大明殉葬。
朱慈炯却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大明就要要亡也要拉着无数官员陪葬,好在李自成的追赃助饷失了利益集团之心,多尔衮入主北京根基不稳就颁布剃发令,引起天下人的逆反之心,相比起来朱慈炯杀几个官,抄上些许家产的手段简直温和至极,可以说崇祯年间大明的百姓对于朱家的统治已经很是不满,无数百姓想的就是推翻明室,取而代之的新朝能够革故鼎新与民休养生息,但是可惜李自成目光短浅政治幼稚,白白浪费了一统天下的巨大机遇,大明的百姓回过头来一看,比起李自成的残暴不仁,朱家皇帝还是不错的,所以朱慈炯即位大统,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赢得了天下臣民的拥戴,何况朱慈炯做定王的时候仁义之名就誉满天下了。
但是抄家之举说到底就是竭泽而渔终非长远之计,改革了盐政和即将改革的矿政,都能为国库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朱慈炯废除苛捐杂税和徭役,别的不说就拿以后要让百姓修建工程就得花费海量的钱粮,以农为主时期还好点,可以后要想在保证粮食产量足以养活百姓的前提下大力工商业,加上开支更为庞大的军费支出,这些银子可就未必够用了。
所以朱慈炯现在考虑的就是捞银子俗称圈钱,还要让人心甘情愿的把银子掏出来。
大明联合人民银行确实是捞金机器,但却要建立在工商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一大批资本家的前提之下,否则靠百姓那可怜的一些存兑业务,赚的银子恐怕只能应对日常消耗,但是朱慈炯之所以在工商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兴建银行,主要还是为了打击高利贷,以及因为高利贷而产生的土地兼并。
根据后世研究历代亡国之因,土地兼并是导致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国之初因为战乱导致大面积土地荒芜,那个时候的百姓完全不用担心没有耕地,相反只要有足够的劳力,就有无尽的土地可以去开荒,比如清初时期的四川,一个省的人口几乎都被杀光了,要是移民去开荒,想要多少土地没有?
因此王朝新立的时候也是人口繁衍最快的时期,但是时间越久,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人均可用耕地的面积就越来越少,新兴利益集团的诞生加上天灾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普通百姓只能走上借贷过日子的不归之路,高额的利息,普通百姓靠着微薄的土地收入如何能还的起,何况还要面对官府的肆意压榨,但如果不借贷百姓不要说去种地就是连自己一家子都养活不起,到了最后只能卖儿卖女卖田卖地卖老婆最终把自己随便也卖了,彻底陷入恶性循环。
失了田地就等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软弱一些的就卖身给地主官僚,不甘心的就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最终成为灭亡社稷的最大推手。
所以朱慈炯兴办银行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个借贷的去处,从根子上消灭高利贷带来的恶劣影响,和北宋时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