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闲王-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杜如晦辅助了他,没有让他跪成功,不然他担心自己的声誉会有所影响,他说道:“王夫子,请别这样,接下来的日子里,那些灾民的孩子都靠你们来教导了。”
“这是我辈份内之事,读了那么多书,不就是为了能将所学的知识发扬光大。”吴夫子说道。
就这样杜如晦和吴夫子犹如知己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将身边的人当作空气。
王平安也懒得理会,让那些夫子一个个都过来签字,一共五十个夫子,然后让每个夫子带九个书生帮自己,就这样十人一组的教导团成立了,一共是五十组,五十组教两万多个小孩子,那是很吃力的,相当于每组要教四百小孩。
但是平摊下来每个人指教四十人,又可以在接受的范围内。
王平安聘请了所有有教书经验的夫子,然后由夫子选十个书生,这样有一部本有理想,有抱负的书生被落选了,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世间上就是有那么多不公平存在,如果你是平民百姓,王平安会帮你一把,但是你是有钱的主,那么爱莫能助。
人员安排好后,王平安又开始设计黑白和粉笔,至于小孩子练字,那是相当的简单,制造一根树枝就能写了,因为王平安没打算给他们发文房四宝,而是让他们以地为纸,以树枝为笔。
这样是有好处的,一可以随时随地的写,二灾民家里的生活条件是供不起他们的孩子读书写字的,要知道现在一套笔墨纸砚最便宜也得要五百文,够普通人家省吃俭用一个月的。
但是只要在地上铺上一层沙子,就可以利用树枝上在沙地上写字,写坏了可以随时擦掉重新再写,方便并且省资源。
黑板更加容易制作,只要找到一块门板大小的木板,然后用黑漆将它涂黑后再利用三脚架的原理将它固定住,一块简直的黑斑产生了。
粉笔直接用石灰石代替就行。
王平安在黑板上试写了三字经三个字,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容易擦拭,他非常满意的量黑板介绍给了所有的夫子。
第一次看到黑板的作用,让他们激动不已,有了黑板,学子们可以更加有效的看到夫子们认字,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可以了到位。
杜如晦和太子等人也对黑板诸多赞赏。
王平安吩咐蒲洲的司户衙门的司户大人,带领上百个衙役和五十组夫子到达城外。
司户大人让上百个衙役去告知灾民们,官府安排夫子教他们的孩子识文断字。
这可高兴坏了这些灾民,要说他们有什么愿望,除了吃饱穿暖,手头上有点余钱之外,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的孩子能识文断字,将来有个好前途。
所以他们各个高兴的将自己的孩子带过来,将他们交给了司户衙门的衙役。
很快城门外的一个空地处沾满了大大小小的小孩,最大的有十一二岁了,最小还穿着开裆裤,三岁左右。
然后衙役们将夫子介绍给众小孩,然后一组一组的开始领走四百多小孩,然后找到一块空地开始讲课了,完全没有多余的噱头,全部极认真的教他们。
不过这一切都和王平安没有关系,他完全是一个甩手掌柜,他提出方案,别人来执行。
第273章 第二天(四)()
呆在刺史府的王平安,开始整理目前蒲洲的情况:一、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了有劳动能力的灾民,商户们聘请了二三万灾民,还有五六万人由朝廷出资,聘请他们疏通河道以及再挖一条新河河。二、聘请夫子……
王平安洋洋洒洒的写了数千字,终于将目前蒲洲的情况梳理清楚了,现在只要将这份蒲洲赈灾情况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交由李二过目,那蒲洲之行算是圆满结束。
杜如晦一直站在王平安旁边看他写完,说道:“蒲洲的工作算是圆满成功,朝廷以最小的代价,救济了更多的人,这是老夫没想到的,就算是陛下,或者朝中各大臣,他们也是想破脑袋也小孩不到以工代赈。”
“杜伯伯过奖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写成奏折,快马加鞭的送往长安,给陛下过目。”王平安问道。
杜如晦回答道:“写一定是要写的,不过不能是老夫河你写,而是应该由太子和牛宏达写。”
虽然杜如晦没有把话说透,但是王平安已经明白其中之意,我们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算是李二看了,也会认为我们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是由王平安和牛宏达写,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太子李承乾写的奏折,朝中大佬看了,那肯定会将太子赞美的只因天上有,地下无的,李二看到后也会认为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
牛宏达写的奏折,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实事求是写的,就算有所夸张,那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他是地方的官员,完全没有必要讨好他王平安的必要。
王平安想通了这个关节,就让杜如晦拟草一份奏折,最后太子签上署名。
至于牛宏达那份奏折,他只要将蒲洲的情况告诉牛宏达,他应该知道怎么做。
到了晚上,牛宏达回到了刺史府。
王平安等人迎了上去,对于他们来讲,牛宏达才是蒲洲的真正的主人,而他们只是过客而已,虽然他们有能力换掉这个主人,但是目前为止他还是这里的主人。
夜幕降临,刺史府的大厅中,王平安独自一人正在查看汴州的资料,知道汴州下辖六个县:浚仪县,开封县,陈留县,雍丘县,封丘县,尉氏县。其中开封县遭水患最严重。
此时大厅出现了一个犹如掉到河里,刚出来的人。
“牛大人,您怎么变成这幅模样了。难道掉到河里去了。”王平安看到牛宏达脱掉了他的长袍,赤着双脚,而且脸上、脚上都挂有不少泥土,不过已尽干了。
牛宏达笑道:“哈哈……让诸位见笑了,请容许下官先去梳洗下。”
王平安说道:“请牛大人自便。”
一刻钟后,牛宏达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从新出现在王平安眼前。
牛宏达看到有,只有王平安一人,于是好奇的问道:“钦差大人,太子殿下等人呢?”
王平安说道:“太子殿下去城在视察那些夫子如何教导灾民的孩子,杜伯伯和高将军一起去蒲洲城内视察了,明日我们就要去汴州了,所以这里的一切我们得要写一份奏折送往长安。
至于牛大人,小子这里有一份报表降低您,您也可以根据这份蒲洲的赈灾报表,给长安写一份奏折。”说完取出一张报表交给牛宏达。
牛宏达双手接过这报表,心情激动的说道:“大人对下官的栽培,下官铭记于心,凡事有用得到地方,请尽管吩咐。”
他看了看报表知道王平安不只是给报表这么简单,报表里还清楚的写了赈灾的后继管理工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百姓的安抚工作等等,这简直就是一份天大的功劳。
王平安能将这份天大的功劳交给自己,自己当然不能忘本,他知道奏折里一定要提到王平安等人的名字,不然以后有这好处,谁还会想到你。吃独食可是会撑死的。
王平安笑道:“牛大人严重了,小子知道您是长安城里牛进达牛将军的堂弟,那就是自己人,自己人怎么能不照顾自己人呢。”
“原来大人,您认识下官的堂兄,这真是唐突了。自家人不识自家人。”牛宏达笑道。
“其实小子的官职还没有大人您高,只是陛下封的钦差面子大而已,还有小子跟牛将军是叔侄相称,您不嫌弃,在无人的时候,小子也叫您为牛伯伯。”王平安笑道。
牛宏达一拍大腿,激动得说道:“那敢情好,贤侄你可不知道,伯伯当这个刺史,当的那个累啊,一般人都不知道。”
“当官吗,为百姓谋福利,日夜草劳,当然会累一点。”王平安一副我很懂你的样子说道。
牛宏达摇头道:“如果就这些老牛也不会这么头疼了,伯伯可是武将,现在却做了文官,你说这……”
牛宏达没有把话说下去,但是意思很明白,他就是做一个武将的料,现在这个位置他做不来,但是李二让他做,他只能硬着头皮做。
王平安对着牛宏达安慰道:“习惯就好,有机会您来长安找小侄,或者有事需要小侄帮忙的,尽管来信,小侄能力范围一定帮忙。”
这时候,李承乾、杜如晦等人都回来了,就连赵浩和冬雪都回来了。
王平安和牛宏达起身迎了上去,只听牛宏达说道:“参见太子殿下,见过杜大人。”没办法礼法不可废。
李承乾和杜如晦点头应道:“嗯,牛大人无需多礼。”
王平安也迎了上去,他张嘴就问:“杜伯伯,高叔叔,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老夫这边已经安排好了,明日所有的长安官员会听从赵浩调遣。我们可以准时出发了。”杜如晦说道。
高首也回答道:“老夫这边也安排妥当,明日有一个营的人直接交与赵浩负责,前往洛州。”
第274章 到达汴州()
“好,那赵浩、冬雪你们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王平安问向赵浩和冬雪。
赵浩拱手道:“回少爷的话,救灾物资已经全部整理好,而且也已经吩咐下去,那些灾民也都准备好了,那些马车、牛车等也通知下去。明日辰时都在城门外等候。小的也通知了张,黄两位御医了,他们说在破庙等候。”
“好,你今晚将手头上的工作和冬雪移交下,明日你就带着六十个官员和一个营的特种兵去洛州赈灾,那些洛州灾民和救援物资都会留一半给你。张御医和你随行。”王平安吩咐道。
医疗组的人,来到蒲洲后就于生病的灾民同吃同住,对于救治之事非常的上心。
“今晚大家都早点休息,接下来的日子才叫做真正的赈灾,相信大家到时候需要跟灾民同吃同住。”王平安说道。
夜深人静,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汴州,从长安出发道现在,已经过去五天了,明日是第六日。
对于来自后世的王平安来讲,救援黄金七十二小时早就已经过去很久了,所以对于汴州的情况罔更加恶劣的方向想。
所以众人当中,王平安是唯一一个完全没有睡着的人。
笠日,太阳刚刚入出一个头,蒲洲城的城门外已经集合了一群人,他们就是王平安锁率领的救灾队伍。为了不打扰灾民们,他们特地从西门出发。
牛宏达率领蒲洲所有的官员给王平安等人践行:“恭送钦差大人、太子殿下!原洪水早日退却。”
王平安道:“谢谢各位大人,请回吧,蒲洲的灾民还在等候你们呢,希望你们不要懈怠。好好照顾百姓。”
“诺!”百官对着王平安再次拱手应道。
王平安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伸手一挥,大声喊道:“出发。”
大队人马向着官道走去,一路向东,前往洛州和汴州。
“恭送大人。”蒲洲的百官再次拱手喊道。
………………
王平安带着大队人马,在洛州的时候分成了两队,一队由赵浩率领进入了洛州地界,另一队人马继续往汴州城出发。
他们快马加鞭又在三日后抵达了汴州城外,这一路上王平安看到是大批灾民从汴州地界往长安方向走。
王平安从一些灾民口中得知汴州六个县都已经进水了。所有的村庄几乎都被洪水有无情的摧毁,庄稼被淹没。
此时的开封县的县衙内,坐着汴州所有的官员,就连县衙的主簿、书记都在,汴州刺史纪宁,正坐在首座,一脸愤怒的看着手下的这些官员。
他对着百官咆哮道:“都十二天了,为何现在才把决口给堵住,你们干什么吃?”
郑司功对着纪宁拱手道:“是卑职无能,请大人治罪。”他知道现在找任何借口都无法掩盖自己没有将黄河的决口给堵上的事实。
“哼,治罪?这紧要关头,你让老夫治你的罪,你想让百姓知道后骂本官吗?”纪宁再次怒道。
“请大人恕罪,卑职不是这个意思。”郑司功心惊胆战的说道。
“大人,这次黄河决口水势实在是太猛了,导致我们毫无防备,郑司功多次组织人手想要堵住决口,每一次都被冲垮的不过是一小段而已,十二天来,郑司功也是没有合过几次眼,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司户纪明说道。
纪明是纪宁的弟弟,不过纪明是纪宁他父亲老来得子生下来的,所以两人年纪相差二十多岁。而且纪明从小聪慧,家里人让他在纪明手下历练几年,然后去长安。
纪宁再次哼道:“都起来吧,决口已经堵住了,现在汇报一下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