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好多啊 >

第213部分

皇帝好多啊-第213部分

小说: 皇帝好多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长安在太极殿上,冷着脸看着电文,冷哼道:“秦始皇果然是秦始皇,如此胆色,实在是令人欲杀之而后快!”

    安敬思行礼道:“陛下,秦国老将白起,率千万秦军,倾国之力而袭之,我大唐猝不及防之下,损失超过百万军力,主力部队更是损失惨重!如今秦军势强,我军苦苦支撑,还望陛下批准,发动毒气……”

    “此事休要再提!”姬长安语气严厉的说道:“我等乃同根同源所出,虽国名不同,但我们流的血是一样的!所以,秦国公!”

    安敬思行礼道:“臣明白了,请陛下放心……但!陛下,秦军上千万大军,虽然装备参差不齐,有火枪也有弩弓刀剑,但是他们人实在是太多了,望陛下尽早调兵,不然汉地危矣!”

    姬长安怒道:“调兵调兵,朕哪里来的兵力!帝国所有的兵力都派出去了,想要富余的部队只能等新兵训练完毕,但是帝国新兵训练完毕起码还要三个月,你要朕到哪里去找军队?!!”

    高仙芝行礼道:“陛下,臣有一个主意。”

    “什么办法?快点说!”

    “陛下,我们可以让帝国海军驰援,帝国海军逾百万之众,如今四海升平,正是海军用命之时!”

    姬长安闻言,皱起了眉头,帝国海军发展多年,如今让他们去陆地?若是损失惨重,帝国海上贸易的安全,就没办法保证了,虽然现在铁路已经铺满了整个亚欧非,但是海运依然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所以,姬长安有一点迟疑。

    不过姬长安并没有迟疑太久,他开口说道:“就这么办吧,让郭子仪抽调一半海军,支援汉地,另外,让帝国新军尽快投入各府,抽调各府老兵,这一次,必须要有两百万以上的军队,才够!具体数量和抽调情况,我们再议!”

    “诺!”

    内阁在姬长安的命令下,迅速运转起来了,姬长安通过内阁,向整个帝国发动了战争动员!

    skbshge

第442章 千古第一帝!() 
大秦,咸阳!

    滔滔河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就象是银河亘空。

    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整个南美洲最繁华的大都市。

    (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

    (甬道,也称通道,甬路。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

    咸阳,这座天下雄城,是一座外郭无垣的城市,也就是说,咸阳并没有城墙存在。

    历史上的秦都咸阳是一个缺乏统一规划思想指导的不断扩展的开放性城市,其范围从渭北逐步扩大到渭水以南,最终形成了横跨渭水两岸的规模。

    至于有郭无垣的情况,除了战时“无暇作长治久安式的全景规划”,还应与历代秦王心中的“天下”、“宇内”思想的成熟有关。

    美洲的咸阳,亦如历史上的咸阳一般,有郭无垣。

    与兴盛于列国的“两城制”的城郭形态不同,从雍城到咸阳,秦国都城一直采用了一种“非城郭制”的格局,同时,秦王朝还划都城所在地区为“内史”,建立以咸阳城为中心的京畿,并徙天下豪富于咸阳以充实之,形成更大规模的首都圈。

    都城总体规划取开放之势,充分显现了一代帝都旷古未有的威严与壮观。

    从某种意义上讲,秦都咸阳可能是一座未完成的城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咸阳的格局,赤裸裸的展示成了历代秦王的雄心壮志,而这种雄心,在嬴政的身上到达了巅峰。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西周号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真正敢将这一理想付诸实施的只有秦人,秦的建筑自然走向高台建筑风格,它的大和伟岸开始载入史册,伴随的是秦人统一六国的漫长战火的燃烧。

    《汉书》中说:“秦起咸阳西至雍离宫三百”;杜牧在《阿房宫赋》书中说到阿房宫(实为咸阳宫)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而《史记》中记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

    秦时的二百里换算为今天为83。5公里,现今咸阳市东西最宽处也只有106公里,“故宫”现存最值得中国人自豪的古代建筑之一,面积0。73平方公里,普通人从南到北走完这座巨大的宫殿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考古实践证实,中国历代宫城规模呈日渐缩小趋势,清故宫是0。73平方公里、唐大明宫是3。3平方公里、汉长安城的未央宫4。6平方公里、汉长安城的长乐宫6。6平方公里,秦咸阳宫会有多大?真的令人难以想象。

    据考古专家推测,整个关中地区都是都城,咸阳宫西路直至阿房宫,再至终南山修建门阙,东路直至极庙(信宫)途中架起阁道,犹如空中走廊整体连接,并且整体是按照星象规划的。

    把南边的秦岭,西边的陇山北边的北部山系,和东边的崤山黄河做为外部城墙。

    秦朝在关中地区修建了三百多个离宫别馆,而且这些离宫别管之间都是用各种道路连接起来,复道、甬道、阁道。

    后人据此推断,广义上咸阳宫总面积可能相当于汉长安城的近百倍,故宫的两千多倍!

    此等宏图大志,以关中为宫殿的气魄,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始皇帝之气魄,哪怕是姬长安,也深感自愧不如。

    这手笔,才是真正的以天下为棋盘,视众生为棋子,博弈天下!

    如此气魄的始皇帝,在面对大唐科技上的碾压时,倾国一战,发兵千万而击唐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惜,依靠人数的时代即将过去了,步入热武器时代后,更重要的是武器以及精锐士兵,而不是依靠不怕死的莽夫。

    的确,大秦帝国的战争潜力巨大,可以将每一个男人拉上战场,但是!重机枪毁灭了这一切,大秦帝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汉承秦制,这也是汉能和秦打这么多年的原因,但是汉已亡,秦又如何能挡?

    秦之反扑,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若不是白起趁大唐军队不注意,发动了突袭,大唐伤亡绝不会这么大。

    其实,秦始皇也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垂死挣扎,不过,他不甘心,他不甘心连挣扎都不挣扎就面对灭国。

    大秦尚黑,从军服到官服到帝王之服,皆是黑色。

    一身黑衣的始皇帝,跪坐在大殿之上,显得愈发冷峻。

    秦国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太平御览》卷八六《皇王部》中说:“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

    西汉《纬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从这些书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秦始皇的长相:虎口,形容他的嘴巴很大;日角,指他的额头凸起;隆准,说他是高鼻梁;长目,指他的眼睛细长;鸷鸟膺,形容他的胸肌发达。

    南朝宋裴驷所著的《史记集解》,是存世最早的《史记》旧注,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裴驷在这本书中援引学者徐广的话说:“蜂,一作‘隆’。蜂,虿也。高鼻也”,故此《太平御览》直接写为“隆准”,可见古人认为蜂准就是“高鼻梁”;“长目”,顾名思义,就是细长的眼睛。

    由于古时“长”和“大”相通,因此《太平御览》直接写为“大目”,所以长目就是“大眼睛”;“挚鸟膺”,《史记集解》中说:“鸷鸟,鹘。

    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可见挚鸟膺就是形容人的胸脯像鸟兽一样丰满;“豺声”,即豺狼之声,形容声音洪亮。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秦始皇是一个魁伟轩昂,有帝王之相的关中汉子。

    skbshge

第443章 始皇帝的决心() 
相貌堂堂的始皇帝嬴政,冷冷的说道:“自冬以来,上将军白起,率领千万大军,对唐人发动了进攻,如今已是春季,虽唐人损失巨大,然武安君的进攻也已经迟缓下来了,诸公,可有办法?”

    (南北半球气候相反,长安夏是咸阳冬,长安秋是咸阳春)

    蒙恬,这个秦国最得始皇帝信任的将军,正襟危坐道:“陛下,武安君最善奇谋,而上将军王翦,则善正面交锋,陛下不若请上将军出马,与武安君一起攻唐。”

    嬴政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询问道:“蒙恬,朕其实更中意你去,你觉得,是否有把握将唐人击溃?”

    蒙恬苦笑道:“陛下,臣实无必胜之把握,事实上,臣以为,王翦将军也不一定有把握能击溃唐军。”

    嬴政沉默了片刻,然后脸色不变的对另一人问道:“李斯,我们还能征发多少兵力出来?”

    大秦丞相李斯颇为犹豫的说道:“陛下,若是竭尽全力,还能征发两千万以上的百姓,但是……陛下,国家的铠甲兵器等物都没有那么多,尤其是火枪火炮,更是奇缺,征发这么多军人,对国家的后勤也是巨大的挑战,实在是得不偿失,还望陛下三思。”

    “朕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些年和大汉打,朕和刘彻都没有拼命,现在,是拼命的时候了!”

    秦国上卿蒙毅,长跪道:“陛下,我们在火枪之上,并不如唐人,征发兵力,恐怕……只是加大唐人的损失,若是唐人增兵,秦危矣!”

    (长跪是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跪时上身挺直的姿态,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或反应;如《史记》云“项王按剑而跽”)

    始皇帝嬴政冷冷的说道:“朕知道,所以,朕要全力一搏!只要扫清汉地的大唐军队,然后将西海岸彻底封锁,大唐想再进来就难了!所以,传朕命令,征发两千万军人,由蒙恬与王翦带领,支援武安君!”

    “唯!”

    (唯和诺是秦汉朝时期人与人之间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因此而来。秦汉朝时“唯”与“诺”皆为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但“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礼记》卷二(曲礼上)有云: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缓应曰诺,疾应曰唯。”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一定要恭敬的人不可用诺,上级对下级特殊情况为表敬意可用唯,诺是比较随意的应答甚至是不耐烦,诺的用法中对上下规定没有唯严格,下级对上级有时也可答。但唯多用于下级对上级,诺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平辈之间,具体情况视语境而定。姬长安规定用诺是因为顺耳。)

    始皇帝令既下,大秦上下自然不可不从,大秦帝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迅速的运转了起来,无数的老秦人高唱着《无衣》,奔赴战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左传》曰,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历史上的老秦人,高声呼喊着战歌,从西戎打到关东列国,打出了一片庞大的领土。

    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国君甚至亲上战场,高呼着秦歌,与老秦人共击外侮,暴霜露、斩荆棘,秦人从不屈服。

    而今,老秦人将与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大唐军队交战,可是他们心中并没有任何恐惧。

    老秦人会死,却绝不会屈服和投降。

    他们相信,在始皇帝陛下,在武安君,在战神王翦,蒙恬他们的带领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