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好多啊-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长安挥了挥手:“下去吧,朕也要就寝了。”
“小奴告退。”
高力士低着头,一路退出了寝宫,然后把门关上了。
李丽质抱着李满,一边轻轻的摇晃着,一边开口说道:“高力士离开这么久,好像成熟稳重许多了。”
姬长安逗着姬巧,笑着回应道:“军队却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他自然成熟了许多。”
“……你会不会,把满儿送到边军中去?”
姬长安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他看着李丽质,叹了口气:“朕一向不想骗你,这件事情,隐瞒你也没有意义,朕,其实会把他丢到军队里面去,而且,还会是帝国危险性最大的边军之中。”
“……非要如此吗?”
姬长安反问道:“你愿意让满儿放弃帝位?”
李丽质沉默了,身为李氏唯一嫡系后裔的她,有一些责任,不能放弃,她也不想放弃,为了李氏,她只好让李满受委屈了。
她轻轻的抱着李满,喃喃自语道:“满儿,你未来不要恨我……对不起……”
姬长安搂住李丽质,叹了口气。
skbshge
第361章 教育兴国()
次日,太阳还未出来,一场将会影响整个帝国未来的内阁会议,在清凉殿中召开了。
此次会议,只有一个话题,那就是,开办学校,发展教育。
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办教育而亡国的,国家之根本在于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兴办教育,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德意志的崛起。
仅工业产值而言,德国在1874年超过法国,1895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对于德国近代的崛起,普遍认为国民教育和科技进步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人力资本的质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德国的历史也曾经充满屈辱,拿破仑入侵德国时,普鲁士被迫割让一半国土,支付1。5亿法郎的战争赔款,连代表着民族精神的和平女神像都被拿破仑拆走运回法国。
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居然统一了,而且还跻身世界列强。
到20世纪甚至已经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德国之所以近代崛起,没有衰落,套用毛奇元帅说的那句话:“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德国人当年的教育可真是实打实的,在遭遇拿破仑入侵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说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
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
国王拿出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做大学校舍,他还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
从此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成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1763年,普鲁士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未成年人必须接受教育。
俾斯麦执政期间,教育和服兵役是德国人两项强制性义务,德国十九世纪以后教育成为国家活动之一部分。
1809年,普鲁士建立从中央到省、郡、县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每个县设立多个学区,每个学区至少设1所小学。
在基础教育中用一般知识学习代替单科学习,引进裴斯泰洛奇教学法,注重塑造学生个性。
普鲁士小学入学率在1816年达到60%,1864年达到93%。
到1890年,德国文盲率约0。51%,远低于同期欧洲各国,当时瑞士文盲率为0。8%,法国为9。5%,荷兰为7。3%,比利时为13。6%,奥地利为30。8%,意大利为41。4%,德国基础教育在欧洲大幅领先。
为谋求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普鲁士及整个德国在19世纪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次派人到瑞士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各类师范学校。
到1840年,仅普鲁士就有38所师范学校,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科研及师资培训体系,为德国教育培养了大批新型教师。
从18世纪开始,德国先后进行三次大学改革。
1809年柏林大学创立,在世界上首次把科学研究功能引入大学,创立研究生制度,在大学设立研究实验室,使大学成为社会中心研究机构,开启现代大学模式,成为当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竞相学习的典范。
从柏林大学创立,德国仅用30余年时间便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直至二战后被美国取代。
“从1826年吉森大学实验室建立到1914年,学术研究的有组织工作在德国异常发达,远非他国所及”。
在德国,科学研究有着与宗教同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我们时代的世界征服者”。
1920年以前,德国拥有200名科学家,279项科技成果,同期英国科学家人数为122人,科技成果174项,法国为88人和107项,德国几乎为英法两国的总和。
1914年以前,德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有14人,为全部获奖者的13。
1901至1940年间,德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36人,远超过英法美各国,占绝对优势。
在工业化期间,德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适用德国铁矿特点的炼钢法、煤焦油提炼法、新型发电机设计并应用,推动德国钢铁、化工、电气工业飞速发展,遥遥领先欧洲各国,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德国是最早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
到19世纪,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德国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7年,普鲁士在各个城市设立了手工业者学校,逐步形成地方工业学校网。
1850年建立全国统一的中等工业专门学校,拥有26所州级新型职业学校,开设模型制作、纯粹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机械等科目。
联邦宪法规定,凡是工厂所在地有工业进修学校的,工厂主必须提供方便让工人入学。
到1900年,德国共有工业学校1070所,在校生152900人,农村开办的各类技能培训学校2000余所。
到1913年,德国每年培养3000名工程师,而英国在相关领域每年仅有350名毕业生,被视为当时英国在电气、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被德国超越的重要原因。
德国职业教育的系统性、组织性、规范性和普及性在19世纪的欧洲无可比拟,并在20世纪逐渐发展成为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普鲁士进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其最初目的是培养恭顺的、敬畏上帝的人,储备合格兵源,并非为了发展经济。
但由于教育和兵役制度紧密结合,国民长期接受教育和军事的双重训练,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传统:一是严守纪律,忠于职守,严谨认真;二是教育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善于思考和辩论;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这些特点在德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造就了一批能快速掌握工业化技能、组织性强、效率高的产业工人,和一支素质很高、梯队稳定、敬业精神极强的科研队伍。
而这些,都是姬长安渴求的。
(许多内容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兴衰的人力资本研究”课题组,标题为“德国崛起人力资本质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skbshge
第362章 蒸汽机车()
从德国的经验看,人力资本对国家崛起具有根本性影响。
总的逻辑是,国家崛起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综合国力主要源于经济创造,经济创造的潜力在于人口和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创造的活力源于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活动的鼓励。
而创新人才和创新活动的涌现,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国民和优良的国民精神。
国民素质和国民精神的培育则源于长期的教育、文化、培训、健康及医疗投入。
同时,良好的社会秩序源于社会阶层优化和合理流动,流动的前提是机会公平、有效激励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也就是促进人尽其才、安居乐业的体制机制。
当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积累到相当程度,形成较大优势,在实施恰当的国家战略甚至仅是看似偶然的历史机遇下,人力资本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带动社会创造潜能和国家经济潜能的释放,往往就此打开国家崛起之路。
大唐帝国的识字率,大概在百分之五以上,也就是一千万以上,再加上被征服的明国还有一亿左右的人口,大唐帝国之中,认识文字的,大概有一千五百万以上。
当然,这些只是大概的估计,具体的数目是没办法查的,哪怕在信息时代,这种数据就算是国家,查起来也十分困难。
不过姬长安估计,识字的人应该在两千万人左右,多不可能太多,少也不可能太少。
现在姬长安要做的,就是效仿德意志,进行免费的小学教育,同时,还有中学,大学,职业学院等。
大唐的教育体系,必须正规化,制度化。
帝国美好的,每年都能剩下大笔银子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帝国将展开工业革命,教育革命,体制革命,铁路已经在建设中,而姬长安也已经说服了众多阁老,教育改革即将展开。
帝国即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在的帝国,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十年之内,姬长安起码要把帝国发展到一战水平,到时候,他就可以来一波平推世界了。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长安四年的帝国之冬,在悄无声息中,来临了,长安城的百姓们,在冬至这一天,早早的出了门。
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大人带出了门,冬至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可是已经有寒意了,大早上的,出门实在是冷。
不过孩子们虽然冷,却十分的好奇,他们问大人,要去做什么,大人们却是神神秘秘的。
十多万长安城百姓一齐出了东门,虽然他们井然有序,但是还是惊动了金吾卫。
金吾卫上万武侯,立刻维持起了秩序。
姬长安,也看到了那些百姓们的到来,不过,是在那些百姓出长安半个时辰以后了。
姬长安站在月台上,一袭黑衣黑袍,他看着蜂拥而至的百姓们,开口吩咐道:“让军队维持好秩序,千万不能引起混乱,若有敢乱人心者,直接抓获,敢阻拦者,若冥顽不灵,就地格杀,另外,让他们不要靠近火车轨道,会死人的。”
“诺。”
鱼朝恩连忙去传达命令了,而高力士,则是小心的站在姬长安身边,看着庞大的火车惊诧不已:“陛下,这么大的东西,真的能动起来吗?”
姬长安点了点头:“等一下你就知道了,安静的看吧。”
高力士咂舌道:“战争监还真厉害,这种东西都弄出来了。”
姬长安看着比原来大上许多的火车,开口笑道:“这叫火车,未来,帝国每一个角落都将见到它,这也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高力士不了解这个东西,他不予置评。
姬长安等待众多百姓被安置好以后,正准备让火车试行时,百姓们突然注意到了姬长安。
一个老者高喊道:“那是陛下,黑衣的是陛下!”
那老者行礼道:“参见陛下!”
十万多个百姓连忙行礼,高呼参见陛下。
姬长安笑道:“诸位请起,请起,朕只是来这里主持火车的第一次试行而已,诸位不必多礼。”
那些百姓闻言,乱七八糟的喊了起来。
一个老者大喊道:“陛下,您可是圣人啊!当得起此礼!老朽从乱世活到现在,少有人为我们发放衣物,提供火炉,借贷食物等,如此种种,实乃万世难遇之明君啊!”
姬长安连忙回应道:“当不得,当不得此言,先帝在位时,励精图治,为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不然的话,朕可出不起这笔钱,我这是,‘崽买爷田不心疼(官话,参考关中地区庆阳方言)’呢。”
众人都笑了起来,那些百姓不但认为姬长安心善,还认为他平易近人了。
姬长安笑了笑,没有再说太多,他开口说道:“让火车启动吧,让我大唐的子民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的。”
“诺!”
在姬长安的命令下,火车开始“咔嚓咔嚓”的轻轻的响起来了,然后它不断的冒出白色的蒸汽,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