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88部分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88部分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迎接太子的排场搞得极为隆重。宣武幕府和汴州大小官员,地方耆老士绅一应俱全,出城十里,夹道欢迎李纯。不多时,杏黄旗飘扬,太子李纯在三千近卫军的护卫下俭省仪仗,来到开封十里亭。看见如此宏大的场面,李纯不禁深感意外,不过忐忑的心也放了下来。自信重新回到了太子的身上。

    太子车舆停下,高骈策马出列道,高声喊道:

    “太子谕旨,令宣武军节度使韩弘相公觐见。”

    韩弘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步履艰难地往太子车驾走来。到了近前,韩弘松开搭在两个儿子肩膀上的手,刚要跪下,却立足不稳,绊了个踉跄,跪下道:

    “臣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韩弘见过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太子东来,臣未及见驾,驾临汴州,臣又有失远迎,请太子殿下恕罪。”

    两个儿子也跟随韩弘跪下。韩弘跪的如此狼狈,却依然跪得恭恭敬敬。汴宋诸人也就呼啦啦跪倒一片。韩弘伏地许久,却不见太子唤他平身,心下着恼,却突然感觉一双柔软却有力的手扶住了他。眼前是一件杏黄色礼服的下摆。一口标准的国语从耳边传来:

    “韩相公请起。韩相公是国之重臣,身体有恙却不废礼仪,真是官员楷模。不过叫寡人如何过意得去?”

    韩公武兄弟赶忙扶起了父亲。韩弘刚抬头,就感到一阵凛然不可侵犯的目光在打量自己。传说中有天子之剑,难道还有太子之剑吗?韩弘不敢多想,忙命耆老乡绅敬太子酒。太子一饮而荆在接见了耆老士绅之后,李纯登上车舆,韩弘刚要离开去乘自己的车,太子身边的吐突公公却一摆拂尘,高声道:

第167章() 
“太子赐韩相公同乘。”

    接着,太子又下令为不惊扰汴州百姓,命王大海带军在城外扎营,只令高骈率百人随行护卫。天气本来炎热,坐在太子车内,韩弘头上的汗水越冒越多。

    太子在开封住了三天。本来还想去宋州视察,因为天降大雨,只得作罢。韩弘将太子安排在前节度使刘玄佐的大宅。为确保安全,特意命自己手下的高手去检查安保,结果高手报告说,太子根本没有设防,纯粹是把自己命交给韩弘的驾驶。韩弘大惊失色,只得吩咐多派人手保护。果然真有不开眼的飞来飞去,被韩弘的人发觉后击退。

    这是有人存心想嫁祸我韩弘啊!

    韩弘咬牙切齿地想。太子离开汴州回洛阳不久,韩公武就率领五千宣武精锐跟随保护,接着就留在了洛阳。

    如果不是因为韦丹的遇刺,李纯即使有刘昌裔的关照,也不会对江湖中人客气几分。毕竟侠以武干禁,是历代统治者头疼的大问题。不过经过韦丹和汴州的事情,李纯对侠客客气了许多。比如现在,完成了汴州之行的李纯很轻松地想和一身武装的磨镜郎君聊上几句。

    “先生。那一晚的刺客身手到底如何?”

    “大概和空空儿差不多吧。”

    坐在李纯身的磨镜郎君全无表情,而且话也不多,让李纯不由得一阵恼火。他压根不知道空空儿是谁。不过李纯的修养还是很不错的,没有把怒气显露在脸上。

    在李纯前往汴州的时候。刘昌裔在洛阳的住处迎来了一个熟人,淮西大将侯惟清。侯惟清就是吴少诚派往洛阳求见太子的使者。太子既然不在,侯惟清就按照吴少诚吩咐,找到了和淮西关系不错的刘昌裔。淮西的使者刘昌裔本来不想见,但是听说来的是侯惟清后,刘昌裔笑眯眯地下令开门迎接。

    淮西并不是铁板一块,并不是人人都有野心,并不是人人身处困境都能继续忠诚吴少诚——吴少诚死后,吴元庆不是被他一贯视为兄弟的吴少阳杀了么?做出不臣之事的藩镇,往往也很难得到属下的效忠,一有机会,总会有人起来争夺权力,这些藩镇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刘昌裔和人见人恶的淮西作了多年邻居,和吴少诚维持了四五年的友好关系,对淮西的情况尤其是人事方面的情况可以说非常了解,在他看来,朝廷在兵力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现在唯一做的不好的,就是情报搜集。吴少诚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对淮西的控制之严密真是没话说。但是他控制的是人,人不是死物。侯清源的到来,让刘昌裔觉得自己瞌睡时遇到了枕头。

    和长安比起来,洛阳的生活要闲适、精致许多。于是刑部尚书刘昌裔在自己家里摆出了一桌精致的小菜招待侯清源。当然这桌小菜在精致的同时够实惠,肉片子白花花的。素了很久的侯惟清风卷残云般干净利落地将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空。侯惟清吃的时候,刘昌裔坐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他,活像老丈人看女婿,让偶尔抬头的侯清源心里一阵发毛。吃完以后,侯惟清一抹嘴,拍拍肚皮,道:

    “尚书大人,小将是很久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宴席了。”

    刘昌裔让侍女续上茶水后退下,笑呵呵地道:

    “那侯将军就在洛阳多住几日,这样的饭菜老夫还是供得起的。”

    侯惟清脸色突然变得忧伤起来,道:

    “尚书能救小将饥饿,难道不能救淮西上下饥饿么?”

    刘昌裔心道,来了。脸上随即作出揪心的表情,而且反复数次,起身喟然道:

    “老夫和淮西上下都有交情,何尝不想救淮西百姓于饥饿水火之中呢?奈何能救淮西的不是老夫,而是吴大帅埃”

    ……

    两金像奖级别的演员在上演了一出迷途知返,深明大义的好戏后,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东西。侯惟清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刘昌裔府上,当然由于两人的特殊身份,虽然侯清源是绕了个大弯来的,还是逃不了被人盯上。这一进一出都有许多双眼睛在关注。当聂隐娘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刘昌裔的时候,刘昌裔满不在乎地道:

    “随他。”

    李纯回到洛阳后,果然召见了郑余庆、刘昌裔、韦夏卿、李听、崔群、王涯等人,不过李纯他们压根就没问刘昌裔任何问题,只是通报了汴州之行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军政情况。这被人信任的感觉还真是不好受,于是轮到刘昌裔通报的时候,侯惟清这个名字自然而然地说了出来,微带着点得意的。刘昌裔出来的时候,和侯惟清是一样的心理。

    侯惟清离开洛阳回淮西的时候,带着一千斛米和两个条件。一个是米是用来赈济百姓的,不能给军队用,而是如果吴少诚能裁减军队,放弃淮西军政大权,赈济还会源源不断而来。

    吴少诚当然嗤之以鼻,一千斛米立刻送到了军营里。不过第二个条件吴少诚倒是答应了,道:

    “那好啊,把咱们在申州安置的几百伤残老弱,还有这半年来死的将士裁掉吧,让小太子给咱们送粮食来!”

    狂笑声席卷了大堂。吴元庆笑得最开心。不过还有比他们更开心的。在吴府的一间房里,一个相貌堂堂的青年男子,正在一个丰腴的美女身上进行着原始的活塞运动。淮西的东西可能都是陈旧的,弄得床也一前一后吱吱呀呀地响,晃得帐子也跟着不停地抖。许久,压抑的呻吟才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一条白白的大腿软软地垂了下来。

    不多时,男子已经出现了大堂外,坐在偏厅等待。思绪却有飘到了那美妙的肉体上,弄得别人喊了几次都没听见,直到吴少诚叫骂道:

    “鲜于熊儿,你要死了么?”

    才回过神来,慌不迭地跑了出去,伺候吴少诚。

    不过吴少诚明显低估了太子的智商,太子的办法一是派官员去监督,而是让吴少诚把裁减的军士送到洛阳,由他来安排,美其名曰为淮西减轻负担。气得吴少诚大骂不休。果然如乌鸦嘴皇帝李诵所料,大旱之后就有大涝。江淮发起了大水。不像其他地区这两年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淮西真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七月,安南都护张舟奏报,破蛮夷环王三万人,请求继续移民安南。由于海贸和占城稻的影响,此时的岭南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已经有所改观。为了加强岭南的领导,加快岭南的开发,经裴垍提议,以户部侍郎杨于陵为岭南节度使。同时作出的决定还有: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李绛为户部侍郎,以左龙武卫大将军薛平为忠武(陈许)军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泰回任洛阳少尹。以金吾大将军李惟简为凤翔节度使。原凤翔节度使李愬奉调回京,另有任用。同时李诵决定身体好转的杜佑重新同平章事。

第168章() 
之所以要让杜佑重新同平章事,是为了借重杜佑的威望。因为李吉甫又捣腾出了一个大手笔。

    我们说过,李吉甫是个爱琢磨的实干家,一个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者。对于自己的家底有多大,李诵这个皇帝知道的远没有宰相清楚,所以皇上在大方向上老是正确,在许多细节上老是糊涂,这就使李吉甫操的心无形中多了一些。自从做宰相以来,李吉甫想的无不是国计民生,削藩方略。做执政之后,操心的更是方方面面。操的心多了,执政李吉甫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领导的朝廷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却很高。凭着自己撰写《永贞国计簿》的积累,李吉甫马上又弄了一个新的统计出来。《永贞国计簿》推动促成了永贞大裁军,裁汰士兵数量高达二十万人。而李吉甫的这一次统计,裁减的对象是官员。

    在六月初四日,李吉甫上奏章说:

    从汉朝到隋朝十三代,设立官员之多,没有比得上国朝的。天宝以后,中原宿兵。记录在册可以统计的达八十多万,其余的做商贾,僧人,道士不事(农业)生产的十有五六,是常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辈也。现在内外官员依靠赋税给俸禄的不下万人。天下一千三百多个县,有的以一县之地设州,有的以一乡之民设县,这样的州县有很多。请皇上敕令有司详定废置,官吏职位能俭省的俭省,州县能裁并的裁并,入仕的途径能减少的减少。

    另外,国家旧有的制度,依照品级制定俸禄,官做到一品的,每月俸钱三十缗(李诵:月薪三万,好多啊!),职田禄米不过千斛。艰难以来(安史之乱),开始增加“使”官的数额,官员的俸禄也开始丰厚起来。大历中,权臣月俸达到九千缗(李诵算了半天,目瞪口呆:月薪九百万!!!怪不得抢劫的人少了!比平安的马大大还牛啊!),还不算米粮。州不管大下,刺史的俸禄都达到千缗(百万月薪啊!)。常兗做宰相,才开始约束限制,李泌又量其闲剧,随事增加,时谓通济,理难减削。现在依然存在名存职废,或者额去俸存,闲官和实官,居然厚薄还有差异。请敕有司详考俸料、杂给,量定以闻。

    李吉甫的意思是,现在虽然裁军近二十万,百姓的负担还是太重,州县多,官多,不事生产的人多。屁大点的地方就能设州县,官员怎么能不多呢?所以李吉甫建议重新清理编制,裁并州县,减少官员数量,减轻财政负担。而且现在官员的薪水制度也比较混乱,官不但多,而且薪水超高,官大的薪水就没了限制。而且安史之乱后,官制混乱,临时增设的“使”(节度使、观察使、宣慰使、安抚使、观军容使等)太多。有的职位虽然在,却没有事情做,有的“使”已经结束任期,不在做事,却依然能拿俸禄。而且现在不做事的拿的比做事的拿的还要多。这样就造成了朝廷人浮于事,财政负担沉重。开始动手打仗之前,有必要重新建立大唐的官员体系和工资福利制度,不然低下的行政效率会拖垮大军的运作,高额的俸禄支出会压垮朝廷的财政。

    知道和亲眼看到是两回事。李诵实实在在被“常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辈也”这句话给打动了,不禁想起了自己前世的艰难岁月。在某个创新型干部主政李诵老家时,摊派集资那叫一个多啊!从七岁到七十岁,几乎没有幸免的人,李诵高二那年就被刮走了七十块钱,以为了下一代的名义兴建少儿游乐设施,兴建一完成,就把场地租给人做生意了。李诵还记得高三那年,自己的老师被连扣带拖了五个月工资,年关将近才每人发了两百块。这样的干部还被某些无良文人美其名曰以雷霆手段证菩萨心肠,歌功颂德。

    去他娘的雷霆手段吧!

    六月初五,李诵就命吏部侍郎同平章事裴垍、给事中段平仲、中书舍人韦贯之、户部侍郎李绛共同商议参考研究确定相关事宜。十八天以后,吏部奏准敕并省内外官计八百零八员,诸司流外一千七百六十九人。合计裁减官员两千五百七十七人,占全国官员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吓了李诵一大跳。想不到自己的朝廷内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