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166部分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166部分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ν⑵鹄础3破胪醪⒚挥懈钍Φ来词裁春迷似N菏戏蛉撕屠钍Φ郎肀叩娜硕运涞P模滤懿涣舜碳ぃ途龆ò鸦迪⑷科帘纹鹄础@钍Φ雷源映こ梢岳淳驮谒慵票鹑耍峁憷此闳プ钪毡簧肀呷怂慵疲恢浪朗登榛嵊惺裁锤邢搿

    李师道不知道的事情,田季安却全部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田季安比李师道幸福多了。可惜的是,这种幸福田季安消受不起。和李师道身边有太多人说话相反,田季安身边做决断的只有他一个人。淄青接连战败,郓州岌岌可危,薛平率领万人到达河阳(薛平的父亲薛嵩可是魏博的首任节度使),范希朝率领朔方、河东两镇三万精锐到达定州的消息让田季安心头越发沉闷,烦躁。就算史宪诚和何进滔接连击败河阳军和义武军的小规模攻击的消息都没让他高兴起来,甚至连王承宗前两天送来的信都被他撕扯得粉碎。张神医留下的药方已经开始用到药力最猛的那一副了。

    “相公,朔方河东兵入境,要不要暂停集市庙会,以免客军侵扰百姓,滋乱地方?”

    “嗯?”正在擦拭佩剑的张茂昭抬头看了说话的幕僚一眼,低下头继续擦拭宝剑。那幕僚继续说道:

    “毕竟一下子来了三万人,又来自两镇,不好统合,万一生出事端来,咱们既不好向镇内交待,也不好像朝廷交待埃”

    张茂昭已经结束了擦拭,握住剑挽了个剑花。幕僚马屁道:

    “好!”

    张茂昭兴致很高,又拿这个幕僚当对手,连试了好几剑,吓得幕僚噔噔后退,不停赔笑道:

    “相公好剑法,好剑法!”

    张茂昭忽的收住剑,道:

    “你可知道这剑的来历?”

    那幕僚道:

    “小人不知。”

    张茂昭道:

    “谅你也不知道。这剑是当年本相在长安奉诏回镇时天子所赠。剑是好剑,只是到现在未曾祭过血。若是此剑有知,只怕第一个就会饮了你的血。”

    幕僚顿时满脸惶恐。张茂昭道:

    “你也不用慌张,以你的资格还不够用这把剑的。本相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不会怪罪你的。只是你千万要记住,易定二州是国家的二州,不是张某私人的二州;本相是朝廷的相公,不只是易定的相公。不然,本相这里迟早是容不下你的。”

    幕僚战战兢兢,道:

    “是,相公,小人记下了。小人知道相公忠义,只是将士们自由久了,乐于自裁,相公若是想入朝,不得不防啊!”

    张茂昭道:

    “这个本相心里知道。自从本相归镇以来,朝廷先后杀刘辟、杨惠琳、李琦、吴少阳、吴元济,每战必胜,如今大军已经合围郓州,李师道指日授首,这个将士们难道看不到吗?”

    幕僚连连颔首。张茂昭道:

    “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幕僚道:

    “小人知道了。小人这就去吩咐,一切照旧,不得慢待两镇将士。”

    张茂昭点头道:

    “恩,你是个聪明人。另外传令下去,召集在城内的都尉以上将领随同本帅一起前去拜会范相公。”

第310章() 
幕僚拱手作揖下去了。张茂昭把宝剑入鞘,喝道:

    “来人,给本相换戎装!”

    兴治三年三月十一日,大唐帝国义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张讳茂昭拜会了抵达本镇的检校司空、朔方节度使、同平章事、总统魏博兵马范讳希朝。宾主双方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张茂昭首先代表义武军军民对范希朝相公以及朔方、河东两镇健儿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接着张茂昭相公说道:

    “范相公是朝廷柱石,军中宿将,身经百战,德高望重。朝廷派出以范相公为统帅的两镇健儿来到义武,既是对范相公的信任和尊崇,也是对义武军信任和关爱,是给义武军提供一次和友军并肩作战的好机会。作为义武军节度使,张某在这里表个态,义武军从我以下,所有将士都会以范相公的命令为准绳,令行禁止。只要范相公有需要,义武上下一定竭尽所能,绝不推诿。请范相公和将士们放心,到了义武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希望三军将士同心同德,在圣明的皇帝陛下的光照下,在范相公的领导下,在大唐的国土上勇往直前,不负皇帝陛下的信任。”

    范希朝相公首先代表客军三万将士表达了对张茂昭相公和义武军军民的感谢。他说:

    “自从率领将士们到了易定之后,将士们就感到易定军民的热情,包括我本人在内,都有了到了易定就像是还在本镇的感觉。对此,本相要代表将士们向张相公和易定的父老们表示感谢。本相也在此向张相公承诺,两镇将士一定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像保护本镇的百姓一样,保护易定的父老。正如张相公所说,咱们都是大唐天子领导下的官军,理当同心协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本相作为统帅,一定会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论功在后,不分彼此,一视同仁。希望我英勇的大唐将士能够以大勇气和大信心,大威风和大气势,讨平叛逆,震慑宵校”

    会谈结束后,两位相公携手检阅军容,并且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三镇将士的演武。在将士们的要求下,两位相公施展了百步穿杨的绝技,引起了将士们的热烈欢呼。之后,检阅在两位相公带领数万将士高呼的“皇帝陛下万岁,大唐万岁”口号声中结束。三军气势如虹,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之后,魏博方面就会有捷报传来。”

    “丫的,还倒金字塔呢!够雷人的!”

    李诵拿着手里的《洛闻》不由得笑骂道。《洛闻》是洛阳地区的商人办的一份报纸,也以语言通俗著称,销量很大,李诵到了洛阳后就让内侍监给自己定了一份全年的,结果还赚到了八折优惠和城东米粮店的一次摸奖机会。原文自然不是看到的这个样子,不过李诵稍稍做了些改动后就发现这语言和现代的某TV的报道差不多了。

    这还是若干天前的消息,现在的官军已经压近魏博边境,开始在边境筑城了。随着两路大军到位,史宪诚和何进滔也缩了回去,加紧修葺城池,不再四出袭扰。大战将至,魏博的局势反而好像安静了许多。倒是淄青那边,依然很热闹。

    在坐守青州的淄博大将聂锋的无视下,程权已经渡过了黄河,正在攻略淄青腹地。苏起义军在刘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率领残军三千余人在莱州城下向程权投降。这个消息让李诵一声叹息,心里对李愬对这件事的处置很是不满。南面新授的兖州刺史、兖海沂密节度副大使李听已经拿下了密州,南线战事结束。李听也正式脱离南面招讨建制,开始转为安抚地方,自成一军,准备北上攻打登州。而王智兴自兖州出发后,一路势如破竹,虽然是偏师,进展却要比主力还快一些,眼下也已经率领大军攻抵五十二军惨败的平阴县,兵锋划过齐州,也无视了聂锋,转向鲁中重镇临淄。而李愬在会攻曹州之后,就率领主力六万人经泰山县北上齐州,淄青看似庞大的十二州除去被魏博所占的青州外,已经被朝廷攻占七州,其余的均处在朝廷大军围攻之下。

    “哈哈哈哈,看似凶险无比的两镇叛乱,如今是形势大好啊!”

    手里拿着王智兴、侯惟清联手逼迫淄州投降的战报,李诵心怀大开,对刚刚到任不久的李绛说道:

    “爱卿自西川动身的时候,可曾想到到洛阳时已经又是一番局势?”

    李绛到洛阳不过十几天,刚把门下省的事给抓起来。今天正好是他当值,所以在天宫办公。接到战报也是很高兴,不过却显得比李诵要冷静地多,这个李诵倒是不奇怪,毕竟不是自家的事情,当然不会过分热心了。不过李绛却说道:

    “臣自西川动身时,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是淄青的战局进展如此迅速,另一个就是京西的局势会这么凶险。”

    长安密报,吐蕃军数万人多次在边境沿线出没,不知意欲何为。李诵的兴致顿时降了下来,呼唤李绛的表字道:

    “深之,难得朕今日高兴,却被你一句话给浇灭了。”

    李绛躬身道:

    “陛下,如果臣的话搅乱了陛下的兴致,请陛下原谅。不过陛下任命臣做门下省宰相,不是为了让臣迎合陛下的心情的,裨补阙漏是门下的责任。臣以为治生于忧危,乱生于放肆。眼下国家多事,陛下警惕,才是国家之福。眼下国家急需强兵西归,需要早日平定郓州和魏州。淄青虽然已经被打下了八州,但是其根本未失,如果将士们如同陛下一般自满,被叛军所乘,导致战事拖延,异变再起,这也不是陛下的初衷啊!”

    遇到这么个主,李诵好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己这皇帝当了,真是宰相要说什么就什么,一点面子都没有了。好在李诵知道李绛所言不假,自己不就是谈生意谈高兴了酒喝上头乐极生悲给弄穿越的么?当下道:

    “深之所言极是。稍候就请陆相公、武相公、裴相公等人入阁会议吧。”

    李绛道:

    “陛下圣明,臣遵旨。”

    望着李绛出去的背影,李诵叹了口气,捡起一份奏章,在“准”字上画了各圈。

    那是中书省根据李吉甫的奏章制定的法令:废两都诸僧的庄田、水常馑爸钐厝ā

    内阁会议的结果是决定从山南东道和鄂西两镇抽调八千精锐到关中听用,同时把浑镐的那一军精锐留下八千在坊州,只让他带着五千人到河北去。另外经李诵提议内阁同意,决定将军器监的规模扩大四倍。长安的作坊扩大一倍,另外在洛阳再重建一个规模庞大的军器坊。

    这个结果李诵觉得很无奈的,关中兵力在十万以上,沿边兵力在十八万左右,加上这一万六千人,足有二十万人,而且大多是精锐,但是战线实在太长,防不过来埃而朝廷的兵力,投入在淄青的在程权投入战场后已经有十八万之多,在魏博的有十二万,再加上王承宗假惺惺地布置在魏博边上的三万人,也达到了十五万。连上河南诸军,内外战场加起来已经动员了五十大几万军人。

第311章() 
这五十几万人不是纸上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人呢?李诵说:

    “就是每一个都要粮食要军饷要衣服被褥要铠甲要兵器要战马要花费无数钱粮的人。”

    这五十几万人一个月就要花掉朝廷将近百万缗。幸亏是逐次进入战争状态的,不然这仗已经打了半年多,李诵非心疼死不可。但是李诵在庆幸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这五十几万人真正投入战争的还只有三十万,如果全部投入的话,只怕花费还要翻上一倍不止。为了应付这三十万军人,洛阳新开了大军器场,招募流民做事。为了应付六十万人两线作战,李诵下令把长安的军器坊扩大了一倍。

    如果战争仅仅是军人的事情就好办了。为了这三十万人,朝廷已经动员了五十万民夫。淄青刚刚开战时招募的专职民夫根本不够用的。只能应付李愬和李光颜的大军,而新投入的乌重胤、程权、张茂昭、范希朝等军都需要民夫来支持。可以想象,如果西线战事再爆发,将要动员数目多么庞大的民夫。上百万的劳力不事生产,从事战争,想到这里执政陆贽就会做恶梦,皇帝李诵更会做噩梦。毕竟执政可以换,而皇帝不能换。开战之初那些制定在纸上的预案现在看起来真是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了。李诵真正的感受到为什么李绛高兴不起来了。不是李绛不把国家当国家,而是太当国家了。

    尽管李诵肩头担着的压力很沉重,现在大臣们却反而对李诵称颂有加。为的是李诵的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德宗时代,朝廷至多只能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支持一场二十万人规模的平定淮西的战争两年左右,要是规模再大,时间再长,从关中到江淮准得是生产衰退民怨沸腾。可是在李诵这六年多的经营下,朝廷广开财源,精简冗员,减免赋税,夯实基础,与民休息,虽然几乎每年都要打仗都有天灾,但是朝廷府库依然充盈,而且越来越充盈。仗打到现在有半年多了,依然是靠国库支撑,除了战区沿边之外,其他地方生产尤其是朝廷命脉所在的江淮几乎未受大的影响,连税率都还没有加上去。海贸的规模反而更加扩大了。这些不能不说是皇帝的圣明所至。

    听到有人赞颂自己李诵当然很高兴,不过李诵现在意识到,眼下不是高兴的时候。危机就快来临了。望着沙盘上官军节节推进,李诵恨不得眼下就从郓州城下抽调两个军,三个军,四个军到关中去。可是正如李绛所说:

    “淄青虽然大部丧失,但是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