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465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65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第几个了。。”

    就连那些负责用鞭子,监督驱策着那些牧奴和掳获的本地人,步履蹒跚的在灼热日头下,坚持劳作的大小监管,也变得有些有气无力的提不起劲头来。

    他们对于牧奴和驱口的懈怠几乎视而不见,而只顾躲在阴凉处,露出膀子,拼命的扇着风。

    至于管领他们的那些大小头目,也懒得去督促或是呵斥他们这种偷懒的行径,而是让自己的跟班不停的提桶取水,一瓢又一瓢的往自己和坐骑的头上、身上浇水降温。

    如今随着本藩大队人马紧急出阵,原本由下嘈杂喧嚣的城中,也由此变得相对空虚和清净下来,只剩下一些杂流小部的附庸之众居多。主要是用来防备,其他藩部的偷袭和侵并而已。

    而在城头之上,

    “你且放心。。”

    一名满脸风霜色的老番胡,也在安慰着道自家的小头人赤里温。

    “这城墙够结实,只要有足够的弓手往上面一站”

    “别说是董部、高合部、勒部那些狼崽子,无机可乘”

    “就算是东边那只满万不可敌,也甭想轻易打进来的。。”

    赤纥温却觉得有些荒谬,曾几何时,自己这些明明是转战如风的善骑之部,现在却要放弃最大的擅长和优势,避免野战的机会,而用城墙和壕沟,才有信心来对抗那些南军的步队了。

    这时,城头再次传来叫喊声,却是有了新的发现。

    打着毛边兽皮旗一行队伍,带着沉甸甸驮漫物件的马队,一起回来了。顿时让城墙上被晒得懒洋洋的藩胡们,有些惊讶和期许的骚动起来。

    却是派人出去打谷草了这么多次,总算是有一次较大的收获。

    而马背边上的筐娄中,其中一些隐隐露出的金银器皿反光,更是让他们都有些亢奋起来。

    为了谨慎起见,领头的千户,还是用部族里的土话,多喊了几声,对方在城下也是应答如常。

    这下不用他吩咐,就已经有人忙不住的就要去开门迎接。他们这些藩胡,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取得过一次如此像样的收获了。

    然后队伍进了城门之后,却又出了个意外,几匹驮马北上的绑带,似乎不堪重负的绷断了,连带重重的倾倒下来,只听得哗啦数声,

    好些金银器皿和钱币,在城门口散落的到处都是,顿时让附近那些守城的藩胡,都跑了下来争抢叫骂不已,却没注意到,那些护送回来的“胡马子”,却都绕过她们,而直接奔了城头上去。

    直到片刻后,突然冲天而降坠入人群中的数具尸体,才有人顿然警觉过来,却是已经晚了,那些回来的人,已经占据了城门的制高处,而开始对准她们放铳和投掷火油弹,

    顿然将这些聚在一起的藩胡部众,给打杀的一片焦头烂额,而城外的远处,也响起了奔马的冲刺声和烟尘,

    “花帽军来了”

    “南佬杀进城了。。”

    当他们最终有人认出城头上立起的那面旗帜之后,余下幸存的残余胡马子,也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齐声惊呼叫起来。

    却是不再坚持战斗而是纷纷转身,向着城里溃逃而去,然后迎面撞上赶来支援的另一部人马,两厢交错在一起,又变成了某种连锁反应的混乱。

    因此,不到三个时辰之后,城中的战斗和抵抗,就进入了尾声,

    猎骑营骑都将,权沂州兵马使赵良嗣,与第六防戍营正将方腊,也得以比肩站在了,尤是血腥味与硝烟气的城们边上,看着门内车水马龙的,正在搬运着各种缴获和物资。

    虞城的城池虽然拿下来了,但是除了残余的人口和物资外,孤悬在外的位置,对于目前维持的战线来说,就是一块鸡肋而已。

    “方将头的麾下倒有些能人啊。。”

    赵良嗣赞叹道

    “扮起胡马儿来亦是活灵活现的真假难辨啊。。”

    “赵骑都过奖了。。”

    方腊有些客气道。

    “不过是早年贩茶口外时的,一dian心得而已。。”

    “也是凑巧,真正的关键,还是得靠猎骑营的将士及时突入。。”

    “不要说这种客套虚言。。”

    赵良嗣摆了摆手打断

    “该是你的功劳,某也不会去厚颜想取的。。”

    “给。。”

    他突然献宝式的从马背藤箱里,用力抽出一个细口大腹的陶瓶来。

    “尝尝我老家的浪木酒。。”

    “包你后劲十足。。”

    说话间,瓶口木塞已经被拧了开来,一股辛烈的味道顿时洋溢在空气中。顿时将周旁几个军将,都吸引了过来。

    “难道这是岭外的头烧。。?”

    方腊不由有些惊讶的道。

    “正是。。”

    赵良嗣有些得色的笑眯眯道。

    得益于南朝相对稳定的大环境,因此前朝流传下来的各色烧酒蒸馏制取工艺,也相对得以保全和延续。

    是以各色名目的“烧”,充斥了大街小巷,而成为底层人民和中层人士,甚为喜爱的廉价酒类。

    随后亲兵在城头上摆好一个临时的案子,

    给每个人身前的盏子满上,将晒干的橘皮,干椒、茱萸、姜块什么的泡进去,又拿出一个珍藏的鱼松罐头,倒了满满的一大碗。

    一边小口的抿着辛烈的味道,一边拿这些浸泡之物,嚼在嘴里就着鱼松下酒。很快就喝的脸色泛红,汗流浃背起来。

    然后又让他们把随身的铁口扁壶给拿了出来,一一装满。对于战地来说,这烧酒类可是好东西,不但解渴还能提神,更有其他的多样用途。

    与此同时,随着第一批夏粮收获的附带产物,一家几乎是从广府原样搬过来的大型酒厂,也在益都附近落户生产。

    当然了因为青州治下,禁止用谷物酿酒的规定,这里所使用的酿造原料,主要是山地边田收获的土豆、地瓜、芋头、苞谷梗等块茎类淀粉。

    产出的酒水经过蒸馏之后,除了少量作为军队内部,犒赏和加餐的日常供应外,其余需要进一步萃取,而获得最原始的酒精和乙醇、乙醚来源。无论是药用加工炮制,还是化合工业用途,都有不小的需求。

    此外,还有青州的第一家大型医院的开业,医疗资源的主体还是来自,随军的那数百名各色医官、医师等,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军也没有把他们丢掉或是放弃,因此,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目前我的治下,除了军队之外,大多数人还是小病靠熬,大病生死各有天命的状况。但随着入夏,最起码的基本的防疫卫生,须得抓起来再说。

    反正除了出战随军之外,这些人平时闲着也是闲着,军中也就那dian高强度操训造成的跌打损伤。

    干脆把多余的人手,集中在这处医院里。这样可以一边拿普通人练手。不至于技艺生疏,一边还可以一带若干的临床授徒好了。

    好在因为当初帅司乱抓差的缘故,导致他们的医科门类颇为齐全,倒是省了我许多事情,只要安排好日常的考绩和奖惩制度,大多数科室就可以立马投入运营中。

    此,这所大型医院,常年有一百多号医师坐镇,同时也兼带了某种医学院的职能,负责传授和培养的人手,主要有长期和短期两种。

    短期的是简单战地伤创急救和基本防疫的特训班,面向的是那些被抽选出来,理解能力好手脚灵巧的军士;而长期的则是相对正规医疗人员培训,有相对完整的报考和选拔、任用制度。

    此外作为医院的附属设施,还有一所公开零售的大药房,相应药材炮制的工场,以及若干的生药原料采集和收买的外派机构,这里同样也是那些医科生员们,需要实习和工作的地方。

    待到将来有所规模之后,青州医院将升格为总院,而分出部分人手来,在临沂等别州的州治,设立若干的医疗分院,以扩大影响和受众。如果条件成熟的话,这些分院还将向县下一级推广,而在各县建立起官办的医馆。

    然后,再建立起一套资深医师的巡回坐馆制度。

    不过,在指定短训的生员名额时,再次发生了一场小风波和插曲,却是因为其中四分之一的女性生员。

    这些生员都是各处劳役营里挑选出来的,有一定识字基础的年轻女性,被我当作日后军队护理体系的,种子和源头来培养的。

    但却是这些女性生员的存在,让一些北地出身的医师,感觉到传统领域受到了侵犯和逾越,顿时有些反弹和异议,认为这是不合礼统的联名起来上书呼吁。

    结果被我亲自召集过来,当面“难道以你家女眷妻儿从不生病,也不需要男女之防”为由,分析利害关系,痛骂了一顿才平复下去。

    当然作为某种缓和手段,这些女性生员的的学习方向,将以儿科和妇科为主,兼带伤创急救处理。

第517章 矿业、前景() 
因此,目前我手下的各项事业,都是在不停的花钱花钱再花钱,采购采购再采购。◎,。。o

    而有时候,买下一个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工坊,甚至还没有将它大致完好的搬运过来的费用更多。

    因为买下一个已经破产或是濒临破产的工坊,只要能压下价格,所费价值不过是原来造价的几分之一。

    但是想要将其中大多数设备物件,分解装船运送到北地来重新开工,那相应的费用就要随着距离的拉远而迅速往上翻上数番了。

    据说往来搬迁一次的价值,就足以在广府当地,地价不那么昂贵的郊外地区,再全新建造一个规模更大的厂区了。

    而这番估价还是在,我本家海船顺路携带的情况下,也未计算到港之后的当地人工运力所费。

    但是这个代价,却是不得不付出的,从不至于受制于人和缩短后勤补给线的长远看,也有着十分的必要性和理由。

    又比如,新进建立在沂水下游,黄河改道区内大片土盐洼地上,的第一家硝化场。以及配套使用水力的硫磺研磨、细筛、晾晒的制璜场;用柳枝,麻杆等原料烧制火药用木炭的烧炭场;以及火药配比添装,湿化制粒的做药工坊等等。

    因为,我一直在致力于硝石和硫磺等火药成分的本地化自产,作为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硫磺和木炭的来源无疑是最广泛,几乎不要费什么心思。

    相比之下,占据最大配比的硝石来源,就有些麻烦和紧缺了。在明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史上,普遍缺乏成规模的硝石矿产。

    因此,除了从厕所和畜栏等地方收集天然生成积淀的硝土外,就只能靠从外海岛洲进口了。

    而日常对于硝石需求量甚大的南朝,也早已经淘汰了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收集方式,而是直接从南天竺、骠国等地,整船整船的输入。

    在那里直接有现成的露天硝矿,也有极为廉价的土人或是藩奴劳力,只要修好道路直接开挖就行了。

    但是我的治下就没有这种便利和条件了。而光靠后方的转运,因为海路的风险等缘故,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也容易让本军最大的战斗力,长期受制于人。

    不过,我的地盘既然在淮东地区,也就是后世的鲁东一代,那就不完全是无法可想了。

    作为黄河和淮河出海的泛滥区之一,这里最不缺乏的,就是因为历代河流改道或是决堤,而造成的大片盐碱地和咸水沼泽。在这类土地上的的作物产量极低,甚至无法种植。

    因此,为了生计着想也是日常的需要,当地民间很早就有了,在这些盐碱洼子里收集和熬土盐的传统,作为无法获得正常海盐供应的权宜替代物。甚至一度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庞大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体系。

    虽然杂质多味道泛苦,且含有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但在大多数时代,却是下层人民,所能唯一消费得起的选择,因为来源广泛而获取容易。

    在另一个时空中,这种社会状况甚至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在被白区反动派封锁的**根据地里,依旧大行其道。

    而作为土盐经济的附带产物,就是碱盐里伴生的硝酸盐等硝化结晶。

    按照天工开物里的说法,到了火药应用已经初具规模的有明一代,中国传统产硝已经可以分为三大地域,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盐硝,生山东者俗呼土硝。

    因此,山东(淮北)当地产出的土硝,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和催化剂,多用于皮革、造纸的添加物。

    这种硝因为多伴生于盐土(盐碱地)而得名,是低洼地褐黑色土质,自然透析结晶出上层产物。其色多黄,其味多苦,其质多轻而松散。

    青、密、淄、潍各州的沿海,都有面积不小的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