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前几年,秦国的名将司马错攻占了「汉中(上庸)」即曾经秦相张仪欺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但后来秦国的宣太后又承认这件事,做主割让给楚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
六百余商於之地的得而复失,再加上秦国不断地对楚国用兵,这使得楚国的国力越来越衰弱。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现如今的楚王熊横不思发展国力、抵抗秦国,仍旧征收重税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导致楚国的平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绝望。
不得不说,楚国的现况,与宋国是完全不同的。
宋国的平民亦生活在不安当中,那是因为曾经的宋王偃是一位几近于穷兵黩武的君主,自在位之后,前后攻打齐国、楚国、魏国,硬生生挡住了各国对宋国的觊觎。
但说到底,宋王偃心中仍有中兴宋国的野心,甚至于,他希望将宋国治理成像当年宋襄公那般强盛。
因此对于宋王偃,你可以骂他不体恤民意,穷兵黩武,但并不能骂他昏昧无道,他将征收的赋税全部用在扩充军队、提高军队实力方面,而不是用在自己的私欲上。
而现如今的楚王熊横,则纯粹就是个混吃等死的昏主,在近些年楚国连续被秦国击败,以至于彻底丢掉了六百里商於之地的情况下,他仍然可以安然躲在楚国的王都「楚郢(江陵)」,终日与酒色作伴。
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当今各国的君主,楚国的君主熊横,必然是那其中最无道昏昧的那个。
正因为楚王熊横年年征收沉重的赋税,一年比一年重,但国家却屡屡败给秦国,这给越来越多的楚人带来了不安。
而此时,蒙仲像唐邑一带的楚人释放了善意的讯息,以「前两年免赋税」引诱这些楚人投奔叶邑,这也并非不能使这些楚人心动。
唯一的问题是,那个魏将的承诺是否值得信赖?
在商量过之后,这片村邑立刻就派出了几名年轻人,前往方城、叶邑一带打听消息,看看是否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至于方城、叶邑的位置,他们作为楚人当然清楚那两座城邑,最初本来就是他们楚国的城邑。
但很遗憾,蒙仲、蒙虎等人却不晓得那座村邑其实已经心动,他们正在前往下一座村邑的途中。
原来,就在蒙仲与蒙虎在那座村邑逗留的期间,华虎与穆武二人亦分别在其他位置找到了一座村邑。
然而游说那些楚人的结果,事实上并不乐观,毕竟那些楚人一听他们是魏国军队就已吓得半死,蒙仲实在没有把握能否说动他们。
当晚,蒙仲率下的千余骑兵在一片丘陵下夜宿。
期间,蒙虎向蒙仲提出了一条建议反正那些楚人一个个怕他们怕得要死,索性不如强行拐带他们前往方城。
但蒙仲拒绝了。
毕竟这样的举措,一来会留下把柄于楚国,不利于魏国与楚国的外交关系,二来,无论是出自庄子的教导还是出自孟子的指点,皆让蒙仲做不出这种事,哪怕这件事其实对那些楚人并无什么不利。
说白了,他还是希望那些楚人心甘心愿地跟随他们前往方城。
“慢慢来吧。”
蒙仲安抚蒙虎、华虎、穆武三人道“我以诚信待人,人必以诚信回报。若今年无法说动他们,咱们明年开春后再来,几次下来,总能说动这些楚人,毕竟现如今的楚国,又不是什么轻赋宽政之国?”
“唔。”
华虎与穆武闻言点了点头,毕竟彼此都是庄子的弟子,他们也不想做出逼迫平民这种事。
不得不说,领兵的将领是什么样的人,他手底下的士卒就是什么样,可能以往的魏国军队也曾在楚国做下了伤天害理的事,但如今蒙仲这支魏军,却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
自十月初到十月中旬,蒙仲、蒙虎、华虎、穆武各自率领骑兵在唐邑,以及附近一带的「城阳」、「随邑」、「新市」、「西阳」等地转悠,虽然还是不敢靠近城邑,但他们走访城外的村邑,将「迁至叶邑前两年可免赋税」的消息带给了当地的楚人。
有的楚人对他们万般恐惧,对他们带来的消息亦毫无信任,但终归还是有人抱着“姑且一试”的想法,派村邑内的年轻人到方城、叶邑一带打探究竟。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在向缭治理下的叶邑,如今正在展开火热的垦田,为了「新田减免前两年赋税」所带来的利润,无论是叶邑的旧邑民,还是从方城、舞阳两邑迁到叶邑的新邑民,此刻皆在积极地开垦荒田。
甚至于,其中不乏有人盲目地开垦荒田,却未曾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耕种那几百亩田地。
叶邑免前两年赋税这事竟然是真的?!
在从派出去的本村年轻人口中证实这件事后,楚地一带的楚人们不禁心动起来。
此时已是十一月,往返方城、楚地几次后的蒙仲,已因为天降大雪的关系而暂时停止了诱拐楚人的行动,只等明年开春之后再次前往楚国。
然而楚地的那些楚人们,他们可等不及来年,天知道叶邑一带的荒地是否会被其他人抢完?
于是乎,在当年的十一月,楚地有大批楚人外逃,带着家眷逃到方城、叶邑一带。
这么大的动静,楚国当然不可能毫无所知。
竟然有魏国的军队在他们楚地境内流窜?这还得了?!
不过考虑到那支魏国君度并未攻打他楚国的城邑,只是在他们境内征募了一些流民,楚国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似这点小事,根本不足以惊扰到楚王熊横。
但唯独有一人对此上了心,那便是因为得罪楚王熊横而即将再次遭到流放,且曾在楚国先后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的重臣,屈平。
或者说,屈原。skb6wswl
第275章屈原二合一()
屈原,出身楚国芈姓屈氏公族,名平、字原。
其祖先,乃「楚武王熊通」的次子「熊暇」——当时熊暇的兄长继承王位,即「楚文王熊赀」,而熊暇则官拜「莫敖(相当于大司马)」,且被封至「屈邑」,是故其后人便以屈氏作为家族的氏称。
屈氏一族乃是楚国的大族,与同样作为熊氏分支的昭氏、景氏两支,并称楚国三大家族。s后来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即指昭、屈、景这三家。
屈氏一族迄今为止出现过许多楚国重臣,比如「屈瑕(熊瑕)」、屈完、屈荡、屈建、屈盖(屈匄),这些皆是在楚国出任要职。
在这些当中,相信「屈盖」并不陌生,此人正是「秦楚丹水、蓝田之战」的楚国将领,曾受楚怀王之命进攻汉中上庸,然最终被秦国的名将嬴疾所击败,八万士卒被秦军斩杀殆尽,屈盖因而羞愤自杀。
而屈原,即是屈盖的同族,只不过屈盖出生于楚郢,而屈原出生在「乐平里(秭归)」。
曾几何时,屈原曾是楚国的「左徒」,受楚怀王重托变法改革,他本该接替当时年老的「昭阳」出任楚国的令尹——即国相,却不曾想,变法改革遭到了楚国旧贵族的强烈抵制,以至于最终楚怀王不得不放弃变法改革,由左徒被下放为「三闾大夫」。
昭、景、屈三家贵族在都有自己的居住区,称为“昭闾”、“景闾”、“屈闾”,而三闾大夫,顾名思义即是管理管理这三支家族事务的官员,确切地说,这并非是能参与国事的官员。
但即便如此,屈原还是遭到了一名上官大夫的进谗,以至于被楚怀王流放——其幕后黑手,正是他的政敌,楚怀王的儿子,楚公子「子兰」,楚国旧贵族势力的其中之一。
原因很简单,因为屈原迎娶了昭氏的女子为妻,纵使一度遭到贬官,但楚公子子兰还有楚国的旧贵族们,仍觉得楚怀王或对放弃变法改革一事心存不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启用屈原施行变法改革,因此,旧贵族势力无法坐视屈原留在楚郢。
后来,楚国在「丹阳、蓝田之役」中被秦国击败,楚怀王这才召回被流放的屈原,派后者前往齐国,希望与齐国恢复曾经的盟交。
然而齐国并没有接受,甚至于,为了报复楚国对曾经对齐国的背叛,齐国还派了名将田章联合魏韩两国对楚国落井下石,即「垂沙之战」。s好像齐国尽干这种落井下石的事,好几次变相帮助秦国、给中原诸国拖后腿,之前对赵国也是。
西边有秦军入侵,北面有齐魏韩三国联军进攻,楚怀王被逼无奈,派太子熊横到齐国作为质子,向齐国求和,而他则亲自到咸阳向秦王赔罪求和。
当时屈原以及他妻族的好友「昭雎」力劝楚怀王,但由于楚公子子兰等人的怂恿,楚怀王最终还是赶赴了秦国。
没想到,秦国见楚国腹背受敌,亦趁机向秦国索要土地,楚怀王誓死不从,最终客死秦国。
而楚国这边,为了使秦国放弃趁机索要土地,楚国迎回了在齐国作为质子的太子熊横,拥护其作为新君,即如今的楚王横。
而楚王横上位之后,便提拔了弟弟公子子兰出任令尹,楚国的旧贵族势力,卷土重来,再不是屈原所能抗衡。
但屈原依旧我行我素,当面斥责、数落楚王横与令尹子兰,让这二人恨不得将屈原千刀万剐。
然而考虑到屈原终归不是一般的贵族,而是屈氏之后,楚国的公族,楚王横与令尹子兰便决定再次将屈原流放——无论打发屈原到哪里都无所谓,只要别在楚郢这边碍眼就好。
于是乎,年已四十六岁的屈原再次遭到流放,准备前往江南——即楚国吞并越国所得到那片吴越土地。
然而就在屈原正准备出发前往江南时,他忽然得知有一股魏军在他楚国境内诱拐楚民前往方城、叶邑两地,心中好奇的他,便决定先前往方城、叶邑两地。
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前来送别他的「昭雎」——昭雎是屈原妻室的族人,关系就好像是蒙仲与乐进、乐续兄弟,只不过昭雎最终屈服于令尹子兰等楚国的旧贵族势力,而屈原不愿屈服,因此才遭到二度流放,否则,似屈原这等有能力主持变法改革的楚国重臣,又岂会长久的遭到排挤?
“你欲前往方城、叶邑两地?”
在听到屈原的话后,昭雎感到很意外。
“嗯。”屈原点点头说道“传闻中所称,魏国派了新的方城令,这名方城令任职之后,便派人到我楚国,许诺田利以诱拐国人,我思他图谋不小,是故前往一探究竟……恳请兄长代我隐瞒。”
昭雎闻言暗暗苦笑。
其实他很清楚,楚王熊横与令尹子兰根本不在乎这屈原究竟在哪,他们只要求此人别出现在自己面前就好,毕竟任谁被人指着鼻子痛骂昏君、奸臣,都会因此感到不快,更别说楚王熊横与令尹子兰确实如屈原所说的那般是误国的昏君与奸臣。
想到这里,昭雎点头说道“你放心吧,你的妻儿我会代你照顾。……保重。”
“……唔。”
随后,昭雎便用钱财收买了押送屈原的那一队楚卒,嘱咐他们在途中照顾好屈原。
那队楚卒几乎都是平民出身,对主张变法改革、提高楚国平民生活的屈原心存好感,如今又得到了昭雎的好处,自然是连连答应。
于是乎,就当楚王熊横与令尹子兰误以为屈原已踏上流放至江南旅程的时候,屈原在那队楚卒的保护下,直奔方城。
为了掩人耳目,屈原吩咐随行的楚卒们脱下了甲胄,改换平民服饰,防止被魏军识破。
十一月的天气,已逐渐寒冷起来,天空亦陆续飘落白雪。
在这等寒冷的天气后,屈原与那队楚卒徒步四五日,终于抵达了方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方城的途中,他们亦碰到了不少楚民,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听说了方城许诺的田利,因此携家带口迁往方城的楚人。
就屈原在途中陆续所见到的,便有数百人之多。
抵达方城境内后,沿途时常遇到魏军的巡逻卫队,但正如传闻中那般,这股魏军颇为和善,非但对他们秋毫无犯,反而向他们指明了叶邑的方向“……方城乃驻军要塞,寻常百姓不得靠近,你等可以沿着这条路前往叶邑,那里才是许以田利的地方……就是说,无论在叶邑一带开垦多少荒地,前两年都可以免去赋税。”
见有魏军士卒肯定了这则消息,屈原这支队伍中的楚民们满心欢喜。
但屈原却从中听出了几分端倪,故意那些魏军士卒道“我等不能居住在方城么?我观方城一带土地广阔,岂不是更适合耕种?”
领头的魏军看了几眼屈原,摇头说道“方城这边的田地,是留给我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