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

第46部分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46部分

小说: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原来的房间其实不大,容纳十几个就看起来有些拥挤了,但是房间的墙后其实空间很大,当初建这个房间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把这个空间利用,没有建设更大的房间。

    而且,这个巨大的空间该有着一条地道可以通到为皇后修建(其实秦朝到目前为止没有设计过皇后)的凤鸾宫。

    这座宫殿离兰妃的齐宫也不远了,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胡亥本来打算找人把它多修一段,让它可以达到齐宫的地下。

    想了想还是作罢了,这个地道只有自己和贾青知道,还没有告诉工匠们,这个秘密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而且,兰妃也用不了多久就会搬到凤鸾宫里,可能会被群臣反对,不过,现在是特殊时期,要打仗了,反对的人也不会太激烈。

    谁真的闲的蛋疼的一直说话,那就把他派到前线去面对项羽,看看他能不能说服项羽投降大秦。

    如果他真的有一条这么给力的三寸不烂之舌,自己效法父皇不设皇后也没什么不可以。

    可惜,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项羽的性格究竟如何他不知道,真实的项羽和后世历史中记载的项羽一定会有区别。

    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点,胡亥知道会在这里败的很惨,他总有一个所有穿越者都梦寐以求的高起点。

    能直接当皇帝,谁还会去想着当将军,当大官,或者造反。

    可惜,他这个皇帝按照历史正常的轨迹来说,应该已经快死了。现在,干掉了会杀死自己的人,也没能确保日后的绝对安全。

    算算时间,胡永念也该到了,不知道李玄霸的征兵是否顺利,胡永念所献的几条可以解决粮食问题的策略又是否奏效。

    后勤在任何时代的战争中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那只只有落后的步枪装备的军队,凭借小米加步枪,这种全民后勤的强大支持,战胜了实力远超自己的敌人。

    那场战争被看作世界战争史上都最伟大的奇迹之一,而粮食,无疑是后勤之中重中之重的一项。

    没有了战马,还可以当步兵,只不过速度和冲击力降低了一些。但是唐朝时神通大将李嗣业率领的陌刀队却是以步兵克制骑兵,把敌人打的没脾气。央视还有一个研究陌刀的纪录片,讲述了这种神奇的武器的故事。没有了制式武器,还可以砍一些树做成木质武器,或者用铁质农具作战。

    胡亥不是神,他上一世的知识储备也只能说比普通的大学生多了一些,但是比起真正的学识渊博者还差得远。

    不说别的,他的导师就可以完全了解一些古代器具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复原出过地动仪等物件。

    但是他至今也只能在看到一个东西后知道它是什么,至于它的构造,原理,统统不知道。

    他知道如今大秦军中的长矛,唐朝的陌刀,乃至明朝戚家军的狼筅等都是步兵对付骑兵的好武器。

    如今大秦军中由于战争的损毁,产铁量的不足,以及有经验的铸造武器的铁匠的缺少,只能在军中配发十万长矛,那其他的士兵用什么。

    当年的大秦铁骑如今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一些新兵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战斗力,没能传承到现在。

    如今真正可战的骑兵不超过五万人,如果分散到各地反叛势力,那就更加稀少。

    蒙恬死了之后,手下的三十万士兵尽管有一部分被王家给暗中掌握,但是多说也只保留了三分之一。

    很多人都四散奔逃,说不定如今的反叛势力就有他们,蒙恬作为帝国柱石。他的死去真的让大秦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军心,而赵高又让天下失去了民心。

    这种情况下,变成了胡亥,还真不是一件轻松加愉快的事情。

    不过,这几天也不都是坏消息,在胡亥的努力下,终于让李元方对他的好感度突破了五十。这可是没有利用系统的礼包,所以胡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至于究竟要不要用礼包,什么时候用,他还要再想想。

    一个月内,他就要御驾亲征,李元方这种高手必须担任他的贴身侍卫,所以他要尽全力让李元方对他的好感度越高越好。

    即使达不到八十,七十也是要有的,如果再低,自己有些事情就无法让他知道,很多情况下要单独行动,那这个贴身侍卫将变的没有意义。

    真是头疼!

第67章 选妃() 
密室既然已经修建好了,总得来看一看,胡亥还要用几面在皇室珍宝阁里找到了琉璃镜来布置一个简单的监控装置。

    通过四十五度角的连续反射就可以做成这样的装置,只要能够选好位置,在密室里就能看到密室外的情况。

    不过在现代这个时代如果真要做出这样的装置,可能也只有墨子那些墨家的门人可以完成了。

    毕竟墨子算是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家,小孔成像之类的都已经研究过,这种平面镜反射应该也有涉猎吧。

    这些就不是他会去关心的范畴了选定了几个合适的位置,找来梯子把那些摆放镜子的位置做了一些掩饰。这样一来,如果有人接近这个密室,他可以及时看到外面的人,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也许会是一条退路。

    有的时候会觉得一些话说的很有意思,像什么不要给自己留退路,但是又有狡兔三窟,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各种很矛盾,很冲突,但偏偏都有道理的话。

    其实这些话都可以看做是对的,也都可以看做是错的,关键看你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陛下,胡永念胡大人到了”,是否要现在接见。

    “请胡大人过来吧”,胡亥觉得自己终于要干点儿正事儿,和大臣们讨论一下政事了。

    就在前一日上朝的时候,对于一些大臣提出的选妃的建议,他已经做了应允。只要是出身清白的,年龄处于十四到十八岁的女子,经过各种检验合格之后就可以送入后宫,由兰妃和他一起进行最后的选择,估计会留下十人到二十人。

    一些大臣们自己家中的女儿也会送出来,皇帝现在还没有册封皇后,如果出身比较好的妃子,很有可能在日后登上皇后的位置。

    只要大秦不倒,那这个位置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所以除了一些对大秦未来抱有疑虑的大臣,大多数大臣家中只要有适龄女子,都会送来参加选拔。

    负责选拔的一些女官们这些日子收到了不少的礼物,本来以为大秦应该没什么钱,看到了这些女官送上来的大臣和一些贵族们送上的礼物,他觉得自己想错了。这些人有钱,只是不表示出来,怕被自己抓了典型让他们把钱掏出来。

    既然收到了自然不会退让每一个收到礼物的女官们都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三件留下剩下的就收归国库以后还要变卖了争取买粮买马和打造兵器。

    真的让自己感到困难的时候,和匈奴做些交易,购买他们的战马也没有什么问题。他没有什么精神洁癖,觉得不能和匈奴做交易,只要日后能把他们灭掉,现在做些交易送给他们多少钱,以后不还是自己的吗?

    他昨日才下令选秀,今日就看到一些出身比较好的贵族小姐们去拜会兰妃,想要先给最后的主考官之一留下一个好印象。

    她们也没有人觉得兰妃会是自己日后的竞争对手,毕竟兰妃只是出身一个破落的贵族,如今家族没有势力。

    而她们每个人都处在如今大秦的贵族,身后的助力很大,兰妃也没觉得自己日后有望后位,对这些人的态度都不错。

    走到路上的时候我还还听见有一个来拜会兰妃的不知谁家的女子说了一句:“看来这个兰妃还挺识相,不过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还真是讨人厌,出身那么低微还真的以为自己是什么贵妃了吗。日后我当了皇后,一定也要她尝一下跪倒在我脚下的感觉。”

    知道胡亥和兰妃关系的贾青在比皇帝的身边听到之后,本来想上去说些什么,胡亥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理会。

    他也想知道这个女子会不会被选入最后的名单,所以他直接避开了这些人,走了另一条道路,来到了御书房,等待着胡永念的到来。

    既然如今人已经到了,自然要让他进来,胡亥知道一个好的内务官员真的是很不好找,这做的实质上是相当于总理的活了。

    做的事情少了,可能看不到效果,而如果做多了事情,却可能会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得罪很多人,使事情遇到比较大的阻力。

    关键的是他手中也没有实质上的可以决人生死的权力,面对的又是一些官位都不比他低的人,胡亥也想知道胡永念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臣参见陛下”,胡永念进来之后就要大礼参拜,胡亥及时的扶起了他,做出了一副君臣相亲的样子。

    “胡大人不必多礼,你是国之栋梁,管理的事关乎国本的大事,朕也有事要依靠你。胡大人现在前来,是否几日之前爱卿上奏的策令已经实施,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胡亥也不多废话,直接就开始单刀直入的询问问题,尽管看起来他有的时候还是享乐多了一些,但他心中的急迫感只有他自己知道。

    无论他再怎么挣扎,最关键的依旧是那几场战争,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提高那几场战争的胜利的可能性。

    胡永念做的事情看起来与在近期发生的战争关系不大,因为粮食是每年才能产一茬或者两茬的。

    即使按照胡永念的建议,现在开垦了不少荒地来扩大耕地,减少了赋税,放修建一些意义不大的建筑的工匠回家种粮,产的粮食多了,那也是明年的事情。如果真的按照历史的进程,今年大秦就灭了,做的这些事情将变得没有意义,到时候只能感慨一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他不愿意做那么苦逼的人,但这件事还是必须要去做,因为他至少有信心把这场战争拖到明年秋收的时候。

    核心战略其实就是先打一仗试试看,如果真的不行,那就收缩战局。

    函谷关只要有20万守兵,在军心可用的前提下,即使别人兴兵百万,也打不下来。

    其他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关隘,比如说武关那边,也要加人驻守,不能被刘邦捡了便宜。

    看到了子婴献上的地图之后,他就基本上知道了历史记载中刘邦行军的路线有轩辕关直闯武关,避开最难啃的函谷关,绕道咸阳后方。这就是刘邦当初可以比战斗力强于他几倍的项羽更早到达咸阳,占领了咸阳的原因。

    自己既然知道了一些事情怎么着也得安排一些惊喜,走轩辕关险道,确实是一个妙招,但是如果自己提前得知派人埋伏,有多少人就得滚回去多少人。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刘邦对他手下那些谋士是否还会有足够的信任,自己的策反大计说不定都可以实现。

    对于刘邦手下的那几个人,胡亥可是眼馋已经很久了,不过这些毕竟是几天以后甚至几个月以后的事情。

    现在要考虑的还是胡永念这边是否完成了之前他上的奏疏上的三条主要内容。只要能够让大秦坚持的时间长一些,不要简单的一两场战争之后就全线覆灭,胡永念所做的这些事情就将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68章 君臣奏对() 
“臣此次前来,确实是想向陛下禀告此事,日前陛下应运臣的几条政令都已经下达,目前看来运行起来并不容易,阻力很大。只有李玄霸将军去太原郡征兵这一件事情没有遇到困难,工匠们回家的数量很多,但大多数工匠发现自己家里已无田地,原来的田地都由于一些原因低价卖了出去,现在都被一些贵族们占有。而开扩荒地这件事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很多现在没有能力去种更多的地,因为吃不饱饭,没有力气”,胡永念没有起伏的语气平淡的说着。

    “看来什么时候都是手里有兵的人话语权比较强,李玄霸去征兵没谁敢阻拦,因为他本身就带着一万士兵”,胡亥心中想着。

    “爱卿可有什么解决办法,李玄霸将军那里朕给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对县级及以下属官可以先斩后奏,现在看来效果还可以”,胡亥也没什么语气的回答着。

    他知道包括胡永念在内的很多大臣对他这个皇帝现在还不是完全的信服,这些都需要谈一点一点的改善。可是现在最稀缺的就是时间,他哪有时间等他们一个一个的对自己改变看法,有些时候他还是需要压制他们一下。

    “臣的建议是对于那些工匠们,返回家中家中却没有耕地的,那就鼓励他们开垦新的荒地,并可以给予前三年免除赋税的支持。这样一来这些工匠们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