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

第213部分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213部分

小说: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交给韩信这个任务,自然是为了考验一下他,同时也想看一看韩信和刘邦这两个人究竟谁的气运更逆天?

    要是他之后能够再把张良收入手下,让张良和韩信连体手来一起对付刘邦,那恐怕刘邦真的要跪了吧。

    不再去想这些没影的事,王离七天后会率领大军再次出发,胡亥让胡永念催促一下有些部门的行动效率,让他们赶快把大军需要的东西准备好。

    这一次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一场决战,对王离来说是一场决战,对项羽来说同样是如此。

    王离的情况比项羽的处境稍微好上一些,因为他即使输掉,也不会因此造成大秦就此输掉。但是他的失败也会给大秦带来当头一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项羽如果输掉,那他就什么都没有了,到了那个时候,他很可能连逃跑出去自杀的机会都没有,就会在乱军当中被砍死。

    而且项羽之所以能够一直取胜,靠的就是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项羽接下来的行动也只能进,不能退。

    也就是说,王离想要跟项羽决战,项羽就一定要跟王离决战。

    这一次准备充分之下,王离已经有信心,在与项羽大军正式接触之前,先解决掉方谦的巨兽军团。

    把这个应对步兵的神器给解决掉之后,王离才可以放心的与项羽展开一场大决战。

    但是在之前已经取得大胜的氛围影响之下,咸阳城内的百姓普遍都对这次出征充满信心,认为这一战之后,大秦就会重新恢复稳定,再次真正的一统天下。

    只有少部分能够冷静分析的人,认为王离手下的军队与项羽手下的军队比起来还是略有差距,双方更多比较的还是临场指挥,以及谁的运气更好。

    如果双方打着打着,突然在一边的战场上下起了鹌鹑蛋大小的冰雹,另一边却依旧晴空万里。

    那么哪一边会取得优势,就很显然了,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但却并不是一定不会出现。

    邻居家下雨自己家却晴空万里,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偶尔见到,这种事情会不会发生,谁都没法说。

    当然不能指着自己这边靠运气取胜,还是要靠实力,这一点无论是王离还是项羽,他们都很清楚。

    所以这一次,王离需要的东西特别多,可以说他这一次就要走了大秦国库一半以上的库存,这要换一个小气点的皇帝,还真就舍不得。

    不过胡亥却知道有舍才能有得的道理,而且快要秋收了,他这几年实施的利民政策卓有成效,种地的人更多,开荒的人也更多,如今的大秦粮食年产量比他刚来的时候足足提升了两倍。

第379章 不一样的压力() 
这可不是咸阳一地的产量,而是整个大秦的粮食年产量提升两倍,这就代表原来只能养活一个人,现在可以养活三个人。

    无论曾经的大秦有多么严苛,但是现在让农民看到自己收获的粮食多了,这却是实打实的,做不了一点假的。

    当然由于胡亥降低了赋税,国库当中收上来的粮食只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但也确实是因为有这样的收入,开能够让胡亥可以提供给王离他想需要的东西。

    按照曾经大秦国库里的库存,王离这一次要的东西,清空库存都未必能够满足。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打仗在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钱,或者说是资源。

    双方在实力均等的情况下,如果一方的战马更多,武器也更多,粮食也更多,毫无疑问,他就会占到优势。

    几天后

    王离再次带领大军开拔,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出发前,咸阳城有不少的百姓自发的组织了起来,为大军送行。

    王离也下定了决心,此战一定要得胜归来,不能辜负百姓们对自己的期望。

    韩信早在两天前就离开了咸阳,刘邦再怎么愚蠢也不可能自投罗网的来到咸阳,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在这种时候对于他来说可并不适用。

    如果刘邦真的出现在咸阳,那恐怕胡亥真的要佩服他的勇气,并且会给他举行一个盛大的葬礼,来表示对这个敌人的尊重。

    韩信心中抓捕刘邦的念头并没有那么强烈,毕竟他心中也摸不清胡亥对自己的想法。

    他感觉胡亥作为大秦的皇帝,好像对自己很重视,然而当双方交谈起来,他却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待遇。

    并且这位皇帝陛下交给自己的任务,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个能够轻易完成的任务,没有给自己指派一兵一卒。

    虽然自己手上有这调令,但是他是很清楚下面官员的德性的,他毕竟出身于低末,见惯了下级官员的情况。

    他身上一道过关的手令一道密旨,单凭这两样东西,就想让人相信自己,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而且就算这不成问题,他能成功调动各地的衙役,但是他毕竟是个外来者,当地的衙役,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听他指挥。

    而抓捕刘邦这样的一个人有多困难的很清楚,如果自己的手下不能按照自己的吩咐一丝不苟的进行,那成功的可能性简直要低到让他都会感到绝望的地步。

    他可不认为自己能够运气逆天的随便走到一个地方,就刚好看到刘邦上去就把他给擒拿了。

    他本身的身手也并不高,两个人遇见了之后,和刘邦打起来,谁强谁弱还不一定呢。

    况且他是知道刘邦的本事的,无论他到了哪里,都可以迅速在身边拉起一支队伍,可能几个人,也可能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

    他若是孤家寡人遇到了对方,还指不定会什么样呢,到时候是谁去抓捕还不一定。

    所以一方面出于不清楚大秦皇帝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孤身一人,抓捕刘邦的难度太大,韩信决定自己当然还要去做。

    他知道有人在盯着自己,自己如果什么都不去做的话,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他也不会太过尽心尽力的去做,只要中规中矩的完成这个任务,在大秦的治下一个县一个县的搜查过去也就是了。

    他清楚自己现在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他的立场并不为刘邦所知。

    刘邦现在也不会知道,他已经投靠了大秦,所以可以算是他在暗处,刘邦在明处。

    只不过在明处的人究竟在哪里他还不知道,而在暗处的人就是他。

    而毫无疑问,与韩信的行动比起来,王离的行动更加引人注目。

    同样,其实王离这次行动的难度要远远比韩信行动的难度高。

    这倒不是说韩信找到刘邦要比王离战胜项羽容易,只是说两个人失败付出的后果并不相同。

    韩信没有找到人,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胡亥本来也只是想要试一试,能成最好,不能成,也没什么损失。

    而王离这边则不同了,他能够取胜还好,一旦他失败了之后,之前的胜利反而会成为压在他头上的一把屠刀。

    面对项羽曾经那么多人都能够战胜对方,现在项羽缺少了两员大将,军中接近一半的精锐士兵损失掉,结果反而败掉,那等待王离的毫无疑问会是非常不好的结局。

    所以说王离不可能感觉不到压力,但是这份压力是他必须自己去承担的,他难道现在还能把这份压力扔给自己的爷爷吗?

    他这一次回家见到自己爷爷的状态已经很不好,虽然很不想接受,但是他估计自己爷爷的去世时间也就在这一两年了。

    而自己的父亲,也已经身故,王家嫡系也只能靠他来维持局面,一旦他又出了什么问题,焉知王家不会再出现像王平那样的人?

    只要王离再出现一个王平那样的人,很可能就会给王家带来灭顶之灾。

    王离很清楚,当今陛下看似宽厚,但是该挥出的屠刀可是从未手软。

    自己大军中关于王平的事情尽管很隐秘,他也觉得可能不会传出去,但是通过和陛下的交谈,陛下已经或明或暗的提醒他,皇帝其实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但是由于他取得了大胜,所以皇帝并未介意这点小事,但是此时皇帝并不介意这件事,不代表日后如果再犯了错,皇帝不会追究。

    当然,韩信其实并不清楚,胡亥拍给他这个任务,并未期待他取得成果,所以他心中的压力可能也不比王离小。

    他唯一可以宽心的就是他找人这件事,哪怕用上几个月,用上几年的时间,他都可以通过他一直在找的行动来表明他尽力了。

    而王离那边一旦到了战场之上,双方遇到了,开打之后,分出胜负的时间并不会拖得太长。

    这个时候可还没有什么持久战的说法,战争结束的都会很快,双方打仗消耗最多的时间反而是在跋涉的途中,一旦遇到之后,其实分出胜负,一般情况下都会很快。

第380章 胡亥的反思() 
王离这一次的行动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其实他信心也很足,毕竟这一次准备的要比上一次准备得更加充分。

    他可以说自己到时候哪怕是拼消耗,只要自己这边不出现大的失误,没有溃败的情况,他也有信心取胜。

    而在王离出征的时候,在北方的大草原上也在进行着一场暗中的争斗,只是现在,无论是子婴手下的人,还是贾青手下的人,都并未对草原有太多的关注。

    在书痴之前的努力之下,再加上后来从咸阳的天牢当中,被放归草原的四王子的推动,草原当时的当权者关于大秦使用粮食与草原交换战马,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协议。

    双方试探的进行了几次之后,草原上的当权者发现了,通过这种方式自己这边可以几乎没有损伤的就得到需要的东西。

    双方交换的东西,从简单的粮食已经发展到了其他的东西,像是丝绸,像是精美的金银器。

    当草原上发现自己的东西已经够吃,大家都能吃饱了之后,确实开始向着胡亥曾经想象的方向,开始追求享受。

    当然,他们当中也有有识之士,劝说当权者不要迷失在大秦送来的甜蜜陷阱当中,草原必须保有自己的战斗力,否则即使现在得到的太多,未来都会被对方的铁骑给收割回去。

    当权者能够执掌草原,自然也不会是什么草包,他换出去的战马,其实在草原上都只是二等战马,最好的那一批,还是留在自己人手中的。

    但是他不清楚的就是,有些事一旦开了头,之后的发展其实反而就由不得他了。

    当一些人看到现在的当权者,通过二等战马,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多的好处之后,他们怎么可能不去想,如果自己用最好的战马又能够换得什么?

    这个时候人贪婪的本性就表露了出来,如果还是曾经的草原上,大家还在为了吃饱饭而努力,可能这种性格永远会被压抑。

    但是现在的草原上,除了那些不被当作人的奴隶之外,凡是草原上有些身份的人,都已经能够吃饱。

    哪怕是平民都能分到能让自己吃饱的粮食,草原上的人口毕竟数量比较少,随着大秦粮食的增产,向草原上输送一部分粮食,并不会让大秦伤筋动骨。

    吃饱了闲的没事干这句话虽然说是一种调侃,但是其实也有它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在饥饿的时候,他想的唯一的事情可能就是填饱肚子。

    但是他一旦填饱肚子,他再去想的事情就会很多。

    草原上如今的当权者正是曾经潜入咸阳被抓获的四王子的父亲,他也初步定下了,就由自己这个最有能力的儿子在自己死后来继承自己的位置。

    但是,他却不只有一个儿子,而四王子,虽然看起来能力最强,但是他手下的势力却不是最强的。

    反而是他的大儿子手下的势力最强,当他明确的表达出要有四王子接替他的位置的时候,他的大儿子自然会不满意。

    但是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即使不满意,大王子心中也生不起弑父杀弟,夺得王位的念头。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个父亲很厉害,自己的那个弟弟也绝对不是容易对付的。

    他手下的势力在几个王子当中最强,但是比起他的父亲,那就要差的远了。

    但是当草原和大秦的联系紧密了起来之后,这位大王子,在手下一个谋士的怂恿之下,终究开始主动联系大秦方面。

    当胡亥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草原上也可能发生一些像他这具身体的原主人曾经做的事情那样的事情。

    但是后来他得知了怂恿草原上大王子的那个谋士,其实是书痴留下的一个后手,他心中就明白了。

    当初书痴冒着极大的风险,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