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

第124部分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124部分

小说: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些是因为受了点儿轻伤,但大多数还是因为累,虽然说才过去了一个时辰,但是战马冲击回返的距离加起来也要超过十里。

    也就是王离手下骑兵坐下的战马都是上等的好马,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在真正的战场上,没有谁用骑兵连续打好几个时辰的,战场上的战马基本上是披甲的,还要乘坐着战士,即使人不累,马也累。

    所以说骑兵更喜欢突袭战,最好是两三次冲锋,就能解决敌人的那种战斗,或者两三次冲锋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步兵。

    这才是骑兵的正确打开方式,哪有哪支骑兵,是要连续好几个时辰一直打下去,无论敌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不停的打。

    那等你跑不动的时候怎么办,变成一个个活靶子,甚至可能被敌人生擒就不好了吧。

    王离最开始制定的战术为什么没有想着取得太大的战果?不就是担心这点吗,如果时间持续的长,自己座下的战马,就算是再好,总也会感觉到累,速度总会慢慢降低。

    当骑兵提不起速度来之后,那也就不能称为骑兵了,可是既然被他看到了机会,他就不会不争取,这种机会,可能接下来再去和对方打上十次,都不会有一次会出现同样的一个机会。

    所以他既然看到了这个机会,就必须全力争取,而他相信王战得到他的消息之后,也一定会全力配合。

    他甚至没有去告诉王战应该怎么做,只是告诉王战自己已经带着人来到了他面前这些敌人的后方。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由王战自己把握了,他只对大局作出交代,具体怎么打还是要看他手下这些人的指挥。

    再说,就算他现在下一些命令,王战也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执行,还不如一开始就让他按照自己的判断执行。

    果不其然,王战和王离预想的一样,直接对面前的敌人发动了最激烈的猛攻,这一次,就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好像不把对方打穿誓不罢休。

    这样一来之前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尽管损失也不小,但是总归还是觉得自己能坚持下去的这些人,终于体会到我的全力,冲锋的骑兵毫不花哨简单直接的战斗是什么样子。

    不管那是什么样子,总之是他们不喜欢的样子,本来想要抽调去阻止后方的人,这个时候也无法再往回返,他们如果敢再去支援后方,他们前面的人就会直接被冲垮。

    而这个时候,在对方守卫最森严的地方,终于有人发声了,王离一直在注视着那里。

    他看到了,有一个人走出了营帐,对这几个人耳语,这几个人加入到茫茫的战士当中,应该是传达那个人的命令。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王离认为那个人应该就是敌军的主帅,萧川。

    这个时候往往你也猜出了萧川之前的打算,心中不由得一惊,果然,每一个人都不能小看。

    他这一次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甚至有机会取得更大的战果,运气成分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假如他依旧按照传统的打法去冲击中军营帐,想要先把对方的主营给冲烂一下,那他就真的落入对方的圈套了。

第209章 萧川的困惑() 
对方一定是以为他们这支骑兵还只是先行部队,后方有步兵跟上。

    可是他们想不到自己这边就只有骑兵前来,步兵留在了很远的地方,如果步兵真的赶过来,想要灵活的撤退,这一点就行不通了。

    在没有摸清,项羽手下个个部队,以及他自己率领的那支部队的战斗力之后,王离是不会轻易把他的主力全部用上。

    他手下这些兵已经是大秦为数不多的家底了,一旦失败,这种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哪怕他一直没有见人说我,但只要能够拖住对方,或者,小打小闹的赢上几场,总归不会背负骂名。

    但是一旦他进行决战,结果失败了,那他就真的将会成为大秦的千古罪人,成为王家第三代的耻辱。

    也很有可能,因为他的这次失败,就直接断送了大秦的前程,想要传承万世的大秦,如果在秦二世的时候就灭亡,岂不是会沦为未来无数年的笑柄,而他将成为这个笑柄上最大的注脚。

    未来的记载中,很有可能会写王离刚愎自用,志大才疏,是大秦灭亡的罪魁祸首。

    那样的话,他承担的骂名要比赵高更甚,他接受不了这一点,所以,他现在怎么谨慎小心都不为过。

    但是谨慎小心,不代表畏手畏脚,有了机会还是要大胆的去把握,就比如现在这个机会。

    王离对身边的几个人说:“盯住那个方向,看到那个营帐出来的那个人了吗,给我狠狠的看住他,不要让他跑掉一会儿谁抓住他,有重赏。”

    “那是什么人,将军你这么在意”,他身边又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问道,而王离的目光第三次瞪到了这个人。

    要说这个人也真是不长记性,之前有两次去问王离我们是否行动,当这次王离直接说出要做什么行动之后,他又想问一问行动的内容是什么?

    以至于,被王离连续三个死亡之瞪,现在吓得呆在那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将…将军的眼神太恐怖了,真是要吓死我了”,这个人心里想,但是当然不敢说出来。

    “黄甫,你带人在这里看好那个方向那个人,不要让他跑掉,如果被他跑了,我拿你试问。”

    “其余的人跟我走,王战那小子在那边打得痛快,我们也不能让他专美于前,我们再去冲杀一次,跟我走。”

    王离大手一挥,手下的这些人就又加入了战斗当中,并不像影视剧那样,主将冲在前面。

    如果战场上打仗的时候,真的这么大,很可能一个照面之下,自己的主帅就死了,接下来还怎么打。

    王离是跟在队伍最后面压阵的,他身边时刻都有几十个人是把他围起来的,他想要亲自出手,还要先冲破自己人的包围圈,所以一次冲锋当中,他直接面对敌人的次数能有一两次也就不错。

    这是由于自己这边太能转圈儿,让负责保护自己安全的亲卫都无法把自己完全围起来。

    只要在战场上打仗,谁不想体会亲自手刃敌人的快感,尤其是本身有着一身武艺。

    就这样被一直保护着,谁也受不了,所以王离对于自己能够加入战争,直面敌人还是蛮高兴的。

    对于他来说,自然就是像砍瓜切菜一样,就干掉了眼前的几个敌人,这个时候,自己的亲卫也追了上来。

    敌人似乎也发现了自己面前的是个大角色,鼓起了斗志,十几个人悍不畏死的向着这个方向跑来,想要把这个人杀掉,或者是活捉。

    王离手中拿着的就是特制的武器了,一把长戟,由百炼铁打造,重达三十六斤,对于他这种人用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让普通士兵使用,估计也就挥舞上十几次,就会累得不行。

    如果非要形象的形容一下王离手中的武器,倒是和后世传闻中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有些相像。

    只不过并没有后世传闻中的方天画戟那么漂亮,整支武器都是乌漆麻黑,倒是看起来会让人感觉有点恐怖。

    挥舞着手中的长戟,或劈或刺,或挥或砍,王离总能用最恰当的方式把接近自己的敌人干掉。

    这就是家学渊源了,他爷爷和他老爹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长大的,他也不是没有当过小兵,只不过他当的最小的位置也是个小头目就是了。

    论其武艺的精妙程度,王离不用说去跟李元方比,即使是柳葳蕤他也未必比得上。

    但是,论起在战场上杀伤和自保的这种能力,他就要远远超过柳葳蕤了,两个人如果真的进行生死之战,活下来的一定是王离。

    他学的所有东西,最大的目的就是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干掉敌人,只不过在他把眼前的这十几个人干掉之后,手下的亲卫,也就都围了上来,让他想继续出手都没法再出手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即使是像项羽,如果他每一战都像曾经那样冲锋在前,早晚也要阴沟里翻船的。

    纵使你能十人敌百人敌,你又哪里能够敌得过千人万人,所以项羽那是在接近绝境的情况下才身先士卒,率先带队冲锋。

    现在的项羽没有哪一战还继续进行这种操作了,他想要这么做,他手下的人也不会希望他这么做。

    你冲的杀的痛快了,万一你死了呢?

    群龙无首在战场上,是最忌讳的一种情况,这个时候,除非你手下的每一个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及时应变,但是这样的话,那你的送死没准儿就是他们怂恿的。

    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哪一个不希望再进一步,有了机会之后,他们不会甘愿屈居人下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不好好的坐镇后方,压制他们,非要主动带队冲锋,身先士卒。

    那你就等着他们的各种阴招去玩死你吧,在战场上坑人远远要比平时容易的多。

    所以战场上是最容易形成友谊的地方,同样也是最容易形成仇恨的地方,很多同一个阵营当中的两支军队都互相看彼此不顺眼。

    细细探究起来,这种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本来你应该按时支援,结果你晚来了半个时辰,造成我手下的兄弟死了很多。

    那么即使双方是同一个阵营的,又怎么可能不对对方生气,像这种情况肯定还不是个例。

    如果双方喝一顿酒,把事情说开了,也许问题就解决了,弄明白了前因后果,谁也不会计较。

    但是往往双方谁都不会先开口服软,于是这一次你支援我来了半个时辰,下一次想让我支援你,我晚去一个时辰。

    一来二去,在自己阵营当中都能结下仇,如果这支军队的主帅又不够强势的话,手下就会分成各个阵营。

    王离自然不会让自己的手下出现这种情况,王战和王平其实不是王家的旁系子孙,和他同为嫡系,他也有信心压服那两个人。

    而且本来那两个人年龄都比自己小,小时候都是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跑的人,这要是还不能压制对方,岂不是比他们白白多活了十年。

    王离的这次冲锋,再一次让对方感觉到了首尾不能兼顾的尴尬,可是对方却不得不分兵。

    “中军的那群废物在干什么,怎么能让我们后面混入这么多人”,萧川在营帐里怒骂。

    他实在搞不懂,面对不到一千人的骑兵,布置了三层阻碍,两千人埋伏在那里,怎么会被对方成功冲了过来?

第210章 不安() 
可是萧川马上就没有时间思考了,因为他发现了,那支插入到自己这支军队身后的骑兵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竟然径直向自己这里冲了过来。

    他这个时候真的想要骂娘了,对方怎么知道他在这里,他要这个时候再看不出来对方是特意针对自己才过来的,他也就是白白的领兵这么多年了。

    来不及思考,他看到眼前的这些士兵们虽然尽力阻挡,但恐怕还是很难阻挡住对方。

    因为刚才自己把身边的守卫撤去了一大半,让他们去支援前方。

    毕竟前方那种猛烈的冲击,守卫的将士已经几次回来求援,说顶不住了。

    他要再不作出决定,等对方的那个大股骑兵部队冲过来,那就真的是此战休矣。

    这个时候,眼见自己身边守卫力量削弱之下,恐怕阻拦不了对方。

    萧川决定前往战场的另一边去看一看情况,如果情况好的话就躲在那边,如果情况不好,那干脆自己就趁乱跑出去求援。

    这个时候他对这一场战争的取胜已经不抱有信心了,他虽然是稳扎稳打的性格,但是一旦见势不妙,也是可以跑的很快的。

    他不知道在这里他不太远的地方,有一支几十人的小队,一直在盯着他。

    在这个嘈乱繁杂的战场之上,谁会注意一小股部队,潜藏在一个不易发现的位置,就盯紧一个人呢?

    萧川以为对方派一支骑兵部队过来,想要抓住自己也就是极限了,怎么也不可能再针对自己有行动吧。

    所以,他带着自己的贴身侍卫,开始顺着战场的缝隙,缓慢的向外撤。

    被阻拦的王离其实没有看到他已经撤走,毕竟萧川也很注意隐蔽,如果被那支骑兵部队发现,他两条腿又怎么跑得过对方四条腿。

    可是王离布置了后手,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战场的黄甫,或者说还在战场边缘的黄甫,却能够清楚的看到萧川的撤离路线。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实写照吧。

    所以,萧川自以为隐蔽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