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

第109部分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109部分

小说: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把问题都推给了陛下,那陛下要你何用?

    也正是因此,胡亥决定要为自己的小内阁中补充一些新的有能力的人选,这种和事佬就让他随便找个闲职养老吧。

    以前的每次议事,这位大臣尽管胆小,但总能提出一些意见,就算是两不相帮的意见,起码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一旦遇到了这种大事,他推脱起来更加明显,生怕自己担责任。

    这样的大臣胡亥要他干什么,他决定这种人有多远滚多远,他宁可要几个因为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指着自己对自己开骂的人,也不想要这种毫无创见性意见的人。

    胡亥说:“既然你们都说出自己的意见了,那好,朕就来说说朕的看法。首先,要搞清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所有内容,确认一下真假,最好可以亲自询问一下长沙郡守,了解相关情况。这一点你们没有意见吧?”

    众人齐刷刷的点了点头,就连那个和事佬也赶紧小鸡啄米一样的点了点头。这一点说的太有道理,当然不可能不做出赞同的表示。

    胡亥又继续说道:“想要弄清情况,我们就必须派人前去处理这件事情。那么,找一个使者前往长沙郡,具体负责处理这次的情况,诸位也没有意见吧。”

    这几个人心中想的就是派使者去处理这件事情,自然再次点头,没有什么意见。

    然后胡亥说:“那么现在,问题就简单了,究竟要派出谁去长沙郡处理事情。”

    这个时候这几位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推荐自己心中心仪的人选。

    有的说自己推荐的人选曾经在长沙郡干过,特别了解情况,有的人说自己推荐的这个人选,虽然没有去过长沙郡,但是特别擅长处理这种事情,断案如神。

    其实胡亥临时组建并没有明文规定以后成为定制的这个小内阁中,此时一共也就十几个人,但是却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除了那位一言不发的和事佬大人。

    听着手下这些大臣的五花八门的意见,胡亥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说:“既然诸位意见如此不统一,那现在各位听好,朕只说一遍。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会被发放一块可以写字的木板,这个木板写完字后是可以合上的,用旁边的那根绳子绑起来就可以完全保密。”

    “现在你们把你们自己推荐的人选,写在那个木板之上,每个人只能写一位,不可以多写也不可以不写。如果有谁乱写或者不写,按照欺君之罪处理。但是诸位不用写自己的署名,没有人会知道你们究竟推荐了谁。”

    “我会在这里现场统计结果,哪一位大人得到支持的人数最多,就是最终负责这次出使的人选。你们吵来吵去没有一个结果,朕的处理办法你们可有意见?”

    胡亥的话中其实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就像他说不写或者乱写的,按欺君之罪处理,但是,他又说没法得知每一个人究竟写了谁,但是这个时候这些大臣们却都不在意他之前言语中的漏洞。

    他们仔细考虑着陛下的建议,最终得出了想法,这应该是最好的一个办法了。

    他们知道,即使你想拒绝,如果陛下想要这么做,最终还是会这么做。

    况且他们心中也并不想拒绝这个建议,如此吵来吵去,不能得到统一结果,最终的偶然性会很大,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现在这个想法,不就看是支持哪边的人数多吗,每一个人都对自己这边有所信心。

    不过却还是有人提出了问题,一个大臣问:“老臣愚钝,还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陛下,不知可否说出?”

    胡亥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说:“方大人不必客气,有问题就直接说出来,朕已经说过内阁之中不论尊卑,无论你们中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朕不同意,都不会因言获罪。”

    “接下来这还有什么问题,就直接问,不必再请示我。不过要注意,保养,场面变得混乱,各位都是有身份的人,想要问问题的话,举手示意一下,就可以说,按举手先后顺序来说就好。”

    胡亥已经努力了好多天,却还是没有纠正起来这个习惯,这些人说话之前还是习惯性的要向他请示一下。

    他这么注重效率的一个人,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深恶痛绝,但是渐渐的理解和习惯了。

    但是他还是要这么说一下,有些意见你不对他们这么说可能就错过了,有些人心中有想法也不会说出来。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鼓励众人说出自己的意见,只有集思广益之下才能弥补他真实能力的欠缺。

    处理国家层面的大事,他真的很吃力,所以他实际上在尝试各种方法,想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目前看起来,也只是略有成效,日后究竟如何,还不好说。

第184章 问答() 
这位被称为方大人的老臣看陛下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也不禁暗自点了点头。

    对于这位陛下想要集思广益,得到想法,作为老臣这位方大人之前一直抱有怀疑的态度。

    陛下真的能够虚心的接受每一个人的想法吗?如果是先皇帝的话,他倒是觉得有可能,当初自己也曾经参与过那种讨论,大家各持己见,争吵的很激烈,但即使先皇帝采用了谁的意见,也不会因此,就对另一边有任何责罚。

    甚至每一次还对因为意见不合,几乎要打起来的两边都给予奖励,长此以往之下,几乎所有人都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除了几个一直鼓吹着大秦必灭的乱臣贼子被处理,那还真是他们的黄金时代,所有意见都会被尊重,那是一个人作为臣子可以得到最大满足感的时刻。

    作为一个大臣,如果你的意见根本不能让皇帝听得进去,那你做这个大臣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皇帝能听得进去,即使他最终没有采纳你的意见,你心中也会生出一种满足感,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而这种情况,在先皇帝逝世之后,赵高开始掌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所有敢于积极建言的人,很多都因为弹劾赵高,而被诛杀。

    也只有一些对局势看得比较清楚,包括他在内的一些老臣们得以保存。

    这位方大人不想说那些人就是错的,那些人一直秉承的正直的理念,对自己的想法并不掩饰,这种堂堂正正做人,他也很羡慕。

    但是他觉得保持有用之身,等到拨得云开见雾明的时刻,不是更好。

    而现在,他就觉得可能是那个时刻要到了。

    这位新皇帝在诛杀赵高之后,他就感受到了这位新皇帝的一些改变,但是日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心中依旧有一丝疑虑。

    而这个新皇帝组建小内阁之后,看起来倒是能听得进去各方的意见,但最后以他来看,都是这位陛下的一言堂。

    很多时候陛下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并没有听取任何一方的想法。

    这位方大人不知道,其实胡亥经常是折中好几个大臣的意见,把它们合并起来作为处理方法。

    所以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听从任何大臣的意见,但实际上,那些提出了意见的大臣,都感觉到了自己的意见有一部分得到了陛下的采纳。

    而这位方大人,由于自己没有提出任何意见,所以没有那样的感觉。

    也可能是因为他对于这位陛下一直持怀疑态度,所以失去了那种敏锐的嗅觉。

    这次,他依旧并不打算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他确实是觉得之陛下前说出的话很有道理,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

    他只是有一些疑问,希望能够从陛下这里得到解答,那是关于陛下这种选择方式的疑问。

    他相信很多大人也有这样的疑问,只是他们没有把这种问题提出来,既然如此,自己就代替他们问一下也是好的。

    这位方大人,稍微顿了一下,说:“陛下,老臣的问题就是,如果最终有两个人平票的话,那么究竟该如何取舍?难不成是要派出两个使者一同负责吗。”

    胡亥看了看方大人,他心中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还没有得到这位两朝其实还不止两朝的老臣的认可。

    这位方大人岁数可真是挺大的了,今年已经年逾古稀,接近八十岁,在自己的父皇始皇帝之前他就在先秦担任大臣了。

    对于这位一直没怎么提出自己想法的大臣,胡亥却知道他和那位和事佬大臣不一样,那位是心中真的没有想法,或者谁也不想得罪。

    可是这一位却是心中有很多想法,只是由于不太相信自己,并没有对自己说。

    他相信早晚自己可以打动这位大臣,让他开口,这种老人心中的很多意见,对于他来说都是宝藏。

    胡永念如今已经担任丞相,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丞相之才。

    但是据胡亥所知,很多时候胡永念还是会跑去这位方大人方老那里,去请教一些问题。

    在处理一些事情的经验上这位方老确实是朝堂之上无人能出其右,毕竟他的岁数在那里摆着。

    能够在多年之后依旧担任重要的大臣位置,并且活到这个岁数,本身就已经说明他的能力。

    并且他可不是因为两不相帮,所以才被推到这个位置,他对这种新贵团体和原来的老牌贵族,都曾经责骂过。

    大家都知道,这位方大人尽管是在骂自己,但实际上以后并不会因此而对自己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对于他的责骂也只是听听,并不当真。

    丞相胡永念也被他好几次骂过,这位方大人说胡永年作为丞相,必须要懂得尊卑,不要老和陛下并肩而行,这是日后成为下一个赵高的迹象。

    胡永念知道这位方老是关心自己,当然不会生气,以后也确实很注意,没有在敢和陛下一起行走的时候,与陛下并肩,每次都是落后两三个身位或者走在前面为陛下带路。

    可能也正是因为他知错能改的太多,所以这位方老对他的态度开始好了一些,他去请教一些问题,方老也不吝指教。

    很多时候在这个小内阁中胡永念对方说的哑口无言,就是从这位方老那里得到了一些意见,让他能够全方面的考虑问题,查缺补漏,经常能够故意设下套,引诱对方来攻击,然后展开最犀利的反击,直接把对方击垮。

    当然,胡亥也不会觉这位方老不说话是什么问题,他肯去跟胡永念说话,不就等于直接跟自己说了吗?

    而且这一次,方老既然愿意提出问题,这就是积极的方面,以后他未必不会直接对自己提出一些意见。

    “方老问得好,”这个时候胡亥已经悄悄地把方大人的称呼变成了方老,不给自己提意见的人只能是方大人,给自己提意见的人就可以称为方老。

    他相信这位方老,应该也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他并不想得到一个,只是在外指导自己手下大臣,可是,在这小内阁之中,绝不提出丝毫意见的方大人,他想要的是每一次都能给出自己意见的方老。

    “朕组建这个试行内阁之中,现在有十三个位置,你们应该清楚。而且内阁的人数,永远都会是单数,也就是说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只要每一个人都给出意见,绝对不会出现平局。”

    胡亥看了看这些人恍然大悟的样子,继续说:“所以,无论是几个人平票,只要把平票的人拿出来,再去选择一轮,就一定能够得到结果。会有一个人支持他的人比较多,朕做这种尝试也是为以后处理很多事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第185章 别等太久() 
胡亥没有继续解释,如果三个人平票呢,四个人平票五个人平票又该怎么办,其实只不过是多投几轮的事情。

    他相信他做出了基本的解释之后,这些大臣们就都能够明白,能留在这里的人,没有一个会是蠢人。

    即使那个能力明显比其他人逊色了一筹的和事佬,如果把他下放到下面,去做个郡守,估计也不会做得比大多数郡守逊色。

    承担内阁这种天下中枢的责任,他的能力自然不够,但是只是掌管一郡,他的能力就可以发挥得出来。

    当然,他还会是各方都不得罪的一个性格,所以胡亥可不放心把他下放到下面去做一个郡守。

    他对郡守人选的重视,甚至并不亚于这个小内阁,说起来虽然看起来自己现在的这个小内阁中的人选,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权力。

    但那些郡守也都不可小觑,一个个其实都是封疆大吏,放到后世,就可以说是一个个的省高官。

    这种级别的官员,即使对比中央的一些人选,也不落下风。

    要知道最终所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