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第5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四五的发言引起了一阵混乱,商人们交头接耳,他们早非吴下阿蒙,对于科伦坡堡这个兰芳社最西端的据点情况十分了解,更知道弗朗基人与兰芳社之间的微妙关系:双方虽然签订了贸易协定,但协定的期限只有五年,而且双方都暗怀戒备之心,这科伦坡堡原本就是弗朗基人的城堡,只不过后来割让给了兰芳社而已,他们借助土著国王之力企图收回这座城堡实在是再正常也不过了。
周可成举起右手,长桌旁的议论立刻平息了下来。
“总督怎么处置的?”
长桌旁的每个人都知道周可成口中的总督指的是谁,陈四五答道:“他立刻扣留了马刺甲港口的四条弗朗基船只,没收了船上的货物,将士兵和水手投进牢房,并下令征兵,准备开战!”
“他的脾气还是这么急呀!”周可成笑了起来:“你写信回去,让他把人和船都放了,货物还给人家,让弗朗基的领事派人回去,给我们一个解释!”
“一个解释?”陈四五愣住了:“解释什么?”
“为什么反抗我们的土著国王会有他们铸造的大炮和军事顾问!”周可成解释道:“这是违背协议的,他们必须给出解释!”
“可,可是这已经有足够的证据了!”陈四五问道:“弗朗基肯定会编造一堆理由来搪塞的!”
“我知道!我会接受那些理由,只要他们的理由编的不是太差劲的话!”周可成笑了笑,目光转向长桌旁的每一个人:“这也是我邀请诸位来的主要原因!也许弗朗基人是在搞鬼,但现在不是教训他们的时候,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宫里面有消息,天子身体不豫,时日已经不久了!”
会议室里顿时一片死寂,无论是今井宗久还是王尧的脸上变得呆滞,就好像戴上了蜡面具。这个极具冲击力的消息把他们都惊呆了。
“大人,您这个消息可以确认吗?”王尧大着胆子问道。
第两百八十六章 自己人()
“应该没有问题!”周可成并没有在意对方的无礼:“这个消息是同时从两个相互独立的渠道获得的,圣上脾气越发怪异,晨昏颠倒颠倒,修道时手足颤抖,就连拂尘都拿不稳落到地上,在宫中也少有行走,乘坐步舆,背上生疮,久治不愈。”念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圣上的身体从今秋开始就越来越糟了,而且他也是快六十的人了!”
长桌旁的每一个人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他们脸上原本僵硬的肌肉开始松动,眼神也开始闪动着狡黠的光。
周可成没有理会他们,自顾继续说了下去:“我们大明有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就是说当今天子千秋万岁之后,登基的应该是裕王,他的夹袋里当然有自己的人,朝堂上就要换一批新面孔了。新人就有新气象,过去很多走不通的路,做不了的事情,现在说不定就可以走,可以做了。如果不乘着这个机会,待到上头的位置重新坐稳了,就知道等下一次机会了。以我们的年纪就未必等得到了!”
“大御所,您说的走不通的路,做不了的事情?到底指的是?”今井宗久小心问道。
“很简单,朝堂之上有我们自己人,能够发出我们的声音!”周可成毫不犹豫的答道:“像当初朱纨那样一声令下便要禁海的情况,再也不允许发生了!”
即便长桌旁的多半是日本人和朝鲜人,对于朱纨这个名字也绝不陌生,当初朱纨禁海,攻陷双屿,搞得中日贸易几乎断绝的情景今井宗久几个还记忆犹新。以如今大明在兰芳社贸易网络中的位置和贸易的体量,如果再来一个朱纨,那造成的损失只会百倍于当初。
“大御所已经成竹在胸了吗?”今井宗久小心的问道。
周可成点了点头:“成竹在胸不敢说,但筹画是早就有了。所以这次弗朗基人的事情我就先放过去了,好集中精力在这件事情上,诸位都是我周可成患难与共的老朋友了,希望在这件事情上,也要出一把力!”
片刻后,这些大商人们顺从的向周可成告辞,今井宗久第一个出门,走在最后面的是王尧,当他走到门口,听到背后传来周可成的声音:“王公子,你留下来!”
王尧惊讶的停住脚步,不过他还是不动声色的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坐下。
“王公子,你现在在国中官居何职?”
“礼曹正郎(类似于大明礼部堂下官)!”王尧小心的答道。
“王公子倒是官运亨通!”周可成笑了笑:“我有件事情想要托付王公子,不知可否?”
“请大人吩咐!”王尧赶忙站起身来。
“坐下,坐下!”周可成笑道:“其实也很简单,我希望王公子能够找个由头,以官方的身份去一趟大明的京城,方便吗?”
“这个应该问题不大!”王尧想了想后答道:“鄙国视大明为父母之邦,去大明京师并不难!”
“那好!那王公子就在明年二月初前抵达京城!”
“嗯!那到了京城之后做什么呢?”
“倒也不用做什么,做一步暗棋便好了,我有个朋友叫吴伯仁,即将要去京城,若是找你,你助他一臂之力便是!”
“吴伯仁?我记住了!”王尧心知这个吴公子恐怕和周可成方才说的那些事情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他也不敢多问:“大人请放心,在下一定听命行事的!”
北京,外城。
胡宗宪的双眼微闭,身体随着轿子上下起伏而轻轻晃动,昔日白皙丰满的脸颊变得干瘦蜡黄,两鬓也多了些许白发,与当初在南方时比起来,苍老了几乎有十岁。无能贪腐的下属、强悍的敌人、高深莫测的圣心、糟糕的财政就好像四块巨大的铅块,压在他的肩膀上。每年秋后,强大的俺答汗都会率领他的部众,在向导的引领下,越过早已漏洞百出的北方防线,大肆劫掠,面对这样猛烈地攻击,北方明军只有疲于奔命。胡宗宪初到后,就立刻选拔精干有能的将领,清理积弊,整顿军务,在一开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他越来越发现很多事情背后都有同一双莫测的黑手,面对这对黑手,胡宗宪显得那么的弱小,他不得不装作视而不见,事情也无法深入下去。因此战事在好转了一段时间后,便重新变得恢复了原样,胡宗宪也不得不整日奔波在防线上,希望自己能多做点什么。
轿子突然摇晃的变得激烈起来,胡宗宪睁开双眼,厉声问道:“怎么回事?”
“大人,进外城了,前几天下了几场雨,地上成了烂泥滩,所以轿夫们不好走!”卫队长的声音有些惶恐。胡宗宪吐出一口长气,没有说话,重新闭上了眼睛。原来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是横贯在北京半腰当中的三座城门。从这三座门往北,属于“内城”范围;往南,则属于“外城”了。“内”与“外”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爿城区,却因此被划分出了两个不同的天地。内城,是成祖皇帝迁都北京时改建的。当时大明王朝的国势如日方东,光华灿烂。内城的建筑也因之显出一派泱泱溶溶、博大雄强的气象。红墙黄瓦、画栋雕梁的紫禁城不必说,就连遍布城中的坊巷胡同,也全都被收拾得纵横笔直,井井有条。虽然百多年下来,人祸天灾,风吹雨打,许多建筑已日见破败,无复当年的旧观,但那种“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的奢华架子还在。
第两百八十七章 丁忧()
至于外城,情形就全然不同。毗连于内城南端的这爿外郭城,却是几年前胡宗宪亲自督工建成的,为的就是应付年年南下侵扰的俺答汗骑兵,一来可以保护城外的平民,二来也可以增加一个缓冲地带。修城的初衷本是如此,也就不难想见事情的进行是何等匆忙,胡宗宪当初根本没有考虑过那块土地的用途,更不要说规划街道房屋了。其结果就是外城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街巷,寒伧低矮的简陋平房,以及肮脏杂乱的墟场市集,简而言之就是个贫民窟和避难所。秋后俺答汗又纵骑南下,京城一夕三惊,外城城墙内更是挤满了逃难的百姓,其环境自然是不问可知了。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
轿外传来熟悉的歌声,胡宗宪禁不住慨叹了一声,原来这正是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的片段,讲述了汉末离乱,烽烟四起,匈奴入侵,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与此刻轿外的景象差相仿佛,可现在大明明明有天子在位,天下太平呀?并没有像汉末时候那样诸侯纷争,天子亦不得自保,怎么弄成现在这幅样子呢?想到这里,胡宗宪禁不住痛苦的皱起了眉头。
以胡宗宪的见识,当然知道俺答汗虽然势大,但与大明比起来远远不及,但明明大明有百倍于俺答汗的户口,千倍以上的财富,但朝廷能够征收调动的却是屈指可数,除去奉养宗室百官天子自用的,能够用在九边之上的就更少了,而这一小部分中又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用在将士们身上的,其结果就是明明大明户口远多于俺答汗,但当俺答汗大军南下时,与之相接的边军却是以寡敌众,这真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
每当这个时候,胡宗宪就忍不住想起了周可成,此人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调配财富的能力。明明还是那片土地,还是那群人,在他手上却变了一番模样。古代中国儒家社会对治国理财能手的最高评价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自足,而周可成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明明是横征暴敛,搜罗殆尽,但百姓商贾却毫无怨言,当真是奇怪得很。
“大人,已经到了!”
轿外传来的声音将胡宗宪从思绪中惊醒了过来,他低咳了一声,整理了一下仪容,待到轿帘被掀开的时候,他又恢复成那位胸有城府、镇定自若的那位兵部尚书大人了。
“老爷!”管家递上湿毛巾,低声道:“吴伯仁吴公子来了,先进后院拜见了夫人,现在正在花厅奉茶!”
“嗯,伯仁什么时候来了!”胡宗宪的脸上顿时浮现出鲜活的笑容,擦了两下脸,便快步向花厅走去。
“伯仁拜见恩师!”吴伯仁撩起直裰的下摆,双膝跪倒,叩下头去:“恩师在上,伯仁给老伯请安!”
“哎呀,伯仁何必多礼!”胡宗宪满脸都是笑容,趋前一步,把冒襄扶起来。他上下打量了下吴伯仁,只见其容貌俊美,身材高大,衣饰雅致,风度潇洒,禁不住叹道:“数载未见,伯仁已经是当世佳公子,而我却已经老了!”
“老师为国操劳,伯仁不才,不能为老师分忧!”吴伯仁赶忙逊谢道。
“罢了!”胡宗宪做了一个让坐的手势,便自顾在首座坐下,吴伯仁也回到方才的座位,管家送上茶来。胡宗宪喝了一口,回味了一番,放下茶杯问道:“我记得你不是在南直隶那边做官,怎么来京里了?莫不是调回来了?”
“不是!”吴伯仁摇了摇头:“家父在京中为官,家慈也在一起。前不久家慈过世了,我丁忧去职,这是来京中带家慈的骨骸回乡安葬的!”
“原来如此,也好,你少年得志,这次能够回乡守孝读书,把学问根底夯的扎实些,对你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胡宗宪点了点头,他这才注意到虽然吴伯仁的衣服质地和式样都不错,但却是素袍,显然是在替亡母守丧。中国古代遵循儒家的孝道观念,父母去世,儿女须得守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就是丁忧。
“老师教训的是!”吴伯仁赶忙称是:“学生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学生这次来京中,听到一些宫里的风声——”说到这里,吴伯仁突然停住不说了。
“你们都出去吧,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来!”胡宗宪示意管家和婢女退出花厅,然后问道:“什么风声?”
“圣上龙体不豫,恐怕——”吴伯仁越说声音越低,到了最后几不可闻。
胡宗宪没有立刻回答,最近类似的消息他也有所耳闻,不过嘉靖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太好,又常年躲在西范静修,许多官员经年累月也难得见一次,这种消息的可靠性就很低了。
“你从哪来得来的消息?”胡宗宪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像这种事情可不能乱传呀!”
“自然不是乱传!半个月前圣上静修时突然晕倒,请了御医来好长时间才醒过来。据说当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