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燕太子丹 >

第30部分

重生燕太子丹-第30部分

小说: 重生燕太子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娘请放心,”栗腹凑近了压低声音说道:“右北平的郡守费维乃是老臣心腹。到时候,臣给乐闲一批羸兵,再给费维增派精兵,让他找个由头将乐闲、乐乘两人杀了,娘娘便可去掉一个心腹大患!”

    月姬眉头舒展,咯咯一笑,说道:“此计甚妙!让相国费心了!”

    第二日朝堂上,相国栗腹正在奏事。

    “大王,昨日所议增兵一事,老臣已经安排好了一万精兵,随时可以进发右北平。只是,这领兵之人还没有着落。”

    “哦?相国办事果然神速!”燕王说道:“这领兵之人最为要紧,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人选?”

    “大王,”剧辛出列奏道:“昌国君乐闲乃名门之后,素有将才,臣以为派乐将军前去,定能替大王守住门户!”

    “嗯!相国以为如何?”燕王回头问栗腹。

    “大王,臣以为剧太守所言极是。只是右北平郡乃是大郡,昌国君一人难免孤掌难鸣,不如请乐乘同去,也好有个照应。”

    “两位爱卿所言甚是!”燕王说道:“就依你们!乐闲、乐乘!”

    “臣在!”

    “孤命你们领兵镇守右北平郡,不得有误!”

    “是!”

    乐闲、乐乘得了差事,开始高兴,以为栗腹老谋深算,也有失策的时候。第二天校场点兵,才发现栗腹安排的都是羸弱老兵。两人与栗腹再三交涉,栗腹只说无其他兵可派,两人无奈,只好带着一万老兵上路。

    与此同时,栗腹的侄子栗建率领一万精兵从间道星夜奔赴右北平。 

第五十八章 怪圈() 
更新时间:2012…11…14

    虽然辽西一向比辽东富饶,人口也不过七万户,库存的钱粮也没比辽东多多少,不知道是到了哪个官爷的腰包里了,还是守库房的人监守自盗了。不过对于这些,姬丹都不计较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军队抓在手中。

    辽西郡的面积与辽东郡差不多,不过这七万户人口跟之前的辽东相比,倒是多出一倍。但是自从姬丹开始充实辽东以来,人口已经增加到二十万户,辽西已经不能跟现在的辽东比了。

    在这个年代,人口数量就是实力,就是硬实力!

    姬丹本想一到辽西便实行府民制度,但是这里的田部吏报上来,辽西大部分良田都已经有主人了,没有主人的不到两成,姬丹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这便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了!”姬丹心中想道。

    中国历史上下数千年都处于一个怪圈之中,新的国家建立,国家从乱到治。国家进入盛世,盛世的表象下,从土地兼并越演越烈,人口越来越多。到最后,土地不够用,百姓走投无路,只好铤而走险,整个社会进入乱世。

    于是有怨的抱怨,有仇的报仇。等仇怨报得差不多了,百姓发现还是没吃饱,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于是民心思安。

    时势造英雄,英雄适时势。等民心思安,此时出来个“真龙天子”,剿灭群雄,又将国家统一起来。于是新的一轮怪圈又开始了。

    虽然辽东、辽西郡处于同一个时代,但是从两郡的情况不难看出社会发展的趋势。姬丹去辽东之前,辽东深受战乱之苦,人口不到四万户,大部分都是荒地。辽西没有战乱,人口达到七万户,但是土地兼并却相当严重。辽西与辽东土地面积相当,如果按照辽东的情况,辽西即便养活二十万也不在话下。现在只有七万户便占了辽西八成的土地!可以想见,以后多出来的人口就要由剩下的两成土地来养活,社会矛盾就会产生。等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乱世。

    “如果我真的统一了国家,一定要打破这个怪圈!”姬丹心中想道。

    虽然辽西剩下的土地不多了,姬丹还是颁布了府民制度,招募府民。半月之后,虽然还有很多无地的百姓想做府民,但是辽西郡内田地都已经分完,这里的官员只好按照先来先得的方式处理。

    经过这次招募,辽西郡的人口增加到了十万户。

    与此同时,姬丹的大燕钱庄也开到了辽西。辽西的大户数量远远超过辽东,大燕钱庄的实力也迅速增强。有了资金的支持,姬丹心里有底了,开始在辽西大肆招兵买马。

    不久,辽西原来的六千驻军都换成了年富力强的精锐,而各个城池中的守军数量虽然不变,也都换成了青壮精兵。

    大事粗定,姬丹没有再留在辽西,带着荀达、干疤赶到了辽东去了。而辽西这里则由田光带领石头、曹永等将在此坐镇。

    这么一折腾,等姬丹回到望平已是九月下旬了。一回到望平,便有侍卫来报,说无虑乡的骆博已经来了,现在正在馆驿落脚。姬丹一听大喜,急忙叫骆博过来。

    姬丹对骆博寄予了厚望。处于乱世,欲图天下,首先必须把百姓喂饱。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有萧何治理关中,源源不断地给大军输送粮饷。三国时的曹操有幕僚枣祗屯田许都,才能让曹操逐鹿中原而无粮草之忧,最后剪灭群雄,天下三分有其二。

    这些例子举不胜举。姬丹有俯视天下之志,首先就要解决这个后顾之忧。如果骆博能让农田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便是姬丹的第一功臣。

    不久,骆博由侍卫领着进来了。姬丹急忙迎了上去,姬丹命人端了一把椅子,叫骆博坐下。本以为应该是一个庄稼汉,谁知是个看上去文弱的书生。

    “听说先生精于农事,丹想请教先生如何才能让辽东之民每年收成有所提高?”姬丹恭敬地问道。

    “回太子,”骆博答道:“想要提高农田收成,无非就是熟悉各种作物的特性,按照它们的特性播种,收成自然就高了。”

    “不知先生是否愿意将你的知识传授与辽东之民?也好让辽东之民都受益。”姬丹问道。

    “小民求之不得。”骆博想了想,回道:“不过,小民怕丰收了之后,粮食价格低廉,反而伤农。”

    “这点先生不必担心。方今天下兵事不断,农田荒废,肯定有缺粮的地方。”姬丹说道:“这样吧,我任命你为辽东的农事吏,专门负责推广农业技术。以后农民多余的收成,都由郡里出面,以统一价格收购。”

    骆博顿首谢道:“既如此,臣替辽东百姓谢太子大恩了!”接着,骆博抬头继续说道:“不过,臣还有一事相求。”

    “先生但说无妨!”

    “臣听说秦国有一种作物名叫小麦,耐寒耐旱,收成稳定,而且口感好。不知太子能否派人前去,带一些种子回来。”骆博问道。

    “小麦?!”姬丹一怔,连忙道:“好,我即刻派人火速前去。能买则买,不能买就是偷也要偷一批来。”

    骆博想了想,又道:“臣以为,还是让臣也去,也好看看小麦到底如何种植,回来后好教大家耕种。”

    “太好了,那就辛苦先生了。”姬丹大喜道。

    小麦是从西亚传到中国的,由于秦国靠近西边,此时的中国只有秦国有。这也是秦国国力强盛的一大物质基础。燕国地处北方,其实也很适合播种小麦。

    其实从穿越至今,姬丹一直纳闷为什么没有小麦这种作物。今天,姬丹得到了骆博的帮助,又听到新品种小麦的消息,心中甚至高兴。不久,据新城督造王廉来报,说丹城即将于十月初造完。姬丹更是兴奋无比,真是双喜临门。

    这天早上,姬丹在郡守府中召集了一些文武官员,墙上挂着一张图纸。这张图纸上画着各种交通道路、桥梁等,以及一些建筑的位置。剩下的地方都被分割成一块块,每一块土地上面都标明了各种价码。 

第五十九章 隗彦() 
更新时间:2012…11…15

    “太子请看,”王廉手中拿着一根小木棍,指着图上各种建筑说道:“丹城总共有七个城门,东、南、西、北正门各一个。东城墙外面就是辽河,臣在东门外面建有一座桥,名叫永定桥。东面还有两个门,分别在靠北和靠南两侧。这两个门前没有桥,但是设有码头,用于南北货物往来。辽河上总共设有三个码头,东面城墙下两个,另外丹城东南面还有一个。南面靠东有个侧门,正是为丹城东南面码头所设。”

    “很好!”姬丹点点头,突然目光停在图上某处,奇怪地问道:“这图纸上为什么北门显得特别小?这是因为画得小吗?”

    “回太子,这是因为北门比其他城门做得小。”王廉答道。

    “这是为何?”

    “太子,是臣让王大人这么做的。”王廉没有开口,一边的荀达答道:“北边乃是东胡地界,平时不会有人出入。何况战时如果东胡从北门进攻,城门越小越好。”

    “不行,不行,这个一定要改。”姬丹听了连连摇头,说道:“不仅要改,而且要改得比其他城门更大!”

    荀达等人疑惑地看着姬丹,问道:“这是为何?”

    姬丹答道:“我建此城,一方面是抗拒东胡,保护辽东腹地,另一方面也是要显示我不惧东胡之决心。现在将北门做小,这是示弱于东胡,反而招致东胡刀兵相加。何况,北门做小了,东胡兵照样可以绕过北门进攻西门。”

    荀达等人一听,立即明白其中利害,纷纷拜倒在地,说道:“太子所虑,臣等不及也!”

    “太子,”接着王廉的弟弟王俭接过小木棍,指着图纸说道:“这个处于正中靠东的建筑是郡守府,这里郡守府旁边是太守府,城内官家建筑主要集中在这一带。西南面这一片是校场所在,校场旁边是军营。这里沿街的一块块都是用于商家的铺面,上面这些数字是标的价格。细细算来,这些商铺如果卖出去至少可得上百万两白银。”

    “上百万两白银?这足够我大军十年的用途。这个丹城造得值!”姬丹心中想道:怪不得自己穿越过来的那个朝代,政府这么喜欢炒地皮、造房子,原来有如此暴利!

    “太子,”王俭继续说道:“这里剩下的便是民宅、花园、作坊等等,也可以卖出不少钱。”

    “好!王俭,今日此事记你一功!”姬丹高兴地说道。

    此时,门口侍卫来报,说有一平民求见。姬丹想了想,叫侍卫领他到大厅等候。过了将近半个时辰,姬丹等人看完图纸,才想起老汉还等着大厅,便急忙出去见他。

    不久,姬丹一行来到大厅,见到一位老汉正坐在一把椅子上。此老汉须发斑白,却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看其打扮,像是一位乡绅。

    “这位老人家要见我有何事?”姬丹上前问道。

    “哼,”没想到老汉冷笑一声,说道:“人言太子乃是贤能圣明之主,今日一见,皆虚言也!为见你一面,让老夫在此等候多时,毫无敬老之德!不说也罢,老夫告辞!”

    说着,老汉站起身来,往门口走去。

    姬丹一听,吃了一惊,急忙上去拦住老汉,躬身作揖道:“老人家教训得是,刚才怠慢老人家,丹在此陪不是了!不知老人家此来何以教我?”

    老汉气稍消,说道:“听说太子造了新城,准备将城中土地卖与商家、百姓,不知太子能卖出多少钱银?”

    姬丹呆了呆,说道:“大约一百万两白银。”

    “老夫有一法,可令太子获百倍之利!”老汉摇头晃脑地说道。

    姬丹笑了笑,说道:“百倍之利?一百万白银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期望了,老人家莫非消遣于我?”

    “非也!”老汉神情间毫无开玩笑的意思,说道:“只要太子出资将城中房舍、店铺造好,送与辽东穷苦之民居住,太子便可获得百倍之利!”

    “百倍之利!你!”姬丹一听,正要发作,突然又像想到了什么,一时陷入了沉思:“这,这是教我收取民心啊!若果真如此,这果然是百倍之利!”

    姬丹穿越来此的前一个朝代(此处为杜撰,书友切莫对号入座!),当时的政府与民争利,违背创国初期太祖“均田地”的诺言。朝廷各级地方政府对土地强买强卖,据为己有,搞得民怨沸腾。中央政府不能禁止,因此失去民心。最后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整个朝廷土崩瓦解,引来外族入侵,害人害己。

    “我现在做的不就是同样的傻事吗?”姬丹心中想道。

    旁边的荀达却没有姬丹的觉悟,听了之后忍不住大怒,骂道:“老不死!你敢在太子面前胡言乱语!是何居心?”

    老汉听了荀达的话,举着拐杖将手一拱,神情倨傲地抬起头,理都不理荀达。荀达转向姬丹,说道:“太子,此人语言无状,还请将其乱棍打出!”

    姬丹反应过来,说道:“哎!老人家所言不差!荀达难道不记得晋分三家时,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