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燕太子丹 >

第125部分

重生燕太子丹-第125部分

小说: 重生燕太子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廉颇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如今武阳城在何人之手?"

    "在那些刁民手中。"

    廉颇尚自不信,背后不停地有齐兵赶来,一个个衣衫不整,背着大包小包,根本不象是士兵,倒象是逃难的难民。见到齐将在此,也都纷纷过来。廉颇一问之下,都是从武阳城逃出来的。看着这些人,正好印证了齐将的话,不由得廉颇不信。

    此时,姬丹后面的数万大军也朝这边过来,到了姬存孝、干疤两支兵马后面,摆下一个个方阵。

    在廉颇看来,这些"刁民"必定是受了姬丹指使,才敢抢占武阳城。若是现在武阳城在齐兵手中,廉颇自当一战。但是现在武阳城到了燕民手中,不说廉颇能不能战赢这里姬丹的大军,即使赢了,燕军也可以轻易退入城中,廉颇想要得到武阳城已经不可能的了。

    廉颇心中懊恼无比,无处发泄,突然大喊一声,反手一刀劈向齐将。齐将没有防备,被廉颇一刀劈于马下。旁边的齐兵不知道廉颇为何发怒,都吓得心胆俱裂,有的远远逃开,有的跪在地上求饶。

    廉颇无心去管这些齐兵,喝声:"撤!"便调转马头,往后退去。

    这里已经聚集了上千齐兵,本来把赵**队当作依靠,现在眼巴巴地看着廉颇领着大军离去,不知所从。

    见到姬丹的燕军便在身旁,有些齐兵正想逃跑,姬丹大喝一声:"拿下!"后面的李匡、赵均领着兵卒一哄而上,将这里的齐兵一个个卸了兵器,押解起来。

    望着赵国兵马远去,姬丹若有所思,说道:"姬存孝!"

    "在!"

    "你领一万兵卒在此守候,以防赵国兵马去而复返。"

    "是!"

    "其余将士随孤往武阳城进发!"

    姬丹领着大军朝武阳城而去,一路上又遇到数拨逃亡的齐兵,都被姬丹逮了个正着,押解起来。

    大军来到离武阳城三里处,前面又来了十来人,以为又是齐国逃兵来了,赵均领着士卒正想上前捆绑,谁知其中一人大喊道:"这可是燕王的兵马?我乃是武阳城主笔吏崔述,奉雷振雷将军之命前来求见燕王。"

    "哦?"赵均一怔,仔细打量了崔述一阵,说道:"既然如此,其他人留在这里,你随我来。"

    赵均将崔述带到姬丹马前,说道:"大王,此人自称是武阳城主笔吏崔述,前来求见。"

    姬丹转身看去,见是一名文弱书生。姬丹正想开口问话,崔述已经跪到地上,说道:"臣崔述拜见大王。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你起身说话。"

    "谢大王!"

    "崔述,你是从武阳城来的?"

    "是!臣本来是武阳城主笔吏,后来齐兵来了,臣便赋闲在家。现在雷振雷将军把齐兵赶走,又命臣为主笔吏了。"

    "哦,雷振"姬丹想了想,问道:"孤从未听说此人,不记得军中有将军叫这个名字的啊!"

    "大王说得不错。"崔述解释道:"雷将军名叫雷振,是武阳城百姓。这次齐兵将武阳城献给赵国,激起了众怒,是雷振将军带领城中百姓赶走了齐兵。城中百姓感念其反抗齐兵有功,共同拥戴他为将军。听说大王领兵前来,雷将军命臣前来迎接。"

    "哦!"姬丹一听,顿时好奇心大起,问道:"雷振是何等样人?"

    "雷将军是个彪形大汉,嗯"崔述想了想,说道:"年级约莫二十六、七岁,武艺超群,英雄了得。"

    "走,看看去!"

    不久,大军来到武阳城西门外,姬丹抬头看去,只见城门紧逼,城墙上有很多人身穿平民的衣服,却手持兵器,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眺望着。

    崔述上前,对城上喊道:"我是崔述,燕王已经到了,快打开城门,迎接大王!"

    城楼上出现一阵骚动,同时有人惊喜地喊道:"燕王来了,燕王来了!"

    不久,城门大开,城中出来一行人。看到姬丹,为首一人上前跪倒在地上说道:"小民雷振拜见大王!"

    姬丹一看,心中赞道:呵,好一名大汉!姬丹立刻想起了曾经跟随自己的侍卫大块,两人都是身材魁伟,但是眼前的雷振更有一股彪悍之气。姬丹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出雷振必是一名难得的虎将。

    "嗯!"姬丹点点头,面上露出赞许的神色,环顾四周说道:"燕辽多壮士!若是我大燕臣子个个都象雷将军这样有骨气,孤何愁天下不太平?"

    对于雷振来说,这是极大的赞誉了。雷振一听,怔了一下,感激地抬头看了一眼姬丹,正好姬丹也看着他,眼中露出褒奖、鼓励之色,顿时心中一热。

    雷振虽然夺城有功,但是这个将军却是百姓所封,不是姬丹封的。出城迎接时,雷振心里还有些不安,怕姬丹不肯承认,雷振也不敢自称将军。现在姬丹这么说,等于是亲口承认了雷振这个将军头衔。

    "雷将军请在前面带路,孤要进城休息!"

    "是!"

    来到太守府内坐定,姬丹开口说道:"这次雷振护城有功,封为裨将,兼武阳太守。城内留下兵马一万,归雷振调迁。"

    "谢大王隆恩!"雷振虽有预感,没想到姬丹真的让他做太守,心中激动,上前领了命令。

    "嗯,"姬丹点点头,目光扫向众人,说道:"诸位,此次出征,赖诸将用命,已经顺利收复失地。现在还有曲逆、阳城、桑丘三座大城还在赵国手中。孤本欲一并拿下这三城,但是将士们连续作战数月,已经疲惫不堪,加上赵将廉颇亲自前来,不可能轻易攻取。孤决定停战,待日后有机会再举大军,攻取那三城。"

    接着,姬丹又转向雷振,说道:"雷振!"

    "臣在!"

    "赵国的兵马就在武阳南面,离武阳城不过百里,更有那廉颇智勇无双。孤将你留在这里,你怕不怕?"

    "廉颇不过一老卒,我岂怕他!"雷振拍拍胸脯,瓮声瓮气地说道:"大王放心,臣便是性命不要,也要保住城池不失!"

    姬丹一听,没有喜色,反而面露忧虑。沉默片刻,姬丹才说道:"雷将军固然英勇。不过赵兵若果真前来,将军可火速派人去易城求救,固守待援,切不可与其交锋。"

    雷振一怔,心道:"听说燕王也是一员虎将,今日看来,也没有象我想象中的英勇。"虽然心里这么想着,但是雷振还是恭恭敬敬地答应了。

    姬丹自有自己的想法。为将之道,不仅仅要勇猛过人,更要有智谋。雷振虽然勇猛,但是于领兵之道还是一只菜鸟。而廉颇为将数十年,通晓兵法,岂是实雷振这样刚刚开始领兵的人能比拟的?雷振若是乘一时之勇,必被其所擒。

    当年三国时代,魏国大将司马懿与蜀国诸葛亮对阵,每战必输。最后司马懿坚守不出,反而蜀兵自动退走。若是赵兵前来,姬丹希望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姬丹的这些想法又岂是雷振这样的人能够理解的?

    xxxxxxxxxxxxxxx

    自从霍峻领了渤海郡守,便勤政爱民,依法治郡,深受百姓爱戴。渤海郡虽经战乱,却很快恢复重建了。

    最近霍峻忙得不可开交。姬丹临走的时候,留下一个造桥的任务,这对于渤海郡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虽然造桥有大学士们指挥,但是人力、物力都得郡内安排。姬丹通过大燕钱庄拨下巨款,但是真正办事的人却是霍峻。

    花了半个月时间,发动几乎全郡的百姓,霍峻终于将大清河南支流的低洼地带的河岸加高了。接下去便可以将北支流的河道阻断,若是顺利的话,等河道干涸就可以造桥了。

    造桥首先要造出一个个桥墩来。要造桥墩,就要先将河水阻断,露出河床,才能在河床上建造,这需要很多的巨石。

    民夫们运来很多巨石,在阿城不远处两条支流分开的地方不断地抛下石头,南支流的水位渐渐上涨,北支流的水位渐渐降低。不过想要阻断河道,却没有那么容易。

    没等河道阻断,河水的汛期又来了。上游连日的大雨将水位迅速抬高,北支流还好,水位不过是平时正常的水位而已,少去的水都流到南支流去了。

    这天夜里,大清河沿岸的齐民都陷入沉睡之中,突然一阵阵锣鼓声,伴随着有人大呼:"大清河决堤发大水啦!快去救水啊!"

    从西面的南皮到东面海岸的彰武,百姓们从睡梦中惊醒,起来一看发现屋子外面都是水,甚至有些屋子地势低,水都漫到里面来了。

    大清河从来不发大水,这一场洪水突如其来,水势越来越猛,这里的百姓来不及收拾,只好赶快逃走。接连持续了三天,虽说被洪水冲走的百姓人数不多,但是田里的庄稼、家里的牲口,都没有幸免。

    等到洪水退去,齐国百姓隔岸相望,北岸的河堤高高的,一点事也没有。很快便有人找到原因,原来是燕国人搞的鬼。不过也没办法,齐国、燕国本来就在敌对状态,齐国人只好自认倒霉,组织民力修筑河堤。自此,齐燕两国之间的怨气更深了。 

第二百零二章 无为而治() 
更新时间:2013…03…14

    齐国人在那里怨声载道,怒气冲冲,姬丹却在王宫中神定气闲。

    “无为而治”

    御书房姬丹的书桌上摊着一张纸,这纸质象是宣纸,整张纸很大,做得跟一卷书牍一样,挂起来正好能做成一幅对联。这是造纸作坊新送来的纸,专门为姬丹定做的。见到这张纸,姬丹有一种想写上点什么的冲动,于是就写了这几个字。

    字如其人,姬丹这几个字写得简直就是嚣张跋扈!没错,就是嚣张跋扈!

    也许用张狂来形容字更加贴切一些,但是这几个字已经超出了张狂的概念范围,只能用嚣张跋扈来形容。

    这正好体现了姬丹此时的心情。写这几个字的时候,姬丹脑海中不时回想起昨天进入蓟城时的情景。

    这之前,燕军大胜的消息早已传遍街头巷尾,姬丹带着千余侍卫入城时,蓟城立刻出现了一种万人欢腾的情景,百姓们不停地高呼:"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这时,姬丹都有一种错觉,军国主义复活了。

    记得上次姬丹回师的时候百姓也很高兴。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上次打东胡、打朝鲜,两者与燕国相比毕竟都是弱国,燕军理应打胜仗。这次打的是齐国,在中原大国中齐国的国力一直排在前列,而燕国却一直排在末位,现在姬丹带领大军打败了齐国,这对燕民来说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有人开始把姬丹与燕昭王相提并论,普遍觉得有了姬丹,燕国的兴盛指日可待,看得出百姓们喜欢自己的君王。姬丹喜欢这种感觉,非常喜欢!

    写完这几个字,姬丹问道:"荀达,你看这几个字写得怎么样?"

    "无为而治!"荀达仔细端详了一阵,说道:"大王真乃是圣人也!"

    荀达是来向姬丹汇报重要政务情况的,结果进来的时候见到姬丹兴致正浓,不好打搅,便在一旁作陪。现在听姬丹问起,荀达这才开口搭话。

    姬丹听了一怔,问道:"怎么说?"

    "大王笔如游龙,势若惊鸿,非常人所能及!而且其字义也很贴切。孔子曰: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又云: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是无为而无不为也!"荀达恭恭敬敬地施了个礼,继续说道:"大王师法尧舜之道,真乃我大燕数十万臣民之福也!"

    其实,荀达觉得这几个字写得不怎么样。不仅不怎么样,而且这几个字的字体与其涵义不配,无为而治,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乃是中华智慧的高度结晶,而这字体怎么看,怎么不象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样子。不过荀达不会这么说,本来就是为了开心而已,无所谓怎么写。

    "尧舜之道?"姬丹摇摇头,笑着说道:"孤岂能与三皇相提并论?孤倒是想无为而治,怎奈天下纷争不断,刀兵日起。等什么时候天下太平,放马南山,孤才能真正放心地无为而治!"

    "大王所言极是!"荀达说道:"天下纷扰,民心思安已久,大王建桓、文之功,正其时也!到那时,天下便可太平!"

    "嗯,荀达,"姬丹指着这张纸,问道:"这纸的产量怎么样?现在够用吗?"

    "回大王,按照您的谕旨,现在造纸的作坊每月都可以生产五万张纸,分发到王宫、郡县、各位大臣的府上,差不多够用。"

    "哦,有没有到市面上出售的?"

    "没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荀达答道:"臣听王俭王大人说,纸是非卖品,只有其他诸侯国要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