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王爷 >

第68部分

回到唐朝当王爷-第68部分

小说: 回到唐朝当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和李泰,陈华都有自己对他们独特的培养,他也相信这两个小子,jiē触了那些神秘的东西后,再也不会对权力产生欲望。大唐和平了,陈华也就和平了。李恪李泰作为陈华唯一的两个弟子,陈华能做到的就是,让他们活的更久。

    方方面面,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操控。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心地交给信任的人完成,陈华身上的担子就变轻了。

    玉山那面,他不用去过问,因为李泰会做到最好,作坊的事,李恪也会尽心尽力,陈华很放心那个温文尔雅的小子,在他身上,陈华看到了李恪做事的严谨。

    这两块重石放下,陈华自然清闲了。也趁此时间,陈华见了自己那蓝田县一千户人家,蓝田县的人口不多,一千户,几乎就是整个县的户籍人家,隋末战乱,给天下苍生带来了疮痍的死气,战争和天灾成了人民口中不愿提起的伤痛。大量地增大人口基数,已经成了上至国家,下至家庭的重任。

    看过了自己的子民后,陈华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蓝田县,实在是太穷,太贫瘠,太超生了。

    农作物几乎没有,蔬菜瓜的种植也甚少。大多数的人家,都集中在环绕玉山一带的村落,靠挖玉山上的玉石为生。资源是越挖越控,加上外来者的掠夺,真正富裕的屈指可数。

    陈华封了玉山,断了所有人的财路,但这是侯爷的命令,蓝田县的人不敢反抗,但作为始作俑者,就算建了工业作坊,为蓝田县人提供就业的岗位,但要想让那些一个壮男丁,拖家带口养活十多个老弱妇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华在考察了一番之后,心里在想,必须要给这些不能做重活老人妇女儿童找点事情做,就算让他们养猪,每年都还能有猪肉吃,过年的时候,不会出现年慌。

    陈华心中已经有了个决定,但这个决定,还没有由他带头开始实施,老李的一道圣旨,将陈华宣进了宫,江南大水,数郡县淹没,救人如救火,老李真想一脚揣在陈华屁股上,巴不得他现在就飞到江南去。

    江南水患告急,陈华不得不放下手上所有事,立刻前往江南。他想,自己从凉州来到长安,不过数月时间,对长安城的繁华,仅仅是惊鸿一瞥,还没来得急让陈华细细评味长安城的底蕴,如今又被老李一脚踢到江南,下次再回来时,他发誓,他打死都不会再离开长安了,因为长安有种家的感觉,他不想在成为一个游子四处漂泊。 

第一章 启程() 
公孙婉穿了件大红的袖衫;细腰上以绣带结成合欢结;这是她早就为自己准备好的嫁衣;可惜她还没来的及穿上嫁衣;未婚夫就已经战死沙场;今天;她已下定决心;脸上擦了淡红的胭脂;眉毛也修的精致细长;这是她第一次用胭脂水粉打扮自己。她要把自己装扮成出嫁时的样子;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最爱的人看,酡红的脸上欲语还羞,她穿上了嫁衣,同时也说明,她已经嫁人了。

    残阳如血,染红的不仅仅是远山那一片天空,还有那芳草地上,一袭大红嫁衣的公孙婉。

    三年前,她就是在此地,送自己的未婚夫前往边关,那时她穿了件素白的荷衣,纤尘不染,她目送良人远行,结果等来的是一纸阵亡的家书。

    三年后,同样有个人,从此地出发离开长安。公孙婉穿上了嫁衣远送,这一次,她害怕,旧事会从演。所以,她要把自己嫁出去,不然会后悔一辈子。

    晚风袭来,公孙婉盘起的发髻凌乱风中。

    我害怕;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嫁给你。

    你若远行,我穿嫁衣相送,希望夫君平安归来,记得你已有妻子,在外一定要安好。

    这是陈华离开长安前;公孙婉不舍地话语。

    陈华终究是离开了长安。在离开之前,为他践行的人不少,他已记不清自己吃了多少家置办的酒席,直到夕阳西下,他才从长安城出发,去往江南的路上。

    为他送行的人,除了公孙婉之外,李恪、李泰,杜荷两兄弟,格物院的一票人,等等,大大小小,有几十号人,从长安城一直送到城郊十里长亭。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啊。

    脑袋昏昏沉沉的陈华,坐在马车中,挑起帘子看着身后那群人,尤其是那个穿着嫁衣的可人儿,陈华把老李咒骂了无数遍,终于收回目光,离别这种事,就算是圣人,都抵不住,何况陈华不过是凡夫庶子。

    离别时;说太多的话;只会徒增伤感;陈华走的颇为潇洒;除了把公孙婉留在马车中;陪他出了长安城;说过几句没羞没躁的话;其余人;陈华刻意避开他们;留给他们只有一句话;我陈汉三总有一天会再回来的。格物院给我照顾好,蓝田县千户人口也要给我照顾好。

    潇洒到屌爆了。也唯有陈华能够说出如此让人难以理解的话。他也因此,在继长安大害之后,继承了陈汉三这个口头禅的称号。

    骑在一匹小母马上的程处默,同样喝的醉醺醺地,嘴里咿呀呀嘀咕着。他是老李特意委派一路保护陈华安全的人。此行去江南,陈华除了带上程处默之外,随行的队伍,共计十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工部的匠师,熟悉江南山川地形,以前也参与了江南水患的整改,此次出征可谓轻车熟路。陈华自己带出来的随行,就只有三人,其中一个是格物院夫子严宽强烈推荐的少年高宝藏,还有一个,是虞世南那老头丢给陈华充当管家类型的人,陈华去江南,衣食住行,总的有人安排,老虞塞来的那个叫胡老先生的人正好能担当重任。剩下的一人就是脸皮无下限的程处默。

    三辆马车;前后行驶着;陈华坐在中间马车之中;程处默就随行在马车外面。眼看天色不怎么早;都怪杜家两兄弟;非得拉着多喝了几杯出发才晚点了。程处默嘴里抱怨几句;道:“华哥儿,按照我们们的速度,到下一站潼关,只怕要走到深夜才能到了。”

    陈华在马车里,脑袋有点晕,道:“这事儿,你可以去问问胡老先生,看他怎么安排。”陈华现在就想在马车上睡一觉,江南发大水他也不能飞过去,老李虽然叮嘱,务必披星戴月赶去,但也不能太赶时间啊,陈华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所以将在外根本就不鸟老李。

    程处默两百斤的身体;压在那匹小母马上;哒哒哒朝走在最前面第一辆马车追去。

    来到马车前,程处默解下马背上的武器大棒槌,咚咚咚,敲了几下车窗,窗帘挑起,一个满头华发,但仍旧精神抖擞,尤其是那双眼睛;细看下;简直是人精人精的老头不耐烦的地看着程处默:“小公爷有何事找老朽。”

    “我说,胡先生,我们们什么时候找处地儿歇息?”程处默认得这老头;虞世南府上的管家;长安城王公贵族府上所有管家中的一号人物。

    胡先生在陈华夕阳出长安时已经有打算;今晚是走不了多远;道:“今晚,歇于渭水畔,明早入渭南,过潼关,然后直达洛阳。”

    渭水就是绕着长安向东流,没多远的路程就可以到渭水,终于可以休息了,程处默屁颠屁颠将这个消息汇报陈华。

    陈华听到今晚歇息渭水畔,他对此没多大意见。就是随便找快地儿也能躺下。

    趁着空余时间,陈华拿出工部给他的地图。

    这次江南大水,波及的郡县有十多个,规模算颇大;也难怪老李会感觉火烧眉毛。蝗灾,水灾,地震,台风,饥饿,都可能造成大规模农民起义,有陈胜带头搞出那么一档子事,当权者当然要想法设法安抚民心。

    研究了工部给出的地图,受灾最严重的;是处于连接大运河末端;江都到余杭的江南运河堤坝坍塌;造成京口吴洲一带十余郡县;数万人受灾。

    数万人,对整个人口基数不大的大唐,已经是大灾难,难怪老李着急忙慌让陈华火速前往,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既然水灾已经泛滥,亡羊补牢已经太晚了。从新修筑堤坝是不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人力投入,只有等水患过去,从新筑坝,以防来年洪水,为今之计,就是要想到如何采取安抚政策才能稳定民心,老李让自己早日赶去江南,也许正是这个意识。

    小小地揣摩了一番圣意,陈华脑子里面已经有自己的初步打算。

    车窗上的帘子已经是打开的,看见了程处默,陈华又用想把他当苦力使用的想法:“处墨,替我向胡老先生传一句话。”

    “华哥儿要吩咐什么事。”程处默挺直腰板,大有唯命是从的气魄。

    陈华顿了顿,道:“你告诉胡老先生,就说,传我命令,沿途收购药材;有多少;要多少。” 

第二章 东都洛阳() 
天气渐有暑意,天高云阔,艳阳高照,马车行走在重山叠嶂间,峰回路转,还没来得急欣赏沿途的美景,就已跑过了数里远。

    出了潼关,向东走,就是陕州。等到了东都洛阳,就可以乘官船去江都。陈华现在被任命江南道巡察使。这个权力有多大,陈华不怎么清楚,他私下问过老虞,老虞给他说过,陈华在担任江南道巡察使期间,可以随意罢免江南道内的官员,都不用请示老李。

    妈的,这官可老大了,相当于中组部啊。这回可要让江南道那群以为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员要心吊胆了,朝廷特派巡察使,圣旨上说明了是来治理水患,可想来想去,究竟是真以治理水患为目的,还是借故打乱江南的官场,这是个隐晦的信号。

    于是在陈华还没来到江南之前,江南道内的官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如何款待这位从长安来的侯爷了。

    马车已经由三辆,变成了五辆,有两辆满满装着整车的药材。侯爷有令,沿途大量收购药材,要多少有多少,胡老先生一看就知道侯爷是在为江南的水患作准备,他们的队伍刚出了长安进入渭南界,便开始在渭南地界内忙碌收药材的事,这不,出潼关时,马车的数量变多了,不得不多雇了赶车的马夫。

    “侯爷,你得给老朽一个数目,我们们此行去江南,究竟要收多少药材?照此速度,一面走,一面停顿,我们们何时才能到江南啊?”陈华的马车上,现如今成为管家兼账房先生的胡老先生心里默算着沿途收购的药材花去的铜钱。已经用掉两千贯了,他们身上带的现钱不多,朝廷的拨款虽然紧随其后,但不能提前预支,什么都是自己掏腰包垫着,这笔买卖看着似乎挺亏的。

    胡老先生不知道,镇灾用的四十万贯铜钱,还是陈华自个儿掏的腰包。他要是知道,肯定就不会为了千多贯钱犯愁,这是管账人的**病,看见银子就想着怎么样才能节省下来。

    陈华不怪胡先生向他叫苦银子不够花的事,不是为你着想的人,不会替你节约兜里的银子。此行从长安去江南,陈华带上的就只有五千贯钱,他没有让老李派专门的仪仗护送,一切从简低调行事,三辆马车,装载上工部的匠师,沿途不扰民不惊官,没看见从长安出发,一路上风平lang静,没见那个当地父母官迎接,这都是陈华低调行事的结果。

    “胡先生,我们们收购了多少药材?”几万人受灾,药材方面肯定是不足,洪水过后就是瘟疫,谈疫色变的大唐,动辄瘟疫中死亡就是上万人,而且若是传播型瘟疫,整个江南都会受影响,陈华不得不防啊。

    胡先生的账本管理的仅仅有条,这些天买了多少东西,他都一一记录,当下回道:“侯爷,最近几天,我们们在渭南界,按照侯爷给出的方子收购药材,有十担左右,雇了两辆马车装货,但是江南路途遥远,这药材放在车上,保管不好是要发霉的,发霉的药材就不能用了。”

    胡先生考虑的这个问题,是大问题,他们不是专门的药材商,药材长距离运输的保管问题,他们是不会的,江南多雨水,从长安买来的药材,到了江南肯定要发霉。

    陈华没考虑到药材生霉的问题,这是他的失策,幸好胡先生提醒。

    “胡先生,我们们我们们下一站,将在那里停歇?”不能自己保存药材,看来只能找药材商合作了,这是陈华心里的想法。

    整个行走的路线,都在胡先生的脑海里,他想也不想,立刻道:“回侯爷。我们们下一站要停留的地方是东都洛阳。在那里,我们们可以直接坐船,经运河到达江南,这样会节约不少的时间。”

    想到此,胡先生恍然大悟,道:“洛阳城是仅此于长安的天下第二城,城中商贾众多,是运河上的枢纽,里面不少药材商家,侯爷若是想购买大量的药材,这洛阳不可不去。”

    “某正有此意。不过,这洛阳,某也不熟悉。”洛阳是陈华此行的中转站,到了那里,就可以做船去江都。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