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聊天群 >

第455部分

崇祯聊天群-第455部分

小说: 崇祯聊天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这话,申用懋楞了会,说来说去,难道不是革除卫所军制?

    崇祯皇帝却不管他,继续解说道:“朕的想法,是精简卫所军,汰弱留强,新组建地方军队用于维持地方治安,给予军饷,也按营哨制算。”

    一听这话,户部尚书毕自严就马上出列反对了:“陛下,如此怕是不妥吧,全国多少卫所军,虽是精简,可数目必然也是庞大,其军饷开支,朝廷如何承担地起?”

    就目前边军的军饷开支,朝廷其实都是勉强支撑,这还多亏了这两年来,似乎打仗都是赚的,否则的话,光靠查抄晋商的那点银子,早就耗没了。

    申用懋也有异议,跟着奏道:“陛下,卫所低级武官皆为世袭,如若精简,必然有一部分将有官无兵,此等人群,就全国来说,数量不少,又是如何安置?”

    能提出问题来,这是好事,崇祯皇帝点点头,面带着微笑对他们说道:“各地卫所都有军田,这些军田可以出租出去,所得用于养军,精简之后,相信也能养得起吧?”

    毕自严听了,心中一愣,这不是没变么?依旧用屯田来养军。不过回过头来想想,还真是不一样。这地方的军队不再有屯田之举,田地是租出去由其他人进行种植的。按这么算的话,似乎还真可以算下,应该不需要朝廷额外拨款给这支新的募军了。

    另一边,崇祯皇帝说到这里,他的目光离开毕自严,看向申用懋一眼,而后又看向左都御史等都察院高官这边,继续从容不迫地说道:“那些被精简出来的人员,多是老弱,打仗不行,干些其他事情倒是可以的。低级武职如若被淘汰,也按此照办。”

    “请陛下明示,这些老弱如何处置?”申用懋立刻关心地问道。

    崇祯皇帝听了,并没有直接解答申用懋的问题,而是话锋一转,眼睛看着左都御史等人道:“之前朕下过严旨,御史文官,不得风闻奏事,以此禁绝我大明党争,内耗精力。不过由此一来,都察院都有抱怨如此,又如何行使监察之权……”

    听皇帝突然说到这事,都察院这边的人,都互相看看,一时不明其意,这不是在说卫所军制的革新么,怎么又提起这事了?

    不过虽然如此想,他们却不排斥,听皇帝的话里意思,似乎是要拿出解决办法了。更有聪明一点的人,则联系皇帝之前所说,心中隐隐猜出了什么。

    果然,就听到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我大明不但疆域广阔,人口之多,更是历朝历代之最!由此一来,事务之多,远超历朝历代。可我大明,两京监察御史全都算上,也才一百四十人而已。分管两京十三行省之钱、粮、盐、兵等等事情。地方上,则只有省一级的提刑按察使司而已。朕以为,对于监察体系,人手实在太少,严重妨碍了监察体系的秉公监察职责……“

    听他说到这里,都察院这边的臣子不由得喜出望外,他们都听出来了,皇上这是要给他们加人手啊,以后不再只是光杆官员一个了!

    不出所料,就听崇祯皇帝声音突然提高了一点,总结性地说道:“因此,朕决定,把卫所军中所淘汰下来的一部分兵员调到监察体系,充实监察衙门,充为爪牙,另外,在地方上,监察衙门也要下到县衙一级,监察地方。”

    他这话刚说完,一直做泥菩萨状的首辅温体仁,忽然就开口,躬身奏道:“陛下此举,实乃历朝未有之良策,当能整顿大明上下之风纪,老臣实在是佩服!”

    几乎是与此同时,同样是泥菩萨地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也跟着奏道:“陛下之策,利国利民,奴婢实在是服了!”

    “……”文华殿内的其他官员一见,顿时都明白,这两个老狐狸肯定是事先知道的,因此在皇帝下结论的时候,立刻表态拥护。

    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人最先回过神来,大喜过望,立刻跟着表态,拥护这个决策。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权力。以后都察院衙门,就不再是空头衙门,而是像六部一样的衙门,甚至比他们还大,因为按皇上的意思,这可是要到县一级的。

    这个决断,对于其他官员来说,虽然不是很满意,但利益冲突却并不大。文华殿内的这些官员,都是大明最高级的官员,都在京师之内,不管都察院如何,都是被其监察,随时能弹劾的。

    真要说起来,皇帝收了御史言官的风闻奏事之权,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好事。至于拨给都察院人手,组建正常的监察衙门,也不是不可接受。

    相对说起来,地方官府,以后会不舒服了。毕竟以前的时候,最多是巡按御史来一次而已,只要应付过去就没事了。可从此以后,这监察衙门都要开到县一级,是常驻衙门,那要干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监察衙门在边上盯着眼睛看,远没有以前那么自在了。

    不过地方官府在朝中并没有发言权,由文华殿内这些高官说了算。

    如今文华殿内的众人,大概听明白了崇祯皇帝有关卫所军制革新的大体框架。他们忽然之间明白过来,皇上怕是早就有这个念头了,因此之前早就在做,编练新军以为榜样,收回风闻奏事之权以为伏笔,开海禁分配赋税,吏员纳入官职体系等等。

    这个革新,是前朝未有之革新,可似乎又顺理成章。之前以为革新之难,难如登天,可皇上这策,却又能行。中间细节,不得不让群臣为之惊叹。

    谁知这还没完,就听崇祯皇帝又开始交代了。

966 废除军户制度(第三更)() 
?    “卫所制革新后,便只剩下营哨制,如此,军户的存在便没有了意义。”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用坚定地语气说道,“因此朕决定,废除军户制度。所有军户一律转为民籍。”

    这也就是说,大明执行了将近三百年的军户制度要结束了。虽然军户比起贱籍要强不少,但比起民户,社会地位还是要低很多的。

    民户若与军户通婚势必连累自己的子女,因为军户是世代相传,且有各种限制。如军户丁男仅许一人为生员,民户则无限制;正军户五丁以上方许充吏,民户二丁以上即可充吏;民户有罪,往往以充军处罚;军户不许将子侄过房与人而脱免军籍等等。

    有明一代,军户的逃亡屡禁不绝,原因就是军户很苦,。一丁出征﹐一家以至一伍﹑一里都要受累。若一家佥两三丁﹐分当两三处军役﹐则更属重役。哪怕是太祖洪武朝时,军户逃亡的现象就开始出现,并日趋严重,到了明末,更是非常严重。一直以来,朝廷多次派人勾补逃军﹐甚至专门设有清军御史处理军户逃亡及勾补军伍事宜。

    “陛下,此举是否有点过激了?”兵部尚书申用懋不由得提醒道。

    户籍制度乃是最为基础的东西,一有变动,那相应的很多事情都要做对应的调整。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因此,申用懋才不顾圣意,特意提醒了。

    但崇祯皇帝的态度很明确,立刻摇头说道:“一点都不过激!朕说了,卫所军既然都已经不存在,那这为卫所军而设之军户又何必存在?此事就这么定了!”

    按他的意思,其实是要把明朝的高低贵贱的户籍都废了。但这实在太过骇人听闻,就算他是皇帝,贸然提出来也是不好往下执行的。因此,他打算一个个地来,先借这次的卫所军制革新废除军户户籍。等下次再有机会,接着废除匠籍什么的。就算不这么做,那至少也要允许各户籍之间,能有宽松条件地进行转换。而不是成为某种户籍之后,就一辈子属于某种户籍,甚至连子孙后代都属于某种户籍。这对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灵魂来说,是极其不合理的。

    “陛下圣明!”这次是曹化淳第一个附和,抢在了温体仁之前,“此份旨意一下,天下军户必定感谢皇恩浩荡!”

    温体仁跟着也附和,不徐不疾,倒也没显出有和曹化淳抢第一的意思。

    今天的事情,要是换成以前的话,肯定会有不少臣子站出来反对,以这些文官的尿性,理由一找就能找出一堆,比如说这是太祖规定,你和太祖对着干,是不孝,又或者是想说太祖错了么?反正权力大不过皇帝,但高帽子却可以一顶一顶地往皇上头上戴去,看你能不能顶得住压力。

    但是眼下,司礼监不用说,内阁这边,首辅是崇祯皇帝特旨提拔上来的,而其他内阁辅臣,则都是温体仁举荐的。可以说,整个内阁,全是温体仁的人,没有内耗,而温体仁,又是皇帝的亲信,加上这两年来,崇祯皇帝的威信逐步加强,因此,温体仁和曹化淳一带头,对于文华殿内的其他臣子来说,也不是利益冲突很大的事情,因此崇祯皇帝的意志,最终还是贯彻下去了。

    于是,大体框架立起来的前提之下,余下的细节,崇祯皇帝就先放手,由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牵头,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再呈上御览。

    末了,崇祯皇帝又对都察院众人说道:“服舍违式的半年期限,也快要到了。卿等都察院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严格督查地方查办此事,特别是江南那边,更要给朕盯紧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似乎带了点威胁道:“厂卫的人手虽然紧张,但朕还是会让他们注意这事的。但朕希望,都察院革新之后的第一件大事,自己做好是最好的,朕不希望从厂卫那边听到太多的事儿!”

    “臣等遵旨!”左都御史等人听了,立刻躬身领命!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新衙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无论如何都要做好。否则被人弹劾,而后再改了回去,那玩笑就开大了。因此,都察院的这些高管们,都打定了主意,就算来不及完成改制,那也得抽调力量来办这事,严格监督地方官府的执行。

    这次的文华殿内议事,实在够久,崇祯皇帝出来的时候,却是看到了夕阳西下,这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回到后宫,崇祯皇帝第一件事,便是上聊天群去看看海兰珠的情况。

    海兰珠这边,果然有留言,说她已经跑过了刺鲁卫,虽然似乎已经甩掉了建虏追兵,但为了保险,不想这七百骑军出意外,还在继续往北跑。

    崇祯皇帝先回复叮嘱了几句后,就去翻刘王氏发过来的私聊,却是禀告说夜不收来报,科尔沁族已经到达小凌河上游,离锦州不远了。

    于是,崇祯皇帝便对此又做出了指示。

    此时,夕阳马上落山,余晖染红了草原,让草原显得格外美丽。

    然而,有一个词叫近乡情怯,科尔沁族人眼看着要到明国地盘上了,那兴奋之意消下去不少,替而代之的是一丝不安。虽然他们认为应该是个好结果,可结果未知之前,心中忐忑也是再所难免。就连布和,那眼角跳啊跳的,心中也多了一丝隐忧,便下令就地宿营,等明日天亮后再出发。

    在这个点上,明军夜不收已经出现,交涉沟通的过程也中规中矩,似乎并无不妥。可没看到最终结果之前,终归是有担心的。

    第二天一早,科尔沁族都起来的时候,他们互相之间发现,竟然好多都带有一点黑眼圈,显然有许多人昨晚失眠了。

    明国到底会否如承诺所说对待,还是会临阵变卦呢?

    想着这个疑惑时,布和发现这边还没收拾好上路,就看到远处有许多骑狂奔而来。

967 北方蒙古定也() 
?    骑士有点多,动静有点大,不止是布和看到,其他科尔沁族人也全都看到了。不知为什么,他们一下紧张起来。该不会是明军想翻脸不认账,说话不算,要算旧账吧?

    如今的科尔沁族,可以说全族老幼都在。护卫的军队经过这两年的征战消耗,又被吴克善带走了两千精锐,可以说,目前的兵力,是不足以保护部族的。万一有个意外,怎么办?

    紧张之下,定睛看去,能看到过来的骑军中,有少数科尔沁族撒出去的骑士,但更多的,却是明国骑军。看那样子,似乎人数不少。

    慢慢地,有科尔沁族骑士脱离了那边,加快了速度往这边而来,顿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这名骑士的脸上,并无一点不好的神情,反而带着激动,这让布和有点不解。

    幸亏那骑士动作够快,不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布和的面前,滚鞍落马,跪倒在布和面前,激动地结结巴巴地禀告道:“明国……明国内阁辅臣、蓟辽督师孙……孙阁老前来迎接我们了!”

    “什么?”布和听了一震,有点不可思议地确认道:“孙阁老来了?”

    孙承宗的资格实在是老,又是大明内阁辅臣,又是蓟辽督师,据说还是帝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