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

第40部分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40部分

小说: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昌陵卜宫地势南高北低,从陵区南端的鹊台至北神门石狮,南北落差达17。3米。由于常年平整土地,陵区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鹊台至北神门处有八阶台地,每阶逐次降低0。8~2。7米不等。永昌陵上宫的建筑大致包括:

    鹊台2个,东西并列,间距42米。两鹊台为夯土筑成,平面大致呈方形。『乳』台2个,位于鹊台之北115米。西『乳』台东西并列,也为夯土筑成,顶部隆起,平面略呈长方形。东『乳』台底部东西长12米,南北宽6米,高3。2米;西『乳』台底部东西长11米,南北宽6米,高3。6米。宫城位于神道石雕像的北端,南神门距『乳』台基址约165米。宫城四周的神墙,地面以上部分已不存在,现存有四神门两侧的门阙和四隅的角阙基址。神门两阙台的间距一般为15米,门阙与角阙基址的间距在85~90米之间。根据现存门阙和角阙基址的位置看,宫城平面呈方形,边长约为240米。陵台位于宫城正中,距四神朗台的距离为93~97米。陵台现呈方形覆斗状,台顶平坦,四坡面斜直。现存顶部东西长18米、南北宽14米,底部东西长48米、南北宽45米,高14。4米。

    巩义这个地方,按古人的说法是个山高水来阴宅吉地。它位于嵩山北,是为阴;位于黄河以南,亦为阴,符合了“山之北,水之南”的风水要求。正所谓“南山北水,山高水来就福贵不断”,看来巩义实乃赵宋不可多得的皇家茔地。

    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包括永昌陵在内的八座宋陵都是南高北低,居于最崇高地位的陵台却处在各自陵区的最低处,到这里瞻仰宋陵,丝毫没有皇帝高高在上的感觉,因为皇帝几乎躺在了人们的脚下,这和历代皇帝的埋葬方法完全不同。

    那么,宋陵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选择呢?其实如此选择还是和风水有关。宋代建造陵墓相风水堪舆(看风水),流行“五音姓利”的说法,把姓氏归于古代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的方位。北宋营建帝陵时间短促,运料、营建以及入葬工程量都非常浩大,因此给人民代来了沉重的负担。例如,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压死者就达二百多人。

    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初体制,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因此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从唐代高祖李渊开始,后妃附葬帝陵不单独起陵,而宋代恢复了汉代的规制,后妃单独起陵园于帝陵的西南隅。后陵建筑与帝陵相同,但规模较小,除太祖庄怀皇后潘氏有陵号“保泰”外,其他后陵都没有陵号。

    永昌陵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

第37章 盗墓风潮第四波:宋元时期的盗墓活动(2)() 
上宫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鹊台、『乳』台、华表、石像生(石刻仪仗队)、阙亭、皇帝陵台、皇后陵墓。永昌陵不是帝、后同『穴』合葬陵。宋太祖结发妻贺氏死于公元958年,30岁。当时,宋皇朝尚未建立,后来葬在永安陵兆城内。贺氏死后赵匡胤又娶王氏为继,王皇后死于公元963年,22岁。也葬在永安陵内,又立17岁的宋氏为皇后。宋皇后死于公元977年,年44岁,葬于永昌陵北边。这时距宋太祖的死已27年。贺、王、宋三位皇后的坟冢早已泯没,无可指寻。

    陵园正中为皇帝的陵台,象征着帝王“丰业”和尊严,夯土筑成,是个三阶梯的覆斗,底边呈四方形,长、宽约60米,台高约16米。陵台四周,柏树成林,纵横如织,故有“柏城”之称。宋时每陵设有专门负责培育柏苗、养植柏林的“柏子户”。而今,宋陵的柏树已不复见。陵台经近千年的风雨剥蚀,也失去了当年的雄姿。陵台之下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全部用条石镶砌。整个布局给人以方正端庄、拱卫森严的感觉。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诸陵献殿建筑全部毁于元朝。据说,嵩山中岳庙大殿前的铺地石,就取之于这里。

    从陵台到南神门,沿神道两侧排列有整齐对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宫人与内侍石雕各一对。侍立于南神门西侧的为宫人,陵台左右的为内侍。宫人雕像眉目细长,双肩消瘦,束发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征唯妙唯肖。内侍雕像,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持体现他们身份的球仗和拂尘。四门石狮各一对。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门石狮雕像最为精美。神道两侧立像的排头兵,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雕像甲胄的纹饰仍然细腻传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两对,文臣持笏,武臣拄剑,恭立神道两旁,象征着宫廷百官朝仪。藩使雕像各三对,藩使为参加北宋皇帝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代表。藩使刻像于帝陵之前,始见于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联系的反映。北宋后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于神道两侧与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改帝陵规置的原因外,还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之意。石虎、石羊各两对。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个『性』柔顺,形态淑美,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有“羊面从美”之说。自汉晋以来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为祛邪之物。仗马与控马官石雕二对。角端石雕一对。瑞禽石刻一对。石象与驯象人石雕一对。望柱一对。望柱类同华表,是意求吉祥的柱型石雕。宋陵望柱呈八角形,象征四面八方,其顶部是莲蕊,底部为莲座,中部刻有龙纹,是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望柱南为『乳』台一对。象征着子孙发达、繁衍万世、吉祥如意。接下来是象与驯象人,象在宋代是皇家仪仗队的先导,驯象人一般来自越南,另外象也暗含万象更新的意义。象之后是瑞禽瑞兽,宋陵的瑞禽是宋陵石雕中的杰作,也是空前绝后的珍品,为其他帝陵所没有。再后,是仗马和控马官,这也是仪仗队中不可或缺的。

    南门有站立的石狮,被称作跑堂狮,属“移动部队”;而宫城门外站立的是头戴盔甲、手持斧钺、双眉紧锁、不胜其哀的镇陵将军。虽然这些威风凛凛的石像围护在皇陵左右,但它们真能看护好太祖的陵寝吗?这个问题,也许是多次一问。

    据《宋史》记载,灵台之下二十几米深处建有“皇堂”,即地宫,是皇帝棺木藏放的地方。随葬的物品有玉圭、佩剑、冕、翠衣及种种明器,皇帝生前所有的日常用具,金枪、板刀、弓箭、金银器皿都埋在地下了,在地宫的甬道和耳室里,还摆满了皇帝喜爱的各种宝物。

    但这些宝物却因为陵寝的损毁而不知散落在何处了。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二月六日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结的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初一日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北宋从此灭亡。金兵不仅对京城开封大肆劫掠,而且对北宋皇陵也开始了疯狂抢劫。因下宫的大殿及禅院里有许多金银玉器、古玩字画,这里成为金兵最先下手的地方。

    包括永昌陵在内的宋陵都建在平原的黄土地上,墓道建制规模相同,所以比较容易盗挖。金兵对小墓采用揭顶的方法,对大墓则从陵台侧坡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陵区内顿时烟火弥漫,一片混『乱』。据记载,北宋的皇帝陵包括皇后陵都遭到了很严重的盗掘,哲宗皇帝的尸骨还被盗墓者抛到了陵外。

    宋高宗赵构闻讯后,命令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抗金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又修复了皇陵。这样,巩义就成了宋金拉锯战的战场。宋军撤退后,金兵的报复更加强烈,不仅掘墓更凶,而且还烧房扒屋,砍树伐木。于是,松柏茂密的陵地很快变得千疮百孔了。

    公元1278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蒙古人控制北宋陵区后,他们怕宋代的遗民怀念先朝的皇帝,就把北宋皇陵上的建筑全部烧毁,这也是北宋陵区只有孤零零石雕的原因。所幸的是,宋陵区域被划为官地,不准百姓打柴放牧,不准种植庄稼,一直荒芜,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建筑遗址,特别是石雕像。

    今天,站在永昌陵上四面望去,近处是块块肥沃的良田,远处是点点含翠的青山。一千多年前的陈迹,已被时光的流水冲洗得几乎净尽,然而“唐宗、宋祖”作为历史人物,却常使我们浮想联翩。

    盗墓只为皇帝过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动『荡』的一个朝代。在这一时期,宋朝的统治频繁的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而宋朝的统治者大都不思进取,昏庸无能,对少数民族的侵略一再忍让,妥协,最终导致了大宋王朝的覆灭。在这一时期的皇帝虽然大都没能做出什么较大的政绩来,但是却也出了一些在其他方面较为突出的君王。宋徽宗就是这样一位政绩平平却极具文学才华的皇帝。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他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奢侈的宫殿。为了把这些宫殿建造的更为奢华,他派人专门到全国各地搜刮奇花异石,不论路途长短一律用船运至开封。这些石头就是在我们大家熟知的《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所运送的花石纲。为了追求奢华,他竟将父亲留下的当时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财产给花光了。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

    宋徽宗在位期间,爆发了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御笔崇宁通宝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su)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靖康二年(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公元960~公元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后被押往北边囚禁。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五年后,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病死于五国城。照当地习俗火葬。

    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宋徽宗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正是他的这种才华导致了许多陵墓被盗。宋徽宗十分喜欢收藏古物,尤其喜好夏商周青铜礼器,时称“古董皇帝”。他执政时期,为了放置古物,还专门在宣和殿的后面建造了保和殿,左右两侧分别设立稽古、博古、尚古等诸阁。俗话说;“上有好者,下必趋迎”。为了迎合宋徽宗收藏古董的爱好,朝廷内的官员们到处去寻找古董来取悦皇帝。于是,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寻求古物之风十分强劲。为了找到更为珍奇的稀世珍宝,有些官员竟然盗起了古代规模较大的陵墓。陕西转运使李朝儒、提点茶马程唐为了能够升官发财也参与到了盗墓的大军之中。他们盗的墓可非同一般,是商朝著名大臣比干的陵墓。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