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建北宋 >

第19部分

重建北宋-第19部分

小说: 重建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24、老树开新花() 
找童贯行贿弄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这个计策失败了。

    李宪目前没有其它好办法,只能随机应变,把三十六计里面“树上开花”、“李代桃僵”这两计拿出来用一番。

    要想施展这两个计策,就需要很多方面密切配合。

    这是一个复杂的战略构想,至于能否完全成功,目前还在两可之间,所以李宪并没有和其他人说过。

    并非李宪不相信身边的人,而是上位者最起码的御下之术。

    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能够确保成功的事情,可以提前详细说明,显得自己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上位者的铁杆心腹,从而增加向心力。

    没有把握的事情尽可能压住节奏,每一个步骤都要谨小慎微,下达指示或者命令的时候只谈每个人分内的事情,绝对不涉及全局性的问题,让自己显得神秘莫测。

    现在,李宪已经决定来一个巨大的冒险,自然就不能说得太清楚。

    李宪是“先知先觉”的神仙,绝大部分事情他很明白,但是别人全部稀里糊涂,不知道形势的险恶。

    比如说李宪准备抢劫蔡攸之前,就知道一旦动手之后,整个事情就会复杂化。当然,这也是他决定故意把水搅混,让自己能够下去摸鱼。

    韩云山仅仅知道自己一把就抢到了大量的金锭、银锭和铜钱,但却不知道这笔钱被抢走之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笔钱是童贯、蔡攸准备“购买”燕京城的,历史上的杨江、张迪突然造反,先后攻破易州、霸州、雄州,实际上就是想劫取这笔钱。

    但是河北转运使梁子美(水浒传里面的大名府梁中书),使用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仅仅是运到了保州城,并没有送到最前沿的雄州城(这是对外透露的和金国交易地点)。

    李宪当然事先知道这笔钱,但他最开始并不想打这笔钱的主意,而是希望通过行贿来实现目标,尽可能不要节外生枝。

    可是童贯这个死太监突然转了性子,竟然冒着危险赶到一线去平叛,这大出李宪意外。

    李宪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真实的历史进程,有很多细节并没有记载下来,导致自己的战术设计出现了偏差。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李宪只能破釜沉舟,然后打了一个时间差。

    杨江、张迪、高托天他们连续攻破三州十七县,最后也没有找到“赎燕费”,所以才会火速挥师南下。

    这就是为什么李宪他们刚刚从保州城冲出来,杨江的先头部队就到了的原因,也是李宪“栽赃嫁祸”之计成功的基础所在。

    李宪之所以宁愿赠送五千斤粮食给杨江,实际上就是要送瘟神。

    按照固有历史,杨江、张迪、高托天等人还会攻破河间府、博野城,仍然没有找到赎燕费,最后破釜沉舟攻打大名府、洺州城。

    杨江、张迪所部一直打到滑州城,手下的流民已经超过了一百二十万人,和大宋首都东京汴梁城就隔一条黄河!

    这一下可把宋徽宗赵佶给吓坏了,于是勒令童贯放弃一切目标,全力围剿杨江、张迪所部。最后杨江和张迪誓死不降,被刘延庆、辛兴宗逼到黄河边上战死。(这就是水浒传杜撰的宋江平定田虎、王庆,施耐庵的这一污蔑流毒千古。)

    只有高托天、高托山所部攻破德州,渡过黄河进入山东。随后席卷整个山东,一直打到江淮之地的徐州。高托天战死在徐州城下,高托山最后向朝廷投降。(水浒传无法自圆其说,所以这一折没写。)

    李宪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一旦让杨江他们知道赎回燕京城的费用在自己手里,一场血战就不可避免。

    凭空得到一百万贯巨资,这并不是李宪的根本目的。但是童贯和蔡攸丢掉了这笔钱,赎回燕京的时间就会往后拖延下去。然后还要全力平叛,这都需要时间。

    李宪需要的就是这个自己专门创造的时间差,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也是他正式实施“树上开花”、“李代桃僵”之计的关键时刻。

    正因为如此,夺取东安寨,摧毁葛家庄,并不是接下来的主要方向,真正的核心问题在另外一个地方。所以韩云山带领一百二十名骑兵离开之后,李宪并没有闲着。

    “郭小乙,你带领两百名骑兵立即出发,今天晚上三更时分赶到倒马关,把里面的金兵全部秘密处决,不准逃走一个。然后让相应人数的兄弟,换上金兵服装把守关口,来往人员全部扣留。不得有误!”

    郭小乙带人离开之后,韩云山的主力部队已经全部离开,还剩下六十二名骑兵,再就是六十七名小叫花,都是八岁到十五岁。尤其是十八名小姑娘,全部都是八岁到十二岁。

    现在一共有三十七挂大车,李宪没有办法,因为他本人就不会赶车,所以只能临时招聘车夫:“小兄弟们,会赶车的站出来。”

    没想到所有的小叫花都把手举了起来,让李宪大吃一惊:“你们都会?”

    一个看起来十四五岁小伙子站起身来:“公子,我们平时在城里要饭的时候,只要别人要我们帮忙,我们什么都干过。赶大车并不难,因为这些骡子很听话的。”

    李宪眉头一动:“你叫什么名字?”

    小家伙摸了摸稀疏的头发不好意思的笑道:“我都不知道家在哪里,也不知道父母是谁,他们都叫我癞头三儿。”

    “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说不清的过去。”李宪眯着眼睛想了一下:“今后跟我行李怎么样?”

    小家伙翻身跪倒在地,呯呯呯就磕了九个响头:“干爹在上,请受儿子一拜!”

    “起来吧!”李宪坦然受了这一拜:“不知家在何处,不知父母是谁,你是老天爷成全的,今后就叫天成,大名李天成,记住了吗?”

    李天成垂手应道:“记住了,干爹!”

    “你既然拜我为干爹,自然不能让你白叫。”

    李宪返身回到自己的驮马旁边,从包袱里抽出一把长剑和一杆长枪,然后又从两匹宝马里面挑出一匹全身灰色,四蹄雪白的宝马。

    “这把剑是我从蔡攸那里得来,也算是一把难的得宝剑,赐给你防身。这杆蘸金提卢枪原来是我所用,曾经杀过金兵。加上这匹乌骓马,今天赐给你,希望你今后立身以正,杀敌报国!”

    李天成再次跪下:“谢干爹赐下兵器宝马,天成今后必定勇往直前,有死而已!”

    “你记住: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更多的敌人,所以你要好好活着。”李宪把李天成扶起来:“现在我命令,你带领这四十八个乞丐兄弟,组成后勤辎重车队,十八名小妹妹全部上车,准备出发。”

    李天成从乞丐一步登天,让他的那些小伙伴羡慕得不得了,簇拥着他过去整理大车。

    “陈老幺,这里剩下五十七个骑兵兄弟就由你率领,担任车队的保卫任务。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希望你小心在意。”

    陈老幺也不过十五六岁,但是他的沉稳堪比成年人。李宪话音刚落,他就已经提着自己的大铁锤把那些骑兵召集起来。

    “今天初次见面,还不知道诸位叫什么名字。但来日方长,到时候总会搞清楚的。你们都是韩云山带出来的兄弟,我相信你们不会给他丢脸。我听说书先生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保护辎重责任重大。我就一句话:我们在车队就在,我们不在了车队还在!”

    李宪首先提拔李天成,让那些小叫花的地位翻了好几个跟头,从而产生了一股向心力。利用陈老幺的沉稳,李宪采用激将法让他不得不打起精神来。

    经过这么一调整,一百多人的乌合之众,竟然被李宪化腐朽为神奇,临时组成了一支辎重部队。

    看着车队向西北逶迤而去,李宪在马背上提着金枪,脸上全是苦笑:“如果今后都是这种乌合之众上战场,老子肯定要把二十一世纪的人丢到大宋来了。必须赶紧想办法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否则要出大问题。”

    李宪把能够打仗的三百多人全部派出去,自己留下断后冒了极大风险,比如说杨江所部突然返回来就麻烦了。

    还好没有出岔子,下午三点多钟已经越过了保州西南的唐县,沿着唐河进入上有的山区。现在河流都被冻成冰了,虽然难走却没有寻找渡船渡河的麻烦。

    “陈老幺,现在已经进入山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郭小乙他们已经率先赶往倒马关,你们留在车队后面保护,主要是防止有人暗中跟踪。我现在要立即赶往倒马关,车队的安全就交给你了。”

    李宪交代一番,随即策马越过车队加速前进,因为他不放心郭小乙。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纰漏经常出现在最后面。九叩首没有出问题,绝对不能在最后一个作揖的时候阴沟翻船。

    拿下分水岭山垭上的倒马关固然重要,但是紧接着的一个战术动作才是全盘的核心,所以他要亲自赶过去指挥。

    倒马关位于太行山东麓,东南为险要的十八盘岭,北临汉长城,背靠唐河,在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倒马关山路险峻,马为之倒,故而得名。战国策称为鸿上关,东汉称常山关。自古以来,倒马关就是战略要冲。

    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十五(公元39年)年,因匈奴常犯东汉北部边境,东汉朝廷迁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居民于常山关(倒马关)、居庸关以东地方居住,防止匈奴的侵扰。

    因为倒马关是为了防备北方,所以郭小乙带领两百骑,而且都穿着蔡攸卫队的军服,他们从南面上山突然出现在关后,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真正的麻烦是拿下倒马关之后应该怎么办,郭小乙并不知道,因为李宪没有具体解释。

0025、出现大变故() 
战略核心问题,属于所有组织最高级别的机密,李宪当然不能事先说明。

    核心机密一旦泄露出去,原本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就会变的破绽百出,甚至掉进敌人的陷阱全军覆没。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侦察兵,李宪自然要模范遵守保密条例。所以他亲自上前线指挥接下来的关键之战,就是为了一战定乾坤。

    李宪一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赶到倒马关,刚好看见城墙上站在火把之下全神戒备的郭小乙,心里终于彻底放松了。

    “我是李宪,打开关门!”

    “哎哟我的娘哎,公子你总算是到了,我现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李宪把缰绳扔给郭小乙:“少罗嗦,汇报情况!”

    “倒马关我走过一次,那个时候是大辽国的军队把守。这次换成金国女真鞑子,因为等着移交给大宋军队,并没有什么防备。三十六个女真鞑子都在关城里面烤火,关门也没有关闭,所以谈不上战斗,他们还没有拔出单刀就被我们用枪捅死了。”

    郭小乙把整个经过简述一遍,李宪已经进入关城来到了城墙上,他需要把整个关城巡视一遍,为接下来的防御部署做准备。

    倒马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控制“灵丘道”。

    灵丘直道是河北唐县到山西大同府最主要的一条驿道,北起山西大同,越过恒山、灵丘之后,顺着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向南抵达河北定州,是从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倒马关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周长约五里,城墙底宽六米,顶宽四米,高约十米,墙为黄土夯筑外砌砖石。

    关城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东、西、北设有三座城门。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

    李宪极度关注倒马关当然事出有因,因为这附近有一个非常隐秘的练兵场,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插箭岭。

    按照一般常识,训练骑兵都应该在广阔的平原上。可是华夏民族战争史上的第一支骑兵部队,却是在崇山峻岭上训练出来的。

    这个练兵场就是插箭岭,开天辟地的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这支骑兵队伍就是在插箭岭训练的。

    插箭岭在倒马关北面四十里的位置,赵武灵王专门修建了一座边长一百多米的练兵场,而且都是用夯土累成,四周有三米多高的围墙。

    赵武灵王训练骑兵,这是国家的一级战略核心,属于赵国后来争霸天下的杀手锏,保密自然是第一位的,所以骑兵竟然在山顶上训练也就可以理解。

    后来大汉的飞将军李广镇守此处遏制匈奴,他最核心的一支尖刀部队也是在这里训练出来的,结果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倒马关和插箭岭之间有长城连接,现在天色太晚了,李宪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