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新马超 >

第185部分

三国新马超-第185部分

小说: 三国新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家江山,坐到这个份上,完蛋也真算早晚之事了

    而丁原?

    马超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可能:当时董卓提到废帝的事情,丁原又表现的那般大义凛然,所以丁原起兵围洛阳,自然就让后人觉得丁原是要正君除奸。然而实际上,这应该是一种很巧妙的先入为主的错觉!

    董卓废帝的事情当时只是口头说说,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甚至可以说,是董卓正跟那些士人们秘密展露着一种不能言语的默契,根本还没有付诸行动。而丁原这时候便引了兵马将京师洛阳围住那在当时,例如在李儒这些古人看来,无论怎么说,都绝对都是丁原明目张胆的造反!而董卓领兵和丁原相战,反而是代表了忠义的一方了。

    那由此进一步推论,当初吕布叛入董卓,似乎根本不是后人所说,是杀父求荣,反而真的是奉诏行事、一心忠汉了?!

    马超眉头紧皱,入长安后,他第一次才觉得:这历史,实在有太多黑幕。所有留给后人的,似乎根本不是当时本来的面貌

第337章 士人嘴脸() 
“超愚昧,此事此事与天下传闻迥然不同。超当真不知,这其中原来如此”马超此时已经被李儒所说那些事实震惊了,不过,他犹自抱着一丝怀疑问道:“世间传闻,非是空穴来风,为何朝中之事,流传到民间,居然如此是非颠倒?”

    “主公有所不知,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间掌握舆论口舌的,也只有那些豪强士族。数百年的发展,早已经让大汉成为一个由士族掌控的傀儡。为了保障士族的利益,他们自然鼓动那三寸不烂之舌及混淆黑白的手段,使得整个大汉王朝的愚民都只相信他们能听到的”李儒哀叹一声,似乎对于士族丑恶嘴脸已无力反击。

    马超怃然,这个情况,是在他意料当中的。早在扶风,他便与整个集团核心人物商讨士族之事。还确定了武人士族化的方针,并大力宣传多种学派及搞个人崇拜主义,来抵消士族势力的冲击覆盖。此时看来,他那些未雨绸缪之方略,的确不是无用功,而是在另个不见刀枪的战场上,打赢战争的制胜法宝!

    “可纵然如此,超还是想不通,那些士人为何会在董卓废立少帝之事上,与董卓暗通曲款”

    “主公难道以为,他们不想废立少帝吗?”说道这里,李儒诡秘一笑,有种说不出的阴冷深沉之感:“是时,废立少帝,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哼哼当时真是君臣情深,然世人却不仔细想想,废立少帝之人,可是董卓?那是士人集团的首领,时任辅政大臣的袁隗亲手执行了废立的程序!”

    李儒说这句话的时候,嘴角撇住一个诡异的弧度,那一双眼睛里的精光,也如十里乱葬岗中的鬼火,妖异凄迷:“这些惺惺作态的士人多顾及名声,从来不当出头鸟。董卓此举,正好帮他们解决了心腹大患,当了他们的替罪羊!明面上他们悲戚莫名,暗地里却当是弹冠相庆了!”

    “心腹之患?”马超更迷茫了,这次谈话,已经颠覆了他所有的认知。使得他的思维一片混沌,竟根本不能冷静思考

    李儒看到马超迷茫之色,自知马超此时状态。又露出一个奇怪的微笑,继续与马超说道:“主公还可知,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属下与董卓商议迁都以避祸时,朝中那些士大夫是如何反应的吗?”

    马超傻了,他想不通李儒为何会突然问这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但还是如实回答说道:“据超后来听闻,是朝中士大夫据理力争,以死劝谏。怒斥董卓动摇社稷根基,反对激烈异常。”

    “然也!先后有河南尹朱儁、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等人冒死劝谏,结果董卓一怒,使用铁腕手段,将杨彪、黄琬免职,伍琼、周毖两人被处死”说到这里之时,李儒特意看了马超一眼,随后才颇有意味的问道:“主公不觉,此时士大夫们的抗争同董卓废少帝时的沉默简直判若两界?”

    “嗯?此两事前后态度果然大相径庭,其中应大有蹊跷。若说这废立皇帝,要比迁都之事更甚”马超此时只觉自己就是一具提线木偶,思维只能被李儒牵着走。由此,心中不禁有些恼怒,沉声说道:“博士有话直言,超生性直白,实在有些不解这政治博弈。”

    “是儒过分了,还望主公恕罪。”李儒看到马超恼怒,心中也颇有一丝得色,见此时也已经吊足了马超胃口,便回答道:“当朝士大夫,满嘴圣人子曰,一幅道貌岸然、忧心天下的样子,从始自终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号,哄骗世人。却在私底下,不遗余力为他们的士人集团谋权!”

    李儒说出这个论断之后,不待马超反驳,便急速说道:“废立少帝,那是因为对他们有利!董卓不废,他们也会慢慢架空当时的少帝刘辩及何太后。而之所以对废立之事保持沉默、甚至暗中相助,是因为他们担心遭到少帝与何太后的报复!”

    “当初,是他们鼓动何进诛杀宦官,结果这些士大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导致何进被宦官杀死。何进之死,他们难辞其咎,这是其一;何太后一向宠幸宦官,而士大夫们在何进死后,把宦官赶尽杀绝,恐不为何太后所容,这是其二;这两条,使得他们无法面对即将掌权的少帝及何太后。由此,即使董卓不实行废立,若是由这些士大夫们掌权,他们恐怕也要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限制少帝及何太后,将大汉江山玩弄于鼓掌之上!”

    “至于说到迁都时他们激烈反对,是因为迁都之后,长安士大夫们与关东士族豪强的联系将被斩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会失去根基,成为案板上的鱼肉,日后掌权的妄想则是难上加难。由此,为了士人掌权的最后一丝希望,他们不得不起来抗争。”

    这番话落,马超张了张嘴,最后又无可奈何闭上:李儒说的,虽然匪夷所思但却丝毫没有破绽,由不得自己不信。只不过,这些事实,太需要一定时间消化一下。毕竟,这些东西,与自己脑中固有的历史印象,相差实在太大

    还有,此时坐在自己面前的李儒,也绝不是如历史所记载那般阴毒狠戾之人,而应该是有着大智慧和政治眼光的高手!只不过董卓后期行差踏错、妄自尊大,对李儒之计不再全盘采纳,才使得李儒的谋士生涯就此终结,留给历史一个无声的叹息

    若是这人真心投靠自己,凭着他的大智慧和此等政治眼光,马家集团绝对会是他施展拳脚的大好舞台。而且马超脑中突然冒起了一个渴望,一个极其诱惑的渴望:收服了李儒,便可能将暗影部队大一统!

    如今,准确点来讲,马家的暗影,侧重点是商路上的打探;而貂蝉的情报网,则是从营妓、官妓、宫妓口中获取消息;但李儒的黑冰台不同,它是李儒经营了两年,并且当初是为了探听那些大臣有谁对董卓有妄议的官员所建。所以,他的侧重点,是对大汉各个诸侯、谋臣、将军的仆役卧底的安插渗透。

    诚然,马家的暗影也逐渐向卧底渗透方面努力。但这种工作,需要一段很漫长的时间。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普通的卧底,探听不出什么重要消息。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取得那些目标人物的信任后,才能实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接收李儒苦心经营多年的黑冰台,对马家是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可以说,接收了李儒的黑冰台,那马家的整个情报网,便彻底完善起来!

    可是,这个李儒?

    纵然李儒说出了自己的处境,但李儒为人实在太过阴冷诡谲,令人不敢轻易相信。而此次详谈,马超虽然确实能感受到李儒此时进退不得的处境,但除非他亲眼看到董卓已经不再信任李儒,以及彻底看破士人的阴险和狠毒,使得自己相信李儒的确走投无路、诚心归附时,马超才会真心接纳李儒。

    而此时,不得不说,李儒说出的那些东西,的确很成功。已经让马超感觉到士人表面高风亮节、内心腌臜不堪,不择手段一心掌权的本质。但很明显,这些还不够!因为这些只能让马超对士人有些反感,却不会惧怕,除非李儒能拿出让他都感到惧怕的事实

    而李儒,似乎对此早有准备,他之后的话,令马超对自己先前低估士人的心理,猛然重而甚重起来!

第338章 董胖子是大功臣?() 
“若是士人仅仅如此,儒也不必非要前来投靠主公。然主公还不知士人连绵手段。”李儒是聪明人,也很洞悉人性,所以,此时他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记得当初儒得知士人的阴谋之时,彻夜难寐,冷汗淋淋。苦思三日后,才想出了迁都的手段”

    “不错,迁都大计,恐怕是博士一生最为高明的计策。釜底抽薪,一举抽掉了士人团结的基础。使得董卓之危自解”马超闭目回答,历史上,后人对李儒提出迁都的计策,有褒有贬、但毫无疑义的是,在汉末初期,只有李儒的迁都和文和乱武两件事儿,才算是开创了谋士乱天下的先河。

    “然主公不知,迁都之前,正是董卓与士人最为密切的合作时期,甚至,那个时候,儒几乎以为一生志向有望!”说这句话时,马超亲眼看到李儒流露出那种痛彻心扉、愤恨不及的情绪,也是这一瞬间,马超感到,李儒才是一个满心抱负的谋士,而不是一条阴冷的毒蛇。

    “废立少帝之后,董卓深知,他从凉州带过来的那些武人是无法处理朝政的。他们都是一介武夫,大字不识一个,杀人放火个个都是把好手,但天天跟文书案牍打交到,处理各种繁琐的政务就会驴唇不对马嘴。”缓了缓心神之后,李儒开始诉说董卓与士人美好时期的故事。

    这点,马超是颇有感触的:搞政治是很有技术性的职业,武人们根本不是那块儿料!政权到手虽然非常容易,但要运转下去就很难了,这也是他当初挖空心思绑架名士、强留贾诩、傅巽的原因。由此看来,在这一点上,董卓跟马超倒是有共同的认识。

    “当时,董卓甚至一厢情愿打算为天下苍生计,重振汉室江山。由此,董卓决定同士人接洽”说到这里,李儒眼中闪过一丝悲悯,那是一种不甘,一种不愿回首的情绪。

    “董卓首先想拉拢名望隆厚的青年俊彦袁绍,毕竟袁氏一门是士人领袖,若能将他争取过来,则不怕其他士人不帮忙,于是董卓就把自己“废少帝,立陈留王”的打算同袁绍商量,希望求得袁绍的同意,却不想遭到袁绍的断然拒绝;即使董卓已经晓明自己的心愿,无奈还迫以武力,可这小子就是不买账,最后竟然把大印往城门上一挂,扬长而去,逃奔冀州了。”

    这个事儿,马超是知道的。由此也可见董卓这武人和士人的区别:武人属于心直口快、没心眼儿的爽利人。而士人就满身心眼、翻脸不认人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当时的董卓太傻太天真。

    “董卓第一次屈尊和士人合作就以热脸蹭了冷屁股告终,以为自己同士人毕竟有隔阂,难以实现能臣的目标,无奈只能以铁血手腕实行废立,保命为先。可这个时候,却发现当时士人的绝对领袖、袁绍的叔父、当朝的辅政大臣袁隗居然默许了他的建议。那时,儒还未想通其中缘故,以为士人也想为了苍生谋利,由此废立之后,便劝谏董卓再次与士人接触商洽,好言相劝”

    这些话,马超自然是听一半儿、信一半儿。他打死也不信,董卓会如李儒口中所说,如此低三下四去求士人集团。毕竟,董卓跋扈铁血的性格,决定了董卓不可能演出什么‘礼贤下士、周公吐哺’的戏码。所以,马超用一种很戏谑的眼神看向李儒,其意思不言而喻。

    李儒那张微黑的老脸也不禁有些发红,最后,在马超不断的攻势下投降了:“主公,儒当时确实如此劝谏,只不过,那董卓哎!就是抹不开那个面子,以至于废立少帝之后,董卓与士人暂时处于一个相安无事的境况。”

    “可就在此时,士人周毖和伍琼竟主动来了。周毖时任尚书,伍琼时任城门校尉,官职不是很大,但这足以让董卓高兴了——毕竟有士人主动和他合作了!两人劝董卓革新政治,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这正中董卓大人下怀,一拍即合,于是董卓便委托他们执行,两人随后又推荐尚书郑泰、长史何颙参与,董卓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四人随后开始紧锣密鼓工作,在他们的举荐下,荀爽、陈纪、韩融等名士被征召入朝。荀爽被任命为司空,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之后董卓又拉拢士人蔡邕、黄琬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