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山河志-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黄宗羲的邀请,如果正面回答,一定会陷入仁义道德的漩涡。而仁义道德这玩意,本来就很虚妄。无休止的争论,除了浪费口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仁义道德是黄宗羲的根本,骤然被拆穿,很容易引起他的失控。
曹继武想了一下,来了侧面迂回,反问黄宗羲:“柳生三严这个人,梨洲先生是否认识?”
黄宗羲闻言,极为吃惊,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这人?”
金月生看穿了曹继武的心思,于是代为回答:“想必他是来找梨洲先生的。结果五台山禅照、少室山通圆和关中王郎,三位英雄突然截胡,合力把他给打跑了。梨洲先生是不是有点失落?”
金日乐也一脸戏谑:“柳生三严这犊子,武功极高,我们哥仨合起来也打不过。他可是鲁监国给你梨洲先生的见面礼,可惜禅照和通圆这两个大和尚,多吃闲饭蛋操心,也太不识趣了,竟然愣把这事给搅黄了!”
当前东南各路抗清力量,名义都归鲁监国朱以海管辖。然而兵部尚书张煌言和国姓爷郑成功不和,身为杠把子的鲁监国,竟然居中和稀泥。
大明和倭人之间,那可是关乎气节尊严的民族仇恨。金日乐刚才一番话,矛头直指杠把子鲁监国,把抗清力量一盘散沙,暗中勾结倭人的嘴脸,损的一塌糊涂。
曹继武反击,金月生凑热闹,金日乐谑损,三兄弟一人一句,这戏唱的天衣无缝。黄宗羲的仁义道德,还没来得及使出来,就窝在自己手里了。
此时的黄宗羲,极为的尴尬,急忙给姚启圣使眼色。
当年明国的东南沿海,热热闹闹好长一阵子,有谁没受过倭人的袭扰?所以姚启圣对倭人的印象不佳,他对勾结东洋人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屑。
队友不搭理自己,黄宗羲只得自己来圆场:“周崔芝力请倭人,帮助对抗鞑虏,我也是犹豫不决!”
杠把子鲁监国,黄宗羲自然不敢怀疑。而目前抗清的主要力量是郑成功,黄宗羲也不便说他的不是。所以他一句话,把责任摁在了周崔芝头上,也给自己留了余地。这推诿扯皮的文化传统,黄宗羲可谓是得心应手!二金暗笑不止。
看来这个黄宗羲,对联倭平虏之策,还抱有幻想。然而这个联倭平虏之策,和当年的联虏平寇之策,简直就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把希望寄托在他人之上,这种想法,简直就是愚蠢透顶。
当年的大清,打垮了李自成,立即掉过头来收拾大明。如果联倭平虏得以凑效,那么倭人打垮了清军,回过头来,一定会接过大清的接力棒,继续收拾一盘散沙的大明。
这么荒唐而极度危险的国策,竟然再一次出现在大明的队伍中。而且作为万众楷模的黄宗羲,竟然没有意识到危险。好在张煌言及时请来了禅照、通圆和王郎,要不然柳生到了方广寺,黄宗羲很有可能就翻进了阴沟里。
然而此时的黄宗羲,眼神还真有点失落和遗憾。王征南终于忍不住了,指着他的鼻子教训道:“联倭平虏,无异于饮鸩止渴。你难道忘了当年的联虏平寇?难道还要当年的故事,再次发生吗?我们亲眼所见,血淋淋的教训,你竟然抛之脑后,丢人不丢人?”
当年的大清,收拾大顺政权之后,掉过头来,不到两年时间,就将残明的主要力量,一扫而光。如今剩下来的散兵游勇,看这态势,也坚持不了多久。
被王征南教训,黄宗羲不敢抬头:是啊,当年要不是联虏平寇的昏招作祟,大明和李自成联合,共同对付大清,哪里还有今日这个局面?然而历史不存在假设的结果。后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教训再次出现。既然张煌言反对,我黄宗羲还有什么好说的?
黄宗羲感慨良久,对联倭平虏,终于死了心。
见他黄宗羲心情不好,广智及时来打圆场,众人觥筹交错,借酒冲散郁闷的氛围。
酒过三巡之后,王征南忽然喃喃道:“柳生难道是柳生宗严的后人?”
此言一出,众人皆很吃惊。当年的柳生宗严,只带五十二个倭人,纵横江南上千里,杀伤数万,虽然大明官府一直讳莫如深。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就发生在江南,所有江南有识之士,简直是无人不知。
区区几十个倭寇,大明竟然毫无还手之力,着实让人心寒!黄宗羲不住地感慨。
广智摇头叹息:“官府腐败无能,无能为力。但大明各方豪杰听闻,皆纷纷聚集江南。只是大多数人还没到,这伙人就被苏州沈家给灭了,真乃大快人心!”
沈婷婷闻言,内心极为自豪。
曹继武斩钉截铁地说道:“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倭人再来,否则老百姓又要受难!”
王征南也附和道:“即使大明彻底灭亡,也不能引倭而入。柳生和当年的五十三倭寇,必定有着莫大的联系。所以他们此来,根本就不可能真心帮大明,无非就是想趁火打劫,霸占闽浙!”
黄宗羲这回终于觉悟了,连连后悔:“可是平夷侯周崔芝,已经把他们招来了,这可怎么办?”
“那就坚决把他们打回去!”
曹继武的话语,极为的坚决,但王征南却直摇头:“没那么容易,闽浙沿海,海盗众多,他们当中,多与倭寇暗中有联络。而且有些海盗的力量,比大明水师还要厉害,更别提倭人舰队了!”
王征南说的是事实。明国海军名将郑芝龙,就是海盗出身,势力极大,大明实在无法相抗,才不得已招安。如今郑成功的底子,正是当年那批被招安的主力。
当今的国姓爷郑成功,成了东南抗清的顶梁柱,而他和东洋的关系,又是那么的密切。在这种形势下,要把东洋人赶走,简直比登天还难。看来如今的柳生,将来形成气候的可能性极大,众人皆连连苦叹。
过了一会儿,黄宗羲忽然想出个好办法,以此为契机,力邀曹继武加入世忠营。通过世忠营,训练出一支可以和柳生抗衡的舰队。这样就不怕他柳生,以后会兴风作浪。
然而舰队的组建,有那么容易吗?黄宗羲开口说空话,太过天真,所以曹继武这次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世忠营已经初具规模,而且浙东就在海边,这么好的条件,曹继武竟然还看不上?黄宗羲很吃惊,忙问原因。
水师舰队的专业性极强,武备志中的描述,也只是大概。即便曹继武说出来,儒士黄宗羲也听不懂。一旦他听不懂,就会误会曹继武的动机。接下来,他就会切入自己的老本行,以仁义道德为武器,进行狂风骤雨般的袭击。
所以这次曹继武同样迂回,反问黄宗羲:“梨洲先生以为自己,比张尚书如何?”
黄宗羲饱读经书,虽然是一代鸿儒,但对军事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窍不通。世忠营的具体事务,大多是姚启圣在主持。正统的仁义道德,对军事几乎不起任何作用。但如今是乱世,没有军事才能,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张煌言如今乃是兵部尚书,运筹帷幄,谋略超群。黄宗羲自然比不上他。然而除了军事之外,其他方面,黄宗羲自认为,样样比张煌言要强。可是偏偏是这个拖后腿的军事,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技能。秉持以文制武观念的黄宗羲,相当的蛋疼。
第130章心血白费()
对于曹继武的问题,黄宗羲久久沉默不语,金月生忍不住毫不客气:“如今的张煌言,东奔西走,如同丧家之犬。非其能力不足也,而是主昏豪强,无能为力也!”
鲁监国这位杠把子,确实拉稀。如今能力超群的张煌言,跟着他混,自然极为的憋屈窝囊。郑成功一家独大,张煌言名义虽高,但却没有实权。当初请动禅照三人,阻止柳生舰队登陆,张煌言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就连堂堂兵部尚书,对柳生尚且无能为力,更别提黄宗羲和曹继武了。郑成功和东洋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大明目前要做的,至少要和柳生维持表面的关系。一旦和东洋人闹翻,前有柳生,后有清军,郑成功袖手,世忠营将会死的更快。
曹继武一番剖析,打消了黄宗羲不切实际的想法。
然而目前的世忠营无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将领这个问题,世忠营最终还是一盘散沙。见黄宗羲不死心,曹继武来了段大论:
直到如今,明国气数丧尽,并非一日之功。当年土木堡一役,明国多年积攒的文武精英,和精锐武装力量,丧失殆尽,从此由盛转衰。
后来的朝廷,虽然困难重重,内斗不断,但无论是谁主政,皆以国事为重。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等,内斗之时,都能将大明江山放在第一位。
然而自从东林腐儒兴起,这风向就完全变了。这帮清谈酸腐,根本没有治国之才,几乎全是以自家利益为重,将大明江山抛之脑后。非但如此,他们还要妒贤嫉能,干尽诬陷排挤之事。熊廷弼、孙承宗、孙传庭等能臣志士,无一不被这帮酸腐陷害。
曹继武发完了一通大论,金日乐接着踩上一脚:“陪大明殉葬的,是三千太监,跪舔李自成和大清的,却是那帮标榜清高的酸腐。如今帮着大清,收拾大明遗民的,还是那帮酸腐。这真是蟹兵蟹将齐上阵,大清这位龙王爷,都懒得出手了!”
哥俩这一番大论,把黄宗羲的脸,抽的啪啪响。作为东林党重要人物,如果不是大明灭亡,黄宗羲对娘家阵营,根本不可能有所怀疑。东林领袖钱谦益带头投降,如今的京师,东林余孽,大把大把的存在。
眼前的事实就是,黄宗羲以前的娘家人,超级正统正义的东林党,就是一群祸国殃民的混蛋。明国灭亡了,他们把脑壳剃了,把衣服换了,照样吃香的喝辣的,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不但如此,他们当中,时不时蹦出几个回光返照者,一番苦大仇深的鸡血大愤,扇乎着傻乎乎的老百姓,成千上万地去送死。一见势头不对,这帮回光返照,急忙躲在背后,悠着花酒,搬出清军强大的理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其实当初胜棋亭舌战,所有的嘴脸,已经显露无疑。堂堂明国的精英,为什么都是这副德性?黄宗羲一直以来,竭力回避这个问题。可是今日,曹继武在他心中捅了一刀,令他痛苦不堪。
年轻时深信不疑的东林信念,竟然就是一场骗局。最终被大清一刀捅破,这令黄宗羲极为的心碎。众人嗟叹不已。
过了很久,等黄宗羲缓过劲来了,曹继武直接了当:“你的世忠营,还是尽快解散为妙!”
此言一出,众人皆大为吃惊。
金日乐不客气地对黄宗羲叫道:“理由只有一个,你只是一个书生,并无带兵之才。你忽悠来的百姓,跟了你,只能是死路一条,最终白白地当了炮灰。所以趁早解散世忠营,至少给他们留条活路,这就是大师兄的意思。”
调皮鬼这话,直截了当,太过伤人。王岳和黄百家二人,终于忍不住抽剑而起。
手下败将,休的猖狂!二金更是不客气,纷纷抽出刀剑。
好在王征南还坐得住,喝退了王岳二人。广智也及时打圆场,鸡血高涨的情绪,迅速被两位高人控制下来。
黄宗羲苦心孤诣,好不容易才组建的世忠营,三兄弟竟然要求解散,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王征南的要求很简单,三兄弟必须给出令人满意的理由,否则谁也别想活着离开方广寺。
等众人都坐住了,曹继武开始分析:
世忠营的士卒,都是当地的百姓。普通的百姓,哪里会是清军的对手?照世忠营目前的情况来看,一遇清军,只有一触即溃的份。扬州和嘉定,皆有前车之鉴。
站在大清的角度来说,对于反抗者,他们不可能手软。如果世忠营一意孤行,浙东有可能,就是第二个嘉定。黄宗羲等人,得到了气节,名垂青史。但这里的百姓惨遭屠戮,百年之后,连点骨渣都找不到。他们的名字,更不会有人知道,当然也更不会有人提起。
末尾,曹继武反问黄宗羲等人:“扬州、嘉定两地,死难了一百多万百姓,有谁能叫出几个名字来?”
清军杀了那么多老百姓,虽然大家义愤填膺,但谁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众人皆很痛心,也无法回答曹继武的问题。
金日乐嘻嘻而笑:“对于扬州和嘉定两件事,你们都喜欢苦大仇深地瞎嚷嚷,义愤填膺的鸡血高涨。然而试问一下,你们当中,有谁愿意,成为鸡血对象当中的一员?”
金月生也是一脸的坏笑:“置身事外,站着说话不腰疼,帮着人家发表发表鸡血,这个简单。然而让你们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