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

第149部分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149部分

小说: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会,踩一踩道门,却将佛门的影响扩大,埋下无数种子,以待来日。

    知非道人朗笑道“先前,法师曾言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可是有的”

    观音尊者点点头“出的贫僧之口,自是不会不认。莫非道长以为贫僧说的不对还是道长心慕佛法,对我佛门亦是有诸多了解,还请分说明白。”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道“不巧得很,贫道虽然不喜佛法,然则佛本是道,故而佛家大乘小乘之说还是略知一二。”一句“佛本是道”,却是将观音尊者气的三尸神暴跳,那木吒也是面色难看得紧,反倒是陈玄奘,双手合十,诵了声佛号,别无表示。

    知非道人又言道“据贫道所知,小乘佛法,讲究的是我空法有,认为天下万物与芸芸众生均是各种元素法的因缘结合,故无独立自存的本位我,而作为客观世界的法是存在的,然由五蕴所组成的“人我”却并不存在。大乘佛教则是“法我皆空”,大乘佛教经典般若经如是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却是认为天下万物与芸芸众生皆是互相依存的种种表现围绕并无固定的实体。此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理念上的差异,实则可说同出一源。贫道之言,可有谬误”

    观音尊者脸色更难看了。诚然,知非道人所讲,的确是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在理念上的认知,只是知非道人有意遣词造句,说的相对笼统玄奥,虽然在观音尊者这等人物面前能够清晰地看出两者区别,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近乎一样的说辞,难免会误导旁人,以为大城小乘佛法理念上都是一样,诚是可恨,偏偏无能辩驳。信口雌黄的事情,至少观音尊者是做不出来的。

    哼了一声,观音尊者道“无论大乘小乘,皆是佛法,自然同出一源。”

    知非道人笑了笑,又道“再说修行目的,只求自觉自利,自己一个人了脱生死的是小乘不但自觉,而且觉他,不但自了生死还要普渡众生、共了生死的是大乘。,这应该便是法师先前所说的小乘佛法不如大乘的的原因了,贫道所说应是没错吧”

    观音尊者见知非道人这一次似乎没使话术手段,略略宽心,颔首道“正是如此道长既知如此,想来也是个磊落的道人,只是如何要先前中伤贫僧”

    知非道人摇摇头,呵呵笑道“非也,非也。要说这普度众生,以贫道看,儒家曰仁义,讲道德墨家好兼爱,说非攻医家救死扶伤,农家活人无数,岂不都是践行着普度众生的行为反倒是大乘佛门,却是怎么个普度众生不过拾人牙慧,却将之据为己有,说一声不要脸,何过之有”冷笑两声,知非道人又道“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不过是勾勒死后场景,谁又知真假用身死之后的虚无缥缈说话,真个能度的,天晓得到底有几个人这不是无耻,还是什么”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来源:

第七章、挑拨() 
知非道人临时起意的去诘问观音尊者,诚然,给观音尊者添了老大的堵,也的确降低了大唐百姓对于大乘佛教的观感。但要说就这样便能损害佛法东传之事,未免太过痴人说梦。

    便是说因此消去了人们对于大乘佛教的期待、好感,连带着小乘佛教也遭了池鱼之殃毕竟,有人开始认为小乘佛法度己之道乃是出自杨朱的理念事实是否如此不重要,但耐不住对佛门无好感的道人们与朝堂上的儒家子弟顺着知非道人的思维发散,捏造事实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儒家最拿手的要不,农家是怎么凉的

    但仅凭这些,其实对佛门并无太大影响。毕竟,单从蛊惑人心来说,天下无一家能与佛门相提并论大多数提鞋都不配,西行取经辗转不知几多年,足够佛门搞风搞雨,安排些人前显圣救苦众生的把戏,不怕大伙儿排斥。

    好吧,说的有点儿远了。那知非道人的一番胡来,倒也不是一点儿收获都没有,至少,虽然依旧是陈玄奘西行取经,但那与李世民结义,捧着“御弟”的名头是没了。知非道人心中促狭的想道,那女儿国的国主届时怎么称呼陈玄奘呢玄奘哥哥唐僧哥哥总觉得没有那一声“御弟哥哥”来的有意思。当然了,没了这“御弟”的名头,女儿国国主还能否看得上陈玄奘也未可知,真当人家一国国主是个花痴不成

    虽然没了“御弟”的名头,但毕竟是要给佛门一点儿薄面,此时的唐王朝毕竟不是上古皇朝,惹不起佛门这样的存在,好歹还是给了陈玄奘一个国姓。别误会,不是姓李,而是唤做了“唐玄奘”,李世民钦赐法号“三藏禅师”,与知非道人等西行传道的人一起出发。自然的,那句经典的“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自是给了知非道人等众,却是没有没有奉给陈玄奘现在应称唐玄奘了或者直接唤唐僧吧,顺口一点儿。

    带着李世民那句“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的嘱咐,一行人便自踏上了西行之路。李世民倒是想命几个武士随从相随,只是知非道人却是想到“左右佛门也是要清场的,那时候这些凡人武士多半难逃性命,何必令其送死”

    索性一句话却“陛下,此去关山万里,一旦出了大唐地界,没了皇朝庇护,指不定有多少妖魔鬼怪山精木魅,贫道与这几位道友都算得上是修行中人,自是无惧,只是寻常人去了,岂不难料生死,何必罔赴险地不若我等几人轻车简行,或许更好”委婉的劝了回去。只是苦了唐僧,无奈之下也是没了随扈人员,骑着一匹白马,便自与知非道人一同上路了。

    要说知非道人与唐僧同行,一个是去西天取经,一个却是西行传道,最为不痛快地,自然是佛门了。明眼人都知道,这可以算作是道门针对佛法东传的反制手段,却也无可奈何。至于要向原本那样,安排些妖魔鬼怪驱逐了,那也是痴心妄想,真当道门说无为就真个不会作为了

    至于说最难受的,无疑是观音尊者了。佛法东传对佛门固然重要,却还不至于非其不可大不了再重新谋划一次,顶多也就费些心思,浪费些时间罢了,比起初创的时候筚路蓝缕,还能难道哪里去但对于观音尊者却是截然不一样。前文说了,观音尊者就等这一笔气运推他一臂之力证道,自是等不起下一次万一被吕纯阳那王蛋抢了先,自己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偏生知非道人等人的西行传道的队伍,便是最大的变数,更何况知非道人还是吕纯阳的弟子,又几次坏了他的算计,教他怎不恨之欲狂他心中已经在谋划着怎样“合理”地除去知非道人了。

    观音尊者怎么谋划,咱们暂且不提。且说一行人,一路向西而来。在大唐境内国泰民安,那也没什么好说的,知非道人无聊的时候便专门寻那唐僧说话解闷。说是解闷,或许说是拿唐僧逗趣或许恰当一点儿。至于与知非道人同行的其他人,除了石青璇之外,儒家的是个唤做董允祯,是个五十岁模样的小老头儿,据说是董仲舒的后人。知非道人曾打趣的问他与那董永是何关系,结果老头儿脸色一黑,到现在也不理知非道人名家的唤做田谷子,是个挺能折腾的人物,口舌功夫十分厉害了得便是知非道人也不大愿意跟他接触。剩下一个纵横家的同样也是嘴皮子利索的很,知非道人说不过他,也是惹不起躲得起。这么一来,除了石青璇,也只有这位唐僧能给他解闷儿了。

    “我说和尚,你说你父亲曾被奸人所害,以身相替一十载,到了最后才得以沉冤昭雪,复生还阳,你不觉得有问题么”又一次天色将暮,打尖儿生火做饭的时候,被石青璇嫌弃的知非道人一屁股坐在正在念经的唐僧面前,没事儿找事儿的问道。

    “阿弥陀佛,道长慎言”唐僧脸色一黑,这已经不是知非道人第一次在他耳边念叨这件事了,久而久之,他自己心中也不由犯起了嘀咕。

    知非道人却是不管不顾,径自在那里分析着“你看啊,大唐上下一片太平,国泰明安那是一点儿也不为过,这你得承认吧清平盛世,哪里来的孤身一人做个江洋大盗,还一直逍遥法外的,不觉得太假了吗”

    唐僧嘴角抽了抽,知非道人却是又接着道“好吧,姑且说那刘洪见色起意,把这一节揭过,那么,他又是哪里来的胆子,竟敢冒充令尊赴任知县,还一做多年,竟是无人揭破你当大唐每三年的官员考评是走过场么”

    “再说令堂,当初是怎么忍心将你抛在江里不管不顾的要知道,她与令尊成亲不过一月便糟了刘洪,那么,就算后来生下了你,难道就含糊不过去,非要将你送走好吧,这些都不说,那么,令堂曾说过将你送走的原因吧若是贫道记得没错,她是有神人托梦,才做的决定

    “嘿嘿”知非道人冷笑一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知非道人重复着唐僧母亲的话,冷笑道“任谁都知道,南极仙翁,便是南极长生大帝,天庭六御之一,区区一个观音尊者,竟能让他奉法旨,嘿嘿,仅此一点,便以足以说明问题了。那龙王救了你父亲,却不解救令堂,令你一家团圆,非要你成年之后,佛法东传之事开始之前才嘿嘿,着实大堪玩味,令人想不多想都难啊”

第八章、西行第一难() 
知非道人的挑拨之言,虽然从目的上来讲,简直便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是到底还算得上是有根有据,并不是信口胡诌,是以,唐僧多少心里还是有些犯着嘀咕。只是论及对于佛法的信仰,唐僧无疑是坚定的,这一点,纵然知非道人费尽唇舌,其实也无太大的作用那是动摇不了的。

    好在知非道人也没在意,只当是无聊解闷,信手落子罢了。他也不指望自己这几句话就能动摇唐僧的信念傻子都知道不可能的事。再说了,再怎么说,最多也就是怀疑幕后有人操控,脏水未必就能泼到灵山之上的那位满头包的如来尊者,不是么

    每当知非道人调戏唐僧之时,董允祯几个则是一边看着热闹,一边商议着传道之事。不是他们无聊,一路上青山秀水,看得多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不是有人逗趣,说些乱七糟的事儿也算消遣,不是么当然了,君子风度,他们自己自然不会参与其中看看就得了。

    大伙儿心中都有数,西行传道这事儿虽然是知非道人这牛鼻子发起的,但就实际上来说,真正传道的自然不会是这牛鼻子,而是他们几个诸子百家的代表。知非道人的任务,大抵便是相当于一个打手姑且这么说吧,传道之事交给他们,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艰难险阻,显然不是他们这些天仙层次的需要考虑的了术业有专攻嘛。

    闲话少说,一路上算不得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唐僧自然除外,毕竟他是众人之中唯一一个不懂修行的人。虽然很是奇怪,最注重个人修持的小乘佛教的“杰出青年玄奘法师”,居然不通修行,反倒是更注重救拔世人更胜过自身修行的大乘佛教,高手如云这其中有什么弯弯绕绕,笔者亦是不知,哪位大神通读者或能解惑

    说的远了。且说一行人云山前度万千重,纵然唐僧凡夫俗子,但他所骑乘的脚力却是货真价实的大宛名驹,要知道这方世界可是地地道道的神话世界,大宛名驹自然脚力不俗,日行万里或许夸张,但两三千里还是能够的石青璇心善,给唐僧加持了一个护罩,使他免于骏马奔驰时的劲风扑面的苦处否则,日行两三千里的速度,唐僧如何在马上坐得住早就被折腾死了。当然了,话也不能这么说,若是没有真元护罩,唐僧也定然不敢将骏马这般驱驰不是

    从出了长安算起,约莫走了近一月光景,总算是到了大唐边境。算算时节,已然深秋时分。所见的,便是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n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一路上迎着清霜,踩着明月,出了大唐边关,便再无前路可循。

    所见的只有峻岭绵延,山岳巍峨,确实在不适合纵马驱驰了。无奈之下,唐僧也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至于知非道人几个,也是出于某种盘算,确实不曾舍却唐僧,将就着与他一起,在密林之中穿梭。

    “好了,既然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