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的力量,并对它们进行系统驯养。他在桃林(今山西芮城一带)寻找到了马中的著名品种——骅骝、绿耳,将它们献给了周穆王,为天子驾车。周穆王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宝马,心里自然对造父十分赞赏。他也从别的大臣那里听说了造父家族祖传的驾车技术,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决定委以重任,便让造父为自己驾车。
有一次,周穆王带领军队巡狩西方,与当地西王母在瑶池对酒当歌,天天过得乐不思蜀,甚至连归期都给忘记了。这使生活在今江苏西部洪泽湖一带的徐人部落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很早就不满周王朝统治,一心想寻找机会进行叛乱。这次便在其首领徐偃王率领下进行反叛。周穆王在西方得知国内发生叛乱,这才如梦方醒,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来应对。面对危急的形势,周穆王认识到当前的唯一办法便是赶紧返回国内,只有亲自出面才能挽回时局。下了决定后,他便命令随来的造父驾驰千里马,马不停蹄地将他护送回镐京。回到都城后,周穆王临危不乱,迅速组织了平叛力量,在各个诸侯的帮助下,他亲自率领军队向徐偃王发动进攻。叛军由于在叛乱中烧杀淫掠,荼毒生灵,早已不得人心,在周军连续打击下很快就溃散了。这次叛乱也随之被平息了。周穆王得胜后,在朝廷上对文武百官进行论功行赏。他此时自然不会忘记那位千里迢迢独自护送自己回国的造父,为了表示对造父的感激之情。周穆王便把今山西洪洞北一带的赵城作为他的采邑。造父后来就干脆把整个宗族都迁居到赵城,也因此把赵作为自己的姓氏。
第116节:新读史记(上卷)(116)
叔带归附晋国
自造父受封赵城起,赵人一直生活在赵城一带。奄父是造父的五世孙,他也继承了先人善于驾车的技术,为当时的周宣王驾御马车,并在公元前789年周王室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救了宣王的性命,立下了大功。世代有功的赵氏家族本应该在周王室里继续显赫下去,但是,到了奄父的儿子叔带在位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从周宣王在位的中晚期起,由于统治不力,周政权出现了腐朽、衰落的趋势。到了周幽王在位时,王室更加败落,已经接近了亡国边缘。与此同时,位于今山西西部、汾河下游的封国晋却日渐兴盛,它地处赵城与镐京之间。当王室衰微、诸侯逐渐强大时,与戎狄等少数民族势力范围临近的赵人,只有依附同属于华夏族的晋人,才能让自身延续发展下去。他们的首领叔带审时度势,为了使自己的族人过上安稳日子,义无返顾地率领族人脱离周王室控制,归附了晋人,为晋文侯效力。此后,赵氏宗族在晋国势力的保护下逐渐兴盛起来。
赵夙是叔带的五世孙,晋献公时他因作战勇猛当上了将军,并为晋献公驾车。公元前661年,赵夙参加了晋国兼并霍、魏、耿三个氏族的战争。晋军凭借着强大军事实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把这三个氏族全部兼并了。霍公求甚至逃到了齐国去避难。但此后,晋国却不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晋献公心急如焚,专门命人占卜灾祸原因,结果发现是霍地的一座霍太山在作祟。于是,晋献公赶紧派遣赵夙出使齐国,把逃亡在外的霍君请了回来,又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主持霍太山祭祀事务。从此之后,晋国果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赵夙功绩卓著,晋献公把耿(今山西河津南)这个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采邑。赵夙通过自己努力奋斗,一跃成为了晋国的卿大夫。这也是赵氏宗族归附晋国后受到的首次分封。
赵衰佐重耳
赵衰字子余,是赵夙的孙子。当时,晋献公宠幸骊姬娘娘和她的儿子奚齐,甚至打算改立奚齐为太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均不同程度遭到疏远。三人后来被派去戍守边地。赵氏宗族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名门望族,并对政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着晋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赵衰用占卜方法决定赵氏宗族的政治倾向。结果是:跟随晋献公或是申生、夷吾等公子是不吉之兆,而跟随公子重耳为吉兆。赵衰对占卜一向是深信不疑,就毫不迟疑加入了重耳的政治阵营。
此后,晋国发生了著名的骊姬之乱,公子重耳被迫逃往他外祖父所属的翟人部落避难,赵衰也跟随他前往,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翟人一次在征伐蔷咎如部落(在今河南安阳西部地区)的战争中,虏获了两名女子,于是便把其中年轻一点儿的那个配给重耳做妻子,把年长一点儿的那个配给赵衰做妻子。赵衰与他的这个妻子生下了赵盾。而当初在晋国时,赵衰业已有了妻室,并生下了三个儿子赵同、赵括与赵婴齐。
五年后,晋献公死去,晋国紧接着发生内乱。晋人迎立夷吾为新国君,即晋惠公。惠公知道公子重耳是个人才,胸有大略,怕他与自己为敌,危及自己的王位,便派人去刺杀他。重耳得到消息后,赶紧和赵衰等人商议对策,经过周密分析,认为各个诸侯君主中只有齐桓公有志于霸业,善于招抚优待诸侯、贤士,可以到他那里去避难。于是一行人便留下他们的妻子、儿女,离开了生活十二年的翟地,前往齐国。
一路上日夜兼行,途中经过五鹿(今河南南乐西南),重耳一行人已是疲惫不堪、饥渴难耐,再也走不动了,便停住脚步稍作休息。这时发现路边田地里有个老农夫在耕作。重耳便让人向老农夫讨要些吃喝。老农夫见来人颐指气使、态度强硬,显然是一群落破贵族,便想羞辱他们一番。他将土块放在食器里,“进献”给这些“贵族”。重耳和他的那班随从看到之后大怒,想要教训一下这个老家伙。赵衰却急忙制止住重耳,劝导他说:“老农夫向您进献土块,意在祝愿您早日封疆受土,您应当恭敬的揖拜接受啊!”重耳听了他的话之后,看看自己现在落魄样子,怒气顿时消解,喜悦之色渐上眉梢,很正式的地接受了这个“礼物”,并对老农夫致以谢意。休息片刻后,一行人继续赶路。
第117节:新读史记(上卷)(117)
到达齐国后,齐桓公也早已听说过重耳的贤能,因此对他非常尊重,以礼相待,并将宗族女子许配给他做妻子。两年后,桓公死去,齐孝公继位,齐国政局开始动荡,国势衰微,并屡次遭受其他诸侯侮辱。而此时的重耳整天沉湎于安逸、奢侈的生活,上进心大为衰退,丝毫没有离开齐国、另谋发展的意图。赵衰、狐偃等随从贤士认为,这样发展下去,重耳政治集团必定会分崩离析。于是几人便与重耳的齐国妻子合谋,实施了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他们私下整饬好行装,在一次宴会上有意把重耳灌醉,然后极为果断地将重耳抬上马车。重耳喝的昏天暗地,烂醉如泥,被他们秘密、迅速地带离开齐国都城。跑了很远之后,重耳酒也逐渐醒了,在发现了手下的“不忠”行为后勃然大怒,甚至操起身边的戈想要杀人泄愤。赵衰、狐偃等人对他陈说利害,而且不辞而逃已成事实,重耳只好作罢,又跟他们一起重新开始了流亡生活。
重耳后来到达了楚国,楚成王听说他来了之后,就以诸侯礼仪接待他,重耳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愧不敢当,赶紧辞让不就。赵衰却向他进言:“主公,您在外流亡十多年,那些小国个个都轻视您,更况且那些大国呢?现在楚国这个大国如此厚待您,我觉得您不应该辞让,因为这是上天施恩给您啊!”重耳于是欣然接受了楚人的厚遇。此后,楚国派兵护送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也同样优待重耳,将宗室女子许配给他当妻子。一次,秦穆公设宴招待重耳。赵衰在宴会上将《黍苗》一诗谱曲成歌、和唱助兴,歌词大意是:那些刚刚生长起来的黍苗啊,是多么期盼着一场好雨来滋润啊!唱完歌后,赵衰与重耳共同走下台阶,向穆公行大礼,恳切地对他说:“大王,我们对您的依靠,就像百谷的成长要依靠及时雨一样。”明确表达了他们希望通过秦人帮助返回晋国、执掌政权的意愿。秦王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有朝一日假如时机成熟,一定会帮助他们。过了不久,机会果然来了。晋惠公死去,他的儿子怀公子圉继位,这个人能力有限,不得人心。国内民众都很讨厌他,希望重耳能够当上国君。重耳看到机会来了,便在里呼外应的形势下率领随从返回晋国,被迎立为晋文公,终于结束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晋文公执政后,重用那些曾经跟随自己共同患难的人。他在长期流亡过程中发现赵衰这个人才难得,有勇有谋,并对自己忠心耿耿。便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辅政大臣。赵衰掌权后更加体现了他高超谋略。他曾经建议文公拥护周襄王,同时消灭周襄王的弟弟姬带的叛乱势力,使晋国赢得了天下尊重。此后,晋国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先后组建了三支精锐部队,赵衰被任命为中军统帅并兼任上军的卿士。在后来征伐曹、卫两国战争中,赵衰指挥军队连战连捷,立下了赫赫军功。文公为了奖赏他,就把原(今河南洛阳以北地区)这个地方分封给他,任命他为原大夫。赵氏族人徙居到原,赵衰成为辅政重臣,地位更加显赫。
在晋文公重耳的政治生涯中,赵衰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地位举足轻重。重耳之所以能在长期流亡后回国执政并成就霸业,赵衰功不可没。公元前622年,赵衰死去,谥号为成季,他的儿子赵盾代替他辅政。
赵盾弑君
赵盾是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时与翟人妻子生的儿子。重耳历经苦难回国执政后,任命赵衰为辅政大臣。起初,赵衰在晋国早已经有了妻室、子女,等他回国后,晋国妻子一再坚持把翟人妻子接回来共同生活,并希望赵衰把赵盾立为赵氏的宗主,她甘愿让自己的儿子位居赵盾之下。赵衰对她的宽容大度非常感动,就依从了她的想法。
两年后(前621年),晋襄公死去,太子夷皋尚且年幼,不能担当国君重任。当时晋国患难连连,所以当政者们为了稳定政局,想拥立年长的晋国公子当国君。赵盾选择了襄公的弟弟雍,而雍当时在秦国做质子,所以赵盾派使者去接他。太子夷皋的母亲穆赢看到形势不妙,便日夜抱着年幼太子在朝堂上哭泣,边哭边喊:“先君襄公有什么罪过啊?他的儿子又有什么罪过啊?你们这帮狠心的辅政大臣竟然想舍弃先君的亲生儿子,却让一个质子回国继位,你们想怎样安置年幼的太子啊,怎么对得去死去的先君啊?”日后,这个女人越闹越凶,更是干脆闹到赵盾家里去了,天天在赵盾的家里披头散发,又哭又叫,闹得鸡犬不宁,丝毫不顾及自己作为皇后的颜面。赵盾和诸位卿大夫还真让这女人给闹怕了,他们担心太子母舅家与其他政治势力联合起来会对自己的身家性命带来危险,便顺水推舟,拥立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同时,赵盾又亲自挂帅,率领晋军将护送公子雍回国继位的秦军拒于国门之外。此后,晋国的大政渐渐把持在赵盾一人手里。
第118节:新读史记(上卷)(118)
过了十四年后,晋灵公长大成人,但他却是个骄奢、残忍的暴君。赵盾是个知书达理的雅士,精通治国之道,屡次向灵公进谏治国良策,但一直没有被采纳。灵公对赵盾干涉自己言行十分气恼,同时,对赵盾大权独揽也颇为不满,担心他有朝一日会造反作乱,危急自身统治,所以就对他起了杀心。在一次刺杀行动失败后,灵公决定宴请赵盾,预先布置好伏兵,在席间杀死他。灵公的御厨长提弥明偶然得知了这个计划。当初,这个提弥明非常贫贱,一家人差点儿被饿死,幸亏遇见了过路的赵盾,赵盾见他们一家实在可怜,就提供食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在赵盾施舍救济下才保住了性命。此后,两个人再也没有见过面。提弥明后来时来运转,当上了官,但赵盾的恩德他始终铭记在心,希望有机会能够报答他。现在是他报恩的时候了。席间,提弥明借机将灵公的刺杀计划偷偷告诉了赵盾,并立即掩护他逃走,追兵赶来时,奋起跟他们搏斗起来。在他的帮助下,赵盾最终成功脱险。提弥明知道自己在晋国也待不下去了,便逃离了晋国。
赵盾脱险后,踏上了逃亡之路,而在他即将逃出晋国国境前,他的叔伯弟弟——将军赵穿率领手下杀死了晋灵公,并派人接赵盾回去主持国政。赵盾平日里爱民如子,平易近人,身受百姓爱戴,重新掌政也是众望所归,并没有引起国家动荡。但晋国的太史令董狐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