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务员-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说什么呀”,来福扎煞着一双沾满水的手转过身来,笑着道:“要不说大官人酒品好,醉了不乱动不乱说的,就那么几句还都是好话”。
“什么话?”。
“你肯定能当上礼部侍郎,肯定能!大官人说的就是这个”,说道这里,来福嘿嘿一笑,“大官人这话让贺博士听的且是高兴,脸上的笑都没停过”。
“我真说这个了?”。
“说了,小人听的清清楚楚的”。
开元年间,贺知章出任礼部侍郎,执掌大唐文秤达数年之久,他说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吉利话,而是史实,实实在在的史实。长吐出一口气,微微闭上眼睛的唐成在庆幸之余,更多的生出戒惧之心来。
酒能乱性!而一旦乱性之后事态就不受自己控制了,对于身藏着天下第一号大秘密的唐成来说,这种状况不仅不爽,而且更隐含着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风险。
“来福,记着,以后再遇着这样的事儿,你需提醒着我饮酒不可过量”,闻言,来福诧然扭过头来,见唐成脸色郑重,遂也没再说什么的点了点头。
“嗯,此事需牢记了”,复又交代了一句后,唐成从榻上下来梳洗。
边服侍着唐成梳洗,想起昨日贺知章交代之事的来福遂将那番话仔仔细细的重复了一遍。
唐成边用滚热毛巾敷着有些干涩的脸,边静静听着来福的转述。
老贺与张春江只能帮着扬名,要录取还需镇国太平公主点头。老贺所说的这种情形倒是不让他意外,士林华选哪!毕竟进士科的取中名额太过矜贵,额度既少,来京应考的人又实在太多,今年的加上往年的,到明春二月的科举日时,算算能在长安扬起名声的人,怎么着也得比那一二十个录取名额多。在这种情况下,就该是权势介入以决定着极度稀缺资源的归属了。
能想明白并理解是一回事,但操作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镇国太平公主,对于此时的唐成而言,他的位份距离这个传奇公主实在是太远了,远到想见上一面都难,更别说其他的了。
后世里要想见个高官已是难上加难,更别说这还是在看重尊卑等级的唐朝,若是就这样冒冒然而去的话极有可能连大门都进不了。
“开门见山的直接请见是肯定不行了”,用滚烫的毛巾敷脸最能收缩皮肤、提振精神。放下毛巾时唐成已是神采奕奕,“不可直中取,便于曲中求,来福,备饭!”。
吃完早饭后,唐成于行囊中取出张亮当日所给的玉牌袖了后,便直出客栈而去。
安国相王府实在是太好找了,问个人都能知道。看着眼前红墙碧瓦的气派和大开的红门两侧那八个身穿锁子甲的校尉,来福嘴里有些发紧,“大官人,名刺……”。
“不用了”,唐成笑着摆摆手,径直往门房走去。
不愧是王府气派,单是这门房就比唐成在金州宅子的正厅还要大的多,里边的布设不提,最震人的还是那身穿着宫人服的太监门子。
“尔是何人?此来所为何事?”,见唐成进来,门房里的太监门子用公鸭嗓撇着个陕西腔儿懒洋洋问道。
这还是唐成第一次见到活生生的太监,“果然是不男不女的”,仔细将太监打量了一遍后,唐成笑着道:“山南东道观察使衙门掌书记唐成请见郡王三殿下”。
不等那眉头一皱的太监再说什么,唐成反手一伸,袖中的玉牌已呈现在那太监面前。
“天生我材必有用”,太监翻过来看到玉牌背面的“李隆基”三字儿后,刚刚皱起的眉头顿时转化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谄笑,“原来是三殿下的尊客”。
“你是新来的吧,三殿下的尊客还要登录什么,蠢措大!”,那太监先将一个捧着册子过来的小厮呵斥了一顿后,起身之间又挥手将另一个凑上前来准备带路的小厮给挥退了,“咱家自己来,你们好生守好门房”。
“看来那张亮没说大话,这面玉牌还着实是珍贵的很”,手上收回玉牌的同时,唐成向跟着他进来的来福丢了个眼色。
点头之间,来福在袖子里掏摸起来,一贯的,这可是个宫人,实在是拿不出手啊!两贯的也不成……十贯的又实在太多,直让来福肉疼。最终从那一叠飞票中翻检出一张五贯票面时,来福总算满意了,接着上前一步的机会悄悄塞到了唐成手里。
来福自在门房候着,唐成则由那太监亲领着往千门万户的王府内走去。
收到唐成递过来的五贯门子钱,那名唤福海的太监脸上露出个似笑非笑的神色,左穿右绕了好一会儿后,他已带着唐成到了一个由众多偏院儿组成的跨院儿前。
这跨院儿前也有门子守着,再次将那面玉牌递过去之后,不一会儿的功夫,唐成的老相识张亮从里边笑着走了出来。
“阿成,怎么到的这么晚?”,张亮也自怀中掏出一张飞票打发了那太监之后,转过头来笑着拱手道:“算算时候,你到的可真不算早”。
“只要不晚就成”,唐成笑着回了一礼后,扭头示意了那个刚走的太监一眼,“张兄,你适才打发了他多少?”。
“二十贯,怎么了?”,闻言,张亮有些不解。
至此,唐成终于明白福海刚才古怪神情的由来了,边往里走边笑着道:“难怪人言侯门深似海,深不深就不说它,一个门子钱就要二十贯,这人要是穷了还真进不起”。
“这也就是他!毕竟是宫里分派出来的,花些小钱省大麻烦,阿成,你进来的时候没有登录姓名吧”,见唐成点头,张亮一笑道:“这就是二十贯钱的好处”。
“登了也就登了,这有什么?”。
闻言,张亮笑着摇摇头低声道:“阿成此言差矣。各家王府访客的登录册子是要按月上呈宗人寺的。便不为这个,三殿下在这府里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封地又是在临淄,这才刚刚回京不久便有大量访客,终究还是遭人忌讳”。
“回京!大量访客!”,张亮虽然说的隐晦,但唐成已然明白其意,笑着点点头后也就没再问。
到了跨院最后面一个小偏院儿的正房门前后,张亮放慢脚步低声向唐成嘱咐了一句:“里边正在会议,进去后随我坐着,但听就是”。
唐成点点头后,跟着推开门户的张亮走了进去。
这间不小的正房里坐着的不下十人之多,年轻年老的都有,其中有两个虽然穿着便装的常服,但从他们的坐姿及身上透出的味道来看绝是吃军饭的武人。
扫过屋中众人,唐成的眼神最终被坐榻上趺坐的那个青年男子给牢牢吸引住了。
“李隆基”,几乎是在看到他的同时,唐成脑海里就已蹦出这个名字来。
约略等于后世一米八的身高,使得本就坐的高的李隆基身形益显雄伟,屋中其他人俱都在他的俯视之下。他的五官相貌倒颇与唐成相似,并无时下贵盛子弟的清秀,更多呈现出的是其陇西先祖的分明轮廓。楠木窗户开处,一抹阳光透窗而过映照在半边脸庞上,在光与影的反差中,轮廓分明的李隆基益发彰显出勃勃的英气。
而最让唐成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隆基的那双眼睛,后世里有一句俗烂的话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前的李隆基就是这句俗烂话的最好显证,他的双眼之中黑色的瞳仁部分远比常人要多,这就使得他那本就极有神采的眼神愈发的明亮,很亮很亮。
这样的身形,这样的坐姿,这样的五官轮廓在这样的一双眼睛统领下,看着李隆基的唐成轻轻吐了一口气,以前只是看过历史书中的描述,而今真真实实见到了本人,但庆幸的是,眼前正处于雄心壮志青年时代的李隆基,至少是在外型上终究没让他失望。一个在前半生励精图治,手创出开元极盛之世的英主就该是这个样子。
正在唐成注目着李隆基时,李三郎也扭过头来。
对视之间,李隆基明显有一个愣神的动作,但仅仅是片刻之后他便已恢复常态的微微一笑,满脸英气的他这一笑起来,当真是如沐春风。
屋中其他人扭头看了两人一眼后,便又转回过去继续会议说话,张亮将唐成引到屋后一处胡凳上安顿好,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后便又悄步到了李隆基身边,附耳低语了两句。
李隆基笑着点了点头,眼神儿再次瞥过唐成时,分明又有了些不同,不过他什么都没说。
张亮回来后,在唐成身边坐下,手指了指屋中正在侃侃而言的那人后低声道:“阿成,这是三公子的心腹刘幽求,好生听听吧”。
这刘幽求说着的正是韦皇后之事,“殿下,韦后先是在去年擢迁一蕃族女将贺娄武为将军职;随即又命宫女假传谣言,言其衣箱开处有五色云托凤凰而起,以造祥瑞;而今更执意要出任明春二月南郊祭天大典中的亚献一职。其用心所在,实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原也没什么新鲜,皇后娘娘如今所使的招数不过是重拾先皇后牙慧罢了”,接话的是房中另外一人,引起唐成注意的是这人的五官相貌与张亮有八分相似。正在唐成打量他时,这人接续道:“该学的该走的步子韦皇后都已走到了,如今的问题就在于韦后她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这是家兄”,张亮低声给唐成绍介的同时,便听那刘幽求斩钉截铁般的语气道:“图穷而匕见,韦后发难之日绝拖不过明年”。
…………
PS:刚刚恢复,今天字数有些少,明天尽量多更新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185章 不可直中取,便于曲中求()
早在武三思被前废太子屠戮之前,韦后便已开始了布置。而在去年李重俊发动的那次宫变之后,尽收武氏势力并大规模重用韦族把持朝政的韦后动作越发的加快,因是如此,房内众人早知韦后有心要走其婆婆则天武皇的旧路,然而知道归知道,但当刘幽求斩钉截铁的说到韦后发动之期不会超过明年时,除了唐成之外,房内众人还是忍不住心中悚然一惊。
这眼瞅着今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数岁以来紫薇晦暗,国运不彰,国乱起而妖孽生啊”,李隆基这句沉重的叹息开了个头儿,引得因刘幽求那句话而沉寂下来的正屋内叹声一片。李唐这些年的确是太不顺了,就不说先皇后改周代唐,大肆杀戮皇家宗室之事。单说昔日张柬之等“五王”趁82岁高龄的武则天病重时发动宫变重定乾坤才几年,皇家便又出了一个同样野心勃勃的韦皇后。
去年废太子李重俊宫变的震荡波还未完全散尽,眼瞅着就又有一场新的宫变已在酝酿之中,韦后的这次宫变若成,还未从前朝杀戮中恢复元气的李唐宗室必将面临新的灭顶之灾。情势如此,在当今皇帝已尽被韦后掌握,朝政尽为武、韦二党控制的情况下,若想再定乾坤避免宗室悲剧重演,应对宫变的唯一方法只能是另一场血淋淋的宫变。
张柬之宫变、李重俊宫变、山雨欲来的韦后宫变,再到此后针对这次宫变的宫变……宫变,还是宫变,长安城龙首原上金碧辉煌的大明宫已经全然笼罩在一片血雾之中,难倒大唐真就到了唯有通过流血才能完成政权更迭的地步?高祖、太宗一手缔造起的这个王朝还能经受几次宫变的冲击……
“然则,国乱见忠臣,板荡识人心”,正是在这一片低沉的叹息声中,坐榻上李隆基转换话音的朗笑声传来,“天生我材必有用,生于斯时斯世,我辈正当其时”。
这话也普通,但在气氛一片低迷的房中由英气勃勃的李隆基昂扬说出时,却莫名有了一股鼓动人心的力量。
这种感觉说不清楚,但的确是有些人天生就能调动别人情绪的,譬如眼前的李隆基。
随后的会议又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方才结束,在这段时间里,众人会议出的最大成果就是让李隆基不再返回封地临淄,而是留在长安应变。但具体到该如何应变,怎样应变时,这次会议的成果实在是太过寥寥。
也就是在这旁听众人会议的过程中,唐成实实在在了解了李隆基的窘境。说起来,这位临淄郡王三殿下除了豪情壮志的决心充裕些以外,应变所必须的实力几乎是一无所有。
现在的他内无大臣投靠,聚集在身边的刘幽求等人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官儿;外无军队可做仗持,今天虽然来了几个武将,却不过都是万骑军中的中等武官而已;至于宫变所必须的宫中太监内应,更是连个人影儿都看不见。
虽然是出身安国相王府,但李隆基既不是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