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大秦-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李显这一招算是错有错招了,这一帮子大头兵们,他们因着曾经都在骁骑营里呆过,所谓铁兄弟,无非就是一起抗过枪,一起坐飘过娼,他们那关系是好得不得了,如今他们被下放到这各郡县里来,他们再也不会像曾经那些官老爷一样,喊一声让邻县的人出兵帮忙,那都是推三阻四身怕惹上什么麻烦上身。
这一帮子大头兵们,他们只要喊上一个话,呼拉拉的保证就是全到一个不少。
以至于,打黑鹰寨这般一个土匪窝点,那几乎是出动了安州,雍州两州之地近三万人的青壮大头兵。
这结果,可想而知,原本在这地界儿混得风生水起,老大的一个土匪窝点,囫囵吞的就被这帮子大头兵们给全吞了,是连丁点水花也没冒出来。
黑鹰寨啊那是,这大秦国的天下间,能有几个如黑鹰寨那般大规模的一个土匪山寨的?
所以,在黑鹰寨被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之后,这天下间大大小小的土匪窝点,那些经不起风浪的,那是早就散伙了,而能坚持挺住的,又挨不住这些骁骑营将士们的东征西讨。
所以,不出二三个月,这大秦国境内,那是一片安宁太平的景像。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啊。
skbshge
第九十三回 年宴三敬()
灯火通明的王城内,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而台下,更是一片欢声笑语。
主席上,李显,李晃,李邈,以及李丰家的长子李傲,次子李兴,三子李平,长孙李瑞等十数员李家子嗣坐于一桌。
而仅次于主桌的下面,则就是以孔慎这位如今已经升任为工部尚书,也是这场地中唯一一位正三品大员坐于次席的主位,边上王平,马起,项延,柳尚,萧谨,梁宽,方悦,叶步十数员大将相陪于左右。
再下面,则是朝中那些还留了下来,没有在前段时间一起请辞的一些小官员外加上一些最近李显新招入的人才,七七八八的凑了个十来桌。
今日,是年宴,天公亦是做美,今夜虽无明月高悬,然而,因着前些日刚下过大雪,四处白茫茫一片间,在这灯火通明的夜色下,相互映衬间,更显得一片清明。
就着这院内,那开得正艳的梅花,梅香四飘之际,李显就在这王城的御花园内,就着这良辰美景,而摆下这御宴,宴请这满朝臣公。
“恭祝大王鲸吞大宛,立百年之先河,建如此盖世奇功。”边上,由孔慎这位当朝唯一一位正三品的大员,起身来,功祝于李显。
其实按往年里说,这所谓的年会,其实也就是个吃吃喝喝,然后就是互相吹捧抬高对方的饭局而已。
然而,今年,因为李显在这里,所以,这年会,又变得很不一般。
轻压了压手,示意着孔慎坐了下来。
此刻,确正见得李显,自主位上,慢慢的站了起来,单手提过一若大的酒瓮,又让边上侍者换上一若大的海碗,哗哗的狠狠满上一整碗酒,高举过顶,李显肃然道:“今夜年夜,这第一碗酒,当敬我大秦李丰,杨允,袁焕,伍瑜,梁镇五位老大人,五位老大人,在我大秦最危难之时,是他们毛遂自荐,为我大秦之安危而奔赴四处,如今,五位老大人,为国事而尽忠,大秦国因有如此忠诚义士而使我大秦得以留存,此我大秦之幸,亦是孤之幸也,今夜这第一碗酒,孤当代大秦子民,敬之。”
一仰头,整碗浓烈的烈酒,就这般被李显满满地喝了下去。
“谢大王。”
“谢大王。”
身后,诸家老大人的后人此刻,早已是泪流满面而哭拜于地。
“酒来。。。”随手扔去手上的海碗,李显霍然大吼出声。
身后一直随侍于李显左右的小监,早已是又递上一整海碗烈酒为。
“这第二碗酒,当敬吾大秦之良臣,工部侍郎孔慎。”显然,对于李显的突然把这第二碗酒敬到他头上,孔慎亦是颇有些惊慌失措的感觉。
孔慎,雍州人,他孔家,虽然不是什么大家族,但是在这雍州地界之内,亦算是多少有些名气的。当年,他被家族之人,推举出来,任了那工部从事之职,就等着那这大秦朝里历代的官员那样,慢慢的熬时间,只等到他任官时间一到,然后再稍微与上司送上一些大礼,他自然就能慢慢的升官往上爬。
可是,孔慎没有。年仅二十二岁的孔慎,他并没有如那些世家公子那样,整日里悠哉游哉的在朝中混着日子,等待着时间的过去。
他是一位诚肯的人,是一位真正心里装着百姓的人。
他虽然只在工部里任着个小小的主事之职,可是,他确仍然不忘自己的身份,而在努力的做着一切本份的工作。
接下来,机会,就降临在孔慎身上,以同样想做实事的李显,第一眼,就看中了孔慎这位年轻的官员。
而就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孔慎,这位原本丰神郎俊的年仅二十余岁的公子哥儿,如今,因着在外头整日的风吹雨露,四处漂泊不定,而变得是又黑又瘦,咋一眼看过去,你都不敢认出,眼前这位就如一常年在乡下劳作的老农般的人物,竟然会是这大秦国的工部尚书。
二十余岁,如孔慎这般一位手握大权的人物,试问这天下间,又有几人,能如孔慎这般?
如此一位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好官,全大秦国,又能找到几个?全天下间又能找出几个?
而幸运的是,如今,在他大秦国,就有如此一位好官,李显这酒,当敬。
“孔卿为民之志,天地可鉴;孔卿为民之心,日月同昭;孔卿为民之功,利在千秋,有此良臣,孤,大秦的武穆王,这一杯酒,为我整个大秦国的子民们千秋万代之福,当敬之。”
仰首,整碗烈酒,鲸吞而下。
“大王爱民之心,孔慎惭愧。”孔慎一撩下摆而拜倒于地,却早已是失声痛哭不已。
他在为这大秦国的百姓们庆幸,庆幸于这大秦国的百姓们,遇上了如此一位好帝王,而孔慎更是在为自己庆幸,庆幸于自己能遇上如此一位明君。
曾经,大秦国出了多少位忠臣,良臣?又有多少位直臣,谏臣?这着这个大秦国,为着这个天下苍生,而愿意抛头颅,洒尽一腔热血。
可是,又有多少国君,会是多看过他们一眼?深居于王城大殿之内,知民疾苦者又有几何?
而如今,这位武穆王,却是在一力的,不遗余力的在支持着孔慎的事情,在支持着孔慎的梦想。
为有如此明君哭泣,天地日月可昭其心也。
“这第三碗酒,当敬我骁骑营的将士们,是你们,不畏生死,为了大秦的安宁,为了大秦不在受那塞外之苦,而选择随孤深入那塞外千万里,你们的盖世奇功,孤王记得,这大秦的百姓们记得,这天下的万民们,亦同样记得。”
“骁骑营的将士们,端起你们身前的酒碗,让我们满饮此碗,以敬那些永眠于塞外的兄弟,愿他们能安息,也让我们这些还活着人的,活得更精彩。”
“愿为大王披荆斩棘,至死不渝。”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
55555,,,小血终于是回来了,努力发章节上来,加更,补上
skbshge
第一回 三年()
武穆三年春,正月二十七,正处在北国之地的大秦国,虽然还是有些寒冷,但是因着已经是走向了季末,此时比起腊月那天气,自然是要好上许多。
大秦国在李显的努力之下,匆匆地走过了三年,虽然谈不上什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三年,但是,这三年来大秦国的发展,那绝对是目共睹的。
经过三年的发展,大秦国的国力,早已是今非昔比,虽然,在官体建制上,因为这些士大夫阶层们的强力抗争,大秦国的统制阶层,仍然是处在官员极度空缺的层面上,可是,经过这近三年的时间,原本外放到各州郡县上的原诸骁骑营将校们,此刻,亦多少是能谈得上一些政治,理得上一些民生了。
如今的大秦国,原本的梁家,因着梁镇的死去,加上梁宽的被李显外调至金州镇守去了,再也不如以前那般,权势滔天,而在军权上,虽然里面仍然是有着许多曾经梁家的镝系在里面,可是,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家,在军队中的威望,将会慢慢的变少,而李显,将会更彻底的掌握住整个大秦国的军队。
如今,整个大秦国内的军队,马步军八十万,分守大秦六州,八十万大军,光骑兵就超过二十万左右,而这八十万大军,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没粮,没盔甲,没武器,没饷银。
因着董,舒二家,加上新起的麻家的支持,整个大秦国的八十万大军,那是被李显养得是膘肥马壮的。
每月饷银足额发放,每月武器,盔甲,战马,全部都有得更新,后勤上来了,军队的精神面邈自然会是大为改变的。
如今,这八十万虎狼之师,除了咸阳城李显安排的二十万大军外,其它六十万人马,全被李显分散到大秦国各州去,就让那六个州刺史,按着骁骑营的训练方法,在疯狂的操练着,以备来年之需。
军队上一片欣欣向荣之色,而在民政之上,虽然因为缺少了一系列的官员体制,可是因为有着军管这个大利器的存在,这天下间,自然是太平无事的。
再说了,大秦国手工业,商业上的井喷式的发展壮大,现如今,整个大秦国那就是这整个天下的产业发源地,人流如织,天下百姓们是忙着去挣钱都来不及,哪还会有其它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能发生。
特别是因着李显实行的军管制后,这些被李显下放到全国各地上的骁勇营将士们,一上任,就是四处在严厉地打击土匪,强盗,无赖这些个不稳定群体。
三年时间来,就算原本是个巨无霸样的强人,若不想死的,如今也是乖乖的从良去了。
如此一说来,虽然不排除偶有的小小犯罪,但是大体上来说,整个大秦还算是处在一片平静之中的。
而在这三年时间内,最让李显可喜的事情就是,孔慎的引大秦国四水入民的超大水利工程,以及全大秦国的驰道修建工程,如今,已经是全部走近了尾声。
只要再过个三五个月,这两个全国性的大工程,将会圆满的结束,虽然,这其中,投入的钱财,已经不计其数,可是,这成效,确是显著的。
以前,从凉州之地,发一份战报至咸阳城来,一人双马不计一切外因的疯狂赶路,那至少亦是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时间,而若是碰上连绵大雨,或者是雪天的话,这其中的时间,那就更无法计算了。
而如今,因着这驰道上的畅通,从凉州之地至这咸阳城,若是换马不换人的话,估计大半个月时间就能到咸阳城来了。
战时,时间就是一切,能提前近一个月时间,这驰道的作用,可想而知。
大秦国,正因为李显的一系列举措,而在发生着翻天腹地的变化,而如今,摆在李显手上的头等大事,确正是历时三年的蒙学考试。
蒙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音律启蒙》五本书,总体上来说,这五本书,除了那《音律启蒙》外,其它四本的作用,也仅仅只是一个让人识字的阶段而已,除了一些道德示意之外,其它完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所谓的蒙学考试,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存在于里面,毕竟,这就如同是一群幼稚圆的孩子们升学考试一样,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引起什么关注的。
只是,因着如今这蒙学,乃是这大秦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办,第一次参加考试。
当初,李显顶着钱财上和士大夫们所给予的双重压力,千方百计的整出了这么个蒙学来,如今,熬过了这艰苦的三年,李显自然是想着要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的。
在考试的试题上,李显就简单从这五本书上截取一些出来,以填句的形式,答出所有的题目,答出优者,就为录取。
当然,其中不乏会有一些天才儿童的存在,李显有鉴于此,确是特意的在考卷后,分发一题,就名“道德”。
因为,如《三字经》《弟子规》这类的书,里面虽然用的都是些让人识字的基础东西,可是,里面所包涵的一些道德层面的教育,却仍然是发人深省的。
所以,李显给出的自由发挥的一个命题,就是道德,一个从这些书中而得出来的论道德。
若有天才子弟,而靠着这几本书,再结合日常生活而把这个“道德”的命题真给论了出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