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373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73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集的炮弹砸在不算宽阔的山丘间谷地,顿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哥萨克骑兵无处躲藏,很快遭到了巨大的杀伤。开始列队前进的俄军四个步兵团已经进入了攻城炮的射击范围之内,却没有遭遇任何炮击。

    哥萨克骑兵以自己的伤亡,吸引了唐军的攻城炮,让俄军步兵在三里至五里的这段距离内,没有遭遇到任何打击。这样的安全只是暂时的,当俄军步兵进入到三里之内,各团属炮兵连开始发威了,2公斤行营炮虽然比之6公斤攻城炮的威力要小许多,但胜在火炮数量多射速快,俄军步兵缓慢的移动速度根本无法避开这样的密集射击。

    “全体冲锋,乌拉。”见到唐军炮火太过密集,前线俄军指挥官只好放弃了整齐的队形,命令发起全面冲锋,企图以速度避开对方的炮火射界。俄军士兵们毫无畏惧的高喊着乌拉,向着唐军的防线冲去。

    第一排铁丝网已经被摧毁了近半,俄军士兵轻松的冲了过去,但是第二排铁丝网只破损了两处,如果所有人都从这两处冲锋,就会变成唐军屠杀的目标,不过他们携带的大量斧子派上了用场。尽管需要砍上三四次才能切断一截铁丝,但作为临时举措,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效果了。

    俄军步兵毫不畏惧的前赴后继,用斧子拼命砍着铁丝网,也有人砍着木桩。唐军士兵在有条不紊的射击,用密集的弹雨阻止俄军的进攻,很快第二道铁丝网已经毁伤殆尽,俄军步兵冲向了最后一道。

    突前的两个俄军步兵团已经死伤过半,但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价值,当后面跟进的两个俄军步兵团以减员十分之一的代价冲过唐军炮火封锁的时候,第三道铁丝网上终于开出了几个破口。一些心急的俄军士兵,企图通过几个破口冲过去消灭唐军,然而这些通道太过窄小,人流量少很容易遭到火枪攒射,结果俄军的冲锋只是徒增尸体罢了。

    从破口处的冲锋吸引了唐军火力,让其他俄军得以加快了破坏铁丝网的进度,对着第三道铁丝网逐渐失去作用俄军也终于有了近身作战的可能。这个时候突前的两个团只剩下不足四千人了,但后面两个团已经补充了上来,足以对唐军形成人数优势。

    整队与对方玩平常的“轮流枪毙”战法已经不可能了,何况在近距离中规中矩的立正射击也不是俄军的习惯,他们更愿意用刺刀解决问题,用乌拉冲锋的豪迈气势压垮对方。

    接近一万七千俄军高喊着乌拉,向着唐军的阵线冲了过来。唐军仍然在射击,但是双方的距离在迅速拉近,后排的步兵已经不再装弹,而是将卡榫式刺刀安装在步枪上,准备近身肉搏战。

    当三排士兵全部射击完毕,转到后面安装刺刀的时候,一排拿着奇怪步枪的士兵站到了第一排,这些人就是已经换装后的刀盾兵。在全军换装高射速的燧发枪之后,刀盾兵就完全不需要了,开始的时候军方试着给他们换上燧发枪,也编入到火枪部队的行列中。

    然而原本三排火枪手一排刀盾兵的编制,换成四排火枪手之后并未发挥更大的威力。因为根据军方试验测算,三排燧发枪兵已经能够很好的衔接并形成不间断的火力网,再增加一排只会增加调度的难度,对战斗力的提升有限。

    很长一段时间内,刀盾兵如何安排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有人甚至提出改变编制,将原本的刀盾兵剔出部队,重新再组建新的军队。不过如今袁崇焕帮助这些人找到了新的作战用途,肉搏战的火力压制部队。

    这个想法源自袁崇焕在扶灵回宁波的时候,发现的一种新式火枪。这种火枪是朱聿键从法国回来之后,向军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也就是路易十三用来打鸭子用的那柄喇叭口火枪。

    在研究过原理之后,军事研究所就将这种火枪研制了出来,定名为霰弹枪。他们将枪口继续扩大,将枪管璧做得更薄以降低重量,并在枪管外加上了很长的护木。

    因为枪口足够大,霰弹喷射的范围有了很大提高,但射程也降低到只有二十米左右。这样的武器就是在肉搏战之前,首先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或者在城市巷战中使用的,如今原本的刀盾兵就成为了这样一支部队。

    当拿着霰弹火枪的士兵们站成一排,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俄军时,对方还不知道他们将要面临怎样的处境。在他们看来火枪的射击命中率低,只要人品好即使向着对方的枪口冲锋,也有很大的几率活下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对方的瞄准。

    这一次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对着那些枪口大得出奇的武器喷射出火焰,无数细碎的弹丸射向俄军士兵,冲在最前面的几排人几乎同时倒地,密集的弹雨直接将他们打成了筛子。

    所有人都震惊了,这其中有俄军士兵,也有唐军的普通士兵,除了那些武器的使用者之外,普通唐军士兵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武器近战中的恐怖威力。仅仅这么一次射击,俄军的冲锋势头猛然停滞,士气也遭到了很大打击,不过这些肉搏部队的唐军也不是只会放枪的。

    因为枪口夸张的喇叭形,无法安装卡榫式刺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近战。

第七百九十七章手榴弹() 
射击结束的肉搏部队已经没有第二次上弹再射的机会了,他们也根本没有想过第二次射击,只见这些人纷纷掉转了枪口,露出枪托上狰狞的矛尖,原来这种霰弹火枪的近战兵器安装在枪托上。

    霰弹火枪的长度比普通火枪要短一些,但他们枪托上的矛尖却一点也不短,而且因为这个部分是为了前部巨大枪口的配重,所以除了枪托后部有矛尖,其下弯的枪托底部也有沉重的包铁,同时足够长的枪管护木又隔绝了热量,让发射后有些烫的枪管不会与手部直接接触。可以说这件武器在近战中有比刺刀更多的用法,它可以被当做长矛突刺,也能作为战锤砸击,是绝对的近战利器。

    当俄军士兵还在发愣的时候,这些肉搏战部队已经全部掉转了枪口,端着倒置的霰弹火枪冲了上去,很快与俄军扭打在一起。喊着冲锋口号的普通唐军火枪兵,也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冲了上去,双方很快进入了短兵相接状态。

    俄军已经被层层火力削弱,加上长途奔跑的劳累,他们的体力逐渐暴露出问题。反观唐军始终在阻击,没有经过剧烈的运动,体力还非常充沛,更何况唐军刺刀战术是经过国内多个武术名家研究修改的,拼枪术可谓天下无敌。俄军虽然人高马大,但毕竟是野路子出身,遇到经过系统训练,有专门枪术和队形的唐军士兵,反而被打得束手束脚。

    “加强骑兵突击的力度,冲过对方的炮火防线,从后面夹击这些敌人。”伊里奇侯爵看到了可趁之机,如果在步兵混战的时候,突然从后方出现敌方骑兵,防线多半是要溃败的。

    很快又有两个万人队奉命出击,前往支援正在以惨重代价突破的两个万人队。到处都是山丘的地面上,火炮不可能封锁每一个位置,即使热气球能够随时传递消息也有滞后性,更何况热气球需要热气才能升空,一旦煤炭用完,就必须降落补充,由另外的热气球升空接替,消息传递就会出现断档期。

    很快从多路突破的四个哥萨克万人队,在损失了两千多人之后,终于冲了过来,他们立刻转向打算绕过几座丘陵,从第十九师的侧后发起进攻。这个时候,嘹亮的军号声突然响了起来,负责掩护侧翼的两个骑兵师出动了,何剑与巴特分别率领着自己的部队,主动迎上了哥萨克骑兵,双方在丘陵之间展开了大战。

    骑兵的混战阻止住了哥萨克人偷袭,但对正面上再次出动的俄军四个步兵团,却没有多少办法。第三军团新投入了四个步兵团,他们冒着唐军炮火的轰击,快速向着阵地冲来,如果他们能够投入到肉搏战之中,第十九师剩下的只能是溃败。

    唐军炮兵在拼命的轰击,但是这个时代的炮弹都是实心弹,落地后并不会爆炸,对步兵的杀伤能力有限。这样的火炮在攻城战中非常有用,野战的作用就要消减很多了。袁崇焕就站在指挥所里,冷静的看着对方越来越疯狂的冲锋,同时心中盘算着此战的把握,突然一名参谋放下了望远镜说道:“军长,俄军正在两翼包抄我们。”

    唐军在附近多个高地都设置了观察哨,只要发现敌情就会以旗语联络,这让指挥部战场情况的了解范围大大扩充了,刚才的参谋就是用望远镜看到了这样的旗语。

    “俄军正在两翼包抄?”刘体纯皱起了眉头:“看来情况很不利啊,我们应该立刻派兵进行阻击。”

    “没关系,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再等一等,我们还不着急。”袁崇焕微笑着再次举起了望远镜。

    唐军哨兵发现的的确是俄军,而且是高达二十万人的包抄队伍。伊里奇侯爵仗着己方人数众多的优势,向左右两翼各派出了一个军团,按照他的估计对面唐军的数量不会超过己方的一半,所以他打算将其全歼。

    如果真能打出这样的战绩,伊里奇侯爵肯定会在国内名声大噪,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会大大提升,甚至超越其他的大贵族。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好好的谋划一番。如今两个步兵军团被派了出去,他们将完成最终的合围任务,剩余的两万哥萨克骑兵将作为弥补漏洞的机动部队,随时投入到阻止对方突围的作战中,而在正面战场上,他必须取得突破。

    尽管如今的第三军团已经损失惨重,但还有四个团并未动用,而第一批撤下来的四个团也还有不少人可用,而伊里奇侯爵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手中装备最精良,拥有火炮也最多的近卫军团,这可是俄罗斯最强的一支力量。

    伊里奇侯爵认为自己手中的兵力还足够强大,完全能够突破对方的防线,并彻底打乱对方的指挥。到了那个时候,对方会因为没有集中指挥而混乱,他要做的就是分割包围全部歼灭。

    伊里奇侯爵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这是只有在他有了胜利把握之后,才会露出的表情,然而很快这种表情就凝固在了脸上。

    吴程华所率领的第十九师表现的异常顽强,然而对方的数量优势却很难压倒,唐军正在步步后退,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下级军官忽然想到了刚刚配发到步兵的手雷。尽管手雷在军中被冠以投掷距离近,甚至让投掷者也会受伤的名声,始终只在骑兵部队中配发,但这次配发的手雷比原来的老式手雷轻便了许多,而且多了一个便于握持的短木柄,所以被改作了手榴弹的名字。

    本来步兵打算在俄军近身之前,就是用这种新式手榴弹的,但是肉搏部队的霰弹火枪发射给了大家以很大的震撼,等到他们打算用手榴弹的时候,肉搏部队已经首先冲了上去,他们还没来得及试用,不知道这种手榴弹能扔多远,害怕误伤到自己人始终没敢用。现在双方大体上沿着几座丘陵上下在肉搏,后续的俄军被堵在后面不得前进,正好是使用手榴弹的时候。

第七百九十八章两翼进攻() 
虽然俄军人数更多,但双方能够接触的正面就那么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俄军都在后面无法与唐军接触,这个位置已经超过了火炮的攻击距离。更何况就算在火炮射程之内,唐军炮兵也不敢打了,以免误伤自己人。在这样的近距离接触中,手榴弹这样的近程面杀伤武器就有了用武之地。

    那名灵机一动的军官立刻高喊道:“后排的人,用手榴弹炸,炸死那些俄国佬。”听到他的命令,后面挤不上去的士兵们听到这句话,立刻有人拿出了小巧的手榴弹,用火柴点着引信扔了出去。

    轰轰的爆炸声传来,俄军后队顿时一片混乱,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对方还有近程的爆炸武器,后方的人站得太过密集,结果是成片死伤。唐军步兵们也有些发愣,尽管他们曾经训练过这种武器的使用方式,不过当时是用手雷训练的,沉重的手雷即使军中最好的大力士,也只能勉强扔到不足三十米的地方。

    这种新配发的手榴弹大家拿到手里就感到轻便,却没想到能投得这么远,那些原本成绩好的甚至投出了五十米的距离。实际上他们刚刚拿到的手榴弹,固然有轻便的原因,还因为有个木柄,投掷时产生了杠杆作用,这才能投掷的如此之远。

    更让所有人吃惊的,则是这种手榴弹的爆炸威力,一枚枚看似瘦削的手榴弹落入俄军部队中,所产生的爆炸威力竟然比原来沉重的手雷还要大一些。而破片所产生的爆炸威力,更是笼罩了十米左右的范围。原来这些手榴弹里使用的,就是已经定型生产的黄色炸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