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268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68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了全线反攻。两个步兵师的骑兵连也加入到骑兵师的队列中,赵率教带着疲惫的骑兵们再次杀了出去,驱散着周围的哥萨克骑兵。

    等到柯楚别依公爵兜了个圈子跑回来,再想整队进攻的时候,一切已经太迟了。随着唐军步骑兵的协调作战,哥萨克人被彻底搅乱了,到处都是逃散的骑兵,到处都在砍杀和射击,让所有哥萨克人都成了没头的苍蝇四处乱撞。混战中有超过万名哥萨克骑兵被杀,而那些伤兵也只能等待着同样的命运。

    见到事不可为,柯楚别依公爵只好率领着部分人,从早已搭好的浮桥上渡过叶塞尼河,企图利用这条河的阻挡,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哥萨克骑兵依然有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只要重新整队还有再次杀回去的可能。

    然而当柯楚别依公爵在叶塞尼河西岸开始收拢部队的时候,却发现一支大军从背后杀了上来。开始柯楚别依公爵还以为这是国内派来的援军,等到近了他才发现,对方竟然是唐军。

    原来在发现图鲁汉斯克城非常空虚之后,袁崇焕就察觉到了其中的战机,利用十来天的时间,他派出骑兵装扮成哥萨克援军四处出击,将位于叶塞尼河西岸的曼加泽亚、纳利姆和托木斯克尽数攻克。

    在留下部分守军之后,他率领着大军夜袭叶塞尼斯克城,并一举占领了这个防备松懈的重要据点。依靠着骑兵的机动性,袁崇焕在短期内横扫了沙俄在鄂毕河以东的全部据点,在这里牢牢站住了脚。

    柯楚别依公爵发现有大队唐军从背后杀来,将他着实吓了一跳,他知道整军再战已经不现实,只好率领部分骑兵向西撤退。他本打算前往托木斯克休整,结果发现那里已经易手了,一路行来,竟然所有的沙俄据点都已经被攻占。这样的情况吓得他不敢停留,直到退回托博尔斯克这才见到了自己人。

    经过哥萨克人此战之后,鄂毕河与叶塞尼河之间的大片土地易手,虽然防守兵力依然不足,但哥萨克人损失惨重,暂时已经没有了反击之力,这些据点总算被唐军暂时控制了。

    袁崇焕和刘体纯都很清楚,如果不能在这些据点牢牢站住脚,胜利果实很可能被再次夺取,如果哥萨克有备而来,再打回去就不容易了。因此刘体纯立刻电告周立勋,让他从海参崴抽调大量奴隶,展开越过叶塞尼河连接各城的道路修建。

    很快数十万奴隶被调遣过来修路,随着公路的延伸,比较靠近叶尼塞河的几个据点很快被调集大量防守兵力和物资,城墙也得到了极大加强,但是距离最远的鄂毕城却来不及修建道路了,因为冬季已经来临了。

    初冬的第一场雪,在十月末就纷纷降了下来,而北海堡和安加拉堡却同时遭到了攻击。原来这次攻击的是到北海越冬的蒙古车臣汗部喀尔喀左翼。作为他们传统的越冬地点,北海湖畔每年都会迎来这些蒙古人,他们赶着勒勒车和大量牛羊,来到这里躲避蒙古草原上的严寒。

    可是今年情况却大大不同,他们十月初即将抵达北海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了战场。对哥萨克人的畏惧让他们不敢靠近这里,好不容易等到哥萨克人败退,他们却发现北海沿岸尚有数个唐军的棱堡。

    对于能够打败哥萨克人的唐军,这些蒙古人有心撤退,然而此时已经入冬,他们如果掉头南返,就等于是在找死。不等他们找到另外一个越冬地,牛羊就会大量死亡,没有了食物的蒙古人同样会大量饿死,那时就有亡族的可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只能冒险一搏。

第五百七十二章同化蒙古人() 
没有火器的蒙古骑兵,对棱堡的压力并不算大,随着重炮的连续轰击,以及燧发枪的密集排射,让蒙古人毫无胜算。这已经不是成吉思汗的时代了,蒙古人引以为傲的骑射功夫,在先进的火器面前变得软弱无力,那些昔日强大不可战胜的蒙古勇士,只能用鲜血灌溉大片的草场。

    蒙古大军攻了三天,原本的六万勇士阵亡近半,他们已经无力再发动进攻了。妇孺们见到此情此景,都忍不住痛哭出声,他们知道自己完了,如果这样下去,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掌管着喀尔喀左翼的墨尔根汗额列克已经是心如死灰,他知道如果想要保住部族,就必须选择投降了。很快蒙古派出使者入城,向驻守在北海堡的刘体纯递交降书。他还认为如对大明朝廷一样,只要递交降书表示归顺,朝廷就会放他们一马。

    没想到刘体纯接过那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降书看了一眼,就冷笑着将其扔了回去:“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子吗?用这种东西糊弄我好在北海越冬,等到明年春天就再次撤离,这样的降书比手纸还不如。回去告诉你的墨尔根汗,让他无条件投降,所有人都放下武器任凭处置,否则免谈。”

    当使者将这个消息带回的时候,额列克彻底傻眼了,他知道对方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如果他想要让族人活命,就必须接受这个条件。北海湖畔虽然并不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但是他们有数个棱堡,又掌握着水上交通,可以随时打击他们。

    蒙古人没有坚实的防御工事就只能被动挨打,万一冬季被偷袭几次,他的部族也就可以宣告灭亡了。反复斟酌了一夜,额列克看着外面越来越厚的积雪,最终只能选择了屈服。

    所有蒙古骑兵将武器和战马交出,彻底选择了屈服。看到己方选择了投降,族中老幼无不掩面痛哭。在他们看来只要投降,自己的生命就失去了保证,勇士们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杀,而族中女子只能被当做女奴使用,他们将失去作为自由人的最基本保证。

    刘体纯和张鼐分别派出军队,接收了这批俘虏,所有蒙古男丁都被控制了起来,但妇孺却被送入堡中居住。因为早已想到过有蒙古人投奔的情况,事先设计棱堡就有相关设计,这些蒙古人所住的地方相当于瓮城,虽然在城内能够阻挡风雪,但也很容易遭到守军围杀。只要他们稍有异动,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除了三万被控制起来的蒙古青壮,剩下的喀尔喀左翼尚有十多万老弱,他们被分散安置在周围的十几个堡内,受到守军的监控。

    然而本来已经不抱生存希望的老弱,却愕然的发现他们受到了优待。他们的牛羊被送入牲口棚,并得到了饲料和干草,这些人也被发给食物,同时小孩子被要求入学接受免费教育,大人也需要学习华语和华文。

    冬季本来只是躲在蒙古包里瑟瑟发动,等待着寒冷赶快过去,在棱堡里却不但有四面的城墙挡风,还有集中供热的暖气,让他们完全不必担心老人熬不过寒冷。唐军甚至发给他们每人一件内衬羊皮的厚实棉大衣,另外还有棉手套、棉靴和棉帽子的配置。

    喀尔喀左翼的蒙古妇孺们居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穿得如此阔气过,她们不但有牛羊肉吃,还有馒头蔬菜和水果罐头,红茶和盐不再是难以获得的珍贵产品,反而成了日常所需,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朱聿键在得知对哥萨克人作战胜利之后,就知道必须加大对西伯利亚的掌控力度,避免在对沙俄作战中,因为后勤问题而吃亏。经过政务院讨论,决定在勒拿河以东地区建立沿海省,将余大成任命为布政使。勒拿河到叶尼塞河之间的广大地域为东伯利亚省,由周立勋担任布政使,新夺取的叶尼塞河至鄂毕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建立起西伯利亚边疆区,暂时由原厦门知府赵宽担任总领,负责那里的建设工作。

    这样的分配让北海地区划入了周立勋治下,他立刻将新建立的布政使司衙门搬到了北海堡,就近解决受降的蒙古人问题。以上对蒙古人的优待,就是周立勋的点子。

    如今已经进入冬季,北方到了大雪封路的阶段,不会再有蒙古部落北上了,至少在冬季的五个月内,东伯利亚省不会有太大的战事。他就利用庞大的物资储备,打算同化这些蒙古人。

    要想对付蒙古人,有个最要紧的地方就是控制其高层。蒙古这个游牧民族,依然有着奴隶制的残余,整个部落都属于族长和那些贵族,而下层牧民大多与奴隶差不多。他们每年所生产的大部分物资,都需要供给族长,那些珍贵的盐茶铁器也多半没他们的份,许多人都因此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人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什么伟大理想的,他们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填饱肚子。额列克等喀尔喀左翼的上层都被监禁起来之后,整个喀尔喀左翼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况,随着周立勋的优待,他们的心慢慢安定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驻军开始逐步释放那些蒙古青壮,让他们能够与家人团聚。在见识了处于唐军统治下的温饱生活以后,他们不再想回到过去那种穷苦的游牧日子了,所有人都开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比起以前艰辛的游牧生活,留在这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很快除了对蒙古人的免费教育之外,医疗队也进驻了这里,为所有生病的蒙古人免费看病。从这些郎中的口中得知,八贤王所统治的民众都有这样的待遇,蒙古人中间沸腾了,他们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幸福的生活,他就更加不想离开了。

    在蒙古人对唐军出现了向心力之后,教育工作有了一些转变,思想教育变得多了起来。

第五百七十三章兵力不足() 
教师们开始向蒙古孩子灌输,华蒙本是一家,只不过因为理念不同而分家的兄弟。然而从现在看来,选择游牧生活的蒙古人祖先显然错了,他们的生活太过困苦,不如重新回到华夏族的大家庭之中来,过上安逸的生活。

    除了这样的思想教育之外,畜牧专家也在向成人们传授新的畜牧技巧,让他们得以定居在一地,由游牧变成养殖,这样的效率不但更高,而且还能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何乐而不为。

    他们只需要建立起牧场,利用自身的优势大量放养牛羊,农业司下属单位会定期收购肉类和奶类,而商人会高价收购皮毛。他们有了钱之后,可以平价换取必须的盐茶和铁器,这样的生活不正是他们一直所憧憬的吗?

    牧民们变得越来越安定,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而部分年轻人甚至加入了冬季的狩猎队和伐木队,前往北方狩猎毛皮或者伐木。这是冬季北方唯一能够赚钱的行当,只要干上三四个月可以获得不少工钱。因为政府对他们的救济只持续到春天,到时候就要通过劳动赚取生活费用了,所以加入冬季工作的蒙古青壮很多。

    对于这样的情况,周立勋是大力支持的,这表示蒙古人开始融入华夏族的生活之中了。试想等到他们习惯了赚取工钱购买自己必须的物品,利用自己的劳动享受幸福生活,谁还会再回到饥寒交迫的游牧生活之中。在没有高层蒙古贵族的压迫之下,蒙古牧民们被迅速同化了。

    周立勋忙着同化蒙古人,赵宽所面对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在大雪过后,道路已经无法通行四轮马车了,而铁路的修筑距离此地还非常远,对各城补给就成了大问题。

    根据军方的估计,一旦春暖花开之后,沙俄就会开始准备重新夺回鄂毕河以东的各个据点。按照总参谋部的计算,这场大战至多只能拖到六月,然后整个西伯利亚边疆区就会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

    入住的军队可以等到春天再集结,但是后勤补给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再准备就太晚了。尤其是地理位置最险恶的鄂毕城,那里是如今唐军所控制最靠西的据点,由于道路并未修通,物资难以运到那里。

    因为粮食弹药不足,那个大城只有五千驻军,如果依靠他们抵挡沙俄的第一波进攻,恐怕城市很快就会易手。必须在春暖花开之前,给鄂毕城送去足够的补给物资。经过赵宽的调查,担负这项运输任务的工具很快被找到了,它就是马拉雪橇。

    因为纬度非常高,西伯利亚边疆区进入十一月之后,松软的雪层表面就被冻硬了。这是高纬度地区的特有现象,本来足有一米深的雪层表面白天被阳光晒得融化,夜晚则再次结冻,这样反复几次之后,雪层表面就形成了硬壳,而这层硬壳足以支撑巨大的重量。

    马拉雪橇不要使用太好的战马,只需在蹄子上打了防滑钉的劣马即可。因为雪橇在雪面上滑行阻力非常小,拉动起来并不困难,一匹马所拉的雪橇除了赶车人以外,还能拉上足足五百斤货物,并在雪层上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前进。

    依靠这样效率高的运输工具,大量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从北海送往鄂毕城。沿途有大量堡垒进行接应,运输队伍完全没有在野外过夜的痛苦,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