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133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33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摸着黑无法查看情况,直到船上的援军到达,他们才能看清周围的情况。

    此时海水依然在上涨,水势已经漫灌到了小腿的位置,营地内所有的木桶和箱子都飘了起来,火药和食物被海水浸湿无法再用,帐篷也被冲散了。众人忙着七手八脚的将飘走的东西聚拢起来,并向着高地转移。

    直到太阳从海平面上跃出,全身浸湿的水兵们才将所有东西都抢救了出来,此时天亮视线好了,他们发现不光是夜晚的驻地,海水已经侵入了内陆近一里路,周围早已经是一片**。

    胡锐波找了个最高的地方,用望远镜查看四周的地势。昨天登岸时天色已晚,他并未派人进行勘察,此时用望远镜大略看了一下,他才发现昨天犯了大错误。原来他们所谓的河口,并非河流的出口,而被海水冲刷出来,深入内陆的细长海峡。这样的海峡在附近还有好几个,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形状,而在内陆数公里外则是连绵的丘陵,那里地势比较高,应该不会受到海水的侵袭了。

    这一夜火药和粮食都损失了不少,幸好大部分物资并未下船,他们还不至于没有食物。不过因为食物损失了不少,回程恐怕就要紧张一些了,胡锐波只好命令一些士兵淌着水前往内陆没有海水的地方打猎,以补充缺少的食物。

    几支狩猎队出发之后不久,海水开始慢慢褪去,胡锐波估计这是因为正在退潮,看来这里地势太低,很容易被海水侵袭。要想在这里建立港口,除了加高地面建立栈桥,就只能向内陆拓展了。

    海水退下之后,胡锐波立刻命令几个搜索队向附近地区探索,同时率领大部分人将营地向内陆移了三里下寨。这里经过勘察并没有被海水漫灌过的痕迹,可以放心扎营。

    胡锐波打算将这里建设成半永久的基地,所有营地建得相当坚固。所有人都去周围伐木,众人一起动手三米多高的木墙很快别建立起来,墙后还设立了用于巡视和作战的踏脚板和射击台。

    木屋也开始了建设,这里未来将会驻军,以防备夷洲岛上的尼德兰人和西班牙人。建设营地耗费了近半个月时间,一座规模庞大坚固的木制营寨被设立了起来,木墙上设立的几个炮位上还安置了六门从船上拆下来的小炮。

    胡锐波将这几天测绘的地图收拢起来,留下三十人守卫城寨,自己率领惊涛号立即返航。他要先回到三门军港去报告,再由政务院总理孙承宗抽调移民和物资,前往这个新港口开始建设基地,未来那里将成为唐勇水师在夷洲岛上的第一个据点。看着渐渐远离的港口,大副马毅问道:“胡大哥,咱们光顾着建设营寨了,还没给它起个名字。”

    “名字嘛。”看了看远处无边无际的大海,胡锐波露出了一抹笑容:“这个港口东临大海,将是我们唐勇水师走向大洋的起点,就叫做东港吧。”

    就在胡锐波发现东港,准备回到浙南封地申请开发的时候,在已经开始落雪的辽东沈阳城内,后金的众多高层围坐一堂在激烈讨论着什么。在场的众人都是一身皮衣梳着金钱鼠尾的诡异发型,但其中的一个老者却完全是大明朝的太监打扮,而这个时候讨论的中心,就是这个颇为沉稳的老者。

    “你说得法子根本不可能,长城一线的防御何等严密,我们如何能够攻克。”说话的是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他对如此冒险的行动是坚决反对的:“我看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再打一次朝鲜,这样我们就能取得足够过冬的财物了。”

    今年从山陕到江南都出现了旱灾,北方也同样有灾情,因为天气太过干旱,连牧草也长不好,牲畜上膘不太够,加之今年冬天来得极早,刚刚九月已经开始落雪了。

    游牧民族对天灾的抵抗能力较弱,夏天牲畜上膘不足,冬天就会被冻饿而死。失去了牲畜,游牧民族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这个时候他们唯一能够存活的方式,就是去劫掠农耕民族,以期获得足够的食物补给。

    今年的后金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但是对劫掠的目标却发生了分歧。天聪元年八旗军曾经攻入朝鲜,逼迫朝鲜国王与后金建立盟约,并搜刮了大量粮食物资让他们度过了那个漫长的冬天。

    如今刚刚过去两年,他们自然愿意去劫掠那个熟悉的方向,可是这个时候却有了异议。异议来自于那个太监打扮的老者,他就是政变失败匆忙逃出北京城的魏忠贤。

    一个曾经掌握了中枢大权超过三年,对朝廷北方兵力部署了如指掌的人,自然知道整个防御体系的弱点在那里。这个已经恨透了崇祯和唐王,矢志复仇的老者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他只知道要雪恨,要夺回自己所失去的一切。

    魏忠贤作为明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在后金也是非常有名的,后金诸多贝子贝勒难以相信他。刚才阿敏的话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意见,这个老头肯定是明廷的反间计,打算将后金引入关内剿灭,这叫做调虎离山。

    这样的想法在后金支持率很高,但坐在主位上的皇太极却不这么想。以他经验判断,这个魏忠贤应该真的是因为政治失败,诚心来投靠自己的。可是如今四大贝勒共同掌权,他却不可能一言而决,如果另外三大贝勒不同意自己的想法,他根本无法下达命令。

    看了看周围紧皱眉头的众人,身材肥胖的皇太极站起身道:“诸位,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乃是我后金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次重要决定,绝不可以草率。今天议事就到此为止,诸位都回去好好想想,我们明日再议如何?”

第二百八十四章两派意见() 
一头是绝对的安全,一头则是巨大的利益,众人都在思考着利弊得失,现在听到皇太极说明天再议,大家都表示同意。等到众人都已经离开,大帐内只剩下了皇太极和魏忠贤两人,魏忠贤才说道:“难道天聪汗认为我的计划不可行?还是认为我不可信?”

    皇太极看了看神情安详的魏忠贤说道:“你的计划的确可能,但是危险性太高了。如果长城一线真如你所说那般松懈,的确可以偷入长城直攻北京,但是你想过没有,袁崇焕镇守辽东,时时刻刻都想着打回沈阳。如果我大军出击,造成沈阳空虚,袁崇焕会不会来个釜底抽薪。”

    “天聪汗多虑了,袁崇焕虽然是个帅才,却要听崇祯的命令。只要我们进攻北京,崇祯必定让关宁铁骑入关勤王。到时候袁崇焕就只能率兵回援,根本无法进攻沈阳。如果袁崇焕真的不理圣旨,进攻沈阳城的话,老奴在京中还有些势力,定叫袁崇焕死无葬身之地。”魏忠贤说话的语气透出一丝阴森,让皇太极的脸色变了变。

    魏忠贤走后,一个人影从屏风后闪了出来,正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汉人大臣范文程。见到他走过来,皇太极问道:“范先生,你认为魏忠贤的话可信吗?”

    “其实我对这个人的身份也有疑惑,不过他说的对,只要我们进攻北京,袁崇焕必然回兵救援。只要主动在我军手中,想攻就攻想退就退,袁崇焕只能跟在八旗军后面吃灰。”范文程等于是间接的肯定了魏忠贤的想法。

    皇太极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大明已经腐朽,也该是我们入关去捞一笔的时候了。”

    第二天再次升帐议事,莽古尔泰却没有来,皇太极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昨晚回去偶感风寒,今天正在家中休息。

    皇太极暗赞自己运气好,看看站在下面的诸多贝子贝勒,又看了看身边坐着的大贝勒代善和二贝勒阿敏,皇太极清了清嗓子道:“今年草场不好,牲畜没有上膘,如果不能劫掠一批物资,冬天我们很难熬过去了。今天大家说说看我们究竟是去打朝鲜还是大明?”

    “大汗,朝鲜是我们打过一次的,其军力如何我们有把握,我看还是打朝鲜最为稳妥。”阿济格首先嚷嚷道。

    “如果我们大军进攻朝鲜,袁崇焕率兵来攻怎么办?”岳托问道。

    “朝鲜军力孱弱,我大军只需两万即可扫平全境,袁崇焕如何敢来?”阿济格反驳道。

    “朝鲜的确安全,但是前年刚刚去过一次,根本没有多少东西好刮,就算我们劫掠成功了,所得之物恐怕也不够过冬吧。”杨古利突然发言,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作为皇太极的贴身侍卫长,杨古利的声音几乎等同于皇太极的喉舌,他如果支持进攻大明,很可能表示皇太极也是支持的。一时间帐篷里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这个时候做那个容易遭人攻击的角色。

    坐在旁边的阿敏忍不住了,当初进攻朝鲜他是主帅,对朝鲜他有着相当的把握。想到能够再次劫掠朝鲜,他就相当兴奋。更何况他对汉人始终看不上,认为那些人都是骗子,对于魏忠贤的到来他始终很反感。如今魏忠贤提出进攻大明内地的计划,他自然是全力反对的。

    见到众人都不出声,阿敏站起身来说道:“大汗,我认为还是以安全为上。父汗经营数十年,才有了八旗现在的实力。我们不能将宝贵的兵力,用在那个很可能是陷阱的方向,一旦出了问题不光是大军要受损失,我们全族都有灭亡的可能。”

    “大汗,此事不可不查,汉人狡诈无比不能信任。”褚英长子杜度也是个反感汉人的后金将领,所以表示支持阿敏。不过他忘记了范文程等汉人都在座,作为正主的魏忠贤反而不在,他这句话打击的范围有点太大了。

    听到对方的话,范文程的脸上变了变,却没有说话。这是贝子贝勒们争论的时候,他插嘴很容易遭人呵斥。更何况如今的形势很难判断,他也没有把握确定魏忠贤所说情况是真是假。

    努尔哈赤儿子之一的汤古代贝勒站了出来:“大汗,我认为杨古利说得没错,朝鲜贫弱,根本难以支撑我们的所需。我看还是应该前往大明,才能让冬天过得舒服些。”

    “万一遭遇明军埋伏,我们岂不是要全军覆没。”阿济格摊摊手道:“更何况我们打大明,更容易挑拨袁崇焕来攻沈阳,这对我们的威胁更大。”

    双方挣得面红耳赤,彼此之间都有自己的理由,谁也不肯让谁。看到大家挣得面红耳赤,尤其是阿济格和岳托几乎动手,杨古利高声喊道:“肃静,大汗面前成何体统。”

    杨古利高声断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闭了嘴,齐齐看着皇太极,等待着他的决断。

    面对着众多贝子贝勒的眼神,皇太极却转向了始终不说话的代善:“大贝勒怎么说?”

    作为威望最高的大贝勒,代善在众多贝勒之中威望最高。当初努尔哈赤遗命是让多尔衮继位的,代善却力排众议,扶植皇太极登上了汗位。代善没有野心,也没有足够的雄才大略,他对人却看得极准。当初他违反父汗的遗命,也有人反对过他,但后来事实证明代善的选择绝对正确,皇太极雄才大略,的确比聪明伶俐的多尔衮更胜一筹。

    如今皇太极的威势日盛,众人也都比较服气他了,除了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大贝勒,其他人还是愿意听从皇太极的。但是皇太极知道,自己如今的汗位并不稳固,阿敏和莽古尔泰时时想着将他赶走,他走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代善的声望更高,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自己的计划就容易通过了。代善也知道皇太极的想法,但他也不希望将阿敏和莽古尔泰得罪的太狠。在他看来要保住父汗的基业,最大的依仗就是团结,只有团结所有人,才能让后金拧成一股绳,才能对抗强大的明王朝。

第二百八十五章草原形势() 
见到阿敏力主进攻朝鲜,皇太极则显然属意打明朝,他打算和稀泥,让双方能够各取所需。思虑片刻之后,代善说话了:“我感觉两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为了保险起见不如同时进行。”

    “同时进行?”皇太极皱了皱眉:“进攻明军非同小可,必须集结尽量庞大的力量。”

    “大汗不必忧心,我只需要五千精骑就能打下朝鲜。”阿敏排着胸脯保证着,他知道朝鲜军队的底细,对于五千八旗铁骑击破朝鲜有着绝对把握。

    皇太极要得就是他这句话,听到阿敏只请兵五千,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好,我就给二贝勒五千铁骑,还请二贝勒与五贝勒一起进攻朝鲜。岳托你领汉军一万人守卫沈阳,我亲帅大军进攻大明朝。”

    皇太极的脸上闪过一抹因为激动而出现的晕红:“实际上我们进攻明朝还有个很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召集蒙古人一同出兵。”

    “大汗英明。”众人纷纷躬身施礼。会议有了决定,整个后金都忙碌了起来,所有战士都准备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