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骄子-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佑八年六月,保安军南下军在荆州府集结完毕,总兵力约六万余,兵分两路横渡长江,一路由茅十八率领,直扑岳州,向困守江防一线负隅顽抗的方国珍发起总攻,此次战役,保安军投入两万人,排山倒海一般压过赣江,大炮一字排开,朝方国珍猛烈轰击,如此强大压力之下,尽管方国珍拼命抵抗,奈何军心厌战,保安军一过江,还未建立阵地,负责的方国珍守将就立即斩杀监军,主动向保安军投降,此后如同连锁反应一般,投降一发不可收拾,保安军一枪未发,敌人全部放下武器,向猛攻而来的保安军让开攻城道路,保安军更加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从赣江渡口至岳州城下,保安军大部队如同郊游一样,一枪未发,一战未打,敌人自动变成了友军,甚至就连辎重补给都有人自动推到官道两旁恭候使用,军民和谐之风,古之罕有。
敌军的接待,令保安军有宾至如归之感,如此战争,也可谓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可见民心所向,任何势力都不能违背。
负责一线指挥的保安军将领就像是做梦,昏昏噩噩挥军疾进,直到方国珍各路将领请降之后,方才慌忙派人通知江北的炮兵部队停止炮击,以免浪费炮弹。
保安军发起渡江作战,天色刚刚放明,就已兵临城下,方国珍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几万大军就只剩下内城的三千多人了。
城外,保安军刚刚整队完毕,大炮还未进入阵地,城防就被自动攻破了,一线军官惊诧莫名,生怕有诈,为持重起见,派遣两个连的骑兵部队进城探路,却不料从城门口直到方国珍的皇宫,一路畅通无阻。
除了这一路大军,另外一路南下大军自荆州出发,渡过长江,兵锐如锋,入赣北,沿水而下,沿路各地望风而降。
方国珍的迅速覆灭,震动了整个南方,消息传来,人心惶惶,朱元璋不知所措,紧急召集群臣议对,数百官僚束手无策。
朱元璋勃然大怒,朝堂之上却一片默然,此刻,奉命前往镇江的郭英至今未归,但保安军却已经拿下了江西,朱元璋实际控制的地方,只剩下了江淮行省和福建行省。
其实,朱元璋在宁国,池州一带拥兵十余万,仅在鄱阳湖北岸,就布防了两万大军,而当面之敌自北方远征而来,全军不过五万人,其中一线部队甚至还不到两万,但君臣朝野,竟无一人言战,更是没想要去救援方国珍。
天佑八年七月,方国珍素服自缚,出城十里,向保安军军长王侯奉上皇帝玉玺,率部投降。
七月十五日,大元朝廷下诏,诛杀方国珍于菜市口,余者皆放归,同时任命王侯兼任江西行省平章事,方大同降任江西右丞。
当方国珍覆灭之时,徐达仍在镇江,消息入耳,几乎就像是晴天霹雳,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跨地千里坐拥数十万大军的朱元璋竟然没有发兵去救,而保安军攻势之猛、推进之快,也令他始料不及。
就在此刻,朱元璋派出的援兵或者是抵御保安军的两万大军终于出发,沐英任主将,行军将近半个月,道路不畅,补给不济,速度缓慢到了极点。
第221章 相持不下()
沐英忧心忡忡,但是现在不论怎么做都迟了,保安军还未赶到,沐英两万大军已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一路之上,逃兵成风,甚至就连派出去探路的斥候也一去不返,迫不得已之下,沐英不得不派自己的亲兵队执守外围哨卡,严防士兵逃亡,否则这一仗不用打,直接投降得了。
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明白,这一战,虽然还没有开打,但沐英却已经输掉了。
大元天佑八年七月十六,江西连降大雨,山洪泥石流不断,道路损毁严重,大地一片泥泞,沐英行军日不过三十里,而就在此刻,江西等地原方国珍投降的人马接到王侯紧急命令,配合出兵封锁道路,于临江以南一百里出击,卡断了沐英的撤退道路。
天降大雨,沐英携带的各种火炮全部不能使用,无可奈何之下,被迫下令全军突击,两日之内,连续发动十余次冲锋,然而当面之敌以逸待劳,兼之工事兼顾,在保安军的督促下拼死反击,使沐英不得寸进。
七月十八日下午,大雨滂沱,保安军王侯所部一万大军终于赶到战场,立足未稳,即率先向沐英发起攻击。
雨幕之下,两军发生惨烈地白刃战,沐英亲率亲卫部队,保安军大队挺起刺刀,列成纵队,层层推进,近两个时辰,直到傍晚时分,沐英中军精锐部队三千人伤亡过半士气崩溃,终于击破沐英后军大营,营垒失陷后全军大乱,万余大军失去指挥四面逃窜,见事不可为,沐英在百余名亲兵的护卫下,换上小兵军服翻山逃亡,却不料道路陡峭崎岖,马匹为雷电所惊,不慎失足落马,被马蹄践踏胸腹,重伤,逃脱战场两日后,在临江府西南吐血而死。
沐英两万大军全军覆没,主将战死,王侯乘胜攻入建昌,连下吉州、赣州,然而此刻方国珍已死,江西混乱,那些还在观望的地方势力急忙派遣使者奔赴临江,率部众投降。
至此,除江淮、福建以及江北等部分地区之外,保安军肃清了元顺帝登基以来的全部混乱地区。
对于胜利的态度,北方和南方的各地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态度,当胜利的消息从江西一路传过去的时候,这个讯息引发的社会震动越朝反应越大,相对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广大人民反应非常平静,总之没有什么人认为此事应该值得庆贺,毕竟朱元璋还是朱元璋,实力强悍,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老百姓并不清楚。
不过过了黄河之后,老百姓的反应就热烈多了,当消息传到之时,沿着官道驿站,各地村落欢呼雀跃,信使每次一到地方,都有人冲上来围得水泄不通,七嘴八舌地打听前线的各种消息。
这里面的原因倒是很简单,北方人民之所以这么激动,主要是因为此次出征的军人几乎全数来自北方,约莫有十多万人马,按照这个数字推下来,北方几个省几乎村村都有人出征,要知道战阵之上那都是生死在天,谁也不想自己的亲人朋友就此埋骨他乡,因此关注的力度当然要大上许多。
当然,除了这一最直接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保安军的军队工作做得有大有成效,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土地分配,伤亡士兵的抚恤等等,无人诟病。
自从周彬主政,几年下来,北方一片安定,民生良好,几乎年年丰收,广大农村的丁口户册统计和口粮保障工作大体完成,难民已经杜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安军的影响力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肯定,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胜利对北方人马的鼓舞,非同小可。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那就肯定没有北方人民这么顺贴了,当然这里并非是说南方人民有异心,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战争没有结束,这种情况之下,虽然说大家伙儿不会认为朱元璋的吴军是合法政府,但也决计不会突然间对这个来自北方的朝廷立即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所以,当胜利讯息传到之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松了一口气,觉得暂时不用打仗了,但感情上却难以发出胜利者的欢呼。
这次下江南,周彬的工作相当是繁复,尤其是在没有良好便捷的交通工具的情况之下,舟车劳顿,非人所能承受,如果不是周彬身体素质好于常人,早就罢工了。
当然此次南行的效果也比预期之中的要好得多,相对于一连串的政治胜利,排得上号且可圈可点的战役没有一个,大多数情况下保安军都没有出手,一路投降的人马就很自觉的把负隅顽抗的敌人搞定了,因此保安军的伤亡非常小,伤亡最大的反而是那些急于表现的降军。
保安军的推进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接收,而且在这些政权过渡过程之中,敌我双方气氛都是相当融洽,所以战争进行到一半,王侯所部就率军缓缓撤还,增援形势日趋紧张的苏南战线。
其实周彬现在人在江南,心中却担忧的是江淮一线,据情报部派往江淮的间谍回报,几乎就在保安军大举南下进行江西战争的同一时期,徐达又有大动作,为了应付保安军的威胁,徐达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从秋天开始,布防在苏南一线的部队就已进入战争状态,陈成发回的战争警报不下六次。
而驻防长江北岸的茅十八更是和吴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偷袭战、搜索战、冲突一月不下十余次,形势几乎一触即发。
周彬正式到泰州的日期是十月月底,这个时候北方的交通状况非常不理想,冰雪漫天泥泞遍地,一般在这个季节但凡家有余粮的人都会选择歇息,虽然窗外望去山舞银蛇很有诗意,但走在道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会要了人的命。
连同随军官兵在内的三万人马轰轰烈烈的朝泰州开进,周彬终于到了泰州,在这将近半年的巡视过程之中,周彬接到了一个喜报,金妍珠怀孕了。
周彬在朝野的形象相当不错,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路横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甭管什么敌人通通轰杀,而且就历史上来看,白手起家能在三十岁之前就一统天下的皇帝或者权臣,差不多就是周彬一家别无分号,所以就这个角度来讲,即使是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周彬的英明神武,所以大部分人因此也就下意识的认为周彬这个人是个英雄人物,而中国传统观念里的英雄人物基本上都得具备以下条件。
非常聪明,并且很有气魄,最主要的是绝对是条硬汉,泰山崩于面前眼皮都不眨的的那种。
而且最令人担忧的是周彬本身似乎没有子嗣运,这并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真真确确关系到保安军安定团结的重大事件,因为周彬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女儿。
事情的转机就在周彬南下之后,几乎是周彬南下的同一时间,高句丽王国派来的使者团紧跟着也进入了大都城。
和前几次的例行进贡不同,这回高丽王国的使者团不论是级别上还是规模上都要大了许多。
值得同情的是,这些年高丽王国在中央政府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在持续下滑,说个实在的,可以说现在大都城里但凡能够说句话的官员,绝对没有一个会正眼看他们一眼。
保安军的崛起直接影响到了高句丽的地位,以前大元还觉得高丽还是相当重要的,绝对不可疏忽,但现在看来也就是一堆乡巴佬,有他无他一回事,而且在大多数人眼中,以保安军的实力,甭管出了什么麻烦,直接出兵,海陆并进,一个月之内就可以灭了这堆乡巴佬,让他们变成真正的棒槌。
第222章 战略()
在保安军实力极度膨胀的情况下,高丽王朝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了,以前高丽还可以和元朝联姻,接受元朝的册封,那是一个多么温馨的过去啊,大元小心翼翼的呵护着高丽半岛,但是周彬掌权后,彻底荒废了和高丽的联姻,每回去进贡,贡品照单全收不说,千古以来例行的回礼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这种令人惊讶的贪婪和无耻令整个高丽上下为之震惊,真要是抡起辈分,现在的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还得称呼高丽王一声姑父呢!这也太过分了。
不过不满归不满,这种冷漠的态度令高丽王国上上下下产生了一种严重的危机感,要知道百年以来高丽都是依附中原才能得以生存的,近些年更是和中原联姻,现在突然失去了靠山,上下忽然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心里十分的不踏实。
实打实的说,高丽王国目前的外交地位极度危险,现在,不论是在经济上,还从政治上和军事上,保安军都是当之无愧的引导者,而和老大的外交距离的远近直接决定了在这个圈子里的地位,如果一旦失宠,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首先就是高丽王的帽子只怕戴不稳,按照以往的管理,只要大元的中央政府把高丽王调到大都任职,那整个高丽国就完蛋了。
为了挽回局面,这次高丽王国终于出了绝招,派遣了一支庞大的代表团前往大都。
随同高丽使者团一同进入大都的,还有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她的正式正式身份是高丽郡主,是高丽王国现任国王的小女儿。
这次,她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长途跋涉,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季节来到了大都,为她的祖国和人民谋取利益,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当做礼物送给周彬,如果实在送不出去,那就赖在大都,是不打算回去的。
按照从大元开国延续下来的惯例,高丽王国和大元的联姻是维系双方关系的外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