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297部分

逆隋-第297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他们有多少人?”韩世咢喜得从坐着的草地上差点跳了起来。

    “回将军,帐蓬密密麻麻,大约有数百顶,按照突厥人的习惯,一顶帐蓬至于可以住下十余人,恐怕有三千人。”

    “三千人?”韩世咢皱了一下眉,他们只有五百人,虽然这三千人当中壮年人也就五六百人,只是突厥人无论是老人,小孩,跨上马背就能打仗,五百对三千,即使胜了也是惨胜,可是若让这块肥肉和别人分享,实在是太过肉痛。

    “不用想了,马上派人通知后方,让屈突通大人派人对其围歼,我等先追上去骚扰一番,紧紧咬住他们,不让突厥人逃走。”

    韩世咢无奈,一通知屈突通,他们只能捞点汤喝,不过,能喝汤总比喝不到好,韩世咢翻身上马,其余正在休息的隋军得到命令也赶忙跨上马背,阳光下,数百人的隋军在草原上重新变成了一片飘动的红云,让前滚滚而去。

    京城,一片详和的景像,自从去年十二月份大胜突厥的消息传来,边关的消息就少有人关心,既然突厥人对大隋再也没有威胁了,大伙儿该干么就干么,毕竟对于百姓来讲,赚钱养家才是正事。

    只是京城马上就被一件大事搅动了,奉皇后旨意,从今年四月起,各地开始选秀,半年之内,所有十三岁至十七岁的未婚少女都要接受地方官府的筛选,凡符合标准者就要送入宫中,为新皇充实后宫。

    这条消息让人欢喜让人忧,不过,却并不意外,毕竟每隔数年,民间就要为皇帝选一次秀,许多人本来以为去年先皇丧期之后就要选秀,毕竟听说新皇将大部分宫女都放回了家中,后宫若是长期空荡荡的,就算皇帝没有发话,皇后也要主动提起,也免被人在背后说闲话,如今皇帝登基近八个月才开始选秀,已经算晚了。

    选不中还好,若是选中入宫,有朝一日飞上枝头,顿时全家飞黄腾达,固然高兴,最怕的就是选入宫中后如石沉大海,青春耗尽后才被放出,这就等于自己白养了一个女儿。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413章 谁的大业选秀(二)() 
吏部侍郎王猛更是另有一番滋味,当初他有意把女儿送入东宫,可是太子却因为独孤皇后的原因没有接受,不过,女儿的终身也耽搁了,此事过后,太子虽然回到京城,再也没有哪个世家敢来提亲,因为谁也不知道娶了王猛的女儿会不会得罪太子,若是让女儿随便嫁个小户人家,王猛又舍不得,何况王猛也不能确定太子对女儿还有没有意,只能年复一年的等待下去,转眼已经过了十几年。

    独孤皇后去世后,王猛曾有希望将女儿重新送入东宫,只是太子不提,他的脸皮再厚也没有办法主动将女儿送出来,若是太子再一次拒绝,他就要成为整个官场的笑柄,女儿也无颜再活下去了。

    如今看到皇宫选秀的旨意,想起自己的女儿,王猛不由有点唉声叹气,选秀只要求十三岁至十七岁的少女,女儿却白白耽搁了十几年的时间,若是有后悔药,他宁愿当初不将女儿引见给太子。

    回到家中,几名侍女迎了上来,开口叫道:“老爷。”

    王猛点了点头,问道:“小姐呢?”

    “小姐在绣楼。”

    王猛皱了一下眉头:“怎么又闷在绣楼,这样的天气下来花园里走走才好。”

    “是,老爷,奴婢马上去绣楼将小姐叫下来。”看着自家老爷好象有点脸色不好,一名侍女连忙乖巧的答道。

    “不用了,老爷自己去吧。”

    “是。”侍女瞧着王猛的脸色,也不知道自家老爷是为什么不高兴,退到一边,低眉敛眼,大气都不敢喘。

    王莹的绣楼就在后花园边上,穿过一个回廊,王猛的脚步迈进了自家的后花园,京城寸土寸金,王猛虽然是吏部侍郎,算得上有数的高官,这个花园还是无法和青州的王家坞相比,不过,占地还是极广,亭台楼阁,湖光山色,应有尽有,此时正是春季,花园中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清香宜人,可惜却有点冷清,除了花园中负责打扫,修剪的仆役外,一个主人也没有。

    一阵叮叮当当的琴声从绣楼传来,这琴声悠悠扬扬,只是带着些许幽怨,与这春天的景色殊不相配,王猛听得眼睛不由发酸,登上了女儿的绣楼。

    听到脚步声,琴声停了下来,王猛上楼时,只看到王莹一身素衣的站在门口,向王猛恭了一下身:“父亲来了。”

    岁月仿佛没有在王莹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只是以前青涩的样子完全不见,反而有种更加惊心动魄的美丽,若是不知情之人,最多会认为眼前此姝刚过双十年华,事实上王莹的年龄比之还大了十多岁。

    红颜薄命,王猛心中猛然想起了一个成语,只是这个成语安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却是如此的苦涩,不过,若是提前十年他肯定没有这个想法,人总是老了之后才会反醒自己的做法,王猛不由一惊,我老了吗?

    确实,自己年近七旬,早已老了,王猛脸上露出一片慈爱:“莹儿,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去花园走走?”

    “回父亲大人的话,孩儿不想动。”

    “这样不好,你还年轻,多到外面走走有好处。”

    “是,那孩儿收拾一下就下去。”王莹柔顺的道,虽然她对父亲说自己年轻不以为然,尽管她的容貌依旧,心却早已老了,女人过了三十还没有嫁人,这辈子还能有什么指望,若不是父亲还在,她早已遁入空门,就这么青灯古佛的过一辈子,到花园只会徒乱她的心境罢了。

    看到女儿重新迈进绣房,王猛想张嘴说什么,心中却不知该不该对对女儿说皇帝选秀之事,若是女儿有意,他拼着老脸不要也要入宫探一下皇帝口气,若是女儿能够入宫,不管能不能得到皇帝宠爱,总比现在这种情况要好。

    不一会儿,王莹换上了一件轻绿色的衣服,重新走了出来,父女两人一齐在花园中踱步,一阵平静后,王猛开口道:“莹儿,父亲对不起你,若当年为父不……”

    还没有说完,王莹已将王猛的话打断:“父亲大人,不用说了,这样不是很好吗,若是父亲的谋划,琅琊王家又如何能在京城站住脚,孩儿从没有怪过父亲。”

    “这……”女儿说的是真话,王猛却不好再说下去,只能叹了一口气。

    虽然选秀关系到自己后宫整体素质问题,只是对于如何选秀,杨勇并没有过问,现在可不是后世,即没有电视,也没有相机,他就是想过问也过问不了,何况他若是他太过积极,总有一点不象是明君所为。

    杨勇现在关心的学校的教育问题,运河、航海、科举三样,哪样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这事,杨勇没有耐心等一件做完才做第一件,这三件时中,运河,航河二样都已启动,倒是科举还是一件无影之事。

    三件事中,运河无疑最耗资金,航海则风险最大,最麻烦的却是科举,毕竟科举要改变的是世家门阀的举荐制度,严重侵犯了世家的利益,相对于运河和航海来讲,只要有足够的钱财投入进去总会有效果,而科举若是一不小心,就要引起门阀世家的动乱。

    要想进行科举,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举子才行,而且要吸收一定比例的寒门子弟,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大隋的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兴到禁的过程,开皇初期,隋文帝极为重视教育,不但设立国子寺,让其从太常寺当中分离出来成为国家的最高教育机构,而且于传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外又创立了书学、算学、律学,形成了六学系统,在各州县都设立了官学。

    只是仁寿初年,杨坚突然下旨将太学、四门、州县学校一并废除,只保留了国子学七十余名学生,废除的原因是皇帝认为各级学校徒有名录,空度岁时。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从开皇初年大兴教育到仁寿元年将学校废除,中间足足二十年,以十年为一代的话,进入官学读书的学子已经有二代人,开皇初年,进入官学读书之人不过数千人,最高时激增到七八万人,不过,后来又开始减少,到仁寿元年依然有四万余人。

    只是这些人即使是学有所成,除了那些本身出身世家之人外,其余人根本找不到出路,而且读书多年,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难怪隋文帝会认为徒有名录,空度岁时。

    纵使一州一县只有一所官学,全国四百多个州府,一千余县,也要近二千所学校,一个学校两至三名教师计,朝庭需要多负担五六千人的俸禄,而全国能吃俸禄的官吏不过三四万人,杨坚晚年虽然奢糜,只是毕竟节俭一生,以上两样,隋文帝选择将学校废除也理所当然。

    好在现在离杨坚下旨废除学校不过四年,而且当时的圣旨并严厉,只是说今宜从简,一些地方的州学仍然保留,而且也有些官学转为私学,纵使废除了,生员和教师依然在,只要重新下旨恢复即可。

    大业二年四月,随同选秀旨意下发和到州县的还有另一份旨意,那就是重新恢复地方官学,为止,国家特地每年下拨十万贯钱,禄米二十万担作为办学费用,其校舍由地方官自筹。

    十万贯钱和二十万担禄米,朝庭算是前所未有的慷慨,以前开皇年间用在办学费用上最多时一年也不过五万贯,禄米八万担。

    不过,对这份旨意地方官还是没有多大热情,大部分地方官都将精力投入到为皇帝选秀当中,若是本地能出一名皇妃那是多大的荣耀,只要皇妃能在皇帝耳边美言几句,升官发财也是容易之事。

    至于恢得学校,十万贯分到各州各县,平均下来一县也不过五十余贯钱,米一百余担。这些钱粮要负担二至三名教师的年俸,二十至三十名学生的禀食。

    以二十名生员计算,每人每月给米六斗,钱八十文,一年就要去掉近二十贯,一百多担米,还剩三十多贯钱,虽然足够承担先生的俸禄,只是禄米早已不够,肯定要地方垫付,何况校舍,课桌,书本都需要另外计算,朝庭拨下来的钱粮根本不够用。

    只是这份旨意也无人反对,上面能拨下钱粮总是好事,虽然地方官都不好意思贪这点钱粮,只要搭上架子,总会有一点肉。打着这样的主意,地方官员还是执行了皇帝的旨意,将学校重新搭了起来,原先被打发回家的教师和生员都请了回来,不过,废弃了四年,多数学校已经挪作他用或者破旧的不象样子,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只有挤在破旧的校舍中上课,有些地方甚至只能把官衙的柴房当成校舍。

    与地方官的漫不惊心相比,接到学校重新开通旨意的教师和生员却激动的热泪盈眶,与官员的俸禄相比,教师的俸禄无疑低的可怜,一年不过四五贯钱,加上十石大米。只是这些微薄的俸禄却是他们养活全家的保障,朝庭一下子将学校关闭,这数年,不知有多少以前的教书匠差点逼得上吊自尽。

    生员也是如此,凡朝庭给予禀食的学员也可以勉强养活自己,一旦学校关停,他们也等于断了生计,那些年龄小的人也就罢了,若是已经成年而且家中贫困之人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尴尬地境地,以前虽然是穷读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是有禀食,至少也可以不被饿死,眼下不能读书,只能重新拿起锄头做起农活,勉强维持生计。

    对于他们来讲,重新拿起锄头无疑是极为有辱斯文之事,数年过后,以前读书人的傲气顿时丢得一干二净,现在又可以重新读书,等于将以前丢失的尊严重新捡了起来,几乎是一见到官府的告示,无论是以前的教师和生员,都是马上集中起来,对着新帝的牌位三呼万岁,拿起书本朗声读了起来。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地方官对待重建学校之事漫不惊心,随着皇帝的旨意到达,各个州县的官学还是迅速建立了起来,而地方官为之热情的选秀却多少有些阻碍。

    虽然许多人千方百计的想将女儿送入宫中,但确实也有人不想女儿被选秀,偏偏这些不想将女儿送过来选秀的人家都是当地的一些世家大户,只有这样的人家才有胆气在暗中抗旨,不想女儿进宫受苦。

    这样的人家女儿也往往最为出色,很有可能就会中选,于是还没有等选秀的告示贴出,先得到消息的地方世家纷纷开始了拉郎配,为自己的女儿赶快找好丈夫成亲,很有可能地方官接到圣旨一看,正高兴着本城哪家女儿合适时,第二天赶去登门一拜访,顿时傻了眼。

    “对不起,小人昨天已刚刚招了女婿。”

    对于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