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261部分

逆隋-第261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勇听得眼前一黑,百官齐聚东宫,若是传到父皇耳中,父皇会怎么想?

    外面一阵踏踏的脚步声传来,掌管礼乐的东宫右庶子唐令跑到杨勇身边,喘息着问道:“殿下,汉王、卫王、腾王、河间王和各个国公,大臣驾到,是否要准备礼乐相迎?”

    杨勇瞪了唐令一眼:“下去!”

    看到杨勇黑着的脸,唐令心中格噔了一下,不知是谁得罪了太子,更误解太子是让他下去准备礼乐,连忙应了一声:“是,微臣马上去办。”

    “回来,你下去办什么?”

    “这个……微臣……微臣准备礼乐呀。”被杨勇这么一喝,唐令更是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结巴起来。

    “本宫让你滚下去,谁要你准备礼乐?”

    “是,微臣马上就滚,马上就滚。”唐令兴冲冲来,却只能败兴而归。

    看着唐令消失的背影,杨石和邹文腾都若有所思,杨勇转过头,向邹文腾道:“邹爱卿,你到前殿去,就说本宫今日偶感风寒,现在正在吃药,不便见客,多谢大家前来东宫贺节,今日只能怠慢了,若等本宫风寒好了,来日必定再登门拜谢。”

    邹文腾顿时傻眼:“太子,我……”他虽然是东宫家令,俗话说宰相门下七品官,何况是东宫,可是前面殿内不但有众多重臣,还有国公,亲王,里面随便一个人也不是他能得罪,大家兴冲冲来给太子贺节,太子避而不见,这算什么回事,谁又相信上午太子刚刚祭天回来,下午就生了病。

    “我什么,还不快去!”

    “是,微臣马上就去。”看到杨勇没有半点笑意的脸色,邹文腾只得硬着头皮,一步步向明德殿迈去,脚步沉重的象是要奔赴刑场。

    看到邹文腾前往明德殿,杨勇松了一口气,带着杨石重新回到后面的崇教殿,刚刚坐下,马上命令杨石:“到前面去一下,看看情况怎么样了,若是邹文腾劝不动大家,你只需对卫王……如此就可以了。”

    “遵令。”杨石也转身出去。

    杨石出去了,杨勇却丝毫没有轻松起来,百官齐至东宫贺节,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搁在数年前,即使传到皇帝耳中,皇帝也会一笑至之,只是这几年,随着杨坚年龄渐大,越来越多疑起来。

    杨坚性格本来就急燥,加上猜疑,这数年,更是重新恢复了庭杖制度,常因小事而在殿庭中对大臣施加杖刑,还因为受刑者不死怪罪行杖人,认为他们行杖不力,将行杖者一并处死。

    此事到底是百官自发而来,还是有人在其中唆使,其唆使之人的目的是什么?杨勇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想道。

    ……………………………………………………………………………………………………………………………………………………………………………………………………………………………

    老茅承认第四卷写的非常失败,导致不少读者流失,后面会加快速度,应当马上会到一肥段高潮,目前的点推比实在惨不忍睹,求一下推荐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366章 开皇盛世疑虑() 
前殿的喧哗声越来越大,纵使相隔一重殿宇也听得清清楚楚,后来才慢慢平息下来,又过了半响,邹文腾和杨石两人才回来。两人头上都是满头大汗,仿佛外面不是大雪纷飞的冬季,倒象是刚从盛夏的阳光中走进大殿。

    看到两人进来,杨勇恢复了平静,问道:“大家都回去了?”

    邹文腾点了点头:“回太子,各人都回去了,大家听到太子感染了风寒,本来还要给太子探病,多亏卫王殿下的相劝,又加上有汉王殿下带头,各人才肯回去。”

    “好了,你也下去吧,记住,一直到过年,无论何人来访你都回道本宫感染了风寒,不能亲自接待。”

    从冬至这天起,直到正月初五,朝庭各衙门都已休假,早朝也停止,太子说感染了风寒,完全可以足不出宫。

    “微臣遵令,只是太子……”邹文腾现在还没有想通,这么多王公重臣来给太子贺节,为何太子非但不高兴,还要装病躲过去。

    杨勇瞪了邹文腾一眼:“只是什么,还不下去。”

    “是。”邹文腾不敢再问,只得百思不解的下去。

    其时杨坚正在门下省内,门下省驻地离东宫明德殿只隔有一个弘文馆,不过,负责弘文馆的官吏都已放假回家,中间非常安静,明德殿的声音还是传到杨坚耳中。

    此时杨坚还沉浸在上午祭天的兴奋中,他虽然多次拒绝礼部和钦天监提出到泰山封禅的请求,只是有时静下心来一想,以自己的功业末必没有超过秦皇汉武,秦皇汉武可以登泰山封禅,自己当然也可以登泰山封禅,之所以委次拒绝,是因为他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间而已。

    从长安到泰山封禅,来来去去差不多要一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在外面,杨坚心中还是隐约有点担扰,只是眼下四海升平,偶有动乱,也是边疆一点癣疥之疾,自己到底为什么担心,杨坚却是想不出,也不愿想。

    听到东宫传来的喧嚣,杨坚顿时眉头大皱,对身边服侍的陆老太监道:“派人去看看,东宫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宣哗?”

    “是,奴婢遵旨!”陆老太监颤巍巍的走出门下省,经弘文馆,由通训门直接进入东宫,还没有接近明德殿,各个王公大臣的声音就清晰的传入陆老太监耳中,陆老太监虽然年龄大了,耳朵却没有花,稍停了一下顿时下了一跳,明德殿内的大臣之多,几乎可以直接开早朝了。

    陆老太监很快返回,向杨坚报告:“回皇上,是几位王爷在明德殿喧闹。”

    “几位王爷?”杨坚却不是那么好糊弄:“朕怎么好象听见韩擒虎,史万岁等人的声音?”

    “皇上好耳力,这么远就能听见韩大人,史大人他们的声音,老奴老眼昏花,到明德殿才勉强分辨出数人。”

    见陆老太监装耳聋,杨坚不好再问,只得对旁边另一边年轻太监道:“小丁子,你去看看,东宫到底在干什么?”

    “奴婢遵旨。”叫小丁子的太监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转身下去,不一会而就返回报告:“回皇上,卫王、汉王、腾王、河间王、申国公、宋国公、曹国公……六部尚书,侍郎共有近百王公大臣一起在明德殿等待太子接见。”

    杨坚越听脸色越沉,不悦的向左右问道:“内外朝官一起朝拜东宫,这是何礼?”

    此时杨坚身边随侍的除了太监外,还有四名大臣,内史舍人封德彝,兵部侍郎柳述、太常少卿辛亶、员外散骑侍郎王邵,柳述因为前段时间史万岁先谒东宫之事引起杨坚的不悦,不敢插言,太常少卿辛亶只得委婉的道:“禀皇上,今日是冬至节日,百官到东宫是为贺节,不能算朝拜。”

    听了辛亶的解释,杨坚沉默了一下,才自言自语的道:“若是贺节,或几人,最多十几人同去,为何所有官员一同齐聚?”

    柳述和辛亶一时无言,王邵看着杨坚脸然不宜,心中一动,连忙自高奋勇的道:“皇上,不如让微臣去看看,太子和诸位王公大臣到底在干些什么?”

    杨坚点了点头,王邵连忙转身向东宫方向而去,王邵的专职是撰写皇帝起居注,本来撰写起居注的官员常为皇帝所不喜,因为他们的职责是事无巨细记下皇帝的一言一行,即使是皇帝不愿意也不行,这样,通常会因为工作的关系得罪皇帝,只是王邵善于拍马屁,常称皇帝有龙颜戴干的仪表,并指示给群臣观看,让杨坚大悦,王邵自然也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王邵赶到明德殿时,众大臣已得到太子感染了风寒的消息,经过卫王和汉王两人的相劝,正陆陆续续的离开,王邵连忙拉住一名熟悉的官员,询问刚才发生了何事?

    那名官员也不隐瞒,直接说出给太子贺节,只是太子染了风寒不肯接客之事,王邵不死心的问道:“你们真的只是给太子贺节,没有其他用意?”

    那名官员不耐烦的道:“王大人,太子是储君,群臣给太子贺节也是应当,你若不信,那不妨向卫王,汉王诸王爷问去。”

    王邵当然不敢向杨爽等人询问,等众人散尽,明德殿重新安静下来,王邵也只好悻悻返回,他这次没有得到什么惊天消息,太子是储君,王邵纵使想讨好皇帝,也不敢胡言乱语,只得将看到问到的情况据实说了一遍。

    “太子得了风寒?”杨坚心中的疑虑却没有消失,太子虽然是储君,只是只有皇帝才能接受群臣的朝拜,若是太子接见众臣,他心中肯定会非常不舒服,朕还没有死,你急什么,可是若是太子心中没鬼,为什么又要装病不见?

    天色暗了下来,丽正殿内,烛火摇曳,十数名宫女穿梭来回,将殿内布置的富丽堂煌,当中一排长桌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元清儿,云媚儿,杏儿三人分座在各自的位置上,不时用眼睛瞄着正中间空着的位置,那个位置当然是留给杨勇所坐。

    杨俨、杨裕、杨格三人也有各自的位置,他们挺直着胸,如同大人一般,默默的等待在一旁,而杨妍,杨岚两个小公主却不见了踪影。

    吱讶一声,侧门打开,杨妍,杨岚两人出现在殿中,元清儿等人忙向她们身后看去,见她们身后空空如已,脸上都露出失望的神情。

    “怎么,你们父王还在书房?”云媚儿忍不住问道。

    “回娘亲,不但父王在,就是章仇大人,房大人,吕大人,李大人他们全都没有回去?”杨岚清脆的声音回道。

    元清儿三人都苦笑起来,从下午听到汉王到来的消息后,杨勇就一直没有回到丽正殿,如今晚饭已过,杨勇还没有脱身,眼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凉了下去,众人只能饿着肚子等待。

    元清儿挥了挥手:“去,把饭菜撤下,命令厨房重新做一遍。”

    “是。”周围的宫女顿时忙碌起来。

    杨勇的书房内,巨大的蜡烛发出明亮的光亮,照得整个书房亮如白昼,李纲、吕沐霖、房彦谦、章仇太翼四人都围坐在一旁,脸上神情严肃。

    今天百官有意无意的集在一起向东宫拜节,表面上是百官自发而来,实际中哪有如此巧之事,杨勇已命杨石悄悄的向几名相熟官员询问,才知众臣向皇帝和皇后贺完节正要各自回家时,中间突然有一名官员提议道:“诸公,太子是储君,今日时值冬至节日,何不一起向太子道贺?”

    这个说法一提出来,众官员顿时口口相传,虽然中间有人意识到不妥,只是谁也不敢落后,最后连几位王爷也跟着过来,至于最先提议的那名官员是谁,反而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众臣一起到东宫贺节,此事实在是太大,一不小心杨勇就会落入陷井,若是杨勇认为百官贺节是理所应当,摆出礼乐,仪仗来迎接,恐怕不等到朝庭休假结束,就会有御使弹劾,说提议的那名官员只是无心,实在是说不过去,如今杨勇虽然装病躲了过来,很难说皇帝就会没有想法。

    李纲、吕沐霖、房彦谦、章仇太翼四人本来都已归家,杨勇不得不派人将他们请进东宫,商量如何才能把此事的影响消除到最小对策。

    ………………………………………………………………………………………………………………………………………………………………………………………………

    多谢大家的推荐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367章 开皇盛世自贬() 
章仇太翼等人的头脑自然不是杨石和邹文腾等人可以比,他们一听到今日之事就感觉到事态严重,何况在百官走后不久,陆老太监就将皇帝得知百官到东宫贺节后的言行一五一十传给了杨勇,让众人更是出了一身冷汗。

    无论是秘密聚敛大量钱财,还是组建暗衣卫,基本上都够得上造反的标准,只是尽管背着老子做了这么多事,杨勇却没有起过造反的心思,这和他的地位有关,若他不是太子,没准造反就造反了,只是他本身已是太子的情况下,没有逼到极处,要下造反的心思实在是需要太大的毅力了。

    这个世代的皇权太大了,大到杨勇这样二世经历的人也不敢轻易挑战的地步,前周时,周宣帝一登极,原先那些骑在太子头上的重臣无不引颈就戳,杨坚如此人杰,在做了大前凝之后,也只能小心翼翼应对,唯恐一不小心,就落得全家抄斩的下场。

    周宣帝死后,尽管杨坚只握有京城,宇文氏的王爷遍布各地,通过皇权的分化打击,最后比杨家强的家族要么投靠,要么落得象尉迟迥这样,身死家灭。

    杨勇记得有人说过,猜疑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