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17部分

逆隋-第117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走险,齐地决不可以再发生一次叛乱,马上行文严厉申斥杨素,让他赶快张贴布告,牵移邺城居民纯属谣言,以便安稳人心。”

    李纲却没有赞同:“大人,此事不妥,杨素已将此事报告朝庭,此时朝庭尚没有定论,若是朝庭同意杨素的主张,大人先申斥杨素,不但惹杨素反感,恐怕也心中还会嘲笑大人无能,以后更加难驯。”

    “本官身为东京冢宰,此事关系齐地稳定,自然不能任由杨素胡来,文纪,你先帮我拟好向朝庭的奏章,以六百里加急发出,将此时不宜迁居邺城居民的理由说出,并弹劾杨素目无上官之举,最好要把杨素调出邺城,否则,有他在,邺城就不会稳。”

    “是。”李纲露出几分喜色,他虽然是冢宰府参赞,可以在杨勇不在时代杨勇理事,只是杨素地位尚在他之上,杨勇没有回来之前,李纲对杨素是无可奈何,杨素可以说是十分嚣张,冢辛府的公文说驳回就驳回,李纲也早就想给杨素一个下马威。

    吕沐霖在旁边提醒道:“大人,这样一来就等于彻底得罪杨素,杨素毕竟是一方总管,又深得大丞相信任,是否不必弹劾杨素,也可以留点余地。”

    “无妨,若是有人可以越过冢宰府而不受惩罚,那要这个冢宰府干吗,是杨素先不给冢宰府余地,他虽然得到父相信任,总敌不过父相与我的父子之亲。”

    杨勇心中对杨素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他却不知,另一个时空中,他的太子之位被废,杨素至少有一半的功劳,正是杨素屡次在杨坚夫妇面前进他的谗言,才导致皇帝对他越来越不信任。父子之亲也敌不过谗言威力。

    杨勇如此一说,众人也不再反对,杨素虽然是一方总管,但杨勇毕竟是杨素上司,杨素不把冢宰府看在眼中,不弹劾申斥他,确实也说不过去。处理完杨素之事,又耽搁了一会儿,基本上已无大事,李纲,吕沐霖等人才告辞而去。

    看杨勇一个人坐在厅中,云媚儿端着一杯茶走了上来,杨勇接过喝了一口,顿时一股热气游遍全身,舒服的差点叫了出来。

    “公子,那个女的是什么人?”云媚儿鼓起勇气问道。

    云媚儿问的自然是冯小怜,她从长安匆匆赶到洛阳,本以为到了洛阳就能见到公子,只是没想到公子已经去了边境,昨天好不容易看到公子回来,身边却多了一个狐媚到极点的女子,云媚儿在她面前差点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杨勇抬头看了看云媚儿一眼,今天云媚儿特意打扮了一番,上身是一件雪白的狐袄,下身也是白色的绸缎,中间结着绿色的丝带,云媚儿的脸蛋也是雪白中带着红晕,“要想俏,一身孝”,站在杨勇面前的已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杨勇漫不惊心的道:“你问她干什么?”

    云媚儿咬着嘴唇,半响才道:“奴婢想知道以后怎么称呼她,是不是要叫她少夫人?”

    杨勇哈哈一笑:“放心,她不是你的少夫人,以后别人叫你少夫人还差不多。”

    云媚儿脸上羞意上涌,双眼却是放出光来:“公子,你笑话人家。”

    杨勇微微一笑,眼前的小萝莉已经开始长大,恐怕再过几年就可以吃了。

    ……………………………………………………………………………………………………………………………………………………………………

    昨天虽然最后以十七票之差败北,老茅还是非常感谢大家,四天时间增加了四百多月票,老茅知道大家也尽力了,再次对大家表示感谢,这个月还可以争一争分类榜,今天老茅调整一下,只有一更,明天开始保持二更的速度。新的一月,一切归到零点,继续请求大家的月票支持,也祝新朋支,老朋友,大朋友,小朋友儿童节快乐。

    skbshge

第195章 以隋代周恢复汉姓(求月票)() 
数天之后,杨勇的申斥公文已到了邺城,杨素接到杨勇的申斥公文,勃然大怒,将公文重重摔到地上,骂道:“无知小儿,我杨素为了他杨家天下甘受骂名,安敢欺我?”

    在杨素看来,邺城数十万居民定然藏有不少反贼,早晚是一个大患,唯有杀一批,迁一批,才能将邺城安稳下来,自认为此举全是为杨坚着想,没想到杨勇不领情还罢了,反而申斥自己,当然生气。

    杨素的二弟杨约闻言,连忙从地上将公文捡起,看了一遍后,对杨素劝道:“大哥,冢宰大人是大丞相嫡子,现在又正是大哥上司,既然他不同意迁移邺城居民之事,大哥何妨低头一次,向冢宰大人道歉。”

    杨约小时候因调皮贪玩,爬树时不小心被树枝戳穿了下面的**,几乎成了一个废人,杨素连对这个弟弟颇为怜惜,平时也是言听计成。

    “要我低头认错?”杨素摇了摇头,若不是劝他的是杨约,换其他人恐怕立马会被杨素赶出去:“本官无错,何需向一小儿低头,此事我已上呈朝庭,就看丞相是维护他儿子还是会听从本官良言。”

    杨约暗叹一口气,兄长自视其高,按理杨素身为邺城总管,辖下人口当然越多越好,提出迁移人口充实边塞,确实不是私心,只是现在人心未定,百姓故土难离,而且到边关性命还随时可能受到异族威胁,真要在邺城强行推行,引起动乱确定无疑,对于现在急需休养的朝廷来说未必就是好事,朝庭很可能同意杨勇的建议而不会实行兄长的计划。

    邺城和洛阳快马不过二三天的路程,杨勇巡视边关,取得对高保宁和高句丽的两次大胜,此番回到洛阳,各地官府纷纷派人道贺,唯有杨素根本不予理睬。而发给杨素的申斥公文更是石沉大海,杨素既没有分辨,也没有认错,杨勇对杨素的跋扈才真正了解。

    若不是杨勇无权对一个总管处置,恐怕马上就会下令将杨素免职,如今只能等待长安的消息,看看长安到底会支持谁了。

    数天之后,杨勇接到大丞相诏令,支持杨勇在齐地保持稳定的建议,杨素迁居邺城居民的奏章被驳回,只是对于杨勇的弹劾,杨坚在丞相诏令上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两句,杨素虽然急燥,却是一心为公,让杨勇不要与杨素太过计较,将杨素绕过东京冢宰府之事轻轻揭过,让杨勇颇为失望。

    不过,紧接着下一道丞相府诏令却让整个大周各地都震动起来,十二月初,大丞相府下达诏令,废除以前鲜卑人对汉人所有赐姓,令其各复本姓,鲜卑人和汉人不再有高下之分,而是同为大周属民。

    自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晋室南渡以后,北方完全成了胡人天下,昔日发出“犯强汉者虽远被诛”口号的汉人顿时多灾多难,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甚至被胡人称为两脚羊,成为他们的食物,直到汉人英雄冉闵发起绝地反击,起兵反抗,屠杀近百万胡人,汉人才逃脱了被吃和灭绝的命运。

    冉闵虽然最后失败被杀,但胡人也看到了汉人的反抗力量,汉人的地位才稍高一点,却仍然生活在最底层,为各个交战的胡人政权提供粮食,被残酷压榨,后来由于战事频繁,鲜卑人自身兵力不足,需要汉人参军,汉人为了鲜卑人的政权奋战疆场,开始形成各个军人世家,而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在延兴二年472的全面汉化,包括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方面也向汉人看齐,汉人的地位才真正得到提升。

    北魏分裂后,大周延续了汉化政策,只是鲜卑人依然占据着朝中大部分权力,到了今天,汉人终于可以和鲜卑人平起平坐。这份大丞相诏令一下,整个北方的汉人都欢欣鼓舞。盛赞大丞相的英明,鲜卑人的势力进一步遭到削弱。

    相对于这个诏令,杨勇却更看重于独孤氏给他的一封家信,信中提到杨英嫌自己名字不好听,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广,广者,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广者宽阔,渊博,志向高远也,广者……果然比单纯夸赞容貌的英字要好上十倍,百倍。

    独孤氏对二儿子自己改名为杨广非但不在意,反而非常高兴,在信中对杨广大大夸赞一番,杨勇看完独孤氏给自己的家信,却是呆呆的发愣,心中汹涌的翻滚着各种念头。

    这几年的相处,杨英只是他后面的一个跟屁虫,让杨勇都差点忘了这个对自己地位威胁最大的弟弟,认为或许历史已经改变,只要自己小心,杨英不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威胁,只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虽然只是一个名字的小小改变,这个名字的冲击却比杨勇初次得知杨坚的身份时还要震惊。面对着皇帝的宝座,亲如父子也不免猜忌,何况只是兄弟。

    这次杨坚对自己弹劾杨素之事轻描淡写,给齐地的官员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他们可以越过冢宰府直接面对朝庭而不担丝毫责任,杨勇的权力等于大受约束,这未尝不是杨坚怕儿子权力太大的原故,或许杨坚现在还不至于不信任自己的儿子,只是单纯的防备而已。

    既然父子都不能信任,又安然奢望自己以后能打消杨广夺位的念头,即使杨广现在年龄还小,不能想到这些,以后围绕在他身边的谋士也会千方百计会给杨广谋划,从龙之功,一直是封建臣子所追求的最大功劳。

    而自己就是想对杨广施加影响也不太可能,立为太子后,他只能安安份份的待在东宫,连长安都难予离开,而杨广却会封为王爷,在自己的领地大施拳脚,可以带兵出征,立下不世功劳,这些,都是杨勇不能具备的。

    自己在东宫,如果表现太好,会让杨坚觉得有威胁,若是表现的不好,杨坚又会不满意,左右都是为难,只能慢慢的看着杨广累积出巨大的声望,直到最终取代自己,他仿佛看到杨广已经对自己举起了鲜红的钢刀,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大人,大人……”

    李纲来到杨勇身边连叫了数声,杨勇才惊醒过来:“什么事?”

    “大人,丞相恢复汉姓的诏令已经发遍全城,整个洛阳城都是一片欢腾,大人是否可以在洛阳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增加百姓对冢宰府的支持,毕竟洛阳居民九成以上都是汉人。”

    “庆祝活动?”杨勇心中一愣,这个时期的庆祝活动太过单一,只能划划旱船,扎一些彩船,打打锣鼓,或者是晚上点着灯笼游行等项目,杨勇对这样的庆祝没有多大兴趣,只是百姓难得娱乐一次,如果官府真的举行,热情会非常高,点了点头:“好,那此事就交由你文纪负责。”

    李纲为难的道:“大人,只是现已到年底,马上就要发放各级官吏年俸,现在洛阳府库所余不多,连官吏的薪俸都已不足,如果再大举庆祝,恐怕年底官员的薪俸就无法发放了。”

    所谓年关,不但是百姓到了年底需要还债,就是朝庭也难过,杨勇恍忽记起前世看的电视剧,嘉靖年间,由于大明王朝的财政年年亏空,一些京城清水衙门的官员年末拿不到足够俸禄,全家断炊,甚至集体到皇城讨薪的场景。

    千里做官只为财,虽然不是人人都如此,但官员的俸禄无疑是朝庭稳定的基础,今年一场大战下来,齐地的财政亏空严重,能撑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虽然这次杨勇打高保宁收获颇丰,但全是牛羊,马匹等物,一时还难以变现,年关马上就到,暂时指望不上。

    “你估算需要多少钱财,就从冢宰府的帐上直接支取吧。”杨勇头痛的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别人做官都是钱财滚滚,唯有自己还要从口袋里掏钱,虽然眼下大周的江山都是自家的,但这种感觉还是很怪。

    李纲松了一口气:“是。”

    李纲知道杨勇这几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钱财,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补贴给那些学员和对自己忠心的手下,有时还有填补一些亏空,许多都是由李纲亲手处理,心中有时会奇怪杨勇哪来那么多钱,只是杨勇不说,他也不便细问,当成杨坚夫妇私下给儿子的东西,得到杨勇承诺,李纲满意的离开。

    杨勇虽然每年可以得到十多万贯白糖的利润,但要用钱的地方也多,答应罗艺每年一万贯的钱财需要自己掏腰包,那些收养的孤儿虽然已经成为官员,减去大笔负担,只是对于一些穷地上任的人员还是要补助。

    仓禀实而知礼议,对于一些穷地官员来讲,若是自己生活不好,很难避免他们不会伸手贪污受贿,一旦开了一个口子,就会大贪特贪,虽然生活条件好,他们不一定不贪污,但有了补助,总会遏制大部分人伸手,杨勇可不想自己培养出来的人以后因为贪污而被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