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马踏天下 >

第54部分

三国之马踏天下-第54部分

小说: 三国之马踏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么一听,众人才稍微冷静了一点,但依然很是不忿。在汉人眼里胡人多是重蛮力而少谋略的代表,而现在自己居然中了他们的计,的确让人觉得丢脸。

    马越也看出了这一点,便安慰道:“事实上,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桩好事。要不是羌军被抽调了许多人马,我们又怎能如此轻易就突围出来呢?不然,只怕将有一半人伤亡在突围的道路之上吧。”

    这么一想,众人心里的气氛才平息了一点,至少这一战的胜利是无可更改的了,这可是今年汉军出兵以来的首胜哪。

    “话虽如此说,但我们的问题依然很是严重。”见众人的心情已经平复,李儒便提到了最要紧的话题:“那就是羌军已经东进了,而这几日时间,已经足够让他们对其他郡县造成一定的威胁,此时不知朝廷其他四路人马又如何了。”

    董卓也严肃了起来,虽然他希望其他四路大败,唯有他这一路取胜,这样事后功劳就由他一人独享了。但事实却是,一旦四路大军真个都败了,那西凉之地只怕就要尽数落在羌人掌握,他可就没有根基之地了。一旦没了根基,他董卓便是再有功劳,想要在朝廷里占据一席之地也是不可能的。

    “不成,我们不能坐视此事成真,当赶紧前去相助!”董卓当即下了决心。

    听他说出这话,李儒和马越二人才住了口,知道自己的意图已经完全达成了。至于接下来事情能不能有所挽回,一切就都不在他们二人的控制之中了。两人想到这里,都忍不住向对方看去,然后相视一笑,似乎是为对方的心有灵犀而感到高兴!

    ??

    而就在董卓军将全速向东推进的时候,东边的汉军已经遭受了极大的威胁。羌人果然是如马越他们所说那般,早在数日之前就抽调了边章军的部分人马东进了。而后,他们便在重新夺取一些要塞之后,将矛头直指此时张温屯军的金城县。

    在连续抵挡了羌人的数次进攻之后,汉军伤亡不小,但最要命的却不在此,而是粮食的短缺。在送过两次粮食到来之后,临洮那边就再没有了动静了,此时的金城县内,再次出现了粮食断绝的情况,这让汉军的军心斗志落到了底点,这城显然是守不住了! 

第75章 各怀私心() 
金城县城内,汉军士卒们一个个都木无表情地搬运着城头战死的袍泽们的尸体,将他们放到西北角落处焚毁。而一些人则难得有些表情,却也是惊恐不已地被补上城头,以待再次与敌一战。这一切落在匆匆从粮仓处赶回来的周慎眼里,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打算。

    很快地,周慎就来到了以前的县衙门,如今的张温驻跸之处。门口的卫兵不知是因为对周将军已很是熟悉了,还是因为早没了心思查证进内之人,就这样随意地将人放了进去。不过周慎此时也是心里有事,完全没有在意这点细节,几步就来到了内堂,正看到一脸愁容的张温还在看着四城送来的军报呢。

    “哎,一日时间,又战死了不下千人,这金城县城防实在太差了一些,却该如何是好啊。”张温心里念叨着,一抬头看到是周慎来了,便赶紧问道:“怎么样,城中粮食还能支撑几日?”周慎正是他派去查看粮仓的。

    周慎一声苦笑:“大帅,城里之粮所剩无几,只够如今这三四万残军用上两三日的了。要是再这么下去,后日,最迟大后日,我们就要断粮了!”

    “什么,粮食已经彻底告罄了?”张温诧异万分地站起了身来,心里更是如火烧一般。

    周慎却并没有安慰主帅的意思,点头道:“是的,我们已经无法可想了。所以,末将只想向大帅进一言,为了保存实力,留此有用之身报效朝廷,我们还是赶紧弃城吧。”

    “弃城?”听到这个说法,张温的面容猛地颤抖了一下:“我已经从前面败过一回了,现在还要一退再退,却拿什么给朝廷一个交代哪?还有,一旦我们弃城而走,羌贼势必衔尾追击,到时没了城墙的倚仗,我们何以自保?”

    “大帅,若此时不走,你我就真要全部死在此地了。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能出去,只要朝廷肯再派人马,我们还有将功赎罪的机会哪大帅!这不是只为了你我自身,更是为了这剩下的三五万军士,我们总不能让他们空着肚子去与羌贼厮杀吧?”周慎赶紧鼓动自己的三寸之舌,急急劝说道。

    听了他这一番话后,张温本已经打定的主意还是有所变化了:“那你说,我们出了城,该如何自保?”

    虽然张温没有往细里问,但周慎却还是听出了他话里的两层含义。其一自然是如何从地位的追击里脱身了,其二则是如何向朝廷有个交代。毕竟大败亏输,还弃城逃跑的罪名可是相当不小的。

    “让皇甫将军率一军殿后,阻挡羌贼。想必以皇甫将军之忠勇,足以抗衡羌贼了。”周慎早知道张温会有这方面的顾虑,便当即提出了自己的办法:“还有,此番失利,真论罪责当在董仲颖身上。若非他极力主张分兵迎敌,以我大汉军威之盛,何至于被羌贼个个击破?另外,粮草方面也是他的责任,我军久不得粮,这责任自然要让他担下了。”

    还有一点,周慎并没有说出来,在他看来,已经被羌军包围,久无音讯的董卓所部现在只怕是凶多吉少了。而有了这支全军覆没的军队打底,他们能保存一定实力退回东面,显然是可以对朝廷有个交代了。但这说法却过于幸灾乐祸了些,实在拿不到面上说的。

    有了这么两个解决的办法,张温就没有再犹豫了:“既然如此,那本帅便下令退军。希望我们能脱得这有用之身,将来再与敌周旋!”

    “大帅英明!”周慎当下里便赞了一句,然后就领命前去做弃城的准备,以及下令给皇甫嵩,让其率部殿后了。

    五月初八黄昏,当羌人停下一日的攻城,开始埋锅造饭的时候,守城数日的汉军突然弃城向东而去。这着实出乎了羌人的预料,但他们依旧紧追了上来,却被早已领命的皇甫嵩率军从侧面袭击,从而截断了他们的去路。

    一场苦战之后,皇甫嵩在付出近半人马的伤亡之后,才得以再次脱身,但总算是将羌人阻了一阻,给主力人马以从容脱去的机会。

    眼见再追也是难以赶上了,北宫伯玉便下令大军先在金城县里驻扎了下来,稍作休整之后再继续向东。不过,他也并没有就这样放过汉军,谴韩约率一部远远地追杀了过去,务必要更大地杀伤汉军,以为下一步横扫西凉创造更好的条件。

    漏夜追击的韩约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自从投顺羌人之后,他名义之上虽然是与北宫伯玉等平起平坐的首领,但事实上他的地位却很是低下。每当有胜仗可以打时,他和麾下的两万汉族军队就被排斥在外,而一旦有辛苦之事时,他们便又想到了自己。比如前几日的攻城,比如今日的追击,都是由他这一部为主的。

    策马奔驰在道路之上,韩约的脸色yin沉得能滴出水来,而与他并行的一名亲信部将杨秋很快就看出了自家将军的心思来了:“将军,再忍忍吧,只要取下了西凉,情况就不一样了。”

    “取下西凉情况就不一样了?”韩约重复了一遍后,却摇头:“你想的也太简单了。只怕到时候我们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被这些羌人来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哪!”说这话时,韩约心里竟不由得闪过了那封由自己的亲信带回来的,由马腾所写的书信里的一句话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我来说,北宫和边章之流皆为异类,而对他们来说,我和这些兄弟又何尝不是呢?现在,是因为各自还有利用价值,所以大家才能和衷共济,却也已经分出你我了。一旦西凉真落入我手,只怕我们这些汉家人,就会被他们视为不安定因素了,只怕……”越想之下,韩约心头越是发凉,当即一勒缰绳,停下了马来,同时下令:“让大军暂停前进,就在此驻扎,到明日天亮之后再向东。”

    杨秋根据韩约之前的几句感叹已经猜出了他所想的,便也没有再进言什么。至于其他的汉人兵卒,也不想这么大半夜地在外奔波,既然将军说休息,大家自然乐得轻松了。很快地,这支追兵就在路边驻扎了下来。

    就是当初想用离间计的马越也想不到,自己之前的一手准备居然挽救了汉军,不然要是让韩约他们继续追击下去,只怕已无斗志的汉军会彻底崩溃的。、

    而北宫伯玉他们显然不知道这一点,在金城县里整顿了两日之后,才留下千把人守城,而后继续率军东进,这次他们的目标将是哪里呢?

    ?

    就在羌军主力离开金城后不久,董卓军便已悄然掩到金城县附近。此时通过一路之上的种种迹象,以及询问逃散的西凉百姓,他们已经可以确信羌军主力果然又一次东进了。这让董卓和众将对马越、李儒的判断大为佩服,想不到这两人竟真的一下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在派出人马查探那边金城县里的情况后,董卓便招集了麾下将领,商量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了。当然,大家都很清楚,他主要想问的,还是李儒和马越二人,两人经过前次的优秀表现,已经得到了全军上下的信任。

    马越也不谦虚,在沉吟了一阵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公,以在下之见,无论金城县里是否驻有羌军,我们都不必惊动,悄悄地从旁绕过,继续东进为好。如此,方能起到奇兵的效果,想必到了现在,羌贼尚不知我军已突围的事实吧?”

    董卓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了更为信任的李儒,看他有何见解。而李儒也果然没有让他久等,随后道:“仲凌所言很是稳妥,现在我军不过万余,论起战力来实在比不得正交战的双方。若是强行介入战斗,我们的折损必大。反倒不如利用现在我们最大的优势——敌我皆不知我们已脱困——来做一做文章。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在一个恰当的地点突然出击,在战局上才能起到大用处。”

    两人都这么认为,其他人便更没有反对的理由了。只有郭氾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以二位先生看来,我们接下来该往救何处呢?是去陇县,还是回临洮?”

    “临洮!”李儒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里还屯有我军必须的粮草,只要我们保住了那里,便还有与敌一拼的机会。”

    马越没有做声,但他却知道这是董卓的真实意图了。董卓早就想要看到其他四路人马溃败,而独有自己一路胜利了。现在,正是时候,只要将粮草控制在手,便能另图他谋。至于西凉此时的局面,当然由张温去顶。

    马越知道其中利害,却并没有出言反对,因为这也是他之前定下的策略。

    谁能想到,本来很是简单的一场战斗,因为敌我四方面各自有着不同的私心,竟开始变得有些复杂起来了…… 

第76章 唇齿相依() 
董卓军在于是夜趁黑从金城县下经过后,便日夜兼程,直往临洮而去。其实董卓军中上下人等对临洮是否能保得住还是有着不少疑虑的,毕竟那里现在只剩不过一两千人守城了,若羌军强攻的话,或许没等他们抵达,城便被破了。所以这一路之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以最快的速度赶向临洮。

    而这马不停蹄的赶路,也体现出了之前马越所带来的那些肠袋装粮食的好处来了。这些本就已经煮过,只要和上一点水就能充饥的食物,使得大军根本不用停下来埋锅造饭,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这让董卓对马越更是心生赞赏。

    而正因为有此内外之因,董卓军只用了六天时间,在五月十三这天便来到了临洮城外十余里处。不过旋即,大家便都听到了城那边传来的厮杀之声,远远望去,正看到了有一支人马正对着临洮的西门猛攻呢。

    “是叛军!”众人当即就反应了过来,但面上却无惧色。因为他们已经可以确信临洮城并没有被破,而且这攻城叛军的兵力尚不及自身。

    原来,就在数日之前,当北宫伯玉从金城县离开,兵发陇县的路上,便有人向他提出了分兵攻下周围州县的计划。在其看来,只要将陇县周围的州县尽皆拿下,已成孤城的陇县自然更难以守住了。而临洮,作为羌人已知的陇西,乃至于西凉一地的粮仓所在,他们自然不会放过了。

    但这一分兵,羌人自然不可能派出太多人马攻打临洮。好在通过细作查得,现在临洮城里不过一两千的守军,那只要派出五千人马,就足以慢慢地夺下此地了。

    但羌人全然没有想到,就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