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67部分

大明天工-第67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声便是号令,很快在校场的南面响起沉闷的脚步声,随着地面的微微颤抖,大队大队的士兵出现在校场南侧的空地上。

    这次比武所涉及的几方面,延绥兵、浙兵、石柱土司兵以尚算整齐的方阵行军进入校场。

    在李彦看来,这三支军队的行进场面实在有些乱糟糟的,只能说勉强还算齐整,手上拿着的兵器各式各样,连衣甲都不统一,与后世的阅兵式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不过,近万人行进的场面,还是颇为壮观,脚步踏起的尘土被风一吹,四处飘扬,凭空增添了些许肃杀。

    等到一队延绥骑兵疾速驰进校场,看台上才有人反应过来,发出一声欢呼,然后其他人也跟着欢呼起来:“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这场景很壮观,也让人忍不住动容,李彦却有些哭笑不得,都已经过去一刻多钟,那些乱糟糟的步兵队列还没有安静下来。

    如果说入场的气势遮掩了明军参差不齐的素质,初时还不觉得,等看台上的人从震惊中平复过来,那就有些不妙了。

    李彦明白自己得做些什么,不然便要前功尽弃,他把手一挥,领着一队锦衣卫从点将台后面踏上校场。

    这队锦衣卫共有五十五人,相当于一个总旗,人员的构成有些复杂,包括二十二个家丁,以及骆思恭手下最得力的三个小旗,每个小旗十兵丁,加上小旗,总计三十三人。

    为了将这次校场比武办得吸引人心,原来的计划已经作了修改,原本一方对三方的三场比武,调整为单循环形式,也就是四方相互之间各打一场,一共六场。

    这六场比武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本来第一场安排的是浙兵对延绥兵,可是看到他们的队伍还是乱糟糟的,为免坏事,李彦只好提前上阵,并将计划的调整向点将台作了通报。

    因此,第一场比武就改作锦衣卫对延绥兵,锦衣卫人数为一个总旗连将带兵五十六人,延绥兵则是一队骑兵,十一骑。

    “第一战,步兵对游骑,小规模的步兵与骑兵遭遇战!”

    看台上隔着不远就站着一位锦衣卫的大汉将军,这本来是值守皇宫的亲兵,如今却成为校场的礼宾,并大声道出场上的情势。

    李彦在看台上安排了一些人,他们将会按照事先的准备,向观众进行解说,虽然没有扩音设备,却也能最大程度地煽动起看台上的情绪。

    “在辽东,建奴大部分都是骑兵,所以像这样的步骑遭遇战很是常见,与来去如风的骑兵相比,步兵天生处于不利位置,骑兵可以利用速度冲击步兵,通常来说,一队骑兵可以轻松冲散五倍以上的步兵,步兵却追不上骑兵,只能被动挨打”

    “用弓箭射他们”巩永固挥着拳头喊道。

    “这是一队步兵,没有弓箭手,”李小为解释了一下:“如果只有步兵,他们要怎么做?”

    “拒马,摆拒马阵!”巩永固对用兵似乎确实有些研究,大声叫道。

    校场上,十一骑延绥骑兵已经排出阵列,每一骑之间相隔十几步,缓缓驱动马匹,压向一百步之外的锦衣卫。

    骑兵一旦奔跑起来,哪怕只是远远地观看,哪怕只有十余骑,那股逼人的气势都让看台上的观众悚然色变。

    五十余锦衣卫也开始结阵,最前面两排是长枪兵,后面是刀盾兵,锦衣卫作为大内亲兵,并不是为了上战场,他们的兵器配备往往只有一把秀春刀,连盾牌也是临时配备的。

    李彦手持长枪站在队列的最前面,看了一眼正在逼近的延绥骑兵,强忍着心中的不安,大声喝道:“按照既定的战术进攻,记住咱们是锦衣卫,皇上的亲兵,咱们的人数是他们的五倍”

    李彦把手一摆,两队家丁迅速展开,顶在最前面,将长枪末端顿在地上,用脚踩住,双手朝前握住枪杆,斜斜向上,摆出整齐的拒马阵。

    “拒马!拒马!”巩永固大声喊着,似乎对自己猜中锦衣卫的战策而感到异常兴奋。

    距离五十步远,延绥骑兵开始向两侧散开,两翼逐渐突前,形成一个弧矢阵型。

    延绥作为大明最精锐的九边之一,算得上是一支强兵,这队骑兵也深谙骑兵之道,面对五十多人的步兵阵列,并没有选择正面冲击,而是呼啸着从方阵的两翼掠过,试图带动对方的阵型转换,抓住空当再行突击。

    延绥骑兵的战术很有针对性,李彦手下只有二十长枪兵,无法护住所有的人,通常来说,只能随着骑兵的动向进行调整。

    延绥骑兵也有这样的训练项目,通常来说,遭遇到这样的情况,步兵只有尽量收缩阵型,让长枪兵在外围护住阵心,而那个时候,骑兵要冲击就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

    通常来说,骑兵并不愿意正面冲击严密的步兵枪阵,因为那样做的话,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伤亡。

    对于骑兵来说,最佳选择就是用游骑扰乱步兵阵列,在步兵枪阵没有形成的时候,趁势冲击。

    延绥骑兵严格执行着游骑战术,阵型拉得很散,最前面的四骑已经在距离锦衣卫正后方三十多步的距离上开始掉头,还有七骑则拉在两侧,反而是正面一下子空了出来。

    这个时候,锦衣卫似乎只有将原来摆在正面的长枪兵调往侧后,但是以骑兵的速度,一旦这样做的话,新的枪阵结成之前,很可能已经被骑兵冲到近前。

    轻装的刀盾兵无法对抗高速冲击的骑兵,虽然明知道游骑的战术意图,李彦还是带着长枪兵绕向侧翼,打算迎击两侧迂回的骑兵。

    锦衣卫完了!盛以彰点将台上的盛以彰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又赶紧敛容,瞥了旁边的骆思恭一眼,后者的脸色相当难看。

    步兵对骑兵,没有在第一时间结成严密的队列,注定要失败。

    延绥骑兵如同一群嗜血的野狼,趁着新的枪阵尚未形成,猛地扑了上去。

    骑兵全速冲击,就是要让步兵无法结成枪阵。

    然而,出乎他们,同样也出乎所有人的料想,运动堪堪到位的长枪兵并没有试图结阵,而是挺枪迎了上去,每个枪兵的后面都跟着两三个刀盾兵。

    进攻!

    这才是李彦真正的打算。

    两个枪兵一组,迎向一个骑兵,几乎是不闪不避,两杆长枪一前一后,如出水蛟龙一般探了出去。

    这种几乎是单兵对抗,骑兵也不怕步兵,但也有打转马头,从旁边掠过,试图再行寻找机关的,这个时候,延绥骑兵的行动不统一便暴露了出来。

    有的骑兵则觉得没有结成枪阵的枪兵并没有什么威胁性,打马迎了上去,试图将步兵冲开。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枪兵的枪刺得又快又准,瞬间就到了眼前,闪避都做不到,一个骑兵很快被打落马下。

    另一个枪兵虽然刺空,并被急速奔跑的马匹撞飞出去,却为后面的同伴创造了机会,一杆枪两把刀,那个骑兵也被留了下来。

    只一个照面,除了掠过去的六骑,其余五骑都被打落马下,看台上顿时发出一阵喝彩。

    余下的骑兵兜转马头再想要杀回来,发现要面对的长枪更多,无奈只能在外围兜起圈子,再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对阵到了这个阶段,结果差不多已经明了,骑兵无法进攻,步兵也追不上骑兵,谁胜谁负就要看战场情况。

    而按照事前的约定,如果延绥骑兵冲不开步兵阵列,便是锦衣卫赢了这一场。

    盛以彰也没有什么不服的,骑兵一比五,如果不能赢的话,那确实是骑兵的失败,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辽东,每次都是大明的步兵被追杀,还从来没有步兵迎上去杀伤骑兵的。

    “骆都督,锦衣卫骁勇,延绥兵这场输了,”盛以彰大度地向骆思恭拱了拱手。

    “盛游击的骑兵也是精锐啊,”骆思恭投桃报李,也夸赞了延绥兵。

    第一场就此结束,锦衣卫赢得胜利,他们敢于以散兵迎战骑兵,表现得异常勇猛,并且刺枪的水准很高,是获胜的关键因素。

    虽然只是一场低烈度的小规模步骑兵作战展示,但对看台上的观众来说,依然看得目眩神迷。

    疾如风火的骑兵,挺身而出的枪兵,这与纸上看来,耳中听来的战争截然不同。

    “第二场是浙兵对川兵,浙兵为平原步兵,川兵为山地步兵,这一次将演练一场大规模的山地攻防战,由五百浙兵,攻打一百川兵所把守的土山”

    “第三场是延绥兵对浙兵,同样是骑兵对步兵,不过这一次规模更大,将由一百延绥骑兵,进攻五百浙江步兵”

    浙江步兵连续出战两场,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对山地擅长的石柱土司兵与强大的骑兵,浙兵面对川兵把守的土山一筹莫展,伤亡惨重。

    而面对骑兵的冲击,浙兵虽然有两百弓箭手,但是杀伤力有限,依然是挡不住骑兵的冲击,居然发生了崩溃,这让坐在点将台上的陈策气得脸色发白。

    第四场是由锦衣卫步兵对阵石柱土司的山地步兵,前面是川兵主守,而这一次则由他们进攻,锦衣卫主守。

    虽然用的是去了枪头的木枪与木刀,在前三战中,不可避免造成了一些损伤,这对所有的兵丁来说,都是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毕竟在未上战场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像这样真抓实干地打过。

    李彦对受伤的人进行了调换,依然是一个总旗五十六人出战,就地立阵防守,面对一百川兵的进攻。

    这一次,由锦衣卫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在后,在平地上结成圆阵,川兵也没有选择重点突破,而是很简单地四面攻击。

    虽然家丁的长枪刺击威胁很大,但是他们要守住的面积相对打了些,枪阵不是很密集,加上锦衣卫防守训练的不足,很快被川兵冲开一道口子,整个阵型崩散以后,防守宣告失败,石柱土司兵赢得了第四场的胜利。

    第五场则是石柱土司兵防守土坡,延绥骑兵进攻,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三比一,一百骑兵进攻土坡上的三百土司兵。

    土坡虽然能够阻碍骑兵的冲击,土司兵弓箭手也很厉害,但是他们没有阵列,也没有长枪兵,等骑兵在损失三十余骑,冲上土坡以后,即便以土司兵的强悍,也在骑兵面前被大量杀伤,最终只是惨胜。

    土司兵之所以能赢得第五场的胜利,土坡显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场只是两支平地步兵之间的较量,五十六锦衣卫对五十六浙兵,一比一的正面对抗。

    陈策觉得浙兵这一场能赢,也一定要赢,不然他就是连输三场,把脸丢尽。

    陈策觉得锦衣卫和川兵都是没有战术,乱打一通,第一场锦衣卫乱打一气居然吓跑了延绥骑兵,完全是侥幸,如果骑兵再多一点,这种步兵打骑兵肯定会死得很惨。

    第四场则是两支没有战术的队伍乱打一通,遇上更勇猛的川兵,锦衣卫很快就崩溃了。

    最后一战是人数相等,自由攻防,陈策觉得兵器配备更加周全的浙兵对上只有长枪与秀春刀的锦衣卫,肯定能赢。

    不过结果出乎陈策意料,李彦带领的锦衣卫将长枪兵放在最前面,上来就是进攻,而且表现得极其勇猛,几乎只是一个冲锋,就将同等数量的浙兵打散,赢得了第六战的胜利。

    最终结果,石柱土司兵三战皆胜,得九分名列第一,锦衣卫两胜一负得六分列第二,延绥兵一胜两负得三分列第三,陈策的浙兵终于是一场未胜,排在最后。

    石柱土司兵、延绥兵、浙兵的排名并不令人意外,石柱土司兵本来就是最强,而且他们的三场战斗要么占着地利,要么占着人多,加上自身的实力,赢得胜利并不让人意外。

    延绥兵三场派出的都是骑兵,自然胜面较大,令人意外地是第一场的小规模步骑冲突竟然没赢,因为规则的关系被判负。

    这次比武最大的意外就是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兵,锦衣卫毕竟不用上战场,所以训练的内容也不同,如果论及单兵素质,锦衣卫或许强些,但谁也没有料到,在以战场为标杆的模拟演练中,锦衣卫也能赢得两场胜利,特别是还赢得了一场步骑对抗。

    加上锦衣卫的特殊身份,这场比武的最大赢家不是全胜的石柱土司兵,反而是输了一场,却赢了两场的锦衣卫。

    借着这个胜利,骆思恭在第二天就上疏,请求充实锦衣卫,并进行练兵。

    对于徐光启来说,这次比武帮他解决了迫在眉睫地粮饷问题,他还发现李彦竟然会练兵,希望李彦能成为他的幕僚,帮他练兵。

    而在另外一边,骆思恭始终认为参加比武的兵丁都是骆养性的手下,而在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