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谍传奇-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家航空公司之一。一九五三年,印度政府为了实现航空国有化,一共收购了八家私营的航空公司,组建了两家航空公司。这家印度国际航空公司专营国际航线。中共代表团包租的飞机,就是这家公司的。此外,大陆方面目前和印度的关系非常友好,他们要包租飞机,一定会选择印度的航空公司,也就是这一家印度国际航空公司。最后,对这架飞机我们也做了研究。这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一九四七年设计生产的星座式l-749a型飞机。印度航空公司给它的命名是,‘克什米尔公主号’。这架飞机使用的是四台十八缸发动机,可以长途飞行。载客八十一人,完全可以装载中共代表团的全体成员。”
郑介民问:“你们确信中共的代表团和周恩来,一定会乘坐这架飞机?”
潘其武说:“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这样,中共的代表团出访,如果是往北或往西,一般是租用苏联的飞机。例如,去年四月,中共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和平会议,乘坐的就是苏联的三架伊尔-14飞机。但如果向东或向南出访,一般都是从香港出境,租用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我们最近得到可靠情报,下个月,中共一个贸易代表团将要访问日本,租用的也是这架‘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最新的消息是,中共代表团为了参加四月十八日的亚非会议,已经与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签订了租用合同,租用的也是这架‘克什米尔公主号’。”
郑介民点点头,目光冰冷地盯着潘其武,轻声问:“那么,我们使用的特种器材呢?怎么样?”
潘其武先是一愣,但立刻就明白是指什么东西了。在军统和保密局的习惯里,所谓“特种器材”,指的就是定时炸弹。这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东西。
四百三十四、 启动()
此时,潘其武小声说:“关于这个特种器材,我们已经和中美合作局接触过。美国方面同意向我们提供四件特种器材。这是一种强力爆炸燃烧弹,爆破力强,燃烧时产生的高温能熔化金属。使用的是美国最新的钟型计时器,定时非常准确。美国方面的人告诉我们,对付星座式l-749a这样的飞机,有一颗就足够了。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这时,郑介民没有再提问题,而是默默地思考着什么。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的高官都垂着眼睛,也在心里思考这个问题。终究,此事太过重大了。
郑介民慢慢地环顾着桌边的人,轻声说:“我还有一个问题,不知你们是否研究过?分析过?”
毛人凤默默地注视着他,说:“介民兄,请说。”
郑介民说:“第一、中共的周恩来将要参加的这个亚非会议,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会议?第二、中共的周恩来参加这样的会议,他的目的是什么?最后,如果我们的行动成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弊?”
毛人凤微笑着,将目光转向潘其武,再次向他挥了一下手。
潘其武看清毛人凤的目光,就小心注视着郑介民,谨慎地说:“郑局长,毛局长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也是很谨慎的。首先,这是一次国际会议。中共政权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其次,参加会议的一共有二十九个国家,其中只有六个国家与中共方面有外交关系,其他国家都和我们有外交关系。甚至可以说,关系还非常好。第三,中共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次会议,在国际上壮大影响,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所以,我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与我们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在会议上攻击中共,攻击共产主义,让他们在这次会议中颜面扫地。二是如果我们的行动成功,也会严厉打击中共的气势,让他们缩回去!”
郑介民微微地笑着,“周恩来这个人,在座的人应该都非常了解。他是一个……非常有风度,又非常善于笼络人心的人。他有很大的能量,扩大中共在亚非国家里的影响。这个,你们考虑过吗?”
潘其武小声说:“郑局长,所以,我们的行动必须成功,才能产生效果。”
郑介民默默地看着他,沉默许久,终于点头说:“这次行动,其实已经得到蒋先生的同意。蒋先生要求我,通过今天这次会议,把整个行动考虑得更周密一些。现在来看,你们确实考虑得很周到,也很严密。所以,我也赞成这次行动。只是……对那个亚非会议的性质、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人凤兄,这就是我的意见。”
毛人凤点头说:“介民兄,承教。”他转向潘其武,“老潘,郑局长的指示,你负责落实,一定要认真研究那个亚非会议,尽快拿出一个研究报告来。”
潘其武点头说:“是,我一定。”
郑介民转向其他高官,“各位看看,是不是就这样了?”
桌边的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郑介民最后说:“至于具体的行动,相信人凤兄会做精细安排,并取得成功。”他想了一下又说:“对了,锦州和荫堂,人凤兄建议,这次行动仍由你们两位具体执行。希望你们两位克尽职守,取得成功。”
关锦州和陈荫堂都慌忙站起来,全身挺直,毕恭毕敬地说:“是,我们一定。”
郑介民招手示意他们坐下来,转向毛人凤说:“人凤兄,这个‘一号’行动,就这样了。我们还是谈第二个议题吧。”
毛人凤盯着他,沉默片刻,才静静地说:“关于第二个议题,目前还比较模糊。那个郑远山,终于脱离中共方面的控制,安全返回台湾后,目前正在接受我们的审察。审察的第一步,就是听他叙述中共情报机构各方面的情况。今天的第二个议题,就是从他的叙述中得来的。他说,中共近期制定了一个‘星辰’计划。具体内容他并不清楚。但他听说,这个计划就是专门针对我们的。我很担忧,中共方面是不是要对我们耍什么阴谋诡计,破坏我们的行动!”
郑介民轻声说:“‘星辰’计划?”
“是。”毛人凤点头。
“那个郑,不知道这个计划的内容?”
“他说,他完全不知道。他说,这个计划是刚刚制定出来的。最后一点,他猜测,这个‘星辰’计划,是由中共情报机构最高层制定的。这也是他的猜测。”
郑介民转向其他高官,“各位,你们有这方面的情报吗?”
但是,所有的高官都用一种迷惑的目光看着他。他们都摇了摇头。
郑介民点点头,继续说:“所以,我们今天的第二个议题,就是要求各单位加强对这个‘星辰’计划的侦察,争取摸清这个计划的内容。记住一点,这个计划是专门对付我们的。我们必须早做准备,决不可疏忽大意!”
他说完,就用严峻的目光扫了一遍桌边的高官们。
在保密局顶层会议室里召开的这次秘密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这次会议的结果,立刻引动了三个人。
大概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第一个被引动的人,居然是闲极无聊,每天傍晚坐在门前拉京胡的叶公瑾。
自从左少卿被派到香港,去研究大陆的政治经济情报,叶公瑾的这把京胡就只能独奏了。他上班时还可以看看报纸,或者偶尔找他的下级军官聊聊天。但到了晚上,就比较难过了。那时还没有电视,收音机也没有什么好听的。独自坐在家里更加难受。他索性坐在门外的台阶前,独自拉他的京胡。
他此时的操琴技艺,已臻化境,在清亮中透着婉转,在激越里藏着哀怨。天色半暗时,他整个人都几乎溶入到自己的琴声中。
住在眷村里的人,各自坐在自己的门前,也静静地听着这哀怨婉转又清亮激越的琴声。退休的兵工署副署长李伯廉也坐在门前,听得如醉如痴,击掌打着节拍。他的戏曲功底,还不足以开腔演唱,只能这样听着。
此时叶公瑾拉着琴,偶尔抬头,就看见远处停下一辆黑色的汽车,从车里下来一个人。他立刻就看清楚了,是国家安全局局长郑介民。
郑介民并没有直接走过来,而是静静地站在昏暗的路灯下,远远地看着他。
叶公瑾仍然拉着琴,直至一曲终了。他不慌不忙地收起琴,提起凳子,向不远处的李伯廉挥了一下手,就走进自己的房间里。但他并没有关上门。
几分钟后,郑介民无声地走进他的家门,并且向他露出微笑。
郑介民前来拜访叶公瑾,一是出于精明,二是出于不得已。
说他出于精明,是因为他在宦海沉浮中早已历练成千年的老妖。他知道叶公瑾能生存到今天,并且在国家安全会议中保有一个“委员”的闲职,是因为他身后隐约站立着经国先生。所以,叶公瑾的未来仕途如何,充满了变数,难以预知。但“烧冷灶”,偶尔垂顾一下叶公瑾这样半死不活的人,却是他的人生智慧之一。
说他出于不得已,是因为他对今天在保密局会议中讨论的两个议题,心里还存着很大的疑虑。他略一环顾,竟发现他无人可以与之为谋。那些情治机构的头头们,以毛人凤为代表,其实不过是一些政客。他们坐在官位上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保住官位,谋取更大的权力而已。至于本职的情报工作,倒在其次了。他明白,要听取真实的意见,只有这个不招人待见的叶公瑾了。
叶公瑾住所里的灯光并不明亮,只有一盏十五瓦的小灯,悬在他们的头顶上。叶公瑾洗了两只士兵用的破搪瓷缸子,沏了茶,将其中一只推到郑介民面前。
他说:“郑局长,请指教。”
郑介民微微地笑着,“你弓法娴熟,琴声嘹亮,还用我指教吗?”
叶公瑾说:“自娱自乐罢了。郑局长光临寒舍,应当不是为了听我拉琴。”
这时,郑介民就有些踌躇了。他想了一下说:“今天开了一天的会,脑筋都要木了。正好从你这里过,顺路来看一看。看你这么自在,我也很羡慕呀!”
叶公瑾淡淡地一笑,知道后面的话才是正题,便不肯再开口。
郑介民说:“想必你也知道,蒋先生已经批准‘一号’行动,只是我还有一些顾虑。也许是多虑,但心里总是不安。”
遭贬之人,在暗中窥视得久了,常有精锐目力,能从细微处观察大局。
叶公瑾正是这样的人。他首先听出这位郑局长对毛人凤的不满,其次,才看出他对所谓的“一号”行动有疑虑之处。“一号”行动是大事,他早已听说,目标是中共的周恩来。但他并不知详情。
四百三十五、 星辰之疑()
叶公瑾考虑,郑介民既然说,蒋先生已经批准了“一号”行动。那么,在这其中一定还另有隐情。
于是,他笑着说:“郑局长,此其一吧?”
郑介民向他点点头,又说:“郑远山正在接受毛的审查。郑远山说了一个情况,让我很疑惑。他说,中共情报机构的高层,制定了一个‘星辰’计划,并且是专门针对我们的。公瑾兄,我说一句实话,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呀!”
这个情况,却是叶公瑾不知道的。他问:“专门针对我们?”
“正是。”郑介民认真地向他点点头。
“那么,是最近制定的?”叶公瑾问。
“正是。”郑介民再次点头。
这一下子,叶公瑾也疑惑起来。他小心地问:“郑局长,你是否担心,这个‘星辰’计划,和我们的‘一号’行动有某种关系?”
郑介民一动不动地盯着叶公瑾,许久才说:“正是!公瑾兄,你是唯一提到这一点的人。或许我今天没有白来。”
这时,叶公瑾却垂下头,在心里细细地盘算。
他这个国家安全会议的“委员”也不是白当的,有些情况也是知道的,虽然并不详细。但不管什么情况,一入了他的耳朵,都能听出个八九不离十来。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共的“星辰”计划如何才能针对他们,如何产生作用。但有一点他明白,郑局长的疑虑是有道理的。
他轻声说:“郑局长,中共的‘星辰’计划如何发挥作用,我虽然想不出来。但我认为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中共的情报机构有多狡猾,有多阴险,我们都是领教过的。我感觉,郑远山的说法,宁可信其有,早做防备为最好。”
叶公瑾的说法,正验证了郑介民心里的疑虑,也让他疑上加疑。但如何才能早做防备呢?却是他一时想不出来的。
这天夜里,郑介民和叶公瑾一直密谈到深夜才离去。他隐约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在保密局那次秘密会议后,第二个被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