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商人-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姨娘心里也是明白的,贾环昨日闹的贾母差点下不了台,回去了也别扭。
赵姨娘说话虽然不靠谱,但毕竟是长辈,有他在,大家都不自在,所以说了会话儿,惜春提议到街上逛一逛,探春和迎春自然同意,随后喊了黛玉和宝钗一起去了。
临走前还嚷嚷着让鸳鸯去多买些东西过节——鸳鸯办事的牢靠赵姨娘也是清楚的。
就这样院子里的人三三二二的去了,贾环独自去了书房……
虽然不喜欢逛街,但是到了下午,贾环还是出去了,买了些钏钗手环。
本来他只是想送给黛玉、宝钗的,黛玉是必须送的,宝钗帮忙画这么多天插画儿也应该送。其实在心底里,贾环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宝钗的心意,只是这时心思己被黛玉占据,他佯装不知而己。
但随后贾环就觉的不妥,要是被三春发现,她们虽然不缺这些钏钗手环之类的,但笑话他是一定的,而且惜春伶牙俐齿的!
并且还有睛雯、如意、吉祥,所以贾环也就多买了些。
倒了晚上,鸳鸯毕竟利落,早早的让厨房做了一桌子菜,桌子也搬到了院中,待到月亮升上柳梢之时,全城的鞭炮已经开时‘噼啪’的响了起来。
入乡还是要随俗的,贾环的心虽然被突然而来的事压的沉甸甸的,但还是拉着焦大一齐放了爆竹,这时天空的烟花己经流散如芒,街道上的锣鼓声、熙攘声杂乱的传来,喜庆的气氛扑天盖地。
由于焦大是孤身一人,也是老人,放完鞭炮,贾环便招呼着焦大一起赏月。
当然此时不可无酒,很多人过节就是为了轻松一醉,焦大也是如此,在席间一个劲的说着贾环有出息,招呼着贾环饮酒。
对于头上的那轮圆月,焦大可没有什么今月曾经照古人,江畔何人初见月的幽古情怀,三五大杯之后,焦大便站了起来,嚷嚷着去外面看热闹。
贾环自然知道焦大的性子,也不挽留,倒是晴雯、如意和吉祥三个丫头眼中出现了羡慕之色,贾环索性放话,也让她们出去玩了。
但鸳鸯毕竟是在贾母身边惯了,性情稳重些,留了下来。
可贾环实际上和鸳鸯并不熟稔,所以也没有和她多说话,月华如水,烟花的爆炸声间断的响起,贾环一边喝着酒,一边慢慢的揣摩着,直到菜冷之时才起身往书房走去。
独自在书房里坐了会,不知为何,往事今生,繁华萧索一起袭上了心头,心绪难定,贾环走到琴案边坐了下来。
……
烟花绚烂,华灯高照,这个时刻一朱玉初的性子自然要出来逛一逛,散散心。
是的,就是散心!
自从从贾环哪里别了一肚子气回去后,没几天气消了,但以她的身份自然也没有什么事做,日子有过的无聊起来,百无聊赖之中,朱玉初突然感觉这样过还不如在贾环身边当个丫头,虽然有争斗会生气,但也有趣,总比在王府里一潭死水的强!当然她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而在听到贾环高中案首的那一刻,
一身士子打扮,行在熙熙攘攘的街道,繁华依稀是旧年,但不知为何,在朱玉初的心里却生意一股陌生的感觉——心境不再,景色也变得朦胧。
随心而走,越走越冷清,当朱玉初停下来时,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不知不觉之中,她竟走到了报社的后街。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场景,朱玉初心潮微微起伏:“他现在在干什么?他高中案首了,他那些姐姐妹妹的一定在围着他……只怕他已经把我忘了!”
茫茫月光之下,站在屋角边缘,飘忽的夜影里,朱玉初自艾自怨着,突然间‘叮咚’一声,一道琴声响起。
“他果然在和他的姐姐妹妹们在寻欢作乐,不知他又有什么好曲子?”
响起贾环去年的劲歌狂舞,想到房间里的热闹欢腾,朱玉初心里是酸腾腾的羡慕,她不由得而降耳朵贴近了墙角。
和朱玉初一样,李诗诗也往贾环处赶来,和朱玉初不一样的是,李诗诗妙解音曲,在上次诗会上,贾环的歌曲让她耳目一新,感觉上像是打开了一扇大门——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白话的乡间俚曲也能作的如此风雅、如此震撼、如此美妙。
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所听到的俚曲大都直接描述男女情爱,什么小妹妹呀浪里个浪。小娘子呀你先别忙,直白而粗俗,想贾环这么直白而又高雅的,她闻所未闻!
这在她心里是相当震撼的!
她倒是很想讨教一番。所以在去年诗会之后,李诗诗先是给贾环下了请柬,贾环没去;又下了两次,贾环还没去;最后被逼无奈,她只好亲自上门,却又没见到。
如此三番两次,李诗诗已经明白贾环没有见她的意思,所以她只好先曲意逢迎,在贾环茶社开张、过节之类的日子送些礼品。
有时候她甚至想贾环没什么不再次喝醉,变成那晚的好色之徒呢!
第135章 抛财之路()
而在听到贾环高中案首的消息后莫里斯是本能的感觉贾环不会参加今年的诗会——毕竟要阖家庆祝嘛!
但是李诗诗也认为,如此时刻贾环一定会弹曲助兴,但她也不能确定贾环会在哪里过节,在感觉中她觉得是在荣国府的面大,但在报社也有可能,所以在诗会上一曲完毕,她就往报社赶来,实际上是抱着侥幸心理。
但是朱玉初的动作却让她心里一怔:“这人偷偷摸摸的在偷听什么?听……”想到这里,李诗诗的心猛地一震,悄悄绕道屋梁处,把裙摆一提,莲足一跺,顿时身如轻烟,越到了前屋檐上。
然后把身子往上一俯,小巧玲珑的耳朵帖在了小瓦上,“天边斜阳再次映上我的脸庞,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故乡……那是你衣裙漫飞!”
“这是在思念我吗……”
墙角下,如痴如醉之际,朱玉初雪腮绯红,但随即明白过来:“什么故乡,他唱的不是我,一定是他那林妹妹!”酸气冲天之下,朱玉初恨恨的跺了跺脚。
屋檐上,李诗诗完全沉醉了,一曲罢,心中荡气回肠:“好美的曲子呀,这词里的额女孩子是那个盈盈吗?为何说是故乡——为何我不是她曲中的女子,或许他那天只是把我当作那人的影子……”
而在院中,鸳鸯独立在花墙边,里的进了,而且没有阻碍,听的更是如痴如醉,同时心潮起伏:“怪不得人家都说三公子文采风流,原来果然如此,这曲子我却是从来没听过,怪不得林小姐、薛小姐都为他着迷,我也是个有福气的,这倒是因祸得福……”
想着雪腮荔红。
……
由于十五之夜酒喝的多了些,加上心中郁闷难吐,睡的晚了些,所以第二天也就起的晚了些,洗刷完毕,招来候宽,问了下候宽账面上的银子(候宽已经被贾环提拔为总账房)加上红茶的分账,账面上倒有三万两银子!贾环暗叹这而茶叶不愧是大宗商品,来银子快。
问完账目之后,贾环让候宽推了下去,然后正想让焦大备车去大相国寺,谁知这时焦大却两者杜仲走了进来。
“三少爷,不好了,不好了……”杜仲还没到贾环跟前,大老远的便慌慌张张的喊了起来。
“怎么了?到屋里慢慢说。”看着杜仲神情失措的样子,贾环心里一揪:“祸不单行!”
“三少爷只怕种的番薯要保不住了!”到了中堂,屁股还没坐下,杜仲就嚷嚷了起来。
这番薯他是想用来酿酒和留种推广的,盐铁茶丝丝大宗物品,但朝廷的管制也严、竞争也大,而且技术含量低;而造酒却相反,虽然也是大宗物品,却技术含量高,朝廷上管制也不严。
而之所以不严,主要是五谷类物产有限,这酒造不起!市面上多是果酒、米酒。但番薯物产高,还不与五谷争地,正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贾环想钻这个空子。
可贾环万万没想到杜仲竟说这番薯竟然保不住了!
贾环心里涌起一股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皱了皱眉,问道:“怎么回事?你坐下慢慢说。”
“嗯嗯……”
杜总一边往椅子上坐下一边说道:“三少爷是这样的,去年山西那边的饥民有过来了,一伙伙的额,比去年多多了,这些人饿极了,什么都偷着吃,我们乌庄那几个个人看不住呀!三少爷,你看是不是可以早些……”
这红薯一般要秋后才能出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时出土就会减产,所以,说着,杜仲而焦虑的看了贾环一眼。
“去年……流民……很多……”
听到这里,贾环的脑海里却如一道流光划过,他依稀记得前世的大明朝之所以灭亡,有人分析其实这里也有天灾的成分——小冰河时期,北方干燥少雨,收成无着,饥民这才暴动。而伴随饥民而来的则是瘟疫,大面积的死人,几乎人人都不会安全……
“这时代好相似呀!哦,今年干旱少雨就是预兆呀,我疏忽了,朝廷会赈灾吗?不过我却可以……这银子就洒在他们身上吧,不过要经过我老师的手,我一人之力也太过单薄……”
一个隐约的轮廓在贾环的脑海里形成,贾环摆了下手说道:“把那些红薯都出了吧,红薯叶送给那些饥民,红薯窖藏起来,那番薯你们不要吃,回头我给你们送粮食,如意你去请韩掌柜、候账房。”
窖藏红薯,并非贾环铁石心肠,饿死不吃种!贾环打算把这些番薯留作种子,至于南方多,可路途实在遥远,而且有多少也而在未知之数。
听完贾环的儿吩咐后,杜仲高兴的‘嗯嗯’着答应了。而稍顷韩山和候宽也走了进来,不等他们行礼,价换旧直接说道:“你们去粮店,把账面上的银子全部买粮食。”
说完不等二人有所反应,贾环就对杜仲说道:“你带我去看看。”
说完贾环就往外走去,杜仲急忙跟了上去。
来到崇文门前,贾环就见推崇文前的门口整齐的站着两排士兵,手执红缨长矛,表情肃穆。
贾环通过大门往外一看,只见崇文门外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士兵,手指的长矛指向外侧,矛头所指之处,绵延的官道上,蓬头乱发、衣衫褴褛者一望无际,近前的人的样子形容枯槁,双目呆滞,让贾环想起钱实在垃圾桶边捡破烂的疯子。
贾环并不圣母,但内心里还是剧烈的震撼——他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流民的样子,听老人讲过挨饿时的凄惨,但从没亲眼见过这样绝望的群像!没见过这么多凄惨的群像!
“麻烦大了……”贾环心里呢喃了一声。
他心里清楚看这些人的样子支撑不了多久,而支撑不了多久的后果要么是暴乱,要么是死亡,然后产生瘟疫,然后传染……
“也不知朝廷上有没有作为,我这点银子看来是杯水车薪呀,我这银子是要花出去的,但不妨……”
贾环一边想着,一边对杜仲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拿几块番薯送过来。”
说完,贾环直奔沈士周府上。
第136章 方案()
走到半道,贾环才猛然惊醒,这是早上,估计沈士周还在官署,去了也没用。
如此贾环只好重回报社,不过令他感觉奇怪的是,黛玉、宝钗、三春她们居然都没来,贾环估计是贾母有节目,比如唱戏之类的,把她们几个留下了,或者是昨夜玩的太晚了。
但黛玉她们几个虽然没来,可郑行、孙四方、沈从爵三个却陆陆续续的来了。
自从女眷来后,郑行就在报社西侧卖了个小院子,也算是邻居。而之所以在这里买,主要是这片地域房价便宜。
三人分别向贾环道了喜,然后就讲这次流民的事情,特别是沈从爵刚从外面归来,亲眼所见,流民颇多。
他语气中颇有忧色,毕竟流民多了易起盗寇,影响生意。孙四方也叹息不己,流民对他的影响是一样的!
随后贾环便向沈从爵打听朝廷处理流民的方法,以前的‘贾环’或许是年龄小,也许是大家子弟的缘故,留给贾环的只有两个字——流民!
从沈从爵的口中贾环才知道由于朝廷财政紧张,对于流民,赈灾只是在城外搭几个粥棚,每天给些能看见碗底的稀汤面水儿,吊吊命而己。
但即使是稀汤,其实也不够,排队轮不轮的到,完全看运气,因此饿死了一批,到冬天又冻死了一批。
说到今年的情说,流民这么多,沈从爵不仅啧了啧嘴。
或许是由于流民的到来,影响了情绪,三人都没了以往高谈阔论的心思,谈了一阵子,纷纷告辞。
随后,韩山来报,粮食己经定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