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95部分

明月东升-第95部分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官的带领下继续他们的课程。

    “边走边说吧。”苏翎接过祝浩牵过来的战马,翻身而上,向宽甸堡方向缓步行去。赵毅成紧跟在苏翎一侧,身后是祝浩的五十骑护卫。

    “这几日越过浦石河的人越来越多,今日居然有五十多名矿工结伴而来。”赵毅成说道。

    “是不是与前些日子胡德昌放出的那些消息有关?”苏翎侧头问道。

    “还没有详细询问。”赵毅成说道。

    “你说是矿工?”苏翎似乎才想起来,连忙问道。

    “回报是这么说的。”赵毅成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递给苏翎。

    苏翎勒住战马,整个队伍都停在路上。苏翎迅速浏览了一遍,抬起头,望向赵毅成。

    “大哥,咱们人手实在是不够。”赵毅成皱着眉头说道,“这一份已经耽误有十天了。”

    苏翎笑着摇摇头,说道:“这不怪他们。不过,这可是个好消息啊,再说,这事也真是不急的。”

    赵毅成面对苏翎,说:“大哥,咱们如今这样的摊子,哨探的事务太过杂了,我看还是分一些出来的好。”

    苏翎听赵毅成这么说,轻轻叹了口气,说:“这事只好慢慢再议。我知道哨探担的太多,迟早会影响军情,但如今分给谁?除了我们这些兄弟,还能相信谁?”

    赵毅成微微点头,这的确是人手缺乏的最大问题。

    “那,我们还是先担着吧。”停了一下,赵毅成又说:“可惜那些人都派往关内了,若是还在,我这边也不至于忙中出错。”

    苏翎摆了摆手,自顾看着那份文书说:“这消息确切么?”说完,随即意识到这等于白问。

    “两处铁矿、一处铜矿,石灰窑,还有煤。。。。。。”苏翎看着不自觉地念出声来。

    “这些还都是去年派出去的,只凭着大哥的条子领粮,咱们几乎。。。。。”赵毅成苦笑着说,“都忘了。”

    苏翎微微摇头,却未说话。这一队二十多人,还是去年便往山中寻铁矿,为的是能够解决铁料的来源问题。这一忙,可真的没人记得。这便是整个千山堡最大的漏洞,事务庞杂,但管事的,却仅有这几个人。况且,这二十多人一直在领取粮草,若是没有这份文书,还真不知会领到几时,这难道还不严重么?

    但,又如何解决?千山堡辖内的民众办事的人不愁,可毕竟不识字的人太多,单那数百管事,因是处理农事,已经将择选标准降之又降,再要挑选适合的人,是难上再难。苏翎开办千山学堂,已算是长远打算,但如今进展太快,这学堂的作用,反而落后。千山堡如今虽暂无战事,却在旁的方面,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哪一件似乎都很重要。

    识字的,不是没有,千山堡屯田新村里范文程之流也有不少,这些人不仅识字,做起事来,也算是能独当一面,甚至还有更多的李亚良等人,本身便是治家能手,不然也积累不下那份家业,但,苏翎始终未将这些人纳入考虑范围。

    此时的赵毅成再一次提起,他瞧着苏翎的面色,试探着问:“大哥,要不要试试范文程等人?”

    苏翎沉默不语,脸上的神情似乎没有变化,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赵毅成以往提起时,苏翎并未就此深谈,但这一次,赵毅成似乎看到一丝松动。

    “大哥,不如选几个人出来试试,若真是不妥,随即换掉就是。”赵毅成其实还提过让这些人去千山学堂教授课程的建议,但立即被苏翎否决。

    苏翎仰起头,向天空中的日头望了望,像是在考虑如何回答,但随即,还是摇了摇头。

    这既然解决不了,只有暂时抛下。赵毅成知道此时也无法详谈,便也就不再提起。对这位大哥的无条件信任与支持,是从做夜不收时便形成的惯性,事实上,苏翎总是对的。

    苏翎暂时抛开这个问题,问道:“那些铁场百户所如何了?”

    赵毅成稍稍一怔,眨了眨眼,很快便跟上苏翎的思路,说:“胡德昌办得还不错。至少有四个铁场百户,除了上缴给辽东都司额定的铁料外,多出来的,都由胡德昌派人买走。”

    辽东镇所设二十五卫,每卫都设有铁场百户所,在出产铁矿附近建立百户所,管辖不等的炒铁军。这些炒铁军每年都有一定的定额,上缴给各个卫用来打造兵器以及农耕器械之用。胡德昌的手段,不过是私下里将所有额外的铁料全部买走。这铁场百户原本便不是个好差事,如今倒可以过些舒心的日子,连带着那些总叫着完不成定额的炒铁军,也因百户的放任不管,而炼出更多定额之外的铁来。

    苏翎琢磨了阵子,对赵毅成说:“让胡德昌弄些人过来,要会开矿的。这些矿工就都留下,跟他们说,若是炼出铁来,不仅能吃得饱,还有银子拿。”

    “是,”赵毅成应到,“其它的人呢?”

    “选一些吧,有手艺的留下,没手艺的有气力也行,其余的,都放回去。”

    “不过,”不待赵毅成应声,苏翎又说道:“这粮食。。。。。”

    千山堡的余粮可也不能算充足。

    赵毅成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按半数给,其余的用那些野生板栗充抵。那可有数万斤。”

    “有这么多?”苏翎略有惊讶。

    “原本是给胡德昌拿去贩卖的,不过今年好像说是卖不掉,都堆在仓里存着。”赵毅成说道。

    苏翎看着赵毅成,笑着说道:“难得你记性好,这也都记得。”

    赵毅成也笑着摇摇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千山堡的山货运给胡德昌,并未有人专管,几乎便是来船便运,除了总数之外,全凭胡德昌口说,要什么多便运什么,以至这种既占地方又卖不出多少价钱的山货,积压甚多。至于周青山,算是只管跟着胡德昌数银子,这些具体数目,也是无从着手。

    “就这么办吧。”苏翎扬手一鞭,战马猛地向前一窜,向着宽甸堡奔去,身后是数十骑紧紧跟随。

    就这么一句话,扣押在浦石河的那些人算是有了活儿干,至少暂时不用家消耗自己这份吃食了。辽东的百姓的要求便是这么低,吃饱肚子,是今年年末几乎所有粮食歉收人家的唯一指望。

    不久,在千山堡境内沿鸭绿江西岸的振江、四平、大西岔、红石砬子的群山之间,便出现两处铁场,一处铜矿,还有几处石灰窑的场地,这些经过采矿人员一年寻找才得到地点,很快便聚集了数百人开工。不过,苏翎等几人并未到场,只派出几位懂得采矿的工匠作为管事,要求尽快产出,所需粮食,按月供给。这几处矿产产量并不会太高,远远比不上辽阳附近的铁场产量与品质,但对于千山堡销往海西、东海一带的农具等器械来说,还是多有助益的。同时位于千山堡千山学堂的那些学员,也可以放心地拿到足够的铁料,试制他们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直到胡德昌从铁场百户所那里招募到一些世代炒铁的炒铁军时,千山堡的这些小铁矿,才真正产出能够打制兵器的铁料来。这样缓慢的积累,总会让千山堡的骑兵们,在辽东日益复杂的局势中,一点点的积蓄更多的力量。

    苏翎与赵毅成返回宽甸堡后,虽对人少缺乏的情形多次商议,却仍然想不出有效的办法。只要事情牵扯到民事上,便总会涉及到人手问题。而军事上,却完全没有这个顾虑。随着武官学院的不断轮训,骑兵中间大多数基层武官都得到时间不等的培训,这些武官将所学所想都带会自己的营中,而武官队中的骑兵们,也都因此而受益匪浅。如何在减少自身伤亡的前提下,杀伤更多的敌人,这一目标让军营中生出无数进行尝试的动机野训,一旦得到肯定,则迅速得到推广,甚至术虎所部也会因此得益。总体说来,千山堡始终是一个大军营,所有的弊端、漏洞,都在强大的军事力量的遮掩下,无法造成大的损害。至少在这个冬季,所有的人都将是平安的,温暖的,暖烘烘的炕头上,总会有使人忘记饥饿的食物。

    在整个辽东,千山堡或许可以算的上是唯一的例外。随着大雪降临,饥饿也将随之走近。向千山堡走来的人群,将越来越多,但,不仅仅是百姓,还将有暗藏的刀锋。

第85章 安享冬雪() 
冬雪再一次降临。

    从遥远的北方铺天盖地刮来一阵寒澈骨髓的冷风,大雪便纷纷扬扬覆盖了辽东所有的山脉、平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明朝辽东都司辖内便换了容颜。一度剑拔弩张的气氛似乎也被这白雪皑皑的冬景所凝结,大队人马的行动被终止,小股游骑的袭扰也变得零星不定,辽东都司与努尔哈赤之间的边界开始固定下来,双方似乎都在节省着气力,不再进行徒劳的行动。

    辽阳一带关于大明朝调集兵马的消息越传越多,越传越神,甚至连朝鲜出兵的鸟铳手数目,都由八千上升到两万。从辽阳的经略行辕不时会传出从各边镇、各府县调集兵马的时间、数目,那些书办、小吏甚至满不在乎地将调集兵马的领兵将官的名字,在辽阳城里的各处酒楼茶肆四下散播。十八万的总数是确切的,有些书吏连熊廷弼奏折中的语句都能像模像样地学上几句。

    这些都已不再是机密,辽阳城中的密探很容易便将消息传了出去。努尔哈赤自然不费什么力气便就知晓,尽管万历四十七年这一年中努尔哈赤带领八旗铁骑不断创下辉煌战绩,对于十八万这个数目,却是依旧心惊。那开原、铁岭一下,缴获虽多,却也让努尔哈赤初次尝到了什么叫欲罢不能的滋味。贺世贤在虎皮驿一带虎视眈眈,兵马虽是不多,但对这个不将努尔哈赤放在眼里的明军武将,却很难说其不会那一天突然发兵,收复开原。这让努尔哈赤不得不在开原一带驻兵防守,同时,对蒙古那些部族的左右摇摆,努尔哈赤也是心存顾忌。这开原、铁岭两地虽说在冬季没什么用处,但来年开春,这两地大片的土地,那数不尽的农田、草场却是整个建州都不能比拟的,要将这样地地方丢弃,可是如论如何也舍不得的。努尔哈赤也曾带兵数度逼近虎皮驿,或是沈阳,但熊廷弼布下的三地联防,却让其不敢全力进攻,兵马少了不仅攻不下沈阳,还会在高高的城墙下白白折损人马,而全力进攻,却还得担心西面的蒙古人会不会趁虚而入。尽管蒙古数部已经归顺,但努尔哈赤对这种反复成性却不敢完全信任,最糟糕的结果是,努尔哈赤与熊廷弼拼得两败俱伤,而这战果,却让蒙古人得了去。好不容易扩张的八旗兵也需要时间来调整,随着被强行编入八旗的降兵越来越多,这内部的隐患也不得不花费精力去整理。再加上熊廷弼在辽阳城里的一番举措,且辽阳人刘国缙召集的两万多人已经聚齐,都让努尔哈赤不能再如年初那般放手一搏。这摊子越大,顾忌也就越多。是以这场冬雪的来临,让努尔哈赤也缓了口气,老老实实地在停下了脚步。

    而辽阳城里的熊廷弼,仍然一步步地实施其固守待援的方案,一面继续加固城墙,一面不断地派人往京城催促援辽人马加快步伐。而一波波地往来朝鲜的特使也不断地大张旗鼓行进,同时继续支持刘国缙的招集行动,并奏请提升刘国缙官职,在这辽东,除了几员还算能打仗的武官,能算得上帮手的,实在不多。一番雷厉风行之下,总算是与努尔哈赤僵持下来,不论是放出的风声,还是实际召集的兵马,这第一步算是稳定下来,而冬雪更是加快了这稳固的到来。

    双方在沈阳前线一带对峙着近十万人马,这一僵持,倒是谁也没功夫关注这宽甸一带的苏翎。努尔哈赤是认为不值得,只要沈阳、辽阳这辽东最为富庶的地方一下,辽东一带那是唾手可得。不论是大明朝占据宽甸、镇江堡,还是苏翎的那些莫名其妙出现的骑兵驻扎,都要不了多久,便可收入囊中。只是现在去攻打,可确实没什么好处。对于一直在山区谋生的女真人,对同样是群山叠嶂的宽甸一地,可说不上什么特别的兴趣。而熊廷弼,不知是依旧瞧不上这伙子逃军,还是隐忍不发,毕竟努尔哈赤才是大患,至于那个叫什么苏翎的,即便大败数阵,京城里朝堂之上视努尔哈赤也不过是个建奴,这苏翎更算不上什么忧患。收拾了努尔哈赤,再多的小钉子,也不过是旦夕之间便可消灭。若是熊廷弼有所担心,那唯一的便是金州一带的海运。从天津至海州,从山东登州至旅顺,辽东赖以生存的粮饷可多从这两条线上补给,山海关的驿道倒是也在集运,但这时间,可是要花上更多。但这或占据了宽甸五堡的人,却并未作出更多的举动,镇江堡一线的驿道依旧畅通无阻,从朝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