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后,苏翎将这些秘事,都告诉了赵毅成,并一起商讨这种渠道建立的可能性。
在二人绞尽脑汁、尽量放大了胆子进行一番猜测、估算之后,赵毅成才摇着头说道:“大哥,这个咱们是不行的。没个几十年建下的关系、脉络,是不可能做到的。”
苏翎也一个劲儿地摇头,说道:“嗯,这不单单是花银子、升职赏赐便能办到的。”
苏翎所说,也正是归属赵毅成所部哨探的两个最基本的方法。用这种法子收为己用的人,也就能满足一般所用,这更高层次上的消息,便不能指望了。
想来那魏忠贤的来历、所作下事情,这种消息也不会是一个人便能知道全面的,除非。。。。。。除非也如李永芳给徐熙出的那个主意,有一个长期收集各类消息的部门,并且有专人整理,才会形成随时能了解所需消息的结果。
这也正是赵毅成所部那些隶属总部的年轻人们正在努力做的。这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案头工作,且目前看来,能起到的作用并不算大,反倒不如那些军中哨探们直接探听到的消息来得直接、有效。不过,意外的收获,倒是对文书分类做的一些尝试。最初是按时间划分,随后又分军、农、工等等,而目前那些年轻人又在尝试更细更新的分类方法,以便能从那些已经堆积如山的文书档案中迅速寻到所需要的内容。但,这依旧要看人的记忆,毕竟那些零碎、散乱的片段可无法全都列出。
正是如此,赵毅成对这种猜测十分有兴趣,恨不得立即便能见到那位神秘人物,向其请教相关内容。
这倒使苏翎猛然间有些懊悔,为何不将赵毅成推出来?虽说那位神秘人物要寻的,是符合其神秘标准的特殊人选,但只要袁应泰说清楚自己与赵毅成之间的关系,未必便不可能。
想到这有点迟了的主意,苏翎便笑着问道:“毅成,袁大人这门亲事,你应了如何?”
赵毅成一怔,随即笑着说道:“大哥,我可不去做什么上门女婿。”
“这有什么?”苏翎说道:“这家产什么的,咱们也不说了,此时咱们也不稀罕,只是这年岁什么的,可都合适。大不了,生两个儿子,一个跟你姓,另一个随了他的姓便是,左右都还是你赵家的人。”
赵毅成说道:“这倒没什么,反正我爹娘也死得早,就我一个,有个儿子就行了。”
“这么说你是愿意了?”苏翎笑道:“等找个机会跟袁大人提一下。到时候可不许反悔。”
这下,赵毅成可急了,忙说道:“大哥,我可没答应。我只是对那消息来源有兴趣,再说,人家在哪儿还不知道呢?哪儿有这样的事。”
这分明便是有那份心思了。
苏翎也不多说,笑道:“先说到这里,到时候跟袁大人说了才知道成不成,这说不定,你还能先去拜访一下,才最后定亲。”
两人一笑,此事便就作罢。再怎么说也是日后的事,还是袁大人那句话说得好,等等再看,也是好的。
这接下来,苏翎每日带着护卫骑兵们,出城往辽阳城外各营巡视,并查看各营的换装情况。这每日了解下来的情形,让苏翎略感满意,或许是军纪、饷银、粮食都是十分充足,这些兵们都还算令人满意,出操站队无一不是日益长进。
随后,金正翔、彭维晓两营,又派来骑兵禀报,说是沈阳城外已不太好找到伏击的机会,请示苏翎,想再向奉集堡一带移动。苏翎却不赞同,只令其仍然按原定的练兵计划进行,不得再向前深入。同时,苏翎又命顾南等营做好前去接替金正翔、彭维晓二营的准备,并先行派小队人马前去查看地形,为各自选好营地住址。
赵毅成则继续留在总兵府内,筹划那些条条款款,不过,苏翎最终还是令韩光欣再去寻到一名书办,协助赵毅成整理文书。当然,此时自是经过一番查验,且日后都要随着赵毅成行走,算是给赵毅成的哨探总部,增添了第一名外人书办。而此人的家眷,也就立即被一小队骑兵,护送至镇江堡,与那些军人家眷们住在一处。
过得几日,苏翎等着见胡秋青,却始终未至,却等来了自广宁一带行来的四万大军。
辽东经略袁应泰亲自出马,与苏翎站立在辽阳城外检阅这迟迟而至的四万明军。这些人马因在广宁停过一些日子,倒未见有多少疲惫的影子,不过,其随行带至的战马、器械、粮草,却又让辽东经略袁大人忙碌起来。
四万大军依旧没有被允许进驻辽阳城内,而是在辽阳城外那七座大营的外则,又再次扎下五座大营。好在这次的援辽兵马携带的军需、器械颇为充足,什么营帐、拒马、鹿角之类的一应俱全,这扎营倒也扎得分外结实、耐看,瞧着倒也算是能战的样子。
不过,苏翎在五座军营巡视的时候,见到那些兵们,却又有些失望。当然,这些兵的气色不错,大多也算是身强体壮,但就在列队迎接辽东总兵官苏翎的巡视时,那队站得却是歪歪斜斜,有些小队倒是集结的很快,但站到大队里时,却明显显示出这些兵马都是拼凑而至,各自以往并未合在一起训练过。
苏翎在这五座大营巡视时,并未见到各营的主官,因为,辽东经略袁应泰已经实现了他所说过的诺言,此次四万大军的千总以上的武官,俱都被集结在辽东经略行辕内,听候袁大人的训话,并就此留在辽阳城内居住,等候袁大人的另外派遣。
苏翎并不知道袁应泰给那些武官们讲了些什么,不过,他很快便收到袁应泰传来的一份名册,说是上述武官可以留营任用,只要苏翎从中选定便可。看来,袁大人也是粗选了一遍,这最终的决定,还要等苏翎来定。
苏翎粗略一看,却见到一长串的名字中,有一个眼熟的人:广宁练兵游击毛文龙。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3章 再选官兵()
四万明军以及随行的大队民夫驮队运抵辽阳的粮草、军需,在辽阳城外堆积如山,仅是调拨入库,便足足用了三日的功夫。辽阳城内原有的府库已经不足用,另外又划出数百座空屋作为临时府库,才算是暂时清理干净,不至于曝露野外。
辽东经略袁应泰嘱咐辽东巡抚王化贞为苏翎购买的那一万匹战马,为这四万明军的押运帮了不少忙,而又因此次督管极严,沿途倒是没有出现倒毙马匹的事情。苏翎只命留下二千匹单独派人养护,以作日后重建黑甲骑兵营之用,其余的,以每营千匹之数,分别派往各营再建骑兵。
此外,随军而至的,还有三百五十辆战车,每车配火炮两门。这原是京营所属,说起来还是辽东经略袁应泰上任之初调拨入辽的,但一直积压在广宁,迟迟不至。巡抚王化贞本想留在广宁组建战车营,却被袁应泰勒令不得截留,发往辽阳。不过,这如今倒是抵达辽阳,但苏翎巡视时,却得知战车倒是齐全,火药弹丸一概是照京营配置一项不缺,量也足够作战之用,但这原属战车营的士卒却是一个没有。也不知是原本就没有派遣,还是派了却又闻风溃散。
待从袁应泰处得到这四万兵马的名册,苏翎才知这一部人马的构成。大概是广宁一带招募的民兵有三成之数,三成是历次战败溃退至广宁的败兵,剩下四成,才是新近入辽的援辽兵马。苏翎琢磨过后,明白大概是广宁一带防御蒙古的兵马,也是按此例分派的。这么一股拼凑的四万人马,唯一的好处,是不缺铠甲、兵器、骡马。如今运抵辽阳的铠甲、兵器,已经有略微超出,而苏翎眼下要做的,便是将这些兵马全数重组,建起几营可战之兵来。
就在袁应泰忙着安置军需、粮草的这两日,苏翎已与赵毅成等武官商议妥当,着手筛选士卒。
这第一道军令,以榜文的形式在每座军营中张贴,且同样为那些不识字的士兵配备有反复宣读的人。这道榜文只有区区几行字,内容倒是令所有的明军士卒十分好奇,且内心翻转不一。榜文中说,限一日之内,凡是不欲上阵杀敌者,即刻登记名册,另派它用。一日之后,违反军令者,立斩不饶。
这怕是大明朝开国以来也从未有过的军令榜文,说得既明确,但也有含糊之处。若说不欲上阵杀敌,还不如说是临阵欲逃的,这四万人之中,哪个又不顾自家性命?这便要问这些兵到底是为何而来。当兵吃粮、、原属军籍的是一种,这招募时混吃混喝的,也是一种,当然,苏翎期盼的,是那些胸中但凡有那么一点儿的“建功立业”之辈,想必也会有。
另外,这援辽兵的军饷,朝廷上可是给的月饷一两五钱,这中间有多少是指望着这月饷养家糊口的,可是无法计数。当然,什么安家银、马价银等等之类的,朝廷已经拨付,此时苏翎却是不管。自这一刻起,这些兵可都得按苏翎的军令行事。
这些兵或许算不得精锐,可至少体格、身材、气力也算不错,滥竽充数之人,在广宁便有了一次筛选。对于这道榜文,这些兵除了开始的好奇之外,渐渐地便想得多了。当然,不想战死的可为数不少,但随即想到的是,能不上阵自然好,可那饷银自然便会有变化。这位苏总兵、征夷大将军行事虽然显得莫名其妙,可总不会要些不想打仗的兵却又照给发银子的吧?这么一犹豫,这到底愿不愿意上阵,可就是一个左右摇摆的决定了。
铁了心不想送命的,自榜文发布那日的午时起,便战战兢兢地到指定地点登记名册,果然,连句呵斥也没有一句,只是立即被命令前往一座新的大营报道,同时交出身上的铠甲、兵器,只被允许空手而行。有了头一个例子,这随后的人便胆子大了,人也渐渐的多起来。初时,还是那些略显的单薄的人,随后不少壮汉,也交出铠甲、兵器,低着头迅疾离开。苏翎的这道命令,无疑是贴了一张贪生怕死的标签,这在军营都是男人的环境下,可不是什么好事。
次日,总计有五千六百名的兵是摆明了不想上阵的。这些人在战场上定然是第一批逃窜的人,那些尚未接战即望风而逃的战例,便是这类人的杰作。对此数目,苏翎反倒有些高兴,这第一关的淘汰,至少稳定了剩余士卒的胆子。与此同时,苏翎又命令在原来的各营之中,也发布这类榜文,当然,令苏翎更加欣慰的是,这一次,经过一段日子整训的兵们,只有数百名到新营报道。
对于这六千多名士卒,苏翎连瞧都未瞧一眼,只派人又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想回家的,即刻离去,当然,这什么盘缠、粮食的,可概不负责;另一个,便是担任运送粮草军需的辎重队,粮食管够,月饷八钱。因时间较短,也来不及统计这些人中到底都是哪儿的人。不过,直接回家的人,仅仅有二百多人,余数仍然有六千之多。
这一营辎重兵,苏翎很快便交给辽东经略袁应泰派人接管。此时袁大人手里还有不少武官等待分派,是故这一营人马也旋即都配备了武官,当然,这千总武官管带百人,游击将军带兵五百的事,也就不稀奇了。不过,这现象并未持续太久,各武官的家丁,再加上原来被苏翎拆汰进运送辎重的士卒,袁应泰手里便有了一万二千多人马。
这部人马全部都被派做在辽阳与海滨往来运送军需、粮草,这加上那无数大车、骡马,自然要比那些民夫要有效且快速许多。不过,这自然抢了那些想换取粮食养家的民夫的饭碗。对治理民事自有一套的袁应泰,随后便又从中挑选了一万人左右,也按辎重兵的模式编制成伍,月饷倒也按八千核算,只不过给的仍然是粮食,算是两全之策。当然,相应的辅助手段,是粮价按的辽东平常价格发放。至于那些老弱病残,暂时无法顾及,只能听天由命了。自此,两万二千多有组织的辎重兵们,便日日不断地在这段路上往返穿梭。
初步剔除贪生怕死之辈,或者说裁汰了最容易动摇军心之人,苏翎便开始整训那剩余的三万四千多明军官兵。
鉴于那三百五十辆火炮战车,可是难得之物,苏翎决定建立战车营。这第一步,便是招募炮手以及鸟铳手。这三万多明军之中,原属于浙兵的,既有败兵,也有新近入辽的,算是熟悉火器燃放的兵。不过,总数也不过一千人左右,且只能说是会燃放而已,这准头以及鸟铳齐射的战阵,却是丝毫不能指望。
苏翎考虑再三,决定调镇江堡的汤南凯的火器四营赶赴辽阳。汤南凯的火器四营,是苏翎所部唯一的火器配置,战车火炮一应齐全。这么些日子里,汤南凯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