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任何的寒暄或者嘉奖,王陵在见到司马靳的一瞬间就立刻问道:“关中可还有敌人?”
司马靳大声道:“回副帅,长平关已尽为我军所有矣。”
王陵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笑容。
但马上王陵就板起了脸,朝着司马靳十分严肃的说道:“司马靳听令,着汝率一千材官,即刻自百里石长城攻赵军之羊头山,务必于日出前夺之。吾当亲率主力紧随汝后,汝需晓谕军中诸甲士,破敌之日便在眼前,众将务必通力厮杀!”
司马靳心中一道热流闪过,下意识的挺直了身体,高声道:“诺!”
第一百章 目标…故关!(万赏加更,八更求订阅)()
? 长平关,乃是百里石长城的一部分。
虽然说这道仓促用垒石的方式成功建起来的所谓长城比起真正的长城来说简直就是拿茅草屋去比高楼大厦,但是至少有一点这个百里石长城和赵长城是相同的。
那就是有路。
在赵国北部边境那道绵延千里的长城之中,每两个烽火台之间都是有一段长长的阶梯相连的,以供军队在战时紧急调动。
百里石长城虽然并没有什么阶梯,但同样也有着一条路。
一条西起长平关,中间是羊头山,东边是故关的崎岖山路。
这条路或许并不能够容纳马匹车辆通行,但是如果仅仅是调动部队的话,那么这条路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此时此刻,司马靳就带着五百名秦锐士,一马当先的登上了百里石长城,沿着百里石长城一路朝着东边杀了过去。
山路崎岖,又是在黑暗之中,即便司马靳的身前就有人举着火把,但这位秦军的新生代猛将还是被黑暗中的碎石绊倒了好几次,有一次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被一块尖利无比的小石子扎了个正着,导致某些部位现在还在隐隐作痛。
司马靳一边走着,一边不时转头看向黑暗中的南方。
虽然相隔十几里,而且又被面前的韩王山挡住了去路,但是司马靳仍然能够看见那边天空中通天的火光,以及时不时传来的喊杀声。
司马靳深吸了一口气,秋夜的太行山上凉风处处,让只穿着轻便皮甲的司马靳感觉到十分凉爽。
司马靳的脚步很快,因为他的心中非常清楚,自己的时间并不多。
司马靳这支部队,正是擅长出奇制胜的武安君白起,在这场大决战之中所打出去的一支至关重要的奇兵。
根据白起的计划,这支奇兵将在夺下长平关之后,第一时间沿着百里石长城一线突袭赵军的另外一座更加重要的关隘——故关,从而彻底的截断赵军所有的退路,将四十五万赵军尽数包围!
既然是奇兵,那么就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的。
毕竟长平关被攻克的消息是不可能瞒得了太长时间的。
一旦被赵军反应过来,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突然间几丝火光在司马靳的前方不远处亮起,一个听起来像是邯郸口音的声音响起了。
“站住!尔等何人,为何私自夜间行走?”
几个身影出现,拦住了司马靳等人的去路。
这是赵军在百里石长城上的巡逻哨。
由于除了长平关之外,百里石长城一线的其他地方都不和秦军阵地接壤,因此百里石长城上并没有赵军的作战部队,而只有像司马靳遇到的这些一个小队的游荡巡逻哨。
这座百里石长城的意义,更多的在于一旦韩王山…泫氏城…大粮山一线失守时,赵军退到此处就可以立刻凭借着已经构筑好的防线,在长平关…羊头山…故关一线继续防守。
看着面前这几名警惕的赵军巡逻哨,司马靳低低的哼了一声,低下了头,并没有开口说话。
虽然此刻的司马靳身上穿着一套赵军士兵的衣甲,但是只要一开口的话,司马靳那浓重的关中口音就会瞬间暴露。
好在司马靳并不需要开口,因为一直以来举着走在司马靳之前为这支部队领路的那个人,才是需要开口的人。
楼兵。
赵军长平关的二五百主,刺杀了校尉中行盾,作为内应帮助秦军攻破了长平关的楼兵。
只见楼兵哼了一声,直接就朝面前的巡逻哨走了过去,带着几分不耐烦的语气开口道:“眼下秦军来袭,中行盾校尉命吾率军巡逻警戒,以防秦人偷袭!你等可有发现敌情?”
几名赵军巡逻哨这才看到了楼兵的制式军官衣甲以及身上的二五百主标志,于是这些巡逻哨们的语气立刻放松了许多:“原来是二五百主……吾等巡逻至此,尚未发现秦人来袭,还请二五百主放心。”
楼兵嗯了一声,也不说话,径直大摇大摆的带着身后的司马靳以及秦军士兵,朝着面前已经让在一边的几名赵军巡逻哨走了过去。
片刻之后,就在司马靳和最后一名赵军巡逻哨擦肩而过的时候,司马靳突然猛的拔出了腰间的青铜剑,一剑直接将这名毫无防备的赵军士兵劈翻在地。
接下来便是一场极其短暂的屠杀。
这一个小队的赵军士兵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抗,就在短短一分钟之内被司马靳和身后的秦军锐士们尽数格杀。
司马靳面色平静的一脚将身边的尸体踹了出去,看着这具尸体骨碌碌的滚下了山,消失在了黑暗之中,然后将染血的长剑回鞘,抬头看了面前的楼兵一眼:“走。”
老实说,司马靳不喜欢楼兵。
在司马靳看来,男人就要堂堂正正的上战场,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
像楼兵这种叛徒,司马靳觉得简直就是没卵子的男人。
即便楼兵背叛的是司马靳的敌人赵国,即便没有楼兵的背叛司马靳就根本打不下长平关,司马靳也并没有因此高看楼兵一眼。
没卵子就是没卵子。
楼兵看了司马靳一眼,脸上露出了谄媚的笑容,道:“司马将军果然是武艺高超,不愧为司马错老将军之后。”
司马靳眉头微微一挑,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打断了还想要继续拍马屁下去的楼兵:“走。”
楼兵闭上了嘴巴,乖乖的继续向前领路。
百里石长城,顾名思义,足足有百里之遥。
虽然说这个百里和后世的百里有一些差距,而且从长平关到故关也就大约三十多里的路程,但是司马靳还是带着身后的五百名秦锐士急行军了一个晚上,才终于在拂晓时分停了下来。
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四个赵军巡逻队栽在了司马靳的手里。
伴随着天边的第一抹曙光所出现在司马靳眼中的,正是司马靳此行所最重要的目标——故关。
根据司马靳面前这个内应楼兵提供的情报,由于故关远离前线战场,所以赵军只在这里象征性的安排了一千人守卫,而且这里的防备其实是比较松懈的。
毕竟从正常的角度来说,敌人是根本不可能飞跃数十里的距离和赵军的重重防线来到这个地方的。
司马靳看着面前的这座并不算如何雄伟的关隘,心中涌起一阵激动之情。
只要打下故关,再坚持到身后王陵所率领的大部队到来,那么整个长平战场上赵军的所有退路,就都被通通堵住了!
没有任何的迟疑,司马靳果断拔剑在手:“二三子,随吾上!”
第一百零一章 悲剧的赵括()
? 赵括很郁闷。
他当然有理由郁闷,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他还是千呼万唤,被视为替代大将军廉颇出任赵军统帅的不二人选。
然而就在赵括满心跃跃欲试,觉得自己将要复制老爹马服君赵奢伟业的时候,一个消息无比突兀的随着赵王丹的召见砸了下来。
换将之事,作废!
这件事情简直让赵括瞬间就有一种从九天之上云端突然跌落在地的感觉。
于是赵括就从原本的大将军人选,变成了一名裨将···
这就好比一个人才引进计划的清华博士生,前天组织上还说要派去当副县长呢,过两天就给了一个村官的职位。。。
更让赵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回到家中告知母亲这个消息之后,母亲反而显得十分的高兴,连称赵奢在天有灵保佑,赵家得以免受族诛之难。
···这都什么事啊!
无语的赵括告辞了母亲,在约定的日子率领着一支从邯郸出发的援军赶到了长平战场,成为了廉颇大将军帐下的一名裨将。
在几天的颓废期过后,赵括突然觉得其实成为一名裨将也并不算什么大事,毕竟裨将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当上的,起码手下也是有好几个校尉,能够独立统帅一支万人部队的指挥官了。
于是赵括的小心思又开始活跃了起来,他决心要在这片长平战场上建功立业,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真的有本事,而不是像别人指责的那样“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
然后问题就来了,赵括是想要证明自己了,可是——没机会啊。
在赵括到来之前,长平战场上的双方已经持续了有半年的僵持,由于并没有换将,所以在裨将赵括到来之后,大将军廉颇所指挥的长平战场上仍旧是一个双方对峙的局面,全无战事发生。
这就很尴尬了。
很显然,这并不是热血沸腾、青春激昂的赵括所想要的生活。
去找廉颇请求出战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点自知之明赵括还是有的。
于是赵括想到了乐乘。
乐乘毕竟也是赵括父亲赵奢的老战友老同事了,两家关系一直都还算不错,所以赵括觉得乐乘应该是肯帮这个忙的。
然后赵括就去找了乐乘。
乐乘答应了。
接着乐乘去找了廉颇。
然后赵括就被廉颇从前线调到后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运粮官,负责督运从邯郸到长平大营的粮草···
赵括的心中是崩溃的。
在崩溃了一个晚上之后,赵括就收拾行囊,率领着上万名刚刚转到自己手下的民夫回去运粮草去了。
崩溃归崩溃,运粮还是要运的,毕竟不运粮的话军法从事谁也遭不住啊。
于是赵括就这么苦逼的当起了运粮官。
就在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的赵括带着一大群民夫手下回归邯郸的时候,赵括的老娘得知了这个消息,派人送来了一封信。
信上的话只有几句。
“汝父出身贫寒,曾任田部吏之官,不曾自弃而奋发,故有马服君之封。吾儿今之裨将,岂非远胜田部吏也?愿吾儿习父,耀吾门楣。”
这封信犹如当头棒喝,终于唤醒了赵括。
没错,当年赵括的老爹赵奢也不过只是一个替国家收租子的小吏,但凭借着自身的奋斗却最终成为了让无数人仰望的马服君。
如今的赵括身为裨将,转换成地方行政级别都要和郡守差不多了,比起老爹赵奢来说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更曾经和赵国国君赵丹谈笑风生···根本没有理由自哀自怨嘛!
从这一天起,赵括觉醒了。
他不但每天勤奋练习武艺,操练自己麾下的士兵(作为督粮官,赵括也有一支千人左右的护粮队),夜间更是苦读兵书,日日未有懈怠。
在年轻的赵括心中憋着一股劲,尔等都觉得吾赵括不行?吾却要证明给尔等看,吾赵括,乃是不逊色于吾父之大才!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差不多两个月。
这一天晚上,赵括率领着自己的运粮队,护送着上万民夫和数千车粮食,浩浩荡荡的抵达了故关。
根据惯例,赵括和运粮队都在故关宿营一晚,第二天早上启程,傍晚时分正好可以全部抵达泫氏城。
在经历了这几个月的军旅生涯之后,赵括整个人的肤色变得黝黑了许多,一张脸庞上十足的锐气基本被磨平,举手投足间多了一股沉稳的风范。
如果说先前在觐见赵丹之时的赵括还有几分公子哥的模样,那么如今的赵括看上去已经完全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甚至已经隐隐有了些带兵将军的模样了。
这两个多月来的军旅生活对于赵括的改变无疑是极为明显的。
和往常一样,赵括在夜间巡视完毕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帐篷,挑灯夜读起来。
由于一直是在行军之中,所以赵括读的当然不可能是那些笨重无比的竹简,事实上赵括读的是一本帛书,一本随着赵括母亲的密信而送来的帛书。
说是帛书,其实也就是三张帛纸罢了。
但是这三张帛纸之中的任何一张拿出去,都绝对属于不传之秘,让整个世界的人都为之疯狂。
因为这三张帛纸的表面赫然用赵国金文写着《行军》《谋攻》以及《作战》。
根据赵括母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