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丹听了这话,再看看虞信这一脸狡黠的神情,终于明白了过来。
这个虞信,他想要的其实并不是事实,而是栽赃!
虞信就是想要把这件事情栽赃到秦王稷的头上,好败坏秦王稷的名声!
君王被刺杀,这种事情在春秋战国其实一点都不少见。
但是一国的君王派出杀手去刺杀另外一国的君王,这种事情就很少见了。
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之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荆轲刺秦王”。
可是别忘了,那位被刺杀的秦王政,现在可还在雏鹰营之中嗷嗷待哺呢,荆轲估计都还没出生呢。
所以不用想也知道,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的话,一定会对秦国的声誉造成很大的打击。
好吧,虽然说秦国、尤其是秦王稷这个人的外交名声从来就不咋地,但是能够利用这件事情扣一口黑锅在秦王稷和秦国的身上,还是有好处的。
说不定就能够因此而影响到燕、齐这种原本是秦国盟友的国君们的态度。
毕竟大家都是国君,你说战场上决一雌雄也没什么,但偷偷的搞暗杀···这也太那啥了不是?
今天能杀赵王,明天就能杀齐王燕王啊。
所以赵丹在想通了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立刻拍板做了决定:“虞卿此言,甚善!继续说下去。”
搞这种泼脏水行为,赵丹的心中是一点愧疚感都没有的。
这可是你死我活的争霸,根本就不是什么讲究君子风度的时候。
看到自己的栽赃行动得到了赵丹的首肯,虞信也更加来劲了,于是继续侃侃而谈道:“以臣之见,大王不如诈称遇刺重伤,生命垂危。随后再命胡衣卫将此事在诸国之中大力宣扬,如此齐、燕必定疑秦,助秦之时也定会有所保留,甚至是秦人也会对秦王稷此举而感到不齿也。”
“善!”赵丹用力的一拍大腿,方才心中因为遇刺而产生的阴霾已经一扫而空。
阴,这一招实在是太阴了!
而且更绝的是,这一招只要用出去,就算秦王稷真的不是那个主使者,也同样跳进黄河都洗不清身上的嫌疑。
谁叫秦国这时候就是赵国最大的敌人呢?赵国出事,所有人肯定第一时间怀疑秦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从赵丹本身来说,反正本来每天赵丹基本上也就是在宫城之中,没有什么大事基本上不出去,所以诈伤这件事情对于赵丹来说也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影响。
“就这么办吧!”赵丹最终拍板作出了决定,目光炯炯的看着在场的诸位赵国大臣:“追索刺客之事就交给司寇和监察卫,散播谣言之事就交给胡衣卫!”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突然想起一事,道:“刺客之事就先如此办理。接下来,就请诸卿和寡人商量一下这燕国之事吧。”
第二百六十章 是时候让燕国换一个寡人中意的大王了(第三更)()
? “燕国?”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听到了赵丹的这句话之后都是一愣,显然并不明白燕国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丹见状,就用眼神朝着一旁的繆贤示意了一下。
只见繆贤咳嗽一声,说道:“前日,燕国昌国君秘密遣使前来,言及如今燕王病重,恐时日无多。”
繆贤这话一说出来,在场的几名赵国重臣们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燕王病倒,在燕国内部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在场的这些赵国大臣们在燕国都没有什么耳目,加上这阵子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西边的秦国和南边的楚国身上,因此并不知道燕国所发生的事情。
过了好几息之后,赵胜才开口道:“这燕王重病,莫非和燕相公孙操之死有关?”
病和死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对于公孙操的死,在场的赵国大臣们还是知情的,毕竟不管怎么说公孙操也是执掌了燕国十几年大权的相邦呢。
繆贤点头道:“根据乐间所言,那燕王正是在公孙操的葬礼之中伤心过度而吐血病倒。”
赵国的大臣们听完这番话都是面面相觑,均从其他人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神情。
赵豹忍不住说道:“大王,此事对赵国而言,乃是好事啊。”
其余大臣们也纷纷对赵豹的看法表示了赞同。
如今赵国马上就要和秦国开战,原本还担心燕国这次又和长平之战那样在后面扯赵国的后腿,结果燕王正好在这个时候病倒,正是解决了赵丹的一大后顾之忧啊。
通常来说,在这种君主重病的情况下,燕国出兵瞎搅和的可能性应该就是比较低的了。
对于赵豹的判断,赵丹同样也是微微点头,表示了认同。
根据赵丹的记忆,这位燕王似乎也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死去的。
看来历史的轨迹虽然一定程度的被改变了,但是这位燕王的寿命却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呢。
赵丹正色道:“既然燕王已死,那么寡人觉得是时候讨论下一代燕王人选的问题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今天这突如其来的刺客,赵丹原本是打算明天再把大臣们召集过来商议这件事情的,不过既然今天人也齐了,那么就直接在今天商议好了。
听起来好像有些奇怪,这燕王要死了,和赵国有什么关系?
难道赵丹身为赵国的君主,还能够左右燕国君王的废立不成?
当然能。
在春秋战国时代,扶立他国君王的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大名鼎鼎,开创了晋国霸主时代的晋文公姬重耳,就是在秦穆公的支持下率领秦国大军反攻晋国本土,杀死了晋怀公然后才成为晋国国君的。
齐桓公吕小白,在登基的时候得到了莒国的武力支持,而他的竞争对手、管仲当时效忠的另一位齐国公子吕纠则得到了鲁国的武力支持。
到了战国时代,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说重用乐毅、开创了一代燕国盛世的明君燕昭王,就是在子之之乱后,由赵丹的爷爷赵武灵王派兵武力护送回燕国继承王位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样做其实是大有好处的。
比如说秦穆公在支持了晋文公成为晋国国君之后,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就进入了蜜月期,秦国因此而获得了东进扩张而无需顾虑晋国阻碍的机会,为秦穆公的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成语“秦晋之好”形容的正是这个时期秦晋两国的关系。
又比如说在赵武灵王支持了燕昭王上位之后,赵国和燕国之间就维持了长达四十年的同盟,期间更一起联合起来搞了一次轰轰烈烈的五国伐齐,将两国共同的强邻,一度称霸天下的霸主齐国干翻在地。
赵国也正是踩着齐国的肩膀,喝着齐国的血肉飞速的成长起来,才成为了战国第二强国,有了在长平之战中挑战秦国的资格和底气。
···
于是在赵丹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赵胜很快就接上了腔。
“若燕王晏驾,则大王欲要立哪位公子为新燕王?”
赵丹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对于赵国和赵丹来说,立谁为燕王,那当然不是看这个燕国公子的能力足不足以治理燕国让燕国更加强盛,而是看这个燕国公子当大王符合不符合赵国的利益。
这样的人选,赵丹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赵丹咳嗽一声,开口道:“寡人欲要立公子轲为王。”
“公子轲?”众位赵国大臣听了脸上都露出了茫然的神色,显然对于这位燕国公子颇为陌生。
过了几秒钟之后,虞信突然一拍大腿,道:“大王,臣曾闻燕后前阵子得过继一子,年纪不过二岁,莫非此子便是这公子轲?”
虞信此言一出,在场的赵国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
赵丹看着虞信一眼,微笑点头:“不错,正是此子!”
这个计划并不是赵丹临时起意的。
事实上就连燕后过继公子轲为子的计划,也是赵丹在让庞煖上一次出使燕国时带给燕后的那封密信之中所写的。
当时的赵丹就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位谥号为“燕武成王”的燕王,其寿命已经是时日无多了。
只要这燕王一死,公子轲继位,两岁的公子轲显然不可能处理政务,那么赵丹的同胞姊妹、公子轲名义上的母亲燕后就理所当然的会临朝摄政。
考虑到公子轲和燕后孤儿寡母的处境,至少在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这对母子都必须要牢牢的依靠赵国这个娘家。
如此一来的话,赵丹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赵国主力西进南下,而不必担忧燕国还像历史上一样时不时的跳出来在背后捅赵国一刀了。
历史上的战国末期,燕国就是好像吃错药一样疯狂的背刺赵国,屡败屡战死不悔改,导致赵国名将李牧始终被牵制在北方,无力顾及中原战事。
否则的话一旦解放李牧南下,以李牧面对秦军全胜的战绩来看,说不定还真就有逆天改命的希望,至少给赵国续个几年命不成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固然历史上后来的两代燕王都是昏君,但是赵丹更希望的还是一个能够和赵国亲善,让赵国至少在干翻秦国之前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燕王。
公子轲和燕后这对孤儿寡母,正是赵丹所青睐并选中的最佳人选。
说起来这一招还是跟吕不韦学的呢,那华阳夫人能把赵异人过继当儿子,燕后当然也可以啊。
以史为镜嘛。
而且赵丹这说起来还真不算是趁燕后这个自家亲人之危,在历史上来说,燕武成王死后这位燕后就被软禁在深宫里,最终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郁郁而亡。
所以赵丹这一出仔细想想,其实还算是救了自己亲姊妹燕后一命呢。
其余赵国大臣看着赵丹这副模样,哪里不知道赵丹早就已经决定了?于是纷纷点头附和:“大王之见,甚善!”“便以那公子轲为王罢。”
在接二连三的事情之后,现在赵丹的威望几乎直追秦王稷,确实也很难有人敢反对了。
赵丹见大臣们纷纷同意,当下也不啰嗦,直接拍板:“既如此,那么繆卿立刻派人回复昌国君,转告寡人的命令,让其等到燕王晏驾之后,务必要第一时间护得燕后与公子轲之性命,若事有不逮,则将两母子送来赵国,寡人自会发兵,为公子轲讨回公道!”
“还有,命北方五郡先行集结一万兵马,中山郡再调集一万郡兵,屯兵两万于顾城之中,一旦事情有变,立刻进军燕国!”
“对了,那郑朱和苏代也不要闲着了,让他们都去寡人要他们去的地方!”
···
说了好几分钟之后,赵丹才终于说完了自己的命令,神清气爽的看着面前的大臣们:“都明白了?明白了就去干事吧!”
大臣们齐齐俯首,言语之间带着无比的恭敬:“喏!”
第二百六十一章 乐间传递的消息(第一更)()
? 公元前259年12月10日,燕国下都,武阳城王宫。
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将大地映得一片银装素裹,武阳城的道路上行人几乎绝迹,偶尔有几辆经过的马车也纷纷拉上了布幔,以遮挡这来自冬天的风雪和刺骨的寒意。
燕国重臣昌国君乐间就坐在一辆马车之中,年轻的脸上满是凝重的神情,似乎是在担忧着什么,一直皱眉沉思着,完全没有要抬头看一看外面雪景的欲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燕王病危的消息已经从一开始只有燕国高层才知道的秘密,渐渐变成了在武阳城大街小巷之中流传的秘闻了。
如果不是因为今年的降雪来得比较早,基本上封住了武阳城和燕国其他城池之间来往的话,这个消息怕是早就已经传遍整个燕国乃至是整个华夏大地了。
形势对于乐间来说,非常的不妙。
就在刚刚,乐间受诏入宫,得到了一个让乐间非常不希望听到的消息。
躺在病床之上的燕王亲自在几名燕国重臣的面前发布了任命,乐间的死敌荣蚠成为了公孙**去之后的新任燕国相邦。
而荣蚠此人素来又和燕王最喜欢的儿子公子安交好,所以荣蚠被立为相邦,那么就代表着燕王准备在死后将位子传给公子安了。
以荣蚠和公子平之间的关系,等到公子安上位之后,那么荣蚠必定是大权在握。
荣蚠大权在握了,那乐间的乐子就大了。
刚才在宫中,病榻上的燕王其实仍旧把乐间当成了托孤重臣之一,还嘱咐荣蚠和乐间必定要和睦相处。
但乐间的心中非常的清楚,燕王的这种想法,只能用天真两个字来形容。
别看荣蚠和乐间刚才在燕王之中假装和解看上去一团和气,实际上以这些年来乐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