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位夫君,燕后虽然很少接触,但是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是一位有野心更有强烈自尊心的男人,而这样的一个男人却已经在赵国的手下吃了两次大亏,可以说是丢尽了脸。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明燕王已经打算向赵国服软,但是他却顾忌自己的脸面而不肯向赵国派去使者,只想要通过王后来求和,以保留几分颜面。
燕后又一次的叹了一口气。
明明不过二十来岁,正是人生之中最美丽的年华,但是这位燕后每天叹气的次数,却比那些韶华逝去、孤苦伶仃的老婆婆都要更多。
片刻之后,燕后开口打破了沉默:“大王之意,小童明矣。小童这便动笔去信于赵王。”
燕王身体一震,十分惊喜的抬起了头,道:“如此便多谢王后矣。”
燕后顿了一顿,道:“不过小童有一事相求。”
燕王闻言一愣,随后笑道:“王后请说。”
燕后道:“小童欲以公子轲为子,还请大王允之。”
公子轲,也就是燕王最小的儿子姬轲,今年刚刚两岁。其母名为朝鲜姬,是箕子朝鲜的公主,并不如何受宠。
很显然,这就是燕后提出来的条件交换了。
燕王闻言心中就有些犹豫。
燕后是没有孩子的,突然想要过继一个孩子,这是要干嘛?
但燕王转念一想,一个两岁的孩子,又能做得出什么事情?
于是燕王不再犹豫,十分肯定的点头:“此事,寡人准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虽然赵丹很想打秦国,然而(第二更)()
? 对于其他国家君主们的小心思,赵丹完全就是一无所知,而且就算赵丹知道了,他也不会去理会这些东西。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赵国自身够硬,管他什么敌人那通通都是纸老虎。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整整半年,秋天来了。
又是一次会议在赵国邯郸龙台殿之中召开了。
赵丹精神奕奕的坐在最上首的王位之上,看着一旁的廉颇说道:“大将军,最近燕国方面可有何异动?”
廉颇摇了摇头,声如洪钟的说道:“燕国人这段时间可是老实的很。”
廉颇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表情看上去多少带着几分失望的神色。
看上去因为燕国人真的没有来挑衅,所以廉颇觉得很不高兴。
对于廉颇这样的将军来说,没仗打是一件非常难以忍受的事情。
在这几个月之中,燕赵边境其实爆发不少次小冲突,但是由于燕国方面的克制,所以说目前还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摩擦。
赵丹又问道:“南北两军的训练如何了?”
南北两军的指挥权并不在廉颇的手里,但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军方的最高领导人,因此对于新军的训练还是有权过问和知情的。
廉颇答道:“回大王新军已初步成型,可堪一战!”
“可堪一战?”赵丹闻言就是一愣,但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对于能不能作战,廉颇的标准和赵丹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对于廉颇这样的老将军来说,上战场才是最好的训练方式,死亡就是最好的淘汰方式。
等到十名士兵里面死到只剩一个人,那么剩下的这个人自然就是一名成熟的精锐老兵了。
虽然廉颇素来有爱兵如子的名声,但是在这一点上廉颇还是和其他战国时代的将军一样。
这也算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对于这种方式赵丹当然是不能认同的。
要知道赵国的人口在战国七雄之中虽然并不是最少的,但也就是中游水平,距离人口最多的秦国还是差了一截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丹当然希望赵国的士兵们死亡的数量是越少越好。
所以赵丹开口道:“寡人之见,训练不可放松,务必要精益求精!”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嘛。
廉颇喏了一声,但是能不能听进去就天知道了。
赵丹微微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了另外一边新上任没有多久的赵国中尉李伯,问道:“李卿,新任命下去的官员如今如何了?”
作为中尉,李伯所负责的便是“上计”,也就是赵国官员们的业绩考核。
李伯答道:“回大王,目前来看,官员们皆是尽心竭力以报大王。”
赵丹闻言,忍不住撇了撇嘴,尽心竭力报效王恩?这种话连赵丹自己都不相信。
不过从各地所潜伏着的监察卫报上来的情况来看,目前来说赵国的官员们还并没有露出来太多的马脚,至少还都在做事。
一个官员,做错事其实并不可怕,毕竟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只有犯错才能吸取教训更好的进步。
真正可怕的是什么也不做,也就是所谓的懒政。
从目前来说,赵丹对于赵国官员阶级的现状当然算不上是特别满意,但打一个及格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赵丹便道:“上计乃是大事,关系到赵国未来,李卿务必要多多费心!”
赵国的上计制度是一年一次,相当于官员们每年一度的期末考试,优秀者加官进爵,吊车尾降职处分。
所以官员们为了升官发财或者免受责罚,通常会在这个时候铤而走险,对数据进行造假。
每年都会查一批出来,然而还是每年都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所以赵丹又转头对着一旁的司寇赵豹说道:“平阳君,汝等司寇所属务必要协助好中尉所属,做好这一次的上计工作!”
赵豹同样也应了下来。
赵丹想了想,又对着一旁的繆贤问道:“繆卿,最近秦国方向可有什么消息?”
繆贤道:“回大王,秦国方面尚无消息。”
赵丹哼哼了两声,道:“这个秦王稷,还真是有耐心啊。魏国方面形势如何?”
繆贤道:“自魏无忌回魏国为相以来,已有多名魏国重臣去职。以今来看,魏无忌当已有一定力量。可与魏王圉匹敌。”
一旁的虞信十分好奇的问了一句:“魏无忌素来忠心于魏国,为何要和魏王圉相抗?”
赵丹笑了一笑,并没有开口说话。
还能为啥?当然是为了自保呗。
首先是窃符救赵杀晋鄙,然后赵丹在中牟之会上又狠狠的添了一把火,利用魏无忌恶心了一把魏王圉,这些事情下来之后魏无忌和魏王圉之间的关系已经彻底的崩坏了。
虽然说现在魏无忌有赵国的支持魏王圉不敢怎么样,但是赵国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持续一辈子的。
所以魏无忌想要自保,要么逃亡国外,要么就得发展出一支能够和魏王圉对抗的势力。
这也是赵丹事先就预见到的事情,毕竟以魏无忌的能力,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看上去似乎已经是万事俱备了。
虽然这一年来,赵国一直受到缺粮的困扰,但是秋收马上开始,等到秋收结束,粮草问题就可以基本缓解了。
赵丹的心中暗自作出了决定,等到明年春耕结束之后,差不多就是应该发兵征讨秦国的时候了。
通常来说,像长平之战这样的大战,没有个几年时间是比较难恢复元气的。
但由于赵国拿下了上党郡,获得了上党郡的土地和十几万军民,相当于回了一大口血。
反观秦国却失去了上党郡,而且这一年来在赵国的牵制下也并不敢出兵收复东南两郡,可以说失血非常的严重。
趁他病要他命啊。
赵丹咳嗽一声,正准备开口说话,突然一阵急促的梆梆声从殿外传了进来。
大殿之中的赵国君臣同时色变,繆贤更是直接站了起来,快步走出了宫殿之外。
这样的声音通常来说只代表着一种意思,那就是——紧急军情!
果然片刻之后,繆贤急匆匆的捧着一封简牍进来了。
“大王,北方急报,匈奴大举南下!”
第二百一十五章 匈奴人来了(第三更)()
? 匈奴南下了!
这个消息对于赵丹和在场的其他赵国大臣们来说,都十分的意想不到。
游牧民族,一直以来就是华夏诸国的边防大患,否则的话秦、赵、燕三国也不会不约而同的在北方边境修筑了一道道长城。
这个年代的匈奴,还并不是后世那个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东征西讨吊打一切的强大帝国,但却已经是一个在和宿敌月氏的对抗中渐渐成长的强大游牧部族了。
赵丹深吸了一口气,从繆贤的手中接过了这封急报。
这封急报乃是来自赵国北方五郡之中的云中郡。
“日前匈奴大量南下,骑兵逾万,原阳告急,请王速发兵救援!”
在急报的右下角,清楚无比的盖着云中郡郡守和郡尉的印章。
赵丹重重的哼了一声,将手中的急报扬了一扬:”众卿且都传阅一下!”
众位赵国大臣看完这封情报,脸色都是相当凝重。
上万骑兵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通常来说在这上万骑兵的背后,还会有好几倍的妇孺老人,已经算得上是匈奴的一个大部族了。
要知道在往年,匈奴的入侵通常都是小规模的、几百上千的,这一次突然上万骑兵入侵,可以说是声势浩大了。
赵丹看了繆贤一眼,道:“速召大行人郑朱!”
小半个时辰之后,郑朱急匆匆的来到了赵丹等人的面前:“参见大王!”
赵丹语气听起来非常不爽:“郑朱,寡人问你,林胡王今年可曾进贡?”
郑朱楞了一下,答道:“回大王,今年林胡王之进贡一如往常,并无变化。”
“是吗?”赵丹冷笑了一声,道:“可是匈奴一支万人骑兵却已经出现在了寡人的云中郡!”
“什么?”郑朱大惊。
自从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国力大增,连续向北开疆拓土,将林胡、楼烦两部连连击败。
其中楼烦王率部归顺,成为赵国北方五郡的军民,而林胡部一部分成为赵国臣民,另外一部分则在林胡王的率领下向西逃窜,在狼山以西、阴山以北一代定居,并迫于赵国的威势而称臣进贡。
不仅如此,林胡部还经常会为赵国通风报信,而且大量的林胡部骑兵还曾经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过赵国边骑军团之中作战。
照理来说,匈奴这种大规模的入侵是不应该瞒得过同在草原上的林胡部,但是在此之前赵国却完全没有收到林胡部的警告,不得不说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作为负责赵国外交的大行人,郑朱和林胡部打交道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时期了。
郑朱想了想,十分肯定的说道:“臣以性命担保,林胡王并无消息传来。”
顿了一顿之后,郑朱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说道:“臣在年初接见林胡部使者之时,其人曾言林胡王身体有恙,神色中似颇有担忧,莫非···”
郑朱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郑朱这句话的意思。
老林胡王很有可能已经死了!
根据赵丹的记忆,这位老林胡王在位已经三十多年,现在应该有五十多六十岁的样子。
这样的一个年纪,什么时候死都不值得意外。
老王一死,那么林胡部必定内乱,在这种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就算知道单于出兵,恐怕也是懒得报信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猜想,但是却很有可能便是事情的真相。
就在众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的时候,又是一阵急促的梆梆声响起。
“什么?”赵丹和殿中众臣的脸色又是一变,均想:“难道还有警报?”
通常来说,像这种关于坏事的预感,那都会特别的准。
这一次也不例外。
繆贤又一次的急匆匆出去,然后再捧着一封新的急报急匆匆的进来:“大王,九原郡急报!”
这句话一说出来,整个大殿之中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了。
赵丹拿过密报看去,发现上面的内容同样是所差无几。
另外一支人数超过两万的匈奴骑兵沿着雁门郡南下,直扑雁门郡两大重镇平阴、平邑。
“混账!”赵丹重重一拳砸在桌子上,面色非常的难看:“匈奴人他娘的是疯了吗,竟然出动如此大军!”
比起历史上几十年后出现的那个号称“百万控弦之士”,白登山一战中出动了四十万大军围困了刘邦七天七夜的匈奴帝国来说,三万兵马似乎有些不值一提。
但要知道的是,此时此刻的匈奴其实只不过是赵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之中的一员,草原上的许多部落都还没有被匈奴所收服,远远不能够和那个一度吊打汉朝的匈奴帝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