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丹将自己的身体伸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然后用力的伸了一个懒腰。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由于竹简的存在,批阅奏折还真是一个体力活,批阅了一上午奏折的赵丹一放松下来就感到相当的疲惫
就在赵丹活动手腕的时候,他突然想到历史上的一个传说。
据说秦始皇极为勤政,每天都会批阅数百斤的奏折,即便是在外出巡视的时候也不例外。
所以那位秦始皇之所以并没有成为一个长寿的皇帝,说不定也是因为和成年累月进行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关···
虽然说这只是胡思乱想,但是却提醒了赵丹一件事情,那就是造纸术的改良势在必行了。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的蔡伦通常是和造纸术连在一起的,但严格来说蔡伦并不是纸的发明者。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纸的出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当漂絮完毕之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也就是赵丹时常用来书写密信的绢帛。
但问题在于这种绢帛的产量实在是太过稀少,就连赵丹一个人的用纸需求都无法满足,就更不要提什么拿去替代这笨重的竹简了。
而历史上所谓的造纸术,通常指的是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良。
在经过蔡伦的改良之后,纸才终于开始因为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的原料而大规模的普及起来,最终完全替代了竹简。
就算是为了不让自己年纪轻轻就因为每天搬着几百斤竹简在桌案摆上摆下而累垮,赵丹也觉得自己尽快的将这个造纸术给鼓捣出来。
但是让赵丹感觉到有些蛋疼的是,赵丹并不清楚蔡伦所改进的造纸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具体的工艺流程又有哪些。
但好在赵丹也并不就是完全一无所知,在一番绞尽脑汁的回忆之后,赵丹终于想起来蔡伦造纸术的原料应当是用树皮和破布,然后在造纸术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叫做打浆的步骤。
然后赵丹就想不起来了。
这让赵丹也不禁有些感慨,别的穿越者都是能够在穿越之后对于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只要看过的百度过的东西都能够轻松地回忆起来,怎么自己就没有这么强大的本事呢?
于是赵丹干脆就将这项任务丢给了赵国的工匠们去慢慢研究摸索了。
从目前来看,显然赵国的工匠们还并没有摸索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
这让赵丹又不免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一个学派,和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墨家。
要知道墨家对于这种制造类的东西还是非常有心得的,也曾经出过鲁班这样的顶尖巨匠,如果有了墨家的帮助的话,那么想来应当是能让造纸术的改进更加的顺利一些。
为此,赵丹还曾经悄悄地派胡衣卫寻访过墨家弟子们的踪迹。
然而自从战国以来墨家已经逐渐衰微,到了现在这个战国末期时代更是几乎完全销声匿迹,其成员不再像之前那般公开在诸国间活动,因此到现在都没有被胡衣卫发现。
当然了,鉴于赵丹才刚刚穿越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胡衣卫对其他六国的渗透也才刚刚进行了一个开头,所以赵丹也并不着急。
像造纸术和寻找墨家这样的事情,重要性其实并不算太高。
在赵丹看来,赵国如今所迫切需要的,乃是一场能够让赵国变得更加强大的改革。
众所周知,在赵丹爷爷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赵国曾经进行过一次极为有名的、叫做“胡服骑射”的改革。
正是因为那次改革,赵国的边骑军团飞速崛起称雄诸国,赵国总体战斗力也随之大大上升,由此揭开了赵国在战国中后期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序幕。
但是赵武灵王的这一次胡服骑射的改革其实并不彻底,因为这次改革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而对于赵国的制度方面却少有涉及。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非常明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靠的正是商鞅变法以来确立的一整套制度。
在商鞅所确立的这一整套制度之中,军功爵制度虽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却并不是全部。
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时候,赵国虽然也借鉴并且基本上照抄了商鞅秦国的军功爵制度,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事实上就连这个照抄过来的军功爵制度,赵国的执行也都远远没有秦国那么彻底。
自从穿越之后,赵丹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很显然,赵国的制度比起秦国来说是要落后的。
用号称“穿越者三大神书”中的高中政治课本上面的话来解释的话,那就是“赵国如今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关系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力的需求。”
如今包括赵国在内的山东六国都还停留在奴隶制度的社会结构之中,而完成了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却已经抢先一步迈入了封建地主制度结构里。
在眼下这个时代,秦国的制度无疑是极为先进而领先的。
落后就要挨打,赵丹对于这句话记得是非常清楚的。
别看赵国现在打赢了长平已经和秦国并称霸主,但是只要制度的劣势在这里,那么赵国在和秦国的角力上就天然要落一些下风,这无疑是赵丹不能忍受的。
所以在解决了穿越之后就面临的长平之战这个危机后,赵丹的目光终于要放在改革制度、变法图强之上了。
而赵国变法图强的希望,赵丹觉得应当放在这位即将和他见面的诸子百家大能之一,荀子荀况的身上。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为什么是荀子?(第一更)()
? 片刻之后,苟况带着两名弟子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朝着赵丹恭敬行礼:“见过大王。”
赵丹仔细的打量着苟况,心中忍不住微微有些激动。
这可是荀子啊,那些传说中的诸子百家,终于让赵丹见到一个了。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大能,曾经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数年前应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邀请入楚为兰陵令。
荀子不但在这个时代是声名显赫的大儒,同时他的教徒技术也颇为了得,教出来的三个徒弟个个都有鼎鼎大名。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用谁不好,居然跑去用一个儒家学者来变法?这历史怕是没学好吧。
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荀子这个人,即便是在儒家内部,那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
争议何在?就在赵丹面前的这两个年轻人的身上。
只见黑冠士子朝着赵丹行礼,语气恭谨:“李斯见过大王。”
青袍士子也同样行礼:“韩、韩非见、见过大王。”
赵丹含笑点头,道:“不必多礼,都坐吧。”
这两名年轻的士子虽然此时在这个时代还声名不显,但是赵丹对于这两人简直可以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了。
李斯,法家大能,秦始皇后期的秦国相邦,曾经写过极为有名的《谏逐客书》,辅助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大力推行车同文书同轨,统一度量衡制度,是两千年大一统的奠基者之一。
当然李斯这个人也是有黑点的,其最大的黑点莫过于在秦始皇死后受宦官赵高的胁迫而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
但总的来说,抛去黑点来看的话,李斯这个相邦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法家官员,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相邦。
但以后世的名声而论,李斯甚至还比不上站在他身边的这名师兄弟。
韩非,韩国公子,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千古一帝秦始皇极其重视韩非的思想,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
《史记》载:秦始皇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
为了让韩非子入秦,秦始皇甚至不惜特地发动一场对韩国的战争,最终令韩非子入秦为官。
但韩非子一心为韩,入秦之后所献的计策都是弱秦存韩之策,被揭发之后下狱,然后被此刻就站在韩非子身边的同门李斯毒死。
···
是的,荀子就是这么一位神奇的人。
明明本身是儒家的大能级别人物,却偏偏教出了两名震古烁今的法家巨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甚至有一部分人并不承认荀子是儒家学者,而认为荀子是法家学者。
这主要是因为荀子这个人,在儒家的思想理论之中加入了许多法家的元素。
当然了,这其实也并不稀奇,因为思想的碰撞总是会击发火花,然后大家就你学习我我学习你,最后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用著名人物孔乙己同志的话稍微改变一下来说,那便是:“读书人的事,能叫抄吗?”
当然了,对于这些思想家来说,用抄这个字眼很明显既不尊重也不合适,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是比较适当的说法。
荀子讲性恶论,对儒法两家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也因此在稷下学宫之中受到了儒家诸多大能的猛烈抨击,不得不离开稷下学宫前往楚国。
但荀子的做法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算是开创了儒法两家合作的先例,后世西汉时期张汤和董仲舒玩的什么儒皮法骨,春秋决狱,应当便是受荀子的影响而来。
所以荀子这个人,声望非常的高,在儒家之中有自己的一部分拥趸,在法家之中也有不少人对他很有好感,而且又出任过稷下学宫祭酒,相当于天下文坛盟主。
赵丹所要利用的,就是荀子这种非常特殊的声望。
在后世,常常有人喜欢将儒家批得一无是处,仿佛儒家就是束缚了中华民族两千年的毒瘤,没有儒家中华民族早就已经一统全球一样。
这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应当辩证的去看待它,既要看到它的不足,也该看到它的优点。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归根结底都只不过是帝王们的统治工具。用得好与不好,全在于帝王们如何去运用它。
儒家思想,便是这么一个被帝王们选中,并且最终在帝王们的喜好下进化成了奇怪东西的工具。
一个人用工具做了错事,首先应当去追究人的责任,而不是追究工具的责任。
不能因为一个人拿刀砍死人,就直接说刀这种东西是不好的,是应该被否定的。
正如常用的一句话“历史只不过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小姑娘”,儒家其实也是这么一个任人摆布的小姑娘。
当然了,鉴于儒家的主动性,似乎将它称为是一个“主动根据君王的喜好而摆布自己的小姑娘”,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
儒家,黑点很多,优点其实也不少。
事实上先秦诸子百家,无一不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
以赵丹所知,这个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思想理论,一个都没有。
在赵丹看来,不仅仅是儒家,也不仅仅是法家,诸子百家对于赵丹来说,都是可以用的。
以法家图强,用儒家怀柔,以兵家为战,使墨家为工,令农家耕作···
使百家各行其道,各放光彩,为华夏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华夏文化在诸子百家的相互碰撞之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最终彻底主宰这个世界。
这,便是赵丹心中真正的愿景!
但正如赵丹面前的这位荀子在《荀子·劝学》里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万事总是要有第一步的。
赵丹觉得,自己的这第一步,便从这次会见荀子开始吧。
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为镜?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更)()
? 君王,统御一国万民,治国思想和方略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赵丹有什么自己的思想方略吗?
好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