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7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以使用者纳税的方式夯实了欧盟财政基础。2马克欧盟税在销售阶段征收,征税对象是出口国,但实际负担者都是原油进口国,欧洲小国看得很清楚,他们消耗石油不多,要缴纳税收就少,越是用油大户,越是需要缴更多税。
而这些大户里德国显而易见要排第一,几乎等于英法用量总和,德国也成为为欧盟税付钱最多的国家,只要大国们肯领头付出,小国有什么好反对的?
当然大国也不会吃亏,最终这批财政收入将用于欧盟运作,本质还是用在欧洲各国身上,在欧盟内拥有更多利益,需要更大空间的大国们当然便宜占得更多,这没什么好指摘的。
最后一项手段是原产地欧盟税豁免。欧洲石油生产国如不将原油出口而用于本国内部消化,则不用缴纳欧盟税。对罗马尼亚、匈牙利、西俄等石油输出国而言,他们自身工业、军事中消耗的原油不必纳税。反过来,由于他们享有这样的优惠条件,还可以吸引外部投资发展去该国发展石油密集型工业,这对他们而言十分有利。
本来为照顾各大国情绪,霍夫曼还给政策留了更大口子——今后欧洲各国如在殖民地和海外领地发现石油,可不受产能限制,自行消化,欧盟税减半,唯一要求是出口时依然受opf价格约束。
但这个口子被法国和英国坚决反对,在这两个国家看来,现在德国拥有中东领地、巴库油田份额、德属西非的尼日利亚据说也有大量原油,意大利拥有不断扩大的利比亚油田和传说中的苏丹石油产区,如把“原产地豁免规则”引入到殖民地,则两国马上减免了很多欧盟税,甚至光豁免税收不算,还额外获得了工业产品竞争力。这是同为工业发达国家的英法所难以容忍的成本优势。
对此霍夫曼予以理解和接受,顺带又把豁免原则缩紧一些——只限于欧盟成员国陆地产油,将来如有海上石油不能引用这条规则,万一需要引用,必须使用大国一致的方式进行谈判,英法为此点头叫好,认为德国现在充当欧洲霸主,说话办事间还是有那么一点责任形象的,不是借着优势地位蛮干。
这是霍夫曼转手又给英法挖下的坑:法国人哪里知道他们控制之下的阿尔及利亚、加蓬等也有不俗的燃油蕴藏?英国人就更不知道在苏格兰外海还有规模巨大的北海油田区
对德国来说,2马克欧盟税不是个大问题,以现有区区4000万吨石油贸易,折算后不到3亿桶,只能为欧盟带去近6亿马克税收——德国在南非打这场闪电战2。0都花了14亿马克,对财政影响根本不多,霍夫曼不关注这点经济利益,他关注后续政治利益。
这套机制理论上还给opf们留了余地,让他们可在配额外将过剩原油外销并和东俄、美国原油进行竞争,实际短期内这种情况不可能产生:德国专家们做过测算,排除美国石油进口后,目前产油国石油供应链只能保持弱平衡,德国每年最多只能收储500…700万吨,刚好能满足建立储备的必须。
这样opf各国就非常满意了,本来他们期待的1945年开始的三年配额是、5600万吨,德国忽然表态要求提高到、8000万吨,并承诺配额内卖不掉的产量全部由德国以6马克的价格包销。大家都会算账,1947年就是8000万吨,往后很快就会突破亿吨大关,石油消耗增加与3年增加1马克的价格浮动机制使大家都认为有利可图,积极性十分高,卯足劲准备增产。
英、法、德三国充分燃油供应还没实现,采油、管道、炼油设施已先卖了一批,同时可想而知今后油轮队伍也要扩大,相关领域资本家们个个笑逐颜开。
后来情况被霍夫曼的预言所证实,到石油价格突破15马克/桶,全年生产配额突破4亿吨,足足比1945年高出七倍,中东各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尽全力供应才满足这个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需求。
经过一系列斡旋、谈判与私下沟通,这套被称为原油4原则供应体系从1945年开始落实下去,整整持续了60多年,并经历了种种冲击和调整,在霍夫曼、施佩尔等人先后作古后依然存续,一直维持到所谓“新能源革命”开始后才发生变化。
12月改革的第二条原则是确定了关税同盟、内部互惠与欧盟税收原则。
搞关税同盟,整个欧洲国家中比德国更有经验的国家是找不出了,德意志最早玩汉萨同盟,后又有被德意志联邦和共同市场,在这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具有心得。
在新欧盟税收体系中,全欧视为一个共同市场,针对各类货物进行关税征缴,整体关税率确定为25%,但欧洲竞争力比较低的产业关税可能高达35%甚至70%,而欧洲竞争力比较强的产业关税可能低到5…8%。
在关税同盟体系中,德、英、法、意四大国除个别领域保留外,对其他欧洲国家进行最低关税开放——关税率不超过5%,除4国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可设置5…20年关税保护期并可征收15%关税,欧洲内部按发达水平进行了关税保护期时间确定。
荷兰、比利时、西俄属第一档次,保护期5…8年;
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罗马尼亚、乌克兰、希腊属第二档次,保护期10…12年;
波罗的海三国、爱尔兰、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等属第三档次,保护期15年;
剩余国家全部划入第四等,保护期20年。
保护期当然不是越长越好,越长说明该国越不发达、实力越弱,有关政治投票权、派兵权、欧洲金融组织股份等各领域投票权都会减少——霍夫曼明显不喜欢玩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那一套左翼理论。在他这里思路很简单:大国承担责任多、履行义务多,权力就多;小国贡献小、履行义务少,自然权力就小,这没什么可抱怨的。
等这套规则商议好,才图穷匕见地捅出最终大杀器——内购关税保留、外购关税上缴!
第196章 天翻地覆的12月(6)()
?所谓内购关税保留、外购关税上缴是指霍夫曼开始玩欧盟经济圈,欧盟经济圈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欧洲共同体,指包括欧洲各国本土——不含各国殖民地、海外领地、东俄等,对瑞士这样的永久中立国,通过谈判予以协调;
第二层是欧洲利益圈,指各国殖民地、海外领地与母国之间的紧急来往;
第三层是欧盟协作圈,指非洲、中东、南美、远东等与欧盟关系良好,适合纳入双边制度安排的经济体系国家,也包括a国殖民地与b国的贸易往来。
这三个以欧盟为同心圆的经济圈构建了新的贸易谱系,除去这三个层次自然就是圈外人士。
欧盟经济圈根据三个层次实行差异化税收体系:
第一层按比例征收的内部税收由征收国自行保留;
第二层征收的关税比例确定为8%,由征收国与欧盟按照3:1比例分润,既体现了宗主国优待,又显示了欧洲团结——比如意大利从利比亚进口货物产生400万里拉关税,则上缴100万给欧盟;
第三层征收的关税比例确定为15%,由征收国与欧盟按照1:1比例分润——如德国从南美阿根廷进口货物产生200万马克关税,上缴100万给欧盟。
上述三个层次以外的贸易关系,即从圈外国家进口货物产生关税不论多少,由征收国与欧盟按照1:3比例分润,这条看似一视同仁,实际对美国杀伤力特别巨大。
表面上欧洲并不排斥从美国进口商品——只要你缴纳平均25%的关税就可正常贸易,问题是各国征缴的非欧关税要上交75%给欧盟,并由后者统一支配,这样进口国一下子就sb了:该国收到的海关税白白为欧盟做了贡献。除非是逼不得已的物资,否则肯定寻求圈内解决——在霍夫曼看来,这世界上还没有只有美国能独家生产的商品。
这就从制度上强化内部协作、互通有无并实现整体对美国关门的格局——德、意、英、法四大工业国显然受益最多。
这种既不是发达工业国出口导向、也不是后发国家进口替代的经济策略最终被概括为共同体产业协作,开创了新模式。
前两条原则顺利推进后,12月改革的第三条原则很快呼之欲出——建立欧盟共同财政。
现在石油有欧盟税,关税有欧盟分润税,施佩尔和财政专家们又把主意打到联合航运税收上,每人次、每吨货物在欧洲范围内实现联运里程附加收费,比例非常低,低到几乎忽略不计,但架不住量大,一下子就获得了超过石油税十几倍的收入。而这又是针对工业发达国、人口密集国征收的税收,小国、穷国、人口稀少国又感觉不出来。
除航运税外,欧盟金融税、证券交易税等涉及全欧经济圈的税收规则也在制定。
这一系列规矩制定后,英、法、意、俄几个大国很快就懂德国的玩法:如将欧盟看做是一家大公司,德国就是控股股东,其他大国是重要股东,股东一方面给这个公司增加实力,另一方面又利用公司抱团后四面出击捞取好处回来分红,至于分红原则自然是谁出力多、谁能力大谁多分。
欧盟有充实的财政基础后,这组织便不会空心化——欧洲议会、欧洲央行、欧洲联合部队、欧洲联合舰队甚至欧洲法院便可以建立起来,欧盟并非凌驾于各国实体之上的主权组织,但却把各国与他国之间关系处理上升到整个欧盟层次,脱离欧盟就意味着只能搞闭关锁国。连欧洲面积最大的西俄都不敢这么玩,其他国家就更不要想。
欧盟与国联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玩虚假的国与国平等、国家不论大小都是一票这种原则——国联不就是因为这种原则最后导致玩脱了么?这个世界上,大国与小国、穷国与富国、强国与弱国的区别本来就存在,本来实力就不对等,非要强行捆绑在一起玩左翼的“人人平等”,自然要么变成虚假、要么变成幕后操纵,反倒是德国明确提出差异化投票权后,大家反而能理解并接受。
小国虽然政治上发言权少了,但经济上受益不小,今后欧盟玩共同市场,小国的发展空间会很大;欧盟要组建统一的防务体系,小国就不必费心费力保持高昂的国防经费——用霍夫曼的话说,“难道波罗的海三国、东方各国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就能抵挡斯大林了?还不是要靠欧洲联合力量?既然如此,他们干脆就不要浪费经费在国防上了!”
于是欧盟协调的第四项改革也随即呼之欲出:统一度量衡。以德、法、意为主导的大陆国家玩的是公制,以英国为代表的海洋国家玩的是英制,12月改革中重点就强调跨境流通要保持一致。经过艰难谈判,今后在普通度量衡领域全欧统一采用公制,什么英尺、英寸、码就不见了,但在海上贸易术语中全盘采用英制——因为大英帝国玩这一套最熟练、最顺溜。
除现有标准外,其他领域的标准也进行调整:比如俄国铁路通用宽轨而不是欧洲标准轨距,既然要实现全欧联运,不一致当然要废除,弗拉索夫已答应将西俄境内的所有宽轨都变成标准轨距,但西俄现在囊中羞涩,希望欧洲大国援助一部分——德国自然当仁不让地答应了,比利时、法国因为西俄要采购好大一批铁路设施,当然也答应,就连英国也从中分了一杯羹,毕竟最早的铁路体系还是英国人玩起来的。西俄表态改建后,其他东方独立国家自然也一起跟着变更——光是这个领域就能创造出大量需求。
铁路规则统一了,然后是航运规则、电报规则、邮政规则、电信规则也逐步趋向于统一,然后是行政规则、统计规则、道路通行规则等也逐步趋向于统一——既然要统一,那就要全部搞成一样。趁着现在车辆还不算很多,英国将靠左行驶改为靠右,从右舵车改为左舵车损失还不算太大。
这种变革在英国内部当然是有反对声的,不过反对派也提不出反对的具体理由,顶多就是情感、传统、文化等,但现在形势比人强,大不列颠很多地方还得仰仗德国提供帮助,自然不能在这些事上作梗。
这些规则统一都是后世欧盟想做却始终做不起来的,不过有一点霍夫曼暂时不打算实施——人口欧盟内自由流动、自由就业规则,或者说要等其他条件具备才能实施。人口自由流动很快就涉及到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岗位和民族独特性,再加上霍夫曼穿越前欧洲绿化的可怕前进,对德国来说就更加不能接受,所以在人口规则上控制得相当严厉——各国人口普通流动可以简化签证甚至在一定阶段实现免签,但劳动力短期内不允许自由流动。
他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