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借着夜色逃脱德军追击、筋疲力尽返回扬马延岛外,其余15艘运输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德国俘获。在港口简单清点战利品后,库梅茨的心情好了很多,除缴获两艘万吨运输舰外,船上缴获的物资包括5ooo吨铝锭,4ooo吨装甲钢和近2ooo吨斯帕姆肉罐头,还有5oo多辆各类军车,不过没有一辆坦克或一架飞机。
看到这些收获后,海军司令部总算是基本平息了损失3艘驱逐舰引起的不快,在海军总参谋长弗里克的竭力争取之下,施佩尔答应在拿到物资后将级大型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再增加2艘。
经过整整4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2月9日夜间,沿着挪威近海海岸线南下的提尔匹茨号编队抵达到了挪威卑尔根东北大约2oo多海里的地方,这个位置离法罗群岛大约4oo海里,离梅恩兰岛不到o海里,离冰岛则有6oo海里。
这几天挪威海域的天气一直很糟糕,虽然飞机不能起飞侦查,但德国海军在北海海域部署了大量u艇,他们已将英国本土舰队倾巢出动的消息了回去,海军司令部虽然不清楚英国人出动了多少封堵力量,但他们做出的判断大体是接近实际的:认为英国方面会调集5…6艘战列舰,6…8艘巡洋舰,至少2…4艘航母执行封堵任务,共同围剿提尔匹茨号,考虑到德国舰队冲入大西洋破交的可怕前景,他们认为英国人会把重点放在冰岛附近该判断与英国实际部署不谋而合。
但判断准确不等于就掌握了对方的行动部署,更没法判断敌人的下一步行动,因此对提尔匹茨号而言,下一步的行动必须冒一点风险。
谨慎的库梅茨要求编队再次进行检查,在确认一切无误后,他依照计划约定,向柏林去了电报:“编队已抵达指定位置,一切正常,请指示。”
收到电报后的雷德尔屏住呼吸,冷静地思考了3分钟,做出了最后决断:“按照一号预案,行动!”
2月1o日零点17分,收到回电的库梅茨向包括希佩尔号、吕佐夫号各舰下达指令:转向西南,航向215度,航18节,注意反潜。(未完待续。)8
第五十六章 海啸(2)()
霍夫曼是在清晨9点,8个小时之后才收到的消息,倒不是雷德尔有意怠慢他,而是海军司令部事先已获得了授权一旦齐柏林号航母报告准备就绪且天气许可的话,海啸行动随时可以展开。
现在霍夫曼的案头就摆着厚厚一叠文档,里面全都是海军参谋部捣鼓出来的有关海啸计划行动细节与可采取的应对策略,这些方案彼此间是南辕北辙的假设现在英国间谍大模大样地拿去了这本文档也没用,因为根本没办法采取精确的针对性应变措施。海军司令部的行动计划当然不会采用英国人口中的西线、中线、东线、北海线的分类法,而是根据单独破交、联合破交、综合会战、行动取消的主要特点概括为a、b、c、d四大类方案,方案下面再根据操作指南不同细分为1、2……号预案,最多的综合会战类预案编号排到了14号,最少的d类作战也有5号。所有的行动方案将德**事系统惯有的精细、复杂、全面与逻辑化贯彻到了极点。
为最大程度保密且避免干扰前线指挥官的判断,所有行动方案都只掌握在少数参谋军官手中,开船前才匆匆忙忙派专人护送上舰,提尔匹茨号之所以非要去码头补给停靠一下,为的就是接受最新的作战方案。除方案外,电报密码表与处理方式也换成了全新系统。由于随同旗舰“齐柏林伯爵号”一起出发,日本顾问组也看到了全套方案,享受德国海军中将的待遇和指挥权限的小泽治三郎当场就瞪大眼睛问“海啸行动”前线指挥官马沙尔上将:“德国海军就是这样指挥打仗的?”
马沙尔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皮:“以前不是,但现在越来越这样了。”
“这和谁学的?和陆军么?”
德国陆军世界第一,德国海军顶了天是世界第五,所以承认和陆军学也没什么丢人,马沙尔痛痛快快承认了,他解释道:“这次在北非登陆,隆美尔元帅事先制定了17套方案,将方方面面的细节要素都考虑进去了,最后执行起来丝毫不差。元首非常欣赏,最高统帅部就建议我们学习,然后……”
小泽苦笑着摇摇头:“就算是学习陆军的成功经验,隆美尔元帅一共才17套方案,你们有36套,这样做真不会出问题么?”
“这……”马沙尔无言以对,反过头来问小泽,“那日本海军怎么指挥呢?”
“我们一般会初步形成1…3套主要方案,然后全面细化,最后深刻执行。”
“遇到计划以外的情况呢?”
“由前线长官临时决定。”小泽想了想之后又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是由参谋提出建议,然后由长官考虑是否执行、如何执行,一般说来,参谋们意见一致的话,长官不会反对。”
其实有一点小泽没明说,日本海军中担任主官的大部分舰队司令官都依赖参谋制定作战计划,像小泽这样能不靠参谋就自行制定作战方案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这下轮到马沙尔大眼瞪小眼了:“变更计划这么重要的事几个参谋就决定了?”
小泽总觉得这个问题哪里不对,但还是下意识地点点头:“参谋都是专业人才,海洋这么广阔、敌情稍纵即逝,如果都靠总部或司令部讨论决断,只怕……”
听完这话的马沙尔啥也没多说,只示意参谋掏出一个海图本,上面用格子密密麻麻将全部海域分成细小方格,小泽瞟了一下后就收回了目光:“我知道这是贵国潜艇部队使用的定位地图。”
“但这幅地图并非一成不变的,每过6个月都会调整编号、重新分布,而且编码没有规律,a7与a8并不是相邻方格,他们有可能间隔几千海里,狼群就是依靠这样的海图进行联合反潜的在接到指令之前,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些什么,只有总部才掌握全部情况。”
“您的意思是?”
“元首认为,德国海军没有非常高明的统帅或指挥官,也没有特别出色的指挥艺术,因此不要妄想出奇制胜或力挽狂澜,我们还是老老实实遵照计划执行,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指挥官的灵光一闪之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接受总部调度那是集体智慧凝结的成果。”
小泽知道“接受总部调度”是什么意思德**事行动一贯采用目标导向制,上级一般只赋予重大的节点控制与整体目标,具体如何完成目标需要依靠各级指挥官的智慧,所以德国部队特别是陆军的主动性比较强,受过完整军事教育的连、营级军官一旦失去与上级联络后不会茫然不知所措,相反会最大限度根据目标与当前实力为所在部队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在对苏战事中这一点非常明显,苏联部队被包围时的抵抗十分顽强,但一旦被打掉中枢指挥机关,剩下的部队一下子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而德国部队一旦被分割包围,立即就会组成一个个小型战斗群继续战斗。
这话题再往深层次讲就是联合作战问题了,就如何更好地综合协调前线与总部,众人都觉得拿不出十全十美的办法来,对此只有霍夫曼看得非常清楚受侦查能力与通信能力制约,二战只能打到这个程度,如果是他原来所处的年代,在天顶有卫星、头顶有预警机的前提下,要想进行类似中途岛战役这样巧妙的部队隐藏与战术谋划完全是不可能的。他将有关他理解的未来战争发展模式告诉过最高统帅部及三军参谋部的高级军官们,目的只是启发众人一下,虽然很多人听得将信将疑,但没人认为完全不可能德国的政治路线与战争格局不就是元首20年代在《我的奋斗》中就描绘清晰的么。
只是,霍夫曼万没想到有一天这帮家伙会将36套方案一口气摆在他的案头最开始海军部制定海啸计划时根本没这么复杂,最近这几天他为马耳他和直布罗陀问题费心费力,再加他又不是海军专家,所以忽视了这些方面。
“你们可真是神了!”面对雷德尔和弗里克殷切的期望,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需要就海军司令部各位参谋的辛勤工作表扬你们几句么?”说这话时,他在心里默默想:多方案、多兵种联合作战后世是利用c3i系统与大型计算机进行演化推进的,海军部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参谋们居然现在就想依靠人脑和那点可怜的联络通信能力干起来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在这一瞬间,他对“海啸计划”的前景很不看好。
雷德尔和弗里克面面相觑,他们当然听得出霍夫曼口中的讽刺味,只是元首前不久还表扬过隆美尔元帅的完善方案,为什么现在对海军的方案就横挑鼻子竖挑眼?仗还没开始打呢!难道元首对海军有成见?现在他们倒不觉得陆军下士不懂海军了。
“你们,哎……”霍夫曼恨铁不成钢地解释道,“要看时间与场合啊。隆美尔元帅的作战地域才多大?他的目标与控制范围才多少?这能和海军简单相比么?别的不说,在克里特岛上发报,我敢说电文一定收得到,万一收不到或有别的问题,我派飞机过去看一下就清楚了,在大西洋深处执行任务时电报系统出故障怎么办?从哪里派飞机去查看你们的落点?天气不好派不了飞机怎么办?”
“那现在怎么办?行动计划取消?”两人也紧张起来了:这次行动差不多是把德国海军所有水面舰艇的家当都压上去了,万一有闪失可就全完了。
“行动不能取消。现在是皇家海军力量最薄弱的时刻,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霍夫曼想了一想,“先按你们的方案来,等出现超过方案预计的情况出现时立即向我报告,让最高统帅部一并参与战役决策,尽可能不要干预前线指挥官的指挥。”
“是。”
“日本海军抽调的军官全部上舰了么?”
“上舰了,航母军官与参谋军官都安排在齐柏林伯爵号上,其余军官主要安排在沙恩霍斯特号、塞得利茨号和欧根亲王号上。”
“单独组成日本顾问组参谋团,我们派几个得力军官过去,把战场情况都告诉他们,独立运作并拟定方案,作为行动的决策参考。双方意见一致时立即执行,有分歧时征求大本营意见。如果连大本营也无法做出完善判断,或者是特别紧急的情况,最后决策由马沙尔、里希特霍芬、小泽三位将军协调后决定。”霍夫曼解释道,“日本海军的指挥水平虽然不是最好,但比我们还是高明一些,作为决策参考是完全够格的。”
雷德尔与弗里克互相看了一眼后立即表示同意。
“最后有一点告诉你们。”霍夫曼咬牙切齿地说道,“打输了也不是世界末日,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英美在印度洋丢了那么多船,我们丢一些也正常,新军舰即将陆续动工,让每一位海军官兵都珍惜生命,我们会有重头再来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海啸(3)()
借助北大西洋风雨的掩护,2月10日9时左右,参与“海峡计划”的德国北海舰队主力浩浩荡荡进入了北海海域,整支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两艘“航母”,其中一艘是担当旗舰的齐柏林伯爵号,另一艘是欧罗巴号,但具体的内幕只有部分高层和欧罗巴号上的官兵才知道欧罗巴号虽然从空中看上去也像是一艘航母,但其实他并不像看上去那样。
欧罗巴号是德国在30年代建造的高速邮轮,排水量近5万吨,在不莱梅—纽约的处女航中,仅用4天17小时6分钟就抵达纽约东河的德国邮船码头,并因此获得象征快速邮轮的最高奖蓝飘带奖。平均巡航速度高达27节,紧急状态下最高速度可达33节。战争开始后,这艘巨轮中断了邮轮的命运,开始变更为运兵船,然后又在1942年启动了变更为航母的改造计划,计划为其装上240米长的航空甲板。但由于民船船体与内部舱室的设计问题,改造很快就停顿了下来,因为设计师发现这艘比齐柏林号排水量还高的航母载机量会比后者还少,工程费用与改造时间完全得不偿失,因此海军司令部计划予以废止。
改造计划在霍夫曼穿越后被重新启动了,但定位发生了变化,新定位叫综合运输船与掩护航母,具备运输一个完整装甲营、一个完整装甲掷弹兵营和36架飞机(24架整机+12架散件)的能力,同时还像模像样地铺上了航空甲板,装了弹射器和拦阻索。实际上这艘航母是没有机库和升降机的,甲板下全是运输仓位,所有飞机整机都系留在甲板上,另外还搭载4架ar…272水上侦察机。
特殊的定位与怪异的设计使这欧罗巴号在运用起来时非常有意思:由于没有机库,所以除一部很小的弹药提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