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188部分

铁十字-第188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及了,现在英国在中东和北非连吃败仗,印度人心不稳,时间一长只怕有变。”

    “这可是东海岸啊……不是珍珠港,也就堀悌吉长官这样有魄力的人敢想。”古贺峰一露出了无限向往的神情,“一想到武藏那些460火炮能有机会对纽约或波士顿开火,这辈子就感觉值了。”

    “算了,用我私人名义回他吧:准备预案,视时机而动,暂不考虑。”

    众人都点头:山本五十六的回答进可攻退可守,堪称滴水不漏,不愧是老同学,把脉很准。

    “暂不考虑?”堀悌吉收到了回复,长叹一声,默默将电报收了起来,好消息是出售伊势和日向的要求获得了通过,国内希望总价不低于6000万日元。

    两艘伊势级战列舰当初造价一共是8000万日元,后来陆续经过改装,总费用早已突破了1亿,但毕竟是近30年的老舰,与德国关系也很要紧,再加上伊势号还有一座炮塔是坏的,日本海军最后没有狮子大开口,只给了个良心价,准备打包卖6000万这造价现在重新造一条也很勉强。

    堀悌吉给德方开价是7000万帝国马克(实际上马克比日元略微值钱一些,但为了计算方便,汇率基本1:1处理了),德方象征性地砍了300万,最后以6700万帝国马克成交。这数字传回东京,惹得大本营众人又讲起了玩笑话:联合舰队长官果然要挑会做生意的,这不12辆虎式的钱一下子就挤出来了。

    雷德尔很满意凭空多2艘战列舰,但施佩尔却有些不能接受:“元首,6700万虽还不够我们造半条沙恩霍斯特的钱(1。4亿德国马克),但毕竟是2艘老舰,而且还是过时的战列舰,买来真有用么?”

    “有用,况且日本人又不拿钱走,他们依然要采购军火等于我们只花了一半不到的钱,何乐而不为?”霍夫曼笑道,“不能简单看价钱,他们买去的飞机和坦克能比这2条战列舰造成对美国人更大的破坏,只要满足这一点就足够了,不然我为什么送200架飞机给联合舰队?一个盟友有实力就应该照顾,如果丘吉尔这两个月能有联合舰队的战绩,别说200架,送2万架飞机罗斯福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施佩尔这才恍然大悟。

    说起来,日德双方对于军火价格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在日本年度预算中,一架零战的价格大约是22万日元,这次德国给b…219定价25万帝国马克,大本营都认为便宜考虑到b…219比零战的优越之处,多出来的3万完全物有所值,日方据此认为德国给的是成本价。

    实际上德国工业远比日本发达、产量又大,再加大部分技术资料基本都是日本出,德国前期研究投入都很少,新出的b…219成本不到14万帝国马克,施佩尔估计随产量加大能进一步压缩到12万以内同期b…109的价格还不到9万帝国马克。

    日本对虎式的价格判断也是如此,虎式德国自己的生产成本大约是25万帝国马克(历史上是30万,本书因虎式产量提升、重量与构件减少,价格下降到25万),而日本自造的只有15吨的97式坦克就要价近18万日元,虎式开价60万帝国马克在日本看来完全合情合理。

    但在造舰上,双方成本就反过来了,德国造价大约是日本的2倍一条沙恩霍斯特都赶上大和的价格。这些内幕日、德双方彼此是不清楚的,唯有霍夫曼知道得一清二楚,陆、空军装备翻倍报给日本都不要紧,可惜日本军舰产量不行,否则直接从日本采购会是一条好路子。

    “而且现在买回来的是战列舰,将来可不是当战列舰用的,具体方案等海军军备重整案上看吧,保管让你大吃一惊。”

    联合舰队最终以同意帮忙攻打肯尼亚为代价,换取了100架舰载机,然后从出售战列舰的6700万中分出720万采购了12辆虎式,剩余款项被堀悌吉力排众议全部用于航空军备采购按6万马克的均价,堀悌吉扫了1000台各式发动机走,主要是db601e系列、bm703系列(荣21发动机德国改进版)和bm801系列,奔驰公司前段时间积压下来的发动机一下子就扫空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交易(3)() 
就在柏林与东京忙着进行大规模一揽子交易的同时,凯塞林也在北非和中东进行大量可观、重要的交易过程。≧

    法鲁克一世很爽快,或者说很识时务,在开罗英军南下,非洲集团军进城的当天,就签署了大量条约和命令,一方面是废止与英国的一切条约,同时以英国殖民统治给埃及造成大量损失为由没收英国官方、私人在埃及的全部财产,同时还骇人听闻地提出了“1oo亿英镑”的赔款追索;另一方面,他爽快地颁布了声明,表明埃及完全独立自主并加入轴心阵营,战前英国人在埃及最重要的权利,包括运河控制权、驻兵权、各主要港口控制权全交给了德国人。

    这一点就连埃及相马希尔都始料不及,他原以为埃及还能有机会在风暴中“严守”中立的,但既然国王都签了字,他也只能被逼无奈地在条款上副署。

    面对马希尔的抱怨,胖子国王也不懊恼,只讲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英国人短期内回不来了,德国人却要在这里呆很久,他们充其量只比英国人好一点,如果我们不爽快表态,你以为他们会有很好的忍耐力?不会换个人上来?想杀我的乱民和叛党一直都不少,德国人随便找个理由就能下手,再换个人就不这么做了?我可没那么天真。这种事就像人生,既然不能抗拒,那就尽情享受吧。”

    一席话说得马希尔无言以对。

    在这样的顺水推舟之下,德埃双方协定迅达成。其实埃及政府从中还是狠狠赚了一笔的,大量的英国产业没收之后又趁机卖给了国内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有权人士,只有个别倒霉人物在斗争中失败被当作“叛国贼”给处理了,埃及政府原本债台高筑的局面立即缓解了不少,连带公债的交易价格和埃及国内企业的股票价格也上去了不少至少现在局面是安定了,埃及在这样的风暴中居然没遭到太多损失,简直就是真主保佑。

    大资产阶级对一切很满意,不但因为他们如愿以偿地控制了很多原本一直被英国人把持,他们不能涉猎的产业和地块,还因为他们手中积压多时的棉花终于找到了销路全部由政府以行公债的方式购买了。棉花是埃及最大宗的出产物资,德国和一干轴心国曾经是埃及棉花非常重要的买家,而英国因为有更便宜的印度棉花和美棉供应,埃及棉花并不是急需。

    战争开始后,应英国的要求,埃及棉花逐渐断绝了卖给轴心国的渠道,但多出来的份额英国方面只象征性地采购一些,埃及政府和大资产阶级一再要求英国包销,英国只愿意出美棉的价格那价格指数还不到埃及棉花的7o%,利益受损的商人们如何肯干。一来二去之后居然积压了42万吨棉花,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现在,不但积压的棉花立即有了市场,连后续的生产也提前预定了,凯塞林告诉这些资本家,尽快放开生产农产品,德国全包了。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埃及通过行公债收购棉花,然后再与德国进行军火交易双方互相对出售价格打8折。埃及一贯使用英国武器,建立独立国防军后为与原有武器配套,依然准备采用英国装备,这使德军在亚历山大港和开罗城的缴获立即就有了市场,除部分紧缺装备(如谢尔曼坦克、卡车、吉普车等)被德军收走自用之后,凯塞林表示其余都可向埃及出售,价格根据英国向埃及出售的价格打9折后再打8折。

    埃及人对德国的开价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甚至还窃喜占了点便宜,少壮派军人则对国王慷慨大方同意扩军并充实装备的举动大为拥护,在英国人掌权时他们可是摸不到坦克边的,更别说高级军官的位置,德国人吃相比英国人好看多了,至少他们不会强行安插军官进来控制军队,就连顾问和教官也只每个营安排了一个,随着埃及军队吹气球一般地扩军到5个师之后,连带法鲁克一世的威信也提升了一点。

    凯塞林非常清楚,英国历年出售给埃及的军火不仅质量差而且价格高,就算是这样打折其价格还是虚高,而棉花打完折之后却只比市场公允价贵了一点点,德方其实才捞到了足够的便宜,更何况这些军火根本就是无本买卖换来的,等于德国白得42万吨棉花。当然,棉纺工业这样低级的产业德国国内目前老早清空了,这些棉花不外乎是去法国、意大利和西欧一些国家转一圈后变成服装再回流德国,但对于解决这些国家的失业问题很有帮助社会安定下来之后,欧洲联盟才会更具有吸引力。

    凯塞林还特意留意了埃及自由军官的表现,资格更老的穆罕默德…纳吉布担任了埃及第5师的师长,年纪轻轻的纳赛尔、萨达特分别当上了营长和连长,虽然职务上看并不起眼,但他知道,这却是英雄崭露头角的机会隆美尔当初不过也就是一个营长。

    根据德埃双方秘密达成的协定,在埃及加入轴心并对英美宣布作战后,将配合德军进军苏丹凯塞林承诺他们只在非洲范围内作战,其余战事不要他们插手,预定配合参战的就有埃及第3、4、5三个师,根据苏丹北部划给埃及的约定,双方准备在合适时机正式宣布。

    安顿完埃及的事情后,凯塞林又马不停蹄地往巴格达去。

    埃及统治阶级在面对英国人时,虽然竭力做出一副样子咬牙切齿痛恨的样子来,但总归还有一点扭扭捏捏和惧怕心里,但伊拉克方面显然就没有这个顾虑,一年多前伊拉克曾经与英国人好好打过一仗,虽然输了,但在德国驱逐英国势力时,基本是举国一片欢腾,哪有什么藕断丝连的想法。而拉希德本人有逃亡德意的经历并与德意军队并肩作战的经历,因此对待英国人更是毫不手软埃及的英国人是被礼送出境的,伊拉克的英国人全被拉希德关进了监狱与战俘营,所有亲英派也被血洗一空一如当初他失败之后,亲英派清洗亲德派一样。

    但令凯塞林头疼的是,伊拉克人的求战**显然更强烈了些。拉希德代表的伊拉克政府不但允诺把所有油田和设施都交给德国,甚至还大方地表示伊拉克境内任何地块,只要德国看上,都可以立即开,期限1oo年,伊拉克只收一半产出或者折价哪怕德国人用装备或工业设备冲抵也行,但伊拉克有个不大不小的要求:如果科威特不能并入伊拉克,那至少要从沙特这里弄一点地盘下来。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不但火通过了对英、美宣战的声明,还主动递交了加入轴心的申请这时候双方连后续重大条件都还没有完全谈妥呢。

    为了让这件事看上去合情合理,拉希德不但动伊拉克媒体大造舆论攻势,甚至连现成理由都给凯塞林准备好了:

    第一,沙特国王抱英美大腿抱得最紧,境内有大量美国美孚公司的产业与勘探区块,在德国已席卷中东的形势下,还扭扭捏捏端着架子不肯靠过来,用拉希德的话说,要好好让他们清醒一下;

    第二,伊拉克和沙特存在边界纠纷,双方存在争端,英国人一直偏袒沙特人,他希望德方主持公道;

    第三,沙特原本是多个国家构成的,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又名伊本?沙特)从敌对的拉希德家族手中一举夺去最高权力并吞并了周边国家,用他的话说得国不正。

    伊拉克人严格说来没在有关问题上撒谎,游牧民族头脑中根本没有国土界限的约束,现在所有的国境线都是英国人随手画的,这当中肯定免不了有“问题”,因此伊拉克不止与沙特有纠纷,与叙利亚、科威特、波斯都有,但拉希德很聪明,他知道叙利亚、科威特现在都是德国的既定战果,从德国人口中夺食并不理想,波斯虽然还没拿下,但波斯人号称是高原上的雅利安人德国国内可是非常看重种族的,唯独沙特,既不听话又近在咫尺,他就准备对沙特下手。

    当然,靠目前的伊拉克军队是打不过沙特军队的,必须要有德国支持,而要获取支持免不了先要孝敬德国,这一点他认为完全是必要的给德国不过是经济利益,一旦他能够为伊拉克开疆拓土,他就是伊拉克人的民族英雄。

    他在德国待过,在德国政界有不少朋友,对德国政治与经济也足够了解,光那些巨大的煤制油工程就可以看出德国在石油上有多饥渴,他相信自己一定能用优渥的条件打动凯塞林和他背后的元。

    当他听说德国人有意在伊拉克建设石油管道时,他的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他觉得自己离成功很近了。(未完待续。)8

第八十三章 交易(4)() 
对伊拉克人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