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恢复了。另外,我们的战舰也下水了,开展海贸势在必行,如果顺利,光一条日本的贸易线路就抵得上整个广州生意的总和,说是金山银海也不为过。”
听到这里,众人都暗自激动起来,他们隐约猜到了刘烨的心思。
“我是这么打算的,成立一个商行,把广州、杭州的店铺生意和海贸都纳进去,将来有其他赚钱的买卖也是一样。这些赚到的钱,刨去供给琼州营和兵工厂、钢铁厂、船厂等地方的一应开支,剩余部分里抽出一些,用作在座各位的分红。”
分红?众人面面相觑,这个说法挺新鲜。
“我们将来要做一番大事,琼州营就是我们的拳头,商行就是我们的后盾,我们是一个整体,各位可以把我们的大业看成一桩大买卖,我是大当家,明子是二当家,你们都是掌柜,商铺分成若干股,大家都有份,每年按占股多少分红。”
这么解释一番,大家都明白了,就是把赚钱的买卖分给众人若干股,年底大家一起分银子。所有人都激动起来,李二狗等人更是差点笑出声来:这些金山银海的买卖,哪怕指缝里漏一点给自己,也足够让自己从梦里笑醒。
别说李二狗等小门小户出身的人激动不已,就连孙元化都不淡定了。孙元化虽然曾经贵为巡抚,位高权重,但他有为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而且在仕途上颇有追求,与那些只会敛财的贪官不一样,生活也过的相对清贫。可是坚持原则毕竟不等于要做个苦行僧,日子能够过的更滋润谁又会拒绝,而且银子来路又是光明正大。
严光高兴之余还想到一个问题:在场的这些人都是刘烨起家的班底,将来都是元老级人物,定会掌握更大的权力,按照常规展,上下其手、贪污贿赂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与个人品行没有太大关系。大明朝野上下的官员,上至辅,下至知县,都是饱读圣贤书的,道理谁都懂,可是一进官场,只能选择和光同尘,否则生存不下去。
可是刘烨这个按股分红的办法一出,把整个体系的展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都捆绑起来了,每个人都会尽力推动体系的展,而不是贪图一些蝇头小利破坏整体利益。
他不禁赞叹,原来凝聚人心,居然如此简单。不过法子虽然简单,但不是每个上位者都会用,这等于是从自己的锅里分食给别人,需要长远的目光和足够的魄力。
刘烨继续说:“这个商行,将统管所有的买卖,负责提供琼州营和工厂的开支、年底分红的银子。名字嘛,就叫琼州商行。琼州商行直接归我管辖,不过我不能事无巨细都要过问,需要设立一个总管负责日常管理。”
重头戏来了,傻子都知道这个总管的重要性,众人整理了一下仪表,互相打量着,猜测这个肥差会落到谁头上。
刘烨并没有卖关子:“要胜任商行总管一职,需要头脑机灵、心思缜密、做事勤勉。新城建设一事李福做得很好,我觉得他足以胜任。”
李福喜出望外,一溜烟跑出来,跪倒磕头,大声说道:“谢老爷赏识,小的一定尽心竭力做事。”
众人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不过细想也在情理之中,在场众人中还真只有李福更加适合这个位置。
刘烨佯怒道:“都说了我们这里不兴这套跪拜之礼,怎么还磕起头来了呢?以后不许这样了。”
李福大声应道:“是,老爷将军,属下以后不敢了。”他喜滋滋地站起身,感觉浑身轻飘飘的,偷偷掐了一下大腿,还好,不是做梦。自己从一个乡绅恶霸的管家更换门庭,努力为刘烨做事,不就等着这一刻吗,如今梦想成真了。
刘烨看向众人:“是不是有点意外?别急,等我们展壮大起来,每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除了商行,我还想设立一个研究院,吸收各行各业的人才,专门研究军用和民用技术。”
研究院?技术?众人一头雾水。
“我们为什么能够打败几倍甚至十倍的官军?是因为我们的枪炮犀利。为什么我们的枪炮如此犀利?是因为我们能铸造打制比官军好得多的大炮和步枪。打造枪炮靠得就是更先进的技术。目前这方面由梁老爷一手包办,可是他也不是铁人,需要有人协助。”
“另外,为什么我们有足够的银子铸造枪炮、建设战舰?是因为我们的烧酒能赚钱。这也是靠技术,才能用低成本做出别人没有的东西。以后我们还要推出更多的产品,同样不可能全部压在梁老爷一人身上,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协助。成立这个研究院,加上我们办的学校,一时半刻可能见不到成效,算是长远布局,未雨绸缪吧。”
梁小明颇为诧异,不过对于这样的提议倒是很高兴,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老板重视技术总是好事,而且所有事都压在他身上,精力有限,确实顾不过来。他笑着问:“那么这个院长非我莫属咯?”
第141章 安排()
刘烨点点头:“那是自然。这个机构就叫临高技术研究院,你暂时是个空头司令,人员任你挑选,或者你看中了什么人,我绑也给你绑了来。除此之外,人力和财力资源,任由你调动,只要研究需要,想花多少银子就花多少,要抽调谁就抽调谁,任何人都不能拒绝你,包括我。”
众人哗然,原本以为刘烨要设立一个类似于钦天监的机构,听起来清贵,其实是个摆设,用来提升梁小明这个“二当家”的地位而已。没想到这个研究院的权限如此之大。幸好只是研究技术,要是用来干点别的,会比朝廷的厂卫更可怕。
刘烨望向孙元化:“孙先生,你对泰西的学术浸淫颇深,能否出任研究院的顾问,顺便协助管理技术学校?”
“顾问?”孙元化不是很懂这个词语。
刘烨这才想起古人可能不懂这个词,解释道:“就是精通某一行业的学识,能过提供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详”
孙元化明白了过来,说道:“明白了。古有供帝王咨询的侍从之臣,汉书曾云,‘顾问冯唐,与论将帅。’又云,‘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你说的顾问,兴许就是这意思?”
刘烨点点头:“差不多。”
“梁老弟学究天人,早已超出我的学识范围,这顾问一职是不敢当的,帮助参详参详,拾遗补缺或许能献几分绵薄之力。”孙元化谦虚道,“至于协管学校嘛,老夫推荐好友良甫,他在西学上的造诣远高于我。”
“良甫?”刘烨想了想,记得好像是孙元化从山东带来的幕僚,良甫是他的字,“可是王徵王先生?”
“正是。良甫出仕以前,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写成新制诸器图说。天启七年又与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远西奇器图说,涵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等诸多学识,集泰西力学之大成。当今天下,若论西学造诣,唯有老夫的恩师能与之相提并论。”
其他人听得一头雾水,可是刘烨和梁小明听了,双双倒抽一口凉气。在17世纪早期,能够把西方科学研究到这种地步的,他们只知道徐光启,没想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王徵,居然是这样的牛人。要不是孙元化提出来,差点错过这样的人才。
其实他们不知道,王徵是明末为数不多的科学家,为最早的天主教徒之一,从政后留心经世致用之学,后以经算教授乡里,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文化交流卓有贡献,和徐光启并誉为“南徐北王”。只是他淡泊名利,无意于官场,在后世的名气远不如曾任礼部尚书的徐光启。
刘烨激动起来,徐光启乃是堂堂的礼部尚书,是不敢奢望收入麾下的,能够把与之并肩的牛人拿下,也是一大收获。这么算起来,山东之行还算颇有收获的,原本以为救了孙元化和葡萄牙教官已经够本,现在加上王徵,简直物超所值。
他兴奋地搓了搓手:“既然如此,那就请王先生主持学校事宜。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屈尊,要不,还是先请王先生过来商量商量?”
孙元化笑道:“良甫无心仕途,可是对于教书育人非常热心。现在有个不学四书五经、专门教授西学的学校,还让他主持,他求之不得呢!”
梁小明乐了,他正愁分身乏术,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想到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他笑呵呵地对刘烨说:“还协助管理什么啊,直接让王老先生做校长!呆会儿我就去找他,求他做这个技术学校的校长。”
无意中发现了求之不得的人才,而且双方的需求一拍即合,刘烨心情大好,他继续说道:“分红是第一件事,技术研究院和学校算是第二件事。至于第三件事嘛,就是把工厂和佃田的管事,也要一一明确下来。杭州的万花楼由素问任管事,造船厂由林一山任管事,但梁老爷还是要兼管,酒厂就由田师傅任管事,袁师傅为副;水泥作坊和工程队的管事和佃田的管事是李二狗,至于钢铁厂和兵工厂,事关重大,可以分别提拔张卫和王一锤为管事,但梁老爷还是要兼管,剩下你们觉得还有什么人可以协助你们的都可以自行招募。“
“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咱们这个新鲜出炉的琼州营,等我和梁老爷商量一下,把军制定下来后,再确定石英等人的具体职务。朝廷那边,先报两个千总过去,石英和林三领千总衔。”
两个武将中,石英负责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指挥,林三和石英在两次大战中都立下不小功劳。
“说到指挥打仗,其实我是外行,虽然几次都打败了官军,但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我需要有人助我一臂之力。我想让孙先生和严先生为我参赞军机,不知二位可愿意。”
看似征求两人意见,其实就是征求孙元化的意见。严光本来就是做这事,当即答道:“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众人都看着孙元化,看他是否会答应。他任登莱巡抚时,麾下总兵参将好几个,现在反而要给一个被招抚的参将效力,落差不可谓不大。
出乎众人意料,孙元化干脆利落的答应下来:“承蒙厚爱,敢不从命。”他心里非常清楚,以前再风光也无用,孔李兵变、登州沦陷这么大的罪过,自己就算不被推到菜市口受那一刀,再也无起复可能。如果不想就此泯然于众人,搭上刘烨这艘顺风船是目前能抓住的唯一机会。
虽然对收服孙元化很有把握,但是这么干脆地答应还是让刘烨很高兴。
“很好,严先生和孙先生虽然都参与琼州营的军政大事,但分工还是各有侧重:严先生侧重行军打仗的谋划,孙先生侧重兵器装备的管理和筹划,以后兵工厂、钢铁厂、造船厂的产能和部队装备的配备均由孙先生协调,至于研究院那边任顾问,不会占用太多时间的。”
孙元化暗自点头,兵器的生产和列装部队关系到琼州营的立足之本,非常重要,而且与自己在登莱铸炮练军的经历类似,很快就能上手,说明刘烨为了用好自己还是颇费心思的。
第142章 编制()
安排完人事,待众人散去,刘烨留下梁小明,讨论琼州营的编制问题。
“按你的说法,沿袭欧洲那套倒是可以,不过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是班排连营团,而没有旅师级的编制呢?”
对于排队枪毙时代的军制,梁小明颇有心得:“连营团的编制,已经足以应付大部分的战斗,班、排的单位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军队。旅和师的编制,目前我们不需要,比如一个团就足以击败整个广东的明军,为什么要师、旅这样庞大的编制呢?而且太大的编制不够灵活,指挥不便。”
“那人数如何编制?”
梁小明回忆了一下拿破仑时代的欧洲陆军编制,想了一会,说道:“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建议这么编制:每班10人,5个班为一排,2个排为一连,10连为一营,两到三营为一团。”
刘烨咋舌不已:“我滴个乖乖,一个营一千人,一个团两三千人。你这一个营快赶上后世的解放军一个团了吧?”
“没办法,火力不够人数来凑,燧发枪的射程和精度摆在那,只有靠数量来弥补缺陷。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杂牌师火力还不如一个日军步兵大队,也只有靠人海战术才能与日军抗衡。”
“作战单位主要是营和团吗?”
“没错,营级以上单位就可以独立作战了,连是组成营、团的基本单位,一个营或者团可以打散成数个连,还可以根据形势重新组合。至于班、排的建制,是为了将命令更好地传达到每一个士兵,在危急情况下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