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渡海的当天,广东珠江口海面一个小岛停泊着一艘修长的风帆船,警惕地监视着海面的船只。这正是远航号。
梁小明站在船头眺望,旁边是新收的林传宗和刘黑子,他们都是梁小明训练出来的。由于这次行动太过重要,也是梁小明第一次参加的海战,梁小明不放心别人来执行,于是亲自来了。反正以远航号的速度,观测到官军船队的踪迹后掉头返航,时间也足够他重新登上战船上指挥舰队战斗。
林传宗在船头看不到什么船队的踪迹,忍不住就爬上了桅杆,以便早点发现目标。
广阔的海面时而有渔船经过,但始终看不到大规模的船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梁小明渐渐焦躁起来,对刘黑子说:“你确定你得到的消息是可靠的?”
刘黑子点头哈腰道:“可靠,绝对可靠。那些人是我亲自交待下去的。”
这次正是依靠刘黑子收来的线报,得知大军三日前祭旗,今日渡海的消息——其实虎门大营一万五千大军的动静太大,根本不用刻意打听,就能知道大军何日大阅,何日出海。
梁小明看了看太阳的角度,应该是8点到9点的样子,按理说这么大规模的船队,不会太晚出才对。虽然从广州到琼山的航程不远,但是紧赶慢赶也要一两天时间,如果天黑后才到达,那么以这个时代的照明条件和航海技术,多达三百艘船的靠岸登陆就是一场悲剧。
难道船队避过了自己的视线,已经驶过了珠江口?梁小明狐疑起来,随即又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两天,他指挥远航号在珠江口巡视了一圈,现为了避开暗礁,正常航行的船只都会经过这个名叫内伶仃岛的小岛与邻近陆地的淇澳岛之间的航道。两岛之间相距只有7海里,那么官军船队航行路线离内伶仃岛大约只有3海里左右,在没有任何遮蔽物的辽阔海面上,庞大的船队应该逃不掉自己的眼睛。
就在这时,桅杆上的林传宗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官军的船队!”
梁小明一听赶紧用手伸到额头上挡住阳光,往西边眺望,海平面上果真隐约出现了一串黑点。
“老天爷保佑,我们捕捉到了船队的踪迹。”梁小明庆幸不已,当即下令:“起航,跟上他们。”
解开远航号锚索,借着风力箭一般窜了出去,速度奇快无比。
此时梁小明也很紧张,毕竟是自己第一次指挥的海战。
第110章 海战(1)()
而此时,大军的主帅何如宾正在一艘福船上与众幕僚讨论渡海之后的部署,甚至提到了战斗结束后的厘清事宜。
有幕僚建议:“贼人盘踞博辅已久,虽为海贼,但陆上总有与其暗中勾结之辈,大军取胜之后,应该彻底清查一番,凡结交匪类者,一律以从贼论处,家财充公”
何如宾频频点头,击败贼人之后,对勾结贼人的当地士绅进行清查是惯例,至于勾结是否属实,勾结程度多深,全在于官军的心情了。若是知情识趣,孝敬到位,就可躲过一劫,否则就免不了从贼的罪名,轻则破财,重则倾家荡产。
临高虽称不上富裕,但是敲打一番,总还是有点油水的。想到这里,何如宾和众幕僚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名兵士进入舱中,禀报道:“前方船只传来消息,左侧出现一艘古怪的西夷帆船,在我大军船队附近游弋,意图不明。”
“哦,待本官去看看。”何如宾起身出舱,幕僚们紧随其后。
何如宾看到左前方的确有一艘白色的狭长的船只,以很快的度来回穿梭,似乎在观察船队的情形。
“这是什么船?怎么从没见过,而且度如此之快?”何如宾询问道。
众幕僚纷纷摇头,他们多是文人出身,出海能够不晕船就不错了,哪里还认识这种怪船。
远航号来回游弋,官军船队的船型、吨位、数量尽收眼底。梁小明不时出感叹:“明朝就是用这样的船来打一场跨海战争,而且没有任何武装船只的保护?”
这些临时抽调来的船大小不一,但排水量多数在一百到两百吨之间,其中一些船甚至还不到一百吨,这已经是广东沿海能找到的大型船只了。为了凑足足够运输大军渡海的船,王尊德在沿海封船,无论商船还是货船,只要能拉人都征用了。他不信任广东水师的战力,加上水师十几艘旧船还要防备海贼,干脆一艘都没有调来护航。
在梁小明看来,渡海的明军这些一百吨上下的船顶多用来做通讯船,传递一下消息还行,用来运兵就够呛,用来海战更是开玩笑。
整个船队中唯一大点的就是位于船队中央位置何如宾的座船了,这是一艘三四百料的福船,排水量约两百来吨,漆刷得簇新,在前后老旧的货船中很惹眼。
观察了半个小时左右,梁小明心中有了底,便下令返航。远航号划出一道弧线,大角度调头,劈波斩浪,飞快地消失在海平面上。
怪船前后穿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让何如宾座船上的众位幕僚都没吭声,眼看怪船离去之后,终于有人议论:“这怪船定是博辅贼人派来刺探消息的,被我大军威势震慑,悻悻而归。”
何如宾抚须笑道:“十有八九就是。虽然船上满载军士,不惧贼人跳帮,但中途不起波折最好。终究是宵小之辈,见我大军堂堂之阵,最终还是不敢出手试探。”他对这怪船也有点慌,但是作为大军主帅,此时自然要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免得涨贼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幕僚们自然一番附和,称大军所至,定所向披靡,贼人必望风而逃,顿时甲板上阿谀奉承之声如潮。
“远航号离开博辅港前往珠江口侦察的同时,五艘武毅级战舰也鱼贯而出,驶出了港口,直奔琼山方向而去。官军渡海的目的地是琼山,只要顺着这个方向走,就能迎头碰到船队。
船上的水手们虽然次接触这种战舰,但是稍加训练就能适应,只是火炮的操作有点为难他们。这时候梁小明设计的大口径卡隆炮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海上炮战不比陆地,炮位都是固定的,调整的余地有限,船舷对着哪边,就只能打哪边。战舰上的炮兵比起陆地上的同行,更注重的是射,而不是精准度,谁能在短时间内向对方倾泻更多的炮弹,谁就占了上风。即便如此,长管舰炮的装填和复位的难度对于新进来的炮手们仍然是一种挑战。
相比之下,卡隆炮的炮管短粗,装填简单,复位也容易,加上近距离射,根本不用考虑炮口角度和射程的问题,对准敌船一顿乱轰就是,简单粗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新来的炮手们完全能胜任。
在多次训练中,炮手也被慢慢地练出来了。一两次战斗就能让一艘船的炮手迅上手,新加入的又成为下一艘船的炮手,通过这样滚雪球的方式,五艘船的炮手对简单的操作已经完全掌握,在不考虑操作长管炮的前提下,大部分炮手已经符合梁小明心中的合格标准,至少对付远东海域没有舰炮的对手绰绰有余。
这只舰队在临时旗舰远航号的带领下沿着海岸线航行,两个时辰后就通过了琼州海峡,离开了琼山,到达了徐闻近海一个叫罗斗沙的小岛附近。在这里,舰队放慢了航,等待远航号带来的消息。
半个时辰后,远航号出现在视野中,接近舰队后,船上放下一条小舢板,梁小明带着刘黑子、林传宗等人乘坐舢板登上了“临高”号,刘黑子对着船上的水手们嚷嚷道:“官军船队已经过了南三镇,估计这会快要到东海岛了。”
东海岛是雷州府附近的一个大岛,在这岛附近能够补充淡水,过了这个岛之后,一直到罗斗沙岛,都没有像样的岛屿和港口能够停靠和补充淡水食物。中途虽然经过徐闻,但这个年代的徐闻除了面向琼州的南面,其东部并没有大的港口,一些小渔村不足以容纳庞大的船队。根据刘黑子的说法,攻击官军的船队,这片海域是最合适的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想躲也没有合适的地方。
梁小明正了正衣领,然后右手向前虚劈,喊道:“全前进,把敌人的船队消灭在大海上!”
舰队所有的船只接到命令后,调整了风帆的角度,帆布被风吹得鼓了起来,以当前最快的度沿着徐闻东部海岸前行。
17世纪的海上航行都要沿着海岸线走,明军的船队也不例外。只要确认对方的路线,沿着海岸线相对而行,双方船队错过的可能性不大,这也是梁小明敢于制定这样一个海上攻击计划的底气所在。若是在后世,拥有现代化航海技术的船队可以任意选择航线,茫茫大海上,上哪去寻找对方,哪怕其船只数量有三百之多。
第111章 海战 (2)()
在东海岛和罗斗沙之间,梁小明率领的舰队终于如愿以偿发现了官军延绵不绝的船队。梁小明兴奋地舔了舔嘴唇,像一头鲨鱼遇见了猎物。
相对而行的双方很快就接近了。看见迎面驶来一队高大如城墙的大船,打头的几艘福船慌了神,偏离原来的行进路线,想避开对方。
“想躲?来不及了。”
梁小明大声呼喊着发出命令,让舰队插入对方船队和海岸线之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对方在遭到炮击之前沿岸四散溃逃,只要不让他们靠近岸边,不到万不得已,对方的船只不会脱离大队。
单独前往茫茫大海去无疑是自寻死路,擅自脱离船队,又少不得军法处置,船上的官军不知道,还未开战,他们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三百多艘船是以首尾相连的方式航行的,前后延绵数里,中间位置的何如宾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在完成机动动作,顺利插入船队和海岸线中间后,当最后方的战舰也进入预定位置,与官军船队并列时,梁小明发出了命令:“开火!”
传令兵拼命地朝后船挥舞着手中的小旗——这是事先约定好的信号。五艘武毅级战舰的右侧炮窗全部打开,早已准备就位的炮手们点燃了卡隆炮的引线。
“轰轰轰”,“轰轰轰”,连绵不绝的炮声响起,炮口喷射着火焰,将重达32磅的实心球形弹射往近在咫尺的敌船。
何如宾引以为傲的红夷大炮发射的是5斤或者10斤炮子,在将近30斤的炮弹面前不值一提。呼啸而至的炮弹砸碎了船舱,砸破了船壳,甲板上站立的官兵也有被炮弹砸中的倒霉蛋,来不及发出呼喊,半截身子就直接砸飞了。
轰鸣的炮声终于惊动了中军座船上的何如宾,他腾地一下站起来:“这是炮声!哪来的炮响,莫非是有人在船上擅自试炮?”不过随即就否定了这个猜测,他对火炮的熟悉程度远超普通官员,自然不难判断,这种程度的响声,是5斤炮子的红夷大炮无法发出来的。
他冲出船舱,倚在船舷观看前方炮响处出了什么事。眼前的一幕把他惊呆了:前方两里左右,一队高大的战船与己方并列相对而行,靠近己方的一侧不时冒出火焰,显然是在开炮。前方的船队在密集的炮击下,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何如宾虽然以擅长火炮着称,但是仅限于陆地之上,这种海上炮击的方式他闻所未闻,直到“扬明”号抵近侦察的时候,他还认为海战无非以火攻跳帮为主,火炮充其量起个辅助作用。这种作战方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一时懵了,不知如何是好。
一干幕僚随即也来到船舷旁,一看这番景象,个个面如土色,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梁小明的舰队缓慢的前行,右侧的卡隆炮持续开火,炮手们什么都不用管,只是重复着发射、复位、擦洗炮膛、装弹、发射的过程。
惊慌的官军开始试图逃脱这种恐怖的炮击,但是遭受过炮击之后的船只不仅死伤不少水手,船侧也不同程度受损,甚至吃水线部位也有中弹,海水慢慢灌进了船体,只是得益于中式船体的水密舱设计,才没有马上沉掉,但是已经无法正常行驶,脱离战场显然是不可能了。
左武卫乘坐的船就在何如宾的座船前方,他是用炮的行家,一看就知道这绝不是什么5斤甚至10斤炮子的红夷大炮,很可能是能打20斤甚至30斤炮子的巨炮。正因为懂行,他才更加惊惧不已,30斤炮子,这得是多大的大炮啊!若是换成己方这样的福船,几炮下去,这后坐力还不得把船掀翻了?
对方有如此利器,而己方没有还手之力,这仗还怎么打?他想来想去,竟毫无办法应对,手足一片冰凉。
没多久,对方的大船就来到了他所在的船附近,巨大的轰鸣让他耳膜几乎震破。前方一艘船在炮火的轰击下,木